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話海說

    來,我們看下地圖。。

    這是明朝時期的地理全圖。看到了嗎?京師和東北之間,僅靠著一個極其狹長的走廊連線。在東北被建州女真佔據後,明朝就只能死守這個走廊以保衛京師。錦州城,寧遠城, 山海關全部集中在這條走廊內,這就是寧錦防線了。總體來說,這條防線是以沿海岸線佈防的,有縱深,但橫向遮護能力偏弱。

    正面再看地形圖:

    寧錦防線以西,有大片平原,以及山口,這條防線很難完全的橫向攔斷這條走廊。

    更要命的是,防線以西的地區都為韃靼所控制,和明朝關係並不是那麼的友好,至少沒有達到戰略同盟的程度,並沒有防衛女真人的義務。

    另外就是,女真的騎兵,並不像明朝軍隊一樣需要大量的輜重,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就食於敵。不需要攜帶大量且笨重的輜重,就提高了部隊的機動性,也就能夠相對抵消了地形的限制。這大概也是遊牧漁獵騎兵的優勢了。

    綜上所述,女真人能夠繞過防線直接威脅京師也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 2 # 付崊君

    關寧防線,作用很大!他是大明的重要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一旦關寧有失,大明就會半壁江山可能不保!只是讓袁崇煥搞砸了,也可以說是大明是讓袁崇煥給坑慘了!他間接或直接的除去了大明所有對後金的牽制,外援!後金徵蒙古,打北韓,佔東江,他一直在看戲!接著還殺了大明對後金最後的牽制毛文龍!使後金在無任何顧及,才有北京保衛戰,才能數次繞道蒙古,數次配合流賊,使大明在遼東的優勢喪失殆盡!讓大明本來在遼東可以主動出擊,變成了處處捱打!,他讓崇禎撤去了遼東所有巡撫!他是要稱霸遼東,養寇自保,割據天下!他在遼東是無敵的存在!如果他不是沒有軍餉來源,我都懷疑他會不會救援北京!他唯一失算是沒想到崇禎會在北京對他動手!他是打開了大明走向滅亡的大門的罪魁禍首!

  • 3 # 初心如舊

    明末寧錦防線意義是否明亡的原因?本文闡述的事情有一定道理,但是說寧錦防線在明末猶如雞肋,不如放棄有點不妥,理由是: 第一, 明末遼東的局勢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早在李成梁自動放棄六堡()時已經鑄成大錯,而後來明朝廷懲處李成梁殺良冒功,免去軍職期間正是努爾哈赤勢力瘋狂上升時期,待重新恢復李成梁職務已經太晚了,加上年齡因素不久就退休了,雖然努爾哈赤給足李成梁面子,在李成梁逝世的次年(1616) 才扯起反明大旗建立後金,但這一切都已無可挽回了。如果,再次放棄關外國土,無疑會逐漸淪落為宋朝時的格局。第二,至於說殺了毛文龍之後,皇太極圍困寧遠,錦州的能力明顯加強,從三天增加到五天到三個月,我覺得不是這樣,準確的說是禁閉殺害袁崇煥之後,皇太極這一能力才更強了。崇禎二年(1629)袁崇煥被關進大牢後,由於皇太極仍在北京周圍,祖大壽等既悲憤又恐懼,率軍退回山海關,崇禎無法曾經令人去牢中勸說袁崇煥,讓他寫信把祖大壽叫回來,袁崇煥雖不情願但最後還是寫了信,如果袁崇煥是內奸還能寫這封信嗎?這說明祖大壽被圍大淩河是在袁崇煥被關押殺害以後。如果袁崇煥正常履職,應該不會有祖大壽被圍困三個月,並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與何可綱火拼還投了清兵,說不定後來祖大壽外甥吳三桂也不一定投清。第三,對於關外養兵費用大,入不敷出而加徵的遼餉可適當減輕,特別是發生災害的陝北地區,不足部分一方面崇禎皇帝應採取強硬手段,要求各級官員捐款,如果拒不出血者,發配遼東守衛國防,這和後來李自成逼官員捐銀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向關外移民,並最大限度發揮外交作用,採用拉攏,分化瓦解企圖反叛者等手段,放棄國土很容易,但肯定走向南宋道路,那是不歸路。第四, 崇禎皇帝應當拿出壯士斷腕的霹靂手段,放棄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兩面騎牆方式,堅決屏棄兩面作戰局面,光明正大的派出談判大師與皇太極展開談判,必要時作適當妥協。第五,明亡的原因很複雜,但寧錦防線有關費用決不是主要矛盾,必須深入分析抓住關鍵,透過採取一系列綜合治理,盡力減輕遼東問題對國家整體的危害性,對袁崇煥已經殺了毛文龍的事情暫不追究,可適當提醒,留待以後處理,但也不宜過重。如此,在袁崇煥, 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等優秀將領的協助下,有很大可能放下遼東,平息國內,延續國祚。

