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電腦幫幫手

    看不到得到,付出太多回報太少,也不知這樣做,能堅持多久?焦慮不安!也許我們,對自己太苛刻,但人畢竟要勇敢面對,更多是責任擔當,不需要成為別人心目中,要成為你當初目標的人!加油吧!

  • 2 # 菜頭日記

    焦慮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如果我們按照努力的正向理解來看,正常的人都會經歷學的東西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的這個過程。但這個過程是會過去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的深入,就會慢慢形成一種謙卑的態度,學會對未知事物的敬畏,懂得接受很多不能改變的事實,並將努力的方向調整到自己擅長的和感興趣的領域,逐漸產生成就感和信心,未知恐懼所帶來的焦慮也就會相應減少。

    因此,我認為題主所說的越努力越焦慮是一個必然經過的階段,但不會一直持續,這個階段是會跨過去的。但跨過去的時間長度對於每個人不一樣,這和努力的程度、方向、自身的天賦以及社會環境和機遇等等諸多因素相關。這個過程最大的難題可能就是努力的方法和方向。一方面努力讓自己越來越認清自身的不足,從而產生緊迫感;另一方面,由於方法和方向的問題使得努力所產生的成果往往會低於預期,從而產生挫敗感,原本的希望變成了對未來不確定性和迷惘的恐懼,就會越來越焦慮。

    焦距還來源於對預期的偏差。我們感到焦慮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於達不到預期恐懼,這還是一種恐懼,這種恐懼和上面說的略微有些差別,上面主要講的是焦慮來源於對未知的恐懼。如果一個人對於確定的事情的預期過高,而實現這個預期的過程又非常艱難的話,同樣也會產生焦慮。我們通常努力都會設定一個目標,否則的話努力就是空談,那麼這個目標往往都會比實際能力設定得要高一些,這樣在實現這個過程中很多時間就會感覺到力不從心,時間長了就會轉換成焦慮。如果我們把努力的結果預期調低,調到自己完全有把握實現的程度,這種焦慮感也會減少很多。

    因此,我覺得要消除這種焦距其實也很簡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比如第一種情況產生的焦慮。我自己通常是這樣處理的,在做一個決定之前,我會預設一個最差的結果,然後告訴自己,如果不去做這件事情,那麼就什麼都不會改變,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只要去做了,最差又能到哪裡去呢,至少我們在努力的這個過程肯定是成長的,那麼無論做什麼,先把這個動機肯定了,把這個過程肯定了,至於結果,學會順其自然就好了。

    第二點其實很多人很多書籍都講過了,可以把預期調低,透過一個一個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完成確定性較高的目標的實現,來持續給予自己信心和動力,這樣的話,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建立起強烈的自信,從而抵消掉對不確定性的恐懼。

    首發於知乎。

  • 3 # 高太爺

    與焦慮和解

    一向活潑乖巧聰明表妹快高考了,某天晚上哭著打電話過來跟我說,姐,我早上第一個到教室,晚上最後一個離開教室,我已經很努力很努力了,為什還是拿不到第一名?我每天背不完100個單詞就不睡覺,我逼著自己每篇閱讀理解都全隊,可是為什麼每次都和第一名差那麼幾分,為什麼我永遠拿不到第一名?

    初中調皮的同桌畢業進了體制內開始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某天夜裡喝的爛醉穿過大半個城市來找我,躺地上抱著我的腿問我,初中跟我一塊玩都兄弟都做生意去了現在都有房有車我連首付都沒著落,我在事業單位一點起色都沒有每個月都是那固定的一點工資,幹什麼都束手束腳的。我好迷茫啊我是不是完了我是不是太沒出息了我以後怎麼辦啊?

    高中那個立志以後要做主持人的漂亮姑娘,某天路過我的城市說要和我喝兩杯,欣然前往。然而那個我記憶裡做什麼事都落落大方有條不紊的姑娘,一臉悲傷的告訴我,身邊的女孩都結婚了,她還在為自己的夢想苦苦堅持,爸媽也一直在催婚,所有人都說她明明可以靠顏值幹嘛這麼拼啊?她說她真的堅持不下來了,這一條路太難走了,她怕自己到最後,工作也沒起色,想結婚也嫁不出去了。萬一真成剩女了怎麼辦啊?

    就連一向樂觀的我自己,有時候也會在某個矯情的夜裡問自己,你打小就喜歡跟文字打交道,可是當愛好變成工作,而且還不怎麼賺錢,同齡人都在吃喝玩樂享受年輕的時候,一起玩的姑娘拎著你喜歡卻買不起的包的時候,你每天都有編輯催稿有熱點要追有素材要準備,那麼這份工作還是不是你理想的模樣,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年少的你曾許願想要的模樣?

