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李靠古董掙錢
-
2 # 徒步川西
從時間上看安嶽石刻比大足石刻早100多年。
大足石刻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現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為鑿於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
安嶽石刻開鑿於啟始於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於唐宋兩代,延續至明清直到民國
從名氣上看大足石刻優於安嶽石窟
大足境內石刻造像星羅棋佈,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安嶽石窟擁有幾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側石刻臥佛以及21萬字石刻佛經、中國最精美的觀音經變像-----毗盧洞北宋紫竹觀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觀、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等,安嶽石窟除少數遭受自然人為破壞妝彩外,大部分儲存完好,特別是宋代造型更是達到中國石窟藝術的巔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安嶽石窟已被列入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價值上大足石刻完全佔優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滿足世界文化遺產下列評定標準而登入:(i)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iii)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儲存著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時間跨度從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
綜上簡述,大足石刻優於安嶽石刻
-
3 # 安嶽居家養老中心2
安嶽石刻早於大足石刻100多年,安嶽石刻中的毗盧洞、華嚴洞、茗山寺、孔雀洞、臥佛、藏經洞、玄妙觀堪稱中國之首,其中這些洞內的100多處飛天圖案堪稱世界飛天博物館。
所以,從藝術價值來說,安嶽石刻優於大足石刻,從世人知曉度來說,大足石刻優於安嶽石刻。
-
4 # 文旅攬勝
經近年文物普查,全縣有摩崖石刻造像105處,造像10萬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兩尊。
至今儲存較完好並具有一定規模和文物價值的石刻有45處。這是中華古代石刻藝術又一寶庫。它多是中國石刻藝術成熟和鼎盛時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價值,造像風格除少數敦樸、粗獷的魏晉風骨外,大多是體態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也有一些精細華美、瓔珞蓋身的宋代特徵。
而大足石刻,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這兩處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晚唐以後石窟藝術的代表作。
其中 “千手觀音”是一個非常壯觀的雕像。它的“千手”(準確數字是1007隻手)如孔雀開屏般從上、左、右三個方向伸出,每隻手都雕得纖美細柔,手裡拿著斧頭、寶劍、繩索等發起我,千姿百態,無一雷同。
“牧牛道場”雕像構圖雄偉(面積達88平方米),工藝複雜,難度很大,在國內外的石刻像中是少見的。不少人認為,充滿農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場”,是最精彩的,它所表現的是牧童馴牛。牛的犟勁和牧童在馴服牛後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畫得非常真切、生動。
綜上所述,安嶽石刻早於大足石刻,但大足石刻集中、開發早,規劃好。安嶽石刻研究價值更高(年代更久遠),青出於藍勝於藍,應該說各有千秋。
回覆列表
安嶽石刻起源於南北朝時期,興於唐朝,在石窟藝術發展史上居於“上承雲岡、龍門,下啟大足石窟”的重要地位。這裡的石窟造型多為中國石刻成熟和鼎盛時期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價值。造像多為體態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同時又不乏精細華美的宋代特徵。安嶽石刻,與敦煌石窟、大足石刻同時代,年久失修,石窟較為分散,名氣不大。在四川安嶽周圍的群山上,遍佈了十萬餘尊摩崖石刻。千百年來,這些佛像安靜地等待著一次相遇。華嚴洞位於安嶽縣城東約50公里的石羊鎮,這裡擁有全國儲存最完好的“華嚴道場”摩崖石刻造像。在山巔巖壁上有大小二窟,分別是開鑿於北宋時期的華嚴洞,以及開鑿於南宋時期的大般若洞。毗盧系梵語,意為“清淨法深”。說起安嶽毗盧洞,最出名的莫過於紫竹觀音。這尊獨特的觀音雕像還有另一個美麗的名字——水月觀音,它被英籍著名女作家韓素英稱之為“東方維納斯”。大足石刻總的來說還是挺大的,我們今天主要是去參觀寶頂山石刻,大足石刻離主城還是有點遠的,其實最好還是自駕或者是乘坐大巴到達。
先說說大足歷史,早在唐朝就已建縣, 大足之名是由於縣內有一條名叫“ 大足川”的河而來,取其“ 大豐,大足 ”之意。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當時的宋朝高僧趙智鳳花了畢生精力開鑿,在石刻末期的造像中達到了頂峰,在1999年的時候大足成為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所以說是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大足石刻的大門口,赫然寫著寶頂山三個大字再往裡走,這個似亭子的地方,上書大足石刻,但是柱子卻很有意思。柱子下面都是獅子,大象之類的動物。很多的古建築,先去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到處都是畫,雖然也看不懂,不過還是覺得挺高階。
博物館參觀完了,下一步還是要看石刻,不過這些石刻雖然多,如果不認真的看,很難知道最後你看了什麼。看過博物館,去往石刻的路上,看到了這兩個字,當時以為是“智慧”,走進才知是“智悲”,佛法中的字眼境界是很高的,能領悟的都是高人。
大足石刻的分佈圖。到了石刻區,其實可以掃碼聽講解的,如果不聽講解倒是真的不知道這些佛像的意義;導遊也帶領著一群聽眾講解著石刻的故事和傳說,讓遊客對石刻有更深的瞭解。傳說的十八層地獄酷刑都可以在石刻中的人物體現,這些酷刑也讓人腦洞大開;不過看著還是有點不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每隻手造型都完全相同,聽說一共有1007隻手,每隻手都雕得與眾不同,手裡分別拿著斧頭,劍、繩子等,真的是十分壯觀。這三個佛像都挺高,但是身體都是前傾的,能夠千百年來屹立不倒已經很了不起了,何況還那麼大。這個輪子代表著六道輪迴,有點像抽籤,轉到了什麼來生你就當什麼。這組修煉圖蠻多的,主線就是牛和主人的故事,當時聽著蠻有趣的,反正最後的結局就是牛也聽話了,主人也修道了。寶頂山中的寶頂兩字寫得很渾厚,右下角是四尊佛像,不過這些佛像看起來不和諧,因為老子,玉帝和觀音坐在了一起,這是一種奇趣的現象,也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背景,算是石刻的頂峰了,之後的石刻也就輝煌不再,可以說還是很有參觀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