  • 4 # 沒下雪的

    諸君難道沒有一個人聽過二戰時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此防線比寧錦防線何如?結局殊途同歸!其實大明也好!法國也好!其實面臨的現實難題是一樣的!就像現在的老牌國企在傳統業務領域遇見初生的,強大的創業公司的強勢挑戰!老牌國企的內部效率!員工士氣!激勵機制和初創公司根本沒法比!只有全面轉向戰略防守!但這個只是苟延殘喘之計!結局已經註定了!那你說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的國企而且日子過的還很滋潤?那是因為國家給了它們行政上的壟斷啊!如果完全放開市場你說會是什麼樣呢?

    滿洲是初生政權!而明朝的整體國力已經嚴重走下坡路了!再多的寧錦防線也只有被動挨打!至於袁督師是不是養寇自重!毛文龍打底該不該殺!我們不討論!真相討論不出來!我們娛樂性的用今天的眼光看過去!現在各個地方的一把手新官上任!幹什麼最能顯出有政績?肯定是大興土木!修地標型建築啊!對上有交代!而且大工程裡面貓膩又多!現在被抓的貪官又有幾個和工程沒關係的?寧錦防線耗資巨大!裡面沒點中飽私囊?呵呵!假定有那那個某年某月某日!袁督師回京述職!在朝堂上當著皇帝和百官!拿出寧錦防線的工程圖!可能述職的底氣也要足一點吧!本督師在遼東就職幾年!雖然沒有驅逐建奴!但至少修了一個雄偉的寧錦防線!以振國威啊! 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 5 # 安平144796971

    完全放棄遼東走廊,千里沃土,養肥後金,山誨關守多必失,北京必亡。故若棄之,朱明就要遷都南京,早早就是南明瞭。熊廷弼是當年新敗,後撒整軍再戰,非長期棄遼東走廊。就是現在,失東三省,也要遷都

  • 6 # shaodada

    我覺得吧,從軍事的角度來講是沒有錯的。雖然滿清在征服蒙古後曾經三次繞過關寧錦入關中原,但是三次入寇都是擾亂和掠奪性質,本身也沒有辦法持久作戰,一直在利用自己的機動性在不斷地在機動。這個本身也在於受制於沒有通暢入關通道,如果關內明軍但凡能夠有能力和魄力去封堵古北口等地,那麼入關的清軍就會遇到極大的壓力,可惜整個敗壞軍隊已經沒有人敢去做了。而當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時候關寧錦防線的意義和缺點就同時出來了,防線擋死了清軍入關的大路,卻防不住所有的點。可是真正的問題是明末的財政根本就無法支撐了,文官集團和遼東的將官軍閥集團一起用這條防線來對明帝國敲骨吸髓才是問題的所在!

  • 7 # 小白老師

    防線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明朝的體制出現了問題,不能有效的運用手中的資源去組建一支具有戰鬥力的部隊。軍人沒有地位,軍官缺乏必要的知識,文官只知道互相傾軋和貪汙受賄。這樣的國家不滅亡是沒有道理的。

  • 8 # 姜波178837804

    如果沒意義韃子多次繞過他幹嘛?直接取了他,攻下北京滅了明朝便是。北京始終沒有被東北方向外族敵人攻破跟關寧錦防線的存在有莫大關係。滿八旗也是半火器部隊,同樣需要資重補給,繞道喜峰口只帶馬奶入關跟土匪差別就不大了。

  • 9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關錦防線的修築,至少發揮了兩個作用:

    一是遏制後金;

    二是虛耗明朝。

    作為孫承宗的傑作,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對關錦防線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也進行了高度的肯定,並認為關錦防線在明朝滅亡之後還繼續存在,是比馬奇諾防線更加固若金湯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