    這個時代奔跑的速度太快了,無數個城市的無數個夜晚,都有著無數人四顧茫然的焦慮無處安放,城市病又加了一個名為“焦慮症”的病種。某乎上“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的話題,有五萬多人關注。現在你看到了,你不是唯一的那個焦慮成績,焦慮存款,焦慮婚姻的人。我們都一樣,一邊成長,一邊焦慮著危機和焦慮感,來自於你正在見識更大的世界。而這本身是成長的過程。焦慮是因為你對生活的現狀產生和思考,從而尋求改變的過程。你無法打敗生活的時候,請學著和他交朋友。

    也許是社會太浮躁了,我們緊跟著周圍的人,很少靜下心來,看看鏡子裡的自己。

    如果你不要把目光放在別人身上,而是放在自己身上,就會發現,比起努力之前的自己,你其實已經進步很多,已經處在上升通道了。

    為什麼焦慮的多是年輕人,到了中老年反而看淡了?真是因為年紀大了就缺少上進心了麼?

    當然不是,而是有閱歷的人明白,別人的生活過的再好也是別人的。你嫉妒的同事,只要你離開了這家公司,就和你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但只有提升是自己的,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每個人的義務。

    所有的焦慮都來自某種持續的心理矛盾。瞭解到這一點,我們就明白瞭解決當下焦慮的方法,就是去學著和他和解。

    我告訴表妹,你覺得第一名每天輕輕鬆鬆就超過了你,你得接受和明白人和人之間確實存在一些差距,可是透過你的努力你跟他的差距已經在縮小了呀,你知道已經很努力了,結果如何家人都會支援和理解你的。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抽點時間回憶自己過去走過的路,而不是關注點老是放在別人身上,學著與自己和解,高考只是漫長人生中的一件小事。

    我告訴老同桌,你覺得兄弟們個個都看起來比你成功,可是你不知道他們做生意的艱辛和風險,他們還在羨慕你現世安穩不操心呢。

    我告訴女同學,你覺得光鮮亮麗薪水頗豐的女主持,也許在焦慮某天被爆了黑料失業抑或焦慮膠原蛋白的流失,新皺紋的生成; 你覺得嫁作人婦的她們生活美滿家庭幸福,也許他們在羨慕你有夢可追。

    慌慌張張,匆匆忙忙,你問我為何生活總是這樣焦慮匆忙,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我問你難道六十歲後你才開始不再迷惘?

    當現實的壓力帶著焦慮來襲,你的質疑和倉皇都必須先放一放,不跟別人比,先做到自己最好的模樣。天光一亮,城市又開始了他的匆忙,所有聲音都遁形,世界又開始熙熙攘攘。

  • 4 # 你餓不餓煮碗麵給你吃

    感謝邀請!其實這句話可以這麼理解,因為焦慮,所以努力,努力的過程中,才發現,努力也會是一種焦慮。也許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焦慮要大於現狀,可能是不健全的社會體系,讓人沒有安全感,也可能是自己學的技能可複製性很強,擔心丟失工作,也可能是現在單身太多,有物件的焦慮被綠,沒有物件的,想著如何去找物件,總之,讓人焦慮的事情太多太多,不能做到無慾無求,便會時常焦慮。有些事情,並不是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但這些事情,卻是自己很想得到的,所以自己就去尋求方法,去努力,去追求,時間久了,才發現,還是離現實很遠,這怎麼能不讓人焦慮呢。可以理解為,讓你焦慮的事情,必定是你付出努力之後卻又得不到的東西,凡事看淡,凡事看開,人活短短几十年,開心最重要,很多事情都是天註定,不要總是庸人自擾,該堅持的事情,一定要守住,能放下的東西,最好不要總是捧在手上,這樣就可能不再那麼焦慮了,換一種心情,活出自我!

