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泰囧在2012年獲得了超12億的票房,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票房奇蹟。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國產電影票房屢重新整理高,可近來電影市場卻顯乏力,備受泡沫的質疑。如今,你如何看待4年前泰囧的票房奇蹟?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53613031

    謝邀。作為一部2D電影,成功收穫12個億,已實然了不起,畢竟當年電影院數也沒如今這麼多,但當初的成功也有其厲害之處,當時同時上映的 前後上映的不是小悲傷就是特效只值5毛,但之後 現在為何沒有那樣的成功,我個人認為首先很多都是翻拍 如什麼西遊之類的 且特效並未達到人們心目中的那般期待 題材不新穎 特效不好看是一方面 當然是人們追求的標準要求也高了很多 雖然之後很多電影不及當初的票房 但也可稱作大片 如《唐人街探案》《鬼吹燈》……即便是超過30個億的電影《美人魚》,我還不太認為它很好看 ,也許電影除了票房之外,還跟個人喜好,社會口碑更來的相關吧。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儂行蓋碗茶

    范冰冰又漂亮了!

    這個讓我的一個女同事每次當其出鏡都會觀察自己老公表情的女神,對於一個擼點略高於老乾媽的2b青年來說不算驚訝。

    真正讓我驚訝的是《泰囧》的票房,截止發稿前票房已破10億,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中國產電影,直逼電影界中的切糕《阿凡提(達)》的13個億。可惜這10億元人民幣中沒有我的30元,因為我很少去電影院看中國產電影。原因有三,第一,不解釋。第二,我不是the Legend of Phoenix不搞農業黑金屬不看農業電影。第三,網上高畫質版更新快(感謝校園內網,感謝iPv6)。

    但是,《泰囧》不一樣,它是一部老套的商業電影,一部老套但是卻難能可貴的商業電影。

    說它老套,從徐錚與陶虹吵架開始,我就明白這是一個老掉牙的男人想在在事業與家庭做出艱難抉擇,可唯一用屁股想都能得出正解就是全家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主旋律電影除外)。他與陶虹的鬧得要死要活無疑是再次向觀眾證明:夫妻倆床頭吵架床尾和,但在床中間會有一點波折。這是小學閱讀經常探究的中心思想,當然也是本片的三大主要矛盾之一。

    第二個老套,是王寶強說他女朋友是范冰冰,並想給女神當保鏢時,我就知道範美人必然會出現。不然寶寶就會說是給李冰冰或者白冰冰當保鏢,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徐錚能請到誰,誰就是寶寶的女神。這是小學作文裡面講到的前後照應。

    但是這些小學生般老掉牙情節組裝了一個很流暢的故事,這也恰恰是如今中國產電影缺乏的。借用徐錚在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時所說,“首先是一部好電影,才能是一部好的喜劇電影。”反觀日益蓬勃發展的國內電影,每年幾百部電影,大多連故事情節都還沒講清楚,就妄圖成為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泰坦尼克》,這不是合法洗錢嗎?真當觀眾在做電梯是吧?

    “治大國若烹小鮮”,拍電影也大抵如此。老套的故事離不開創新的情節來勾味,按摩那一橋段中,徐錚巧妙地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將“泰式蔥油餅按摩”與“一杆洋槍挑雙鳳”結合起來,可惜受制於國內奇葩的評審制度,不然生活可以更美的。

    破七億,破十億,衝擊十二億,《泰囧》在一片甚囂塵上的票房吶喊聲中,一路狂飆突進。好看?好奇?還是跟風?顯然徐崢的導演處女作《泰囧》已脫離其小成本的電影製作本身而成為“泰囧現象”引人思考。

    在武漢市“兩會”上,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作家曉蘇炮轟《泰囧》對於當下文化產業的不良示範。曉蘇表示,“《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電影,低俗、庸俗、媚俗! ”沒有審美價值和藝術含量的《泰囧》之所以獲得如此多的票房,是因為一定程度上國民的欣賞水平偏低。