    1、關錦防線太燒錢了

    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冰期,比如吏治腐敗,比如北方大瘟疫,比如通貨緊縮,每一個原因都可以置明朝於死地。

    很多人認為相比於小冰期和吏治腐敗等,通貨緊縮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明朝後期,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兩個字:沒錢。

    從隆慶開關後,雖然每年全球超過一半的白銀透過貿易出超流入明朝,但是長期的通貨緊縮還是讓明朝財政收入異常感人。

    沒有錢,朝廷就沒有資金髮工資,結果很多軍人也加入到農民起義的造反大軍中,而朝廷同樣沒有錢招募軍隊鎮壓農民起義。

    在崇禎時期,明朝的花錢大項很多,比如長此以往的明朝宗室開支,鎮壓農民起義軍的開支,抵禦後金入寇的開支等。而因為文官集團的禍害,明朝無法從地主商賈手中收稅,只能從農民身上攤派,這直接助長了農民起義軍的氣焰。

    而關錦防線,是堪比明朝宗室開支的又一個花錢大項。

    天啟年間,孫承宗上任,他用了4年時間,修了大城9座,堡45座、練兵11萬,每年耗費白銀300萬輛,而關錦防線每年屯田收入才15萬兩,那麼虧空的部分怎麼辦呢?當然是全部從關內補充,也就是從全國農民頭上攤派。

    關於關錦防線,孫承宗的設想是從山海關不斷向後金區域延伸。而觸角越長,補給成本就越高,且風險越大,且防線延伸的成本會隨著長度的加大而成倍增加。所以從防線出爐開始,就不斷有大臣提出反對,最終防線止步於錦州附近。

    對於明朝而言,為了國土安全,付出的代價確實有些大,不過就和當下培養孩子的家長心理一樣,只要能夠讓孩子成才,受再多累也是值得的。

    但是明朝除了受累,還心累,除了燒錢,還燒心。因為隨著明朝內部黨爭的相互傾軋,明朝在關錦防線的政策也是不斷反覆。比如閹黨上臺後,孫承宗下課,高第上臺,全部棄守關外據點。而閹黨下課,袁崇煥上臺後,再次恢復關錦防線,明朝在關錦地區又進行了“二次創業”。

    因為明朝的棄守反覆,關錦防線成為真正的吞金巨獸,將本就不寬裕的明朝徹底拖入國家破產的深淵!

    2、關錦防線有致命缺陷

    關錦防線是孫承宗不可多得的傑作,但是不代表這個傑作完美無缺。

    比如這個防線只有縱深,而沒有正面。

    防禦線,無不橫亙在敵我之間,發揮著遲滯敵人進攻的作用。但關錦防線卻是例外,此防線從山海關開始,向後金區域延伸400多里,形成了一個縱向的防禦體系。

    關錦防線如同一把尖刀插入後金版圖,且越插越深。孫承宗構築防線時,設想以山海關為基地鞏固寧遠,以寧遠為基地鞏固錦州。為保證寧錦等地的安全,孫承宗又在防線周邊修了塔山、松山、大淩河等堡壘,組成一個全方位的防禦體系。

    但關錦防線沒有正面寬度!防線的寬度等於城池的寬度。關錦防線佈置在遼西走廊,走廊長不足200公里,寬僅8到15公里,西部是燕山,東部是渤海,這種狹長的地形註定了防線徒有縱深而沒有正面。

    好在此時的漠南蒙古和明朝是同盟,後金也沒有海軍,所以關錦是後金南下的唯一通道。但是事物總在發展,比如後金可以征服漠南蒙古,毛文龍可以被砍,孔友德等可以投降後金,而明朝除了在防線上進退沒有任何的變化。

    這就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即關錦防線,終歸還是關不緊。

    1628年,皇太極從古北口入寇,京師戒嚴。後金從蒙古地區的迂迴,前後進行了6次,這種入寇,宣告了後金解鎖了進攻明朝的新路線,也宣告了關錦防線理論上的破產。

    關錦防線對於後金更像是塞子之於水缸裡的水。水缸完好時,水只能從塞子流出去,所以水受制於塞子。但後期水缸邊上出現了破洞,那麼這個塞子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水無常形,兵無常勢,後金以騎兵為主,不可能呆在原地被關錦防線一步步蠶食。所以後金一直在其它地方想辦法。