  • 5 # 深度讀書了嗎

    越努力越焦慮,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努力是因,焦慮是果

    凡是努力的人,沒有一個是不曾焦慮過的

    1.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努力

    努力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努力,就是白費力氣。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對於沒有航向的船,任何方向刮來的風都是逆風。

    不知道哪個方向是適合自己的,就站著思考清楚了再走

    2.急於求成

    越努力越焦慮,以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應該收穫果實,獲得成功了。結果沒得到,你就焦慮了

    送你一句話:你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努力

    3.力氣用錯地方

    努力是要有方向的,還要有合適的方法。就像解一道數學題一樣,要選擇省力又省時的方法去解題,而不是用最難又慢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成,努力用對力氣很重要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喚起你的一些思考,減少你的焦慮。能幫到你一點,都會讓我快樂

  • 6 # 孫志超說

    只是說可能有些人的焦慮太強了,強到沒有辦法控制,而且到處氾濫──明明沒有任何壓力事件存在,但身體卻繼續焦慮。

    有些焦慮和努力無關。比如害怕地震颱風、害怕政治惡化、害怕金融危機……這都是針對特定的物件、事物和情境,知道自己怕什麼,也大致瞭解要如何去預防去逃避。當身體、心理、行為出現一些症狀時,我們至少能警覺到,有所調整,以降低對自己的衝擊。

    但和努力相關的,往往承載了對自我的認知判斷,承載了對期望或對目標的認同,這問題不只是現實面,也是心理面的。怕什麼,說不大清楚;煩什麼,似乎有一大串。

    努力分兩種,工作努力是努力,工作以外的事情是另一種努力。從週一到週五,不管是為了謀生、名利還是享受過程,工作終究是工作、通勤是為了到達工作的地點、吃飯是為了工作的時候有精神、睡覺是為了隔天工作的時候有精神,所以唯一的目的其實就是工作。人生剩下週六、週日,甚至更少,是屬於自己的。

    然而可怕的是,即使我們都知道自己的人生也就剩下不到30%,仍沒有時間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怎麼樣的人生。到底我們想要什麼生活呢?或者,到底我們想做什麼事情呢?其實我們並不知道。多數人並不幸運,沒辦法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都得不斷透過嘗試錯誤的過程,用排除法找出自己熱情之所在。

    人生的困境往往逼得我們窘迫不已,跌跌撞撞,得不到明確的回答。我們都很迷惘,只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過日子。單向度的努力得不到成果,或者得不到和“平均標準”一樣的成果時,自然帶來了焦慮。

    我的大部分回答都是分析類的內容,所謂分析,除了讓人理解現狀以外,隱含的最大價值,就是協助人作出決策。理論上,所有的“分析”都應該要能導向一種結論,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並不這麼簡單。

    所有的成功學都叫你走出舒適圈,但你到底該去哪裡呢?兩年前,作為宅男的我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選擇當前這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老實說,真的不太舒適。然後在知乎上開始堅持回答幾乎所有能夠回答的問題,反而有些成果,甚至會被私信邀請當“寫手”。但隨著時間推移,工作、寫作與宅男生活真的越來越難維持平衡。

    本來就不大的人生容量,塞滿了更多事情導致生命無法平衡,這是我們的困境。我們都為了平衡生活中的大小事情而讓自己顯得狼狽,卻不得不待在其實別人看起來舒適、自己卻一點也不舒適的舒適圈裡面,說服自己,其實自己過得挺不錯。如果你說服不了自己,焦慮自然會越來越嚴重。

    周圍有越來越多的人點醒我所做的事情是“不務正業”。其實說的沒錯,在一個全是聰明人而且競爭激烈的行業,不創造價值,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你問我焦慮嗎?當然焦慮。但這不是因為努力卻達不成目標而焦慮,而是被認為“應該做番事業”的焦慮,長久以來唯一的焦慮。

    唯有充分了解整體狀況,清楚自己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然後透過一次次的考驗,才能將慢慢建立起的自信內化、強化到足以支撐我們在面對壓力時,依然露出從容的微笑。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有很多沒有任何“錢途”的愛好不想放棄,但是我的時間越來越少,該怎麼辦。想了想,時間是一個問題,但比起時間不夠這件事情,你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你現在的工作會幫助/阻礙你完成你的目標嗎?……時間管理是一個問題,而自己對他人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則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老實說,現在的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我也不確定自己究其一生是否能回答得了這些事情。然而我還是幸運的,因為我至少沒有焦慮到“越努力越焦慮”,而僅僅是對自己想持續不斷做的事情,繼續做下去──這是我一事無成的人生,最終得到的結論。

  • 7 # 知我心理學

    有心理學家認為,焦慮是慾望的化身,可能你越努力,付出越多,相應的期待值就越高,而這種“想要卻對尚未獲得的東西”的嚮往就會形成焦慮。具體你可以來聽聽專家的解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教師》斯庫瓦身羅為劍術師,為何當初斷定自己不是幻騎士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