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聽說甲午戰爭中有人打敗過日本人,想了解一下
3
回覆列表
  • 1 # 甘也

    這個問題我就不回答了,關於歷史我不是很瞭解,不過羅輯思維裡面有兩期講關於甲午戰爭的,名字叫做甲午悲歌,裡面詳解了甲午戰爭的背景及過程

  • 2 # 勵志報國的兔子

    在甲午戰爭中,沒有一個清朝將軍打敗日軍,但命運不同,鄧世昌為了擊沉日本軍艦,打算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但是一發魚雷射過來,擊中了鄧世昌的軍艦,鄧世昌與致遠艦沉入海底,除七名清朝士兵被獲救,其他全部陣亡,方伯謙初見日本人就急忙掉頭逃跑,最後被清政府斬首,林永生與日本人戰鬥的時候,被炮火擊中,犧牲了,丁汝昌戰敗後服毒自殺。

  • 3 # 海研會

    甲午戰爭中,清軍所進行的戰役中幾乎都是以大敗告終,要從中找出清軍獲勝的戰鬥並不容易,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甲午戰爭的大敗局中,的確有一位清軍將領曾經獲得過區域性戰勝日軍的戰績,這位將領就是清王朝的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

    依克唐阿,姓扎拉里,字堯山,滿洲鑲黃旗人,早年隨僧格林沁剿捻,因軍功逐漸展露頭角,甲午戰爭時任八旗黑龍江將軍。1894年9月15日清軍失守平壤後,逐漸退回國內,清政府下令依託鴨綠江構建國境防線。依克唐阿當時奉命率黑龍江鎮邊軍趕赴鴨綠江畔,曾擔任鴨綠江防線左翼總指揮。1894年10月,日本第一軍突破鴨綠江防線,鴨綠江一線的清軍兵團全線潰退,依克唐阿率所部退至今天遼寧鳳城市以北的千山山脈地區,其擊敗日軍的戰事就發生在這一地區。

    鴨綠江防線失守後,依克唐阿一面收攏整頓潰敗的黑龍江鎮邊軍,一邊應即招募滿族獵戶等臨時組成敵愾軍,又從黑龍江催調齊齊哈爾練軍,開始集中兵力。日軍方面,在突破鴨綠江之後,因為時近冬季,日軍感到難以在中國東北寒冷的冬季繼續作戰,決定轉入冬營,等到來年春季再戰。為了確保冬營期間的安全,從11月初開始,日軍不斷派出小股前哨部隊向日軍佔領區外圍實施偵查。

    1894年11月13日,日軍第十混成旅團的小股偵查部隊從所佔領的鳳凰城北上前往賽馬集途中,與依克唐阿鎮邊軍遭遇,日軍被擊敗。

    11月15日,日本第十混成旅團調集優勢兵力,意圖掃蕩賽馬集附近出現的中國軍隊,19日日軍偵查部隊在賽馬集附近再次與依克唐阿麾下的騎兵遭遇,日軍小股偵查部隊再次被擊敗,戰鬥中日軍中尉柳原楠次被擊斃,日本軍史稱為黃滴塔附近戰鬥。

    11月20日,日軍富岡三造支隊從草河口翻越草河嶺後,在賽馬集一帶也遇到了依克唐阿所部清軍,同樣也被擊退,日本軍史稱為草河城之戰。

    11月25日,受此前的多次小規模戰鬥勝利的鼓舞,依克唐阿與聶士成部清軍合力反攻草河口日軍戰線,一度居於上風,因缺乏火炮等兵器,加之雨雪交加而主動撤出戰鬥,日本軍史稱為草河嶺之戰。

    11月28日,日軍第十混成旅團主力出動準備掃蕩賽馬集一帶的清軍,29日開始日軍接連遭到依克唐阿部敵愾軍等部隊的襲擊,日本軍史稱為賽馬集之戰。

    上述發生於遼寧千山山脈地區的系列戰鬥,依克唐阿利用所部滿洲部隊熟悉東北地形,適應冬季作戰等特點,對日軍採取了襲擾等遊擊打法,獲得了多次小規模戰鬥的勝利,不過這一系列的小戰鬥勝利對戰局以及日軍的戰略決心幾乎沒有影響,所以在中國的甲午戰爭歷史敘事中並沒有被特別提起,不過非要找出一位在甲午戰爭中獲得過戰鬥勝利的清軍將領的話,依克唐阿肯定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作為後話,在千山山脈戰鬥發生後,清政府中央對產生了過於樂觀的估計,決心在東北戰場轉入全面反攻,責成依克唐阿以及當時在東北戰場的淮軍以及後期加入的奉天將軍部、湘軍等部開始主動進攻日軍據點,結果造成惡劣局面。清軍揚短避長,在陣地戰中根本不具有優勢,依克唐阿部15營軍隊在反攻鳳凰城時遭遇潰敗。反攻鳳凰城潰敗中,鎮邊軍馬隊統領、侍衛永山不幸中彈犧牲,為依克唐阿部滿洲部隊在甲午戰爭中的戰事添加了悲壯的註腳。較少有人知道的是,鎮邊軍將領永山為滿洲漢軍正白旗出身,其先祖是明末將領袁崇煥。