    從遼東千里迢迢迂迴到蒙古高原偷襲明朝,對後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比如後勤不足,容易被斷後路等。但正因為這顯得太不可能,才讓明朝被這突然的襲擊打得暈頭轉向。

    後金征服漠南蒙古後,關錦防線基本就是一個擺設了,但是作為明朝的吞金巨獸,它還在不斷將明朝的財富捲入其中。

    毫無疑問,關錦防線增加了明朝東北方向的縱深。但是防禦體系的成功不只是一條單薄的防線,而是需要明朝內修政理,外聯蒙古才能奏效。而明朝沒有做好相關的工作,致使關錦防線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因為明朝後期的吏治腐敗等一系列問題,導致關錦防線不僅沒有起到阻擋後金入寇的目的,反而成為拖垮明朝的重要一環!

    成也關錦,敗也關錦!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0 # 璽言春秋

    與我們的想象不同,明朝對於遼東問題至少在袁崇煥被崇禎處死之前一直都有一條清晰、穩定的戰略防禦體系,並且這個戰略防禦體系是以防守反擊為根基而架構、建設的。不管是孫承宗、袁崇煥、關寧錦防線、袁可立、毛文龍、登萊、皮島……都是這個巨大戰略防禦體系中的一環,如果你只是單單對這些人物以及地名進行研究,那肯定會有支離破碎的感覺。只有你把他們那些看似不著邊際、毫無頭緒的所作所為用這個巨大的戰略體系串起來,才能發現其中的合情合理、深謀遠慮。該戰略脫胎於熊廷弼提出的三方佈置策略;完善於天啟皇帝任用孫承宗、袁可立打造這條戰略防禦線;破壞於孫承宗、袁可立的去職;毀於毛文龍、袁崇煥的相繼被殺。

    因為王化貞輕信了手下早已投敵的孫得功導致慘敗,朝廷好不容易調集的十四萬精兵強將損失殆盡。熊廷弼費盡心思才剛剛穩定的遼東局勢就此崩壞的難以收拾,喪師失地的王化貞只得在熊廷弼的掩護下撤入山海關,遼東之地盡失。聞報,天啟皇帝急的團團轉,好在想起了熊廷弼曾經提出的三方佈置之策。這裡我們應該清楚一點,明朝的遼東戰略從萬曆任用熊廷弼到天啟任用孫承宗、袁可立,再到崇禎十一年之前,一直就一個目的:恢復全遼,平定後金。並且採取的方式一直都是避敵鋒芒、騷擾疲敵、擇機進剿,只不過到了袁崇煥,他將之提煉為更明確的四個字:主守,後戰。所以我們應該清楚,關寧錦防線從開始構建的目的就不單單是防守,而是要用於以後的反攻。

    我們可以看一下上邊這幅圖,在孫承宗和袁可立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這個守則互為犄角、攻則三方同出,令敵顧此失彼的戰略防禦體系得以建立。然後再看一下下圖,如果缺失了關寧錦這條線,那麼這個戰略防禦體系就是一個殘缺般的存在,其效力必將大打折扣。被現在很多人所詬病為徒耗錢糧、最終耗垮大明的關寧錦防線就是這個戰略防禦體系的北線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在正式講這個關寧錦防線之前我們先共同思考幾個問題:是否瞭解關寧錦防線在這個戰略防禦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是這樣修堡壘掩護己方向前耗費大,還是一次次十幾萬、十幾萬的損兵折將耗費大?在當時後金軍戰力正強、鋒芒正盛的時候不靠修堡壘又該如何經略遼東?

    我們很多人都看過《亮劍》,一定對李團長依靠土工作業的方式,讓士兵能安全的前進到距離敵人陣地只有三十多米距離的這一幕印象深刻。最終李團長計程車兵們靠著那投向敵人陣地的遮天蔽日的手榴彈做火力準備,一個衝鋒就攻進敵人陣地最終將敵人全殲。之前772團,那麼多次的衝鋒,都不能接近敵人陣地,李團長這一招就成功了。這在當時那個單兵素質不行、武器落後、火力更是以手榴彈作為中堅的情況下,無疑是相當高明的一種戰術選擇。依靠土工作業前進,這樣可以減少士兵暴露在敵人強大火力面前的時間從而大大降低傷亡,保證士氣;攻擊距離縮短到只有三十米左右,在保證儘量保護士兵的前提下,可以盡情的往敵方陣地傾瀉手榴彈,從而解決己方火力不足的問題。大多數時候高明的戰略戰術都不是什麼奇門、密法,關鍵還是看指揮官能不能因地制宜、因敵而異,做出最正確的戰術選擇。

