首頁>Club>
親戚的孩子上初中了,父母已經沒有能力檢查,並督促孩子寫作業,於是找到了我,慢慢的發現一個特別奇怪的問題,只要是我這孩子寫作業,孩子基本都會,我不看,做過的題基本都錯。我向親戚打聽到,原來他們的孩子從小寫字都是父母陪著,只要是錯一個字,或者是一道題,父母都會立馬指出來,久而久之,孩子做作業養成了一種陪伴依賴。真不知道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到底是對還是錯!
6
回覆列表
  • 1 # 情感心理室

    我記得我小時候,父母從來沒有陪我寫過作業,都是我獨自完成,媽媽也不會額外給我佈置作業,我都是很快就寫完了,這樣才有更多的時間玩,現在的孩子卻都是父母陪著寫作業,不斷的催促提醒,習慣了耳提面命的孩子以後就不會有獨立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

    孩子寫作業需要安靜的環境,排除一切干擾因素,如果父母在身邊陪著,像個監視器一樣監視他的一舉一動,他怎麼能安下心來寫作業呢?試想一下,當你在做某事的時候,有人老盯著你,你會不會不自在?

    如果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寫作業,那就不要打擾孩子,別總盯著孩子的小錯誤小動作,自己在一旁安靜的看書,這樣孩子自在,自己也輕鬆很多。

  • 2 # 育兒如育己

    陪孩子寫作業不是監督孩子作業的對錯,而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陪是為了不陪,如果陪的結果是從此離不開了,那就是家長一開始就做錯了。

    現在陪孩子做作業、給孩子檢查作業,督促孩子完成作業並簽字,是家長每天要做的事情。

    1.我家的孩子做作業習慣很好,不用陪伴,自己操心自己作業的事情。

    2.但是我會檢查作業,不管老師是否要求,我都會大致看一看做的情況,據孩子說卷子、作業經常是班裡同學互相批改,所以把檢查課堂是否學好這件事交給老師有些不靠譜,還是自己掌握好些。

    3.簽字必須籤的,但我不負責檢查作業是否都做了,孩子漏做了,在學校捱了吵下次就記住了,至於點名批評,我覺得臉皮厚些就好了,我給孩子說我不怕老師吵的。

    給孩子以耐心、信任,不怕老師吵,做個有擔當的父母,從第一次開始就以正確的習慣要求孩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方法,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 3 #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實際上在問題下面的描述已經非常清楚了,並且也點出了孩子需要家長陪寫作業,給孩子帶來的最大的危害。那就是孩子過分的依賴家長。對於家長來說可能是當做一種對孩子的無私的奉獻,自己捨去了看電視喝茶娛樂的時間,去陪孩子寫作業,而對於孩子來講呢,則是剝奪了他們自己獨立思考,在作業過程中犯錯誤,改正錯誤,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的機會。

    所以說聰明的家長應該做到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讓孩子能夠獨立的面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不單單的是寫作業,因為培養孩子最終的目的是讓他們獨立,能夠走向社會,面對生活的種種。

  • 4 # 愛如禪

    我從沒陪孩子寫過作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跟老師溝通好作業量,多久能完成,然後接回來讓他先吃點小點心,然後讓他回自己房間,給他合理的時間,到時間就收作業本!…現在初中,老師反應很多孩子考試時做不完,我家的幾乎沒有過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我的做法是對的,家長坐旁邊,孩子會分心,學習效率肯定會下降!做作業,就應該讓孩子獨立自主地完成!

  • 5 # 大禹爸爸

    正常,也非常支援,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孩子不主動做作業有兩種原因:1,不會,2,懶。且後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家長們要重視起來。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正視自己,自己是有知識儲備來陪孩子寫作業的。別提到寫作業自己都比孩子頭疼。那還不如不陪。

    其次,陪孩子寫作業的本身就是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孩子天性愛玩耍,一天的學校學習生活下來,回家很容易懈怠,放鬆之餘,陪孩子寫作業,有一定的監督作用。有了父母的及時指導和溝通,會事半功倍。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直接告訴他答案。

    回想我們小時候,在家寫作業難免有不懂的地方,一方面,由於父母都不知道,二方面,父母也挺忙,根本沒時間。自己也沒人問,只能留著疑問。或者,廢了半天勁兒才想明白。這樣的作業並沒有達到其溫故的目地,反而增加了焦慮感,打擊了自信心。

    最後,陪孩子寫作業的重點在陪伴,而不是代替他去寫。現在孩子的作業負擔也比較重,除了個別孩子思想懶惰以外,作業的難度一般不會很大。陪孩子一起學習,在培養孩子學習好習慣的同時,增加了溝通的機會和次數,也使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更融洽,容易溝通。孩子生活中有了問題也會願意和家長溝通,這樣會避免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必要的問題產生。何樂而不為呢?