    曉蘇的文化憂慮著實令人欽佩,不過徐崢的坦然迴應似乎更耐人尋味。“當一件事成為一個事件時,教授就站出來了”試看《泰囧》效應前後,導演、觀眾更像是在清醒的狀態下,不小心達成了這一“共謀”,而且彼此樂在其中。徐崢說“一件事有它自己的命運和走向”,而《泰囧》票房奇蹟本身儼然超越了曉蘇教授所謂的“國民欣賞水平偏低”這一層面,應當將其置於當下的電影發展中,作為一個“事件”來考查,分析其票房奇蹟。

    在原因考究中,毋庸置疑“國民欣賞水平低”必然能爭得一席。由阿斯哈•法哈蒂導演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一舉包攬金熊獎、金像獎、金球獎,在全球獲得一片讚譽,中國觀眾卻因其故事性不強不買帳。“讀圖一代”的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在看似瘋狂獲取資訊的時刻卻未能有效吸收質感文化核心,一味追求觀感刺激而放棄思想體悟。《泰囧》也罷,《失戀33天》也好,某種程度上,這兩匹黑馬的殺出都和迎合大眾審美趣味密不可分。

    然而,《泰囧》票房的顛覆性已遠遠超出這一範疇,成為觀眾自覺自為導演的一出奇跡。大多從影院出來的觀眾似乎都能準確對影片《泰囧》做出定位,坦言其故事敘事俗套,導演徐崢也明確表示自己只是簡簡單單拍一部想拍的電影,傳遞一些“正能量”,並未試圖攝入多少思想性的東西。但就如一部分觀眾所言,我們要的僅僅就是這種“爆米花”的感覺,而中國太缺喜劇。在生活壓力如此繁重的今天,能讓觀眾肆無忌憚吃著爆米花開懷一笑的電影太少太少。一部 “電影性”不強的《泰囧》看似全然不必擠入影院觀看,卻偏偏掀起一股全民狂歡,也正拷問近年國內喜劇電影發展。

    從另一方面來看,隨著電影市場進一步拓展,中國的電影人也越來越意識到認準時機,選好發行檔期對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歐美的電影人在這一運作上早已成熟,米拉麥克斯的老闆哈瑞在拿到《英雄》的北美放映權後,將《英雄》“雪藏”兩年,刻意和李安的《臥虎藏龍》拉開距離,成為中國大片首度兩週蟬聯北美票房冠軍的重要原因。而中國的製片們也愈來愈懂得充分運用市場參與分羹。《泰囧》的檔期選擇正好處在所謂“世界末日”前後,緊隨其後趕上平安夜、聖誕節、元旦。節日的狂歡效應有效推動了《泰囧》票房的節節高升。而作為同一檔期的競爭對手,影片《王的盛宴》、《溫故1942》、《二次曝光》、《一代宗師》都略顯沉重,獨獨《泰囧》以其無厘頭似的搞怪一枝獨秀。

    從製作團隊方面看,《人在囧途》積累了良好的觀眾基礎,王寶強、黃渤近年的人氣爆棚無疑給《泰囧》的票房增加了一道籌碼。看電影花錢已不單單為圖個消遣的今天,為自己喜歡的偶像去影院衝擊一下票房也成了件頗為時髦的事。而媒體將《泰囧》的票房重新整理紀錄和《阿凡達》比較,票房PK演變為中國產片與進口片的競爭,很是鼓舞了一些影迷的愛國情緒,湧進影院要為中國產片獻點微薄之力,而此舉已無涉影片本身的價值。

    當然,“禁片情結”“爛片情結”也側面助了《泰囧》的票房以一臂之力。越爛越要看,也成為時下較為普遍的觀影原因。這樣的“報復性觀看”在充分滿足其好奇心的同時,順利實現跟風,儘管會陷影片於某種程度上的唾沫聲中,卻為投資方在影片票房上做足貢獻。

    徐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曾表示過他的擔憂。“《泰囧》的票房已經高的不正常”這種“不正常”也許就如曉蘇教授們顧慮的,作為一個訊號燈,《泰囧》的價值取向會產生負面影響;而徐崢擔心的,可能也是更重要的:這一創作本身會被各路“高手”炮製、複製。但無論如何,小成本電影《泰囧》創造的奇蹟,這一在電影史上能佔得一席的奇蹟,透露的更多的是積極的資訊,而中國電影人有理由認清這一點。即中國的電影市場其生機潛力無窮,正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可以大展拳腳的時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羊雜湯的配料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