    然後我們看關寧錦防線,跟後來李團長的這個土工作業方式可謂是異曲同工。面對戰力強悍、機動能力強的後金軍,既能在防禦的時候步步為營,不斷的蠶食、騷擾疲憊敵人,又能在後來的反攻中保障己方的部隊調動和後勤運輸線,不至於使己方力量過早的暴露在敵人的野戰力量面前。在孫承宗和袁可立的共同努力下,一時‘中朝宴然,不復以邊事為慮’。強悍的後金軍竟然在這一時期被困的不敢動彈,尤其是被袁可立遣大將張盤與毛文龍給打了幾悶棍以後,整個遼東戰線竟然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這個時期,草原部落護住左翼,明朝水師保證右翼,可以說整個防線是相當無懈可擊的。當時的人評價‘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正如真正的名醫聖手不揚名於天下是一個道理。孫承宗和袁可立利用這一時期,積極的訓練部隊、積蓄糧餉,為後來的大反攻做準備。待時機成熟,孫承宗統軍出寧錦、袁可立以張盤領軍從大連和旅順方向進攻、以毛文龍從皮島登陸、天津方向以水師支援各個戰場。所以你翻遍明末的記載,不難得出,明朝最有可能解決遼東問題的時候就是在天啟皇帝時期,準確的說是在孫承宗和袁可立坐鎮時期。

    只可惜,好景不長,在魏忠賢閹黨的攻擊下,這一局面僅僅維持到天啟五年便隨著孫承宗與袁可立的去職而被瓦解。在孫承宗去職僅兩個月後,後金軍便開始了對寧錦防線的進攻,同時由於少了登萊方向的有力支援,毛文龍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只是由於袁崇煥和毛文龍在各自方向的苦苦支撐,局勢好歹穩定了下來,還能守住,只是這條戰略體系的威力已經大減。再後來毛文龍被袁崇煥矯詔所殺,袁崇煥被崇禎下獄後關了八個月然後一切都成了空。並且由於草原部落站到了後金一邊,這個時候的寧錦防線才成了明朝的一個戰略包袱,說白了就是後金手中的人質和非常理想的圍點打援地。此時的崇禎身邊要是有一個真正懂戰略的,最正確的做法是立即放棄寧遠以東的所有地區,在關寧方向完全轉入守勢,集中力量平定國內叛亂。

    瞭解了這個過程,你就會發現真正擊敗大明的不是後金,而是大明自己!

  • 11 # 歷史總探長

    人吃了飯還要拉屎,那豈不是不用吃飯了?吃飯還有多大的意義?

    什麼時候正兒八經的構建戰略防線成為了亡國之禍了???

    那麼明朝京城的朝臣是什麼好東西?閹黨亂政又是什麼好東西?東林黨又是什麼好東西?皇太極帶領十萬大軍都殺到北京城下了,朝堂大臣還在相互攻伐,互相駁斥,這些人又是什麼好東西,他們難道不是主要的誘因?

    什麼時候保護王朝的萬里河山也成為了亡國之禍了?

    袁崇煥之所以要在遼西之地構造一條狹長的寧錦防線,其實是在拉伸山海關之地的縱深防禦體系,這樣一來不至於山海關一破,清軍騎兵就能夠直接撲向華北平原,肆意侵虐。山海關丟失誰能擋得住清軍的騎兵?

    朝堂之上的那些每天醉迷於黨爭的酒囊飯袋嗎?還是那些每天娘娘腔的閹黨?

    戰略防禦的支出費用是必須的好吧?

    至於其他的軍隊窮的叮噹響一事,那是他們咎由自取。有明一朝,到了明朝的中晚期,那些勞苦功高的普通軍戶的田地盡數被武將和當地的地主所侵奪,軍戶沒錢,誰願意打仗?

    地主不斷加租,百姓靠種地食不果腹,誰還願意種地。

    與此同時,這就引發一系列的惡果。

    百姓不種地,無人納糧。一個王朝中更多的財富被各地的大官僚和大地主所漸漸侵佔,沒有財力支撐的王朝只能是慢慢面臨亡國之禍。

    這怪誰?