    所謂作業其實質就是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知識的,先讓孩子複習今天的所學知識。在從所學內容中思考問題得答案。如果還沒找到,估計是他今天的課程也就沒明白,或者沒聽懂。多加溝通也許就會知道其原因。找到原因一同指定改正計劃。從根本上解決孩子需陪寫作業的問題。

  • 6 # 教育之教

    我覺得針對不同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應該帶著這樣的目的:培養孩子自主學習,愛學習的興趣!對孩子學習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

    其次,孩子若沒有學習的興趣,就算家長陪在身邊,也是心不在焉,三心兩意的。特別是調皮的。你叫他做作業,他上廁所,你叫他洗澡,他去看電視,給他一個房間,在裡面認真做作業,他在裡面搞其他的……總有他可以沉迷的事做。

    另外,特別是小孩,做家長的,越是生氣教他做作業,他就越早叛逆。我哥的孩子就是,從小寵慣了,一丁點說一下他,就發脾氣,發起脾氣來跟怪獸一樣,握緊拳頭,瞪大眼睛,好像要吃了你是的。他的媽媽每天都是大喊大叫的,不少生氣!越是這樣,越是難教育,越是難於在學習上能夠讓他有興趣!

    每個孩子都需要因材施教!當家長的就要對孩子因才施陪!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陪寫,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要陪寫,只有家長針對自己的孩子,找到可以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的方法,才可以讓孩子不斷學習,不斷愛學習!

    上面就是我對該問題的一個淺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你活著讓你有更好的理解。有教育相關的問題和困惑都可以私聊我,我們共同努力!

  • 7 # 蒲公英娃娃時代

    1、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有一個過度和適應的過程,學習的習慣和方式都應該好好培養,這時候家長的陪伴就比較重要。但是陪伴不等於監視,家長要踏下心來,和孩子一個屋子靜靜地看書或者做做手工,等孩子有疑問的時候及時解答和更正。家長一定不要一直盯著孩子,孩子稍有走神兒或者稍微寫不好就急著去糾正,也不要嫌孩子慢一直催促,這樣不僅影響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家長的心情,甚至像朋友圈中發的“氣到心梗”......剛剛升入小學的孩子們的問題總會層出不窮,家長要拿出足夠耐心和信心,不要覺得“好孩子都在別人家”,相信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2、對於二三年級,或者更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家長就不必陪著孩子寫作業了,否則孩子會產生依賴,畢竟寫作業是孩子的在學生階段最重要的任務,產生依賴之後就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久而久之孩子會在學習方便缺乏自信心。

    所以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尤其重要,家長一定要給力,拿出足夠的包容心,陪孩子平穩地過度到小學生活。

  • 8 # 財經清流

    家長每次談到陪孩子做作業,都會非常頭疼,感覺會把自己逼瘋,甚至懷疑孩子的智商到底是隨了誰?甚至有個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時還帶了一個心臟跳動測率儀器。發現每次陪兒子做作業,心臟跳動次數明顯增高。

    其實每次陪孩子做作業,應該要有正確的開啟方式。

    等孩子放學時,一定要先和他聊幾分鐘,瞭解下面幾個問題

    一今天各科作業量有多少?

    二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覺得難?你打算怎麼搞定這幾個難點?後來這個問題演變成這個注意是體力活還是腦力活,所謂的體力活就是類似抄寫生詞之類的這種作業,我們都讓他放到精力不濟的時候去做。

    三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比如精神好就從難點開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乾點體力活。

    忙完這些之後,我們就知道今天有哪些作業,需要做多久,重難點在哪裡?哪些需要先做?哪些可以後做?孩子心裡也有個底。

    孩子也會嘗試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嚐到甜頭後,慢慢的就會主動和我們交流今天作業的難點,以及他自己怎麼思考這個難點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協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比如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她一般都會先思考要寫什麼,注意哪幾點,而不會像以前,等開啟作業本的時候才思考要寫什麼。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重點在培養,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的重點還是嚴查作業。

    如果家長髮現在檢查數學作業時有錯,不要直接告訴他哪一題有錯,而是告訴他這裡面錯了兩道題,讓他自己找,迫使他也檢查一遍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這對以後高考做試卷有很大的幫助。

    在作業寫完後,家長不要幫孩子整理書包。因為裡面會有他自己的小秘密。

    一作為家長,要求用兩個帶拉鍊的檔案袋分別分門別類裝好課本和作業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

    二每週都要和他商量放哪些東西,幫他養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

    三睡覺前要求必須準備好第二天的課本和物品,檢查手機是否有電,沒電就要充。

  • 9 # 雅林數學

    這個話題很有愛。我接觸的家長中,對輔導孩子這件事,從認識和態度到具體做法,差異非常大。不妨把兩種極端情況分別叫做A型別和B型別吧。

    A型別

    有的家長帶孩子學習比海鮮還生猛。較極端的例子是爸爸賺錢、媽媽辭職全職帶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和興趣愛好。他們一接到孩子就送到各種輔導班,全程陪聽,全程陪學。老師佈置的作業,自己先做,再檢查孩子做的,然後再和孩子交流。更有甚者,媽媽和孩子一起上學,在教室後旁聽,然後一起上輔導班、興趣班,然後一起郊遊、一起爬山、一起勵志、一起探險、一起磨鍊,全程陪同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幫助孩子選擇朋友。不要認為很有錢家庭的媽媽才會辭職,這個不是必然的。

    B型別

    有的家長對孩子是野生放養的。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對孩子說話大吼大叫,對孩子的作業不管不問,孩子考試成績不好雷電交加,甚至混合雙打。這樣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不行,對家長和老師充滿敵意,而且經常還會有一兩樣惡習。

    我們一般都處在這兩種極端之間,比較好的情況是,家長不斷向更優秀的家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和水平,積極主動向A型別靠攏。

    但願所有家長都有這種意識吧。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什麼都是別人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