  • 4 # 憤怒野虎

    從相關資料看,還沒有哪個清朝將軍打敗過日軍。甲午戰爭,雖有淮軍在平壤城一度成功阻擊日軍,但都不是將軍級。將軍級的統領,如葉志超,都是逃跑將軍。

  • 5 # 麟角1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在日軍瘋狂進攻,清軍頑強抵抗的戰役中,打敗過日軍的將軍應當屬“白髮將軍”宋慶,那年他75歲。老將軍身為主帥,每次戰鬥都身臨前線,鼓舞士氣,屢創強敵。例如:摩天嶺保衛戰的勝利,感王寨斃傷日軍400餘,在太平山與日軍激戰,從上午8時開始,一直打到晚上,孤軍奮戰10多小時,給日軍以重大殺傷,斃敵334人;戰後日軍承認,這是徵清以來的最大失利,並感嘆其“驍武絕群”。不過,宋慶所取得的勝利只是抵禦性的暫時勝利,不能阻擋得住日軍前進的步伐,最終被清廷革職留任。1895年清廷與日本議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902年,83歲的宋慶病逝于軍中,清廷照尚書銜賜卹封三等男爵,入祀賢良祠。

  • 6 # 周明建16

    甲午戰爭中除了鄧世昌忠烈將領外,確實還有一位將軍打敗過日軍的首領。他就是徐邦道,四川涪陵人,清軍直隸正定鎮總兵,駐守在金州的鎮守將軍,甲午戰爭時年僅六旬,然而他還有著堅強的作戰意志,在他開啟金州大門的時候,面對日軍和他身後那些少的可憐的拱位軍,還有剛入伍的新軍,戰鬥力極弱,徐邦道領導的軍隊用的是德國淘汰下來的毛瑟步槍,徐邦道深知此戰凶多吉少,但"六十順耳“之年的老將毅然主動出擊。從徐邦道向李鴻章的奏章中可以看出"若不滅此異類,誓不不能同生,區區私念,如此足以"。這是徐邦道與日軍決戰前的決心,消滅日軍畜生的信心,和日軍拼殺到底。經過徐邦道的嚴密的部署,誘敵深入,將日軍打得屁滾尿流,給日軍首領乃木希典沉重打擊。這也是自從甲午戰爭開始,清軍獲得的重大勝利,歷史上稱"土城子戰役″。就是這樣一位華鬢斑白的老人,面對外來侵略者依舊不卑不亢,這樣一位英雄讓我們永遠牢記在心裡。

  • 7 # 腦洞大開的歷史

    問題所說的“將軍”或是與左寶貴齊名的馬玉昆,此戰發生在大同江畔。

    當時,馬玉昆以太原鎮總兵的身份被抽調到北韓戰場,麾下是淮軍之毅軍6營2000人(全軍共29營1.4萬人),擔負的任務是防守平壤東門和大同江左岸。

    1894年9月15日,日軍第9旅團進攻馬玉昆的防地。防線外是一片開闊地,非常利於防守,馬玉昆指揮清軍對日軍進行了重大殺傷,並在援軍的幫助下發起反衝鋒,最終擊潰對手,迫使其退出戰場。戰果如下:日軍“將校以下死者約140名,傷者209名”。對此,《清史稿》的記載是:“日軍來攻,玉昆守東岸,血戰久,援至,敵敗去。”可惜,馬玉昆的防地只是一個區域性,他守住了,友軍的防線卻被突破了,區域性勝利改變不了全域性失敗的結果。

    馬玉昆是安徽人,長得人高馬大,從軍經歷豐富。先是加入淮軍與捻軍作戰,幹到副將。後來又隨左宗棠出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亂,幹到提督,並駐守新疆10年之久,1890年才被李鴻章調回旅順,次年任太原鎮總兵。

    甲午戰爭中,馬玉昆的表現一直很出色。如1895年的海城之戰中,“馬玉昆被圍核心,率其親兵闖出重圍,因見我兵尚在圍內,重複殺入,衝開一路,護之而出,其親兵百人兩次衝殺,僅剩二十餘人,戰馬三易,均被炮斃。”

    從上面幾段記載可以看出:首先,馬玉昆既是員“勇將”,有擔當,不怕死;又是員“智將”,懂得如何利用地形,機智對敵;還是員“仁將”,有大局觀念而且愛兵。當然,他只是在戰術上非常出色,但並非統帥,也沒有表現出戰略上的能力,改變不了大局崩壞。

    後來,慈禧老太婆“西狩”,馬玉昆是護衛官之一。1908年去世,享年71歲。袁世凱為他寫了輓聯:“威揚中土,名震強鄰,百戰著功勳,並世幸聯袍澤誼;帝失虎臣,人思驍將,六軍同涕泗,高歌忍聽鼓鼙聲。”

  • 8 # 海鏡清

    看到有朋友說到宋慶,說到徐邦道,我也來澄清一下。

    第一,宋慶確實是清軍中有一定頭腦和能力的將領,部下也有宋得勝、馬玉昆等勇將,所統領的毅軍也是戰鬥力較強的,但在面對日軍時確實沒打過勝仗。虎山、感王寨、大平山、田莊臺,屢戰屢敗。

    第二,徐邦道參加過一場擊敗日軍先頭部隊的戰鬥,也就是著名的土城子之戰。但徐邦道並不是總指揮,甚至也不是主力部隊,而只是三路清軍中的西路軍,清軍總計在三千人以上,日軍最初只有200多騎兵,後期有一個步兵大隊趕到增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買幾天的oppo r11很卡,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