    怪袁崇煥打造的寧錦防線?

    是,寧錦防線的確是可以繞的過去,可是清軍強行繞過寧錦防線的代價有多大?

    數千裡的糧食補給線!!!

    這就是他們繞行寧錦防線直撲北京城所付出的代價。為什麼皇太極都打到北京城下還是無奈的下令撤軍了,就是因為他強行繞過了寧錦防線,被軍資問題深深的拖垮。皇太極想要從山海關內部破關直接撤軍回到瀋陽,又被死死的擋在了山海關之外。

    皇太極想要繞過寧錦防線,就必須拉伸一條千里戰線,你覺得寧錦防線有沒有意義?

    能說寧錦防線的意義不大?

    很多人可能會說,就算沒有寧錦防線,清軍也可能沒有能力拿下重關山海關。拜託,明王朝是一個王朝好吧,統御王朝不是過家家,他關乎大明王朝億兆百姓的安危,怎能不重重設關?

    山海關一破,清軍鐵騎橫掃華北平原之地,將再無險可守。可是打造寧錦防線就不一樣,寧錦防線真正的戰略價值在於拉伸了山海關這座關城的縱深防線。

    錦州被破,還有寧遠,寧遠被破,還有重關山海關,這才是寧錦防線的真正意義所在!

    對於明王朝的滅亡不從根源上追究問題,而是在寧錦防線上大加駁斥,實在愚蠢。明王朝滅亡的誘因無非是大眾所熟知的那幾個,關於閹黨,關於東林黨,關於帝王,這些處於權利中央的人才是真正的誘因好吧?

    明王朝就像一個人手上的創傷,創傷黴之原因是因為裡面細菌在作怪。袁崇煥在這個手上貼了一個創可貼,止住了病痛,然後這個人的手廢了,能怪是創可貼的原因?

    懂懂腦子想想清楚吧!!!

    再看看破掉山海關之外的地形,一整片的華北平原啊!

    如何擋騎兵,誰來擋?

  • 12 # 江北陸遜

    寧錦防線,大家更熟悉的應該是關寧錦防線,整個關寧錦防線的構想沒問題。至於說輕易繞過,那不是寧錦防線的錯,是整個明的防禦戰略出了問題。

    軍事上防禦講究的是體系,一攻一防就叫做戰爭。當努爾哈赤崛起之後,明從一開始的忽視到後來的重視,整體構想應該還是比較完備的。具體來說,明對付後金,一共有三大措施:

    關寧錦防線聯絡東蒙古諸部制約後金,即所謂的“制東夷在先款西虜” 挑撥女真內部關係,以夷制夷

    應該說,這三大措施如果能夠執行到位,努爾哈赤的後金就絕對發展不起來。

    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你步步緊逼,我見招拆招。能夠創立中國最後一個大帝國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們,可不是孬種,將明的三大招一一拆解,關寧錦防線自然也就是失去了作用。

    也就是說,是三條腿被砍掉了兩條,而不是這一條腿不管用。

    以夷制夷,這一招李成梁玩得最6,以海西女真尤其是葉赫部與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相爭,但留在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的野人女真,早早被努爾哈赤攻滅;而隨著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努爾哈赤滅葉赫,女真各部被統一,挑撥女真內鬥的做法失效。

    而隨著皇太極派阿敏攻入平壤,北韓國王逃到了今天的濟州島,後來與女真定盟,臣服皇太極,這一條也被廢棄。

    也就是說,隨著女真完成內部整合,靠女真內鬥制約後金的做法被廢棄。這是拆掉了一條腿。

    在努爾哈赤父子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其實明也沒閒著。

    明一直在鼓動東蒙古諸部騷擾女真諸部,即明遼東經略楊鎬提出的“制東夷在先款西虜” 的策略。這一策略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執行,當然沒問題。但問題是,也許真的是天命在清,或者說,明選錯了人。

    明的策略是與東蒙古諸部結盟,與關寧錦防線一起,防禦女真的崛起。

    但明選中的合作伙伴,林丹汗,卻辜負了明的這番厚意。

    林丹汗雖是黃金家族後裔,是成吉思汗根正苗紅的繼承人,但林丹汗本身卻昏招迭出,首先是從喇嘛黃教改宗紅教,得罪了大都信仰黃教的東蒙古諸部;在內喀爾喀部被女真圍攻的時候,又因為自身的利益算計,置之不理;和科爾沁部為了主導權而大打出手,將科爾沁部逼入女真陣營,並反戈一擊。

    具體的過程在這裡就不贅敘了。

    總之,林丹汗在皇太極面前,可以說是不堪一擊。隨著林丹汗被擊潰西逃,最終死在青海,東蒙古諸部落入女真之手,並透過滿蒙聯姻成了後金的鐵桿。

    也就是說,這一路,並是明試圖用來制約女真的東蒙古諸部,反而成了後金的一部分,至此,明防禦女真的三大措施,已經被後金完全拆解。至此,圖上三條線,兩條黑線都歸了後金,對關寧錦防線形成了反包圍。

    隨後皇太極就帥兵多次繞開關寧錦防線,繞道漠南蒙古,多次入侵中原。

    也就是說,如果明能夠好好經營與東蒙古諸部的聯盟,那麼有東蒙古諸部防禦女真,皇太極是無法繞開關寧錦防線的。

    這麼說來,你還認為關寧錦防線是浪費國帑之舉麼?

  • 13 # 春秋正義

    寧錦防線是由孫承宗、袁崇煥力主修建的遼東防禦戰略,儘管有很多史料說這條防線堅不可摧、關寧軍天下無敵,但事實就是,這條防線自天啟五年以後,就寸土未復,期間金(清)兵五次入關擄掠,且在李自成進攻北京的最後關頭,這支耗費巨餉打造的“鐵軍”卻遲遲未到,如此看來,寧錦防線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1.高堡深磊戰略是一隻腳走路,只可固守不可進攻

    明朝在山海關外修築了寧遠至錦州的一條狹長防線,中間有塔山、松山、大淩河等城堡,配有大量西式火炮,曾在寧遠大戰中重創攻城的後金軍。

    然後這段防線最大的弊端就是,一旦後金軍搞圍點打援,或者乾脆繞開,直逼關內,那麼它存在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以寧錦之戰為例,皇太極率軍圍攻錦州,24天才攻了3次城,明顯是等待明軍從寧遠方向的支援。袁崇煥先後派出200人和2000人的小部隊,結果是大敗而歸。滿桂率一萬兵馬從山海關來援,趙率教趁機從錦州殺出,小規模的交戰雙方都沒佔到便宜,局勢繼續僵持。此時毛文龍的東江軍從海州殺出試圖切斷皇太極的退路,皇太極這才撤兵。

    由此不難看出,如果沒有毛文龍在後方拉扯皇太極,光靠寧錦防線,對皇太極是佔不到便宜的,如若長期圍困錦州,趙率教是支援不住的。後來祖大壽兩次被圍而投降就證明了城堡戰略的最大弊端。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背靠堅城,大力發展具備野戰能力的部隊,依託機動作戰伺機殲滅後金軍的有生力量。當然,這個想法太過美好,在戰鬥力直線下降、內部極度腐敗的明軍中基本不可能實現。

    2.寧錦防線增加了額外的補給難度,導致關內防務空虛

    寧錦防線畢竟不能移動,當薊遼總督向朝廷打報告說兵力不足,並提供後金有可能趁虛而入的情報後,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反而還繼續抽調關內兵力投放到寧錦防線,結果就是袁崇煥許下五年平遼的第二年,皇太極從喜峰口長驅直入,打到崇禎面前。

    此後清軍又四次入關,次次滿載而歸,極大地摧殘了明朝在京畿地區的經濟社會根基,而各地勤王之師皆不敢戰,原本專門打造用來防備清軍的關寧軍,現在敵人繞過防區打到帝國的心臟地區了,關寧軍的戰績和貢獻在哪裡?

    明朝需要額外支出六百萬銀子,還要運送大批物資到寧錦防線,結果寧遠一戰,覺華島幾萬軍民被屠殺,大量糧食物資被洗劫一空,如果把這些軍隊、物資都充實到關內,是否可以稍微讓清軍入關劫掠不那麼像入無人之境呢?

    3.西北、東北皆亂,明軍主力被迫兩線消耗,是軍事失利的主要原因

    撇去軍隊私人武裝化、戰鬥力低的因素,在剿滅農民軍和對遼東用兵的問題上,崇禎始終是兩手抓,但兩手都沒有抓好。

    幾次將農民軍逼入絕境,要麼是自身失誤錯失戰機,要麼就是京城告急必須撤圍,於是農民起義軍幾次絕地重生,愈打愈強,實力逐漸逼近官軍水準,而清軍也憑藉屢次入關劫掠,吸收、俘虜了明軍越來越多的火器和得力干將,這些原本的明軍防守利器和國之柱石,在幫助滿洲人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

    攘外必須先安內,明朝當時最應該堅定採取的策略,這個策略需要的是對遼東用兵更為保守,而不是建寧錦防線這樣的面子工程。強如二戰的德國,也不能兩線拉鋸,最終戰敗。日薄西山的明帝國,戰鬥力本就不如清軍,還自毀長城(殺毛文龍)。

    在短期內恢復遼東無望的情況下,還不肯接受遼東全部淪陷的事實,光佔著山海關至錦州那幾百里地,寧可付出王朝覆滅的結果嗎?顯然是得不償失的。松錦大戰,十幾萬明軍擁擠在這條防線上,結果被皇太極分隔包圍,最後慘敗崩潰,印證了這條防線徒有其表。

    當然,明朝滅亡的禍根在於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超過了農業帝國的承受極限,而明朝腐朽沒落的統治加劇了災害對平民的傷害程度,民不聊生,最後只能揭竿而起,改朝換代。只不過在這個歷史契機上,關外多了虎視眈眈的清朝,天下之勢一月三易,時也命也。

  • 14 # 有得觀史

    關寧錦防線是大明的屏障,它的存在意義重大,明朝滅亡不在於該防線,而在於人禍。

    皇太極帶領清兵,越過燕山,從喜峰口入關,經遵化、馬蘭峪,直抵北京。袁崇煥的勤王部隊在廣渠門外與皇太極主力交手,清兵失利,退走南海子。這時崇禎抓了袁崇煥。皇太極得知此情,回頭再攻北京,崇禎派滿桂迎戰,仗打得很慘烈,但皇太極仍無法攻克北京。

    關寧軍原副將祖大壽因袁崇煥被抓,帶著部隊回山海關了,崇禎叫他回京勤王他不回,最後是他的老領導孫承宗把他叫回來。

    關寧軍戰鬥力強,清軍根本佔不到便宜,盤桓兩個多月,皇太極準備帶兵撤離。

    皇太極先是往東走,準備打通關寧錦防線,被關寧軍打退。繼而想招降祖大壽,也沒成功。最後沒辦法又折向北,從喜峰口原路返回。這時的明軍基本形成合圍之勢,皇太極從遷安和遵化的縫隙僥倖逃離。並非像史書記載的那樣大搖大擺撤退。

    皇太極越過燕山入關,千里奔襲,深入險地,如果袁崇煥沒有被崇禎逮捕下獄,皇太極很可能有來無回。

    明朝有兩次滅掉清軍的絕佳機會。皇太極想打通山海關,山海關易守難攻,袁崇煥帶勤王部隊追擊,在山海關夾擊清軍,清軍必將大敗,損失慘重。即使部分清兵逃脫,從原路返回,遵化和三屯營又是一個打伏擊的好地方。同樣的方法,勤王部隊把住關口,前後夾擊,清軍想撤離很難。

    崇禎皇帝要不是逮捕袁崇煥,清兵這次不死也要扒層皮。即便有少量清兵逃回老家,受到重創後,可能十年都沒有力量騷擾大明。或許,袁崇煥趁清兵受重創之機收復遼東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麼分析就可以看出關寧防線的重要性了。只是關寧錦防線開支太大,大明財政有點受不了。“以遼土養遼人”,朝廷可以不出錢,或者少出錢,復遼可以,不設年限。其目的守住防線即可。

    皇太極輕易繞過關寧錦防線,實際是一步險棋,崇禎不殺袁崇煥,它很可能就成了死棋。按理守住關寧錦防線就守住了大明的大門。奈何大明該亡,崇禎把大明的擎天柱袁崇煥殺了。

  • 15 # 不解釋三連

    孩子,明的上面是蒙古,明後期勢弱,不能攻擊只能防守,清朝在寧遠防線吃了多大虧知道麼?努爾哈赤含恨而終,皇太極氣得要死,清軍八旗死傷慘重,寧遠防線做的夠多了,不是吳三桂寧遠防線還能再堅持幾十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教師是怎樣的一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