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魯迅一代大家,看你怎麼表白
13
回覆列表
  • 1 # 音隨心生

    五分鐘,我們能認識“魯迅”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時,有人會說我是在搞噱頭。可事實是:我班學生在一年的時間裡,讀完《海底兩萬裡》《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朝花夕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駱駝祥子》《昆蟲記》,甚至大部分同學都讀完了《紅樓夢》。這都歸功於我的“五分鐘閱讀”,當然,這個五分鐘,不是絕對的五分鐘,也不是籠統的五分鐘。

    多年之前,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老師努力的教,學生們拼命的學,可為什麼就是不出成績呢?慢慢地,我找到了原因:學生沒有開闊的視野,沒有長足的持續的發展潛力。

    在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理論書籍時,我認識到:“閱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閱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可我雖為語文教師,卻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學生讀書!換句話說,總是感覺自己無能為力。

    後來,《語文課程標準》給出了“初中生課外閱讀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硬性規定。彷彿一道曙光,在我的心中隱約的指明瞭閱讀的方向。然而,我總是覺得在課堂上沒時間閱讀,課下的閱讀也沒有時間保障。一切美好的願望,又陷入了泥淖。

    就在一籌莫展時,我與“語文主題學習”相遇了,多年來困惑在心的問題幾乎就迎刃而解了。語文主題學習,是改變我所有閱讀困難的利劍。接著,《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的出現,在閱讀實踐中,又幫了我大忙。這些年,圍繞著“大閱讀”“語文主題學習”“五分鐘”這幾個詞語,我逐漸積累了幾個心得。

    一、確定目標,找到始點,為5分鐘打好基礎

    “始點”之一:一個學期的整體閱讀目標。

    學期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確定一個學期甚或是一個學年的讀書目標。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需要進行分析,更要對課本與主題叢書進行研讀並形成讀書方案。比如,我根據八年級下冊的六個單元主題與六本語文主題叢書,確定本學期的六個讀書目標(“在Sunny下奔跑”“心靈的音符”“擁抱自然”“俗世畫卷”“古韻今風”“山水人生”),進而我又把第二個主題“心靈的音符”確定為認識魯迅。在設定的時間裡,透過閱讀《語文主題叢書》選錄的文章與名著《朝花夕拾》,來達到這個目標。之所以確定此目標,是因為課本上有魯迅的一篇精講書目《雪》,同時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閱讀中對魯迅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我們也知道,對於魯迅,所謂的瞭解,也只是表象罷了。而八年級的學生,應該進行深入的認識魯迅了。

    “始點”之二:精講書目的備課目標和叢書及名著的結合。

    課本所選的文字,都是文(語言)質(思想)兼美的典範文章。教師必定使其成為學生大閱讀的一個起點。比如,我在設計《雪》這篇課文的授課目標時,精心設計各個環節並開展閱讀教學,著眼於“閱讀期待”,促進學生的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發展能力。由《雪》一篇文字順利過渡到《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所選文章及名著《朝花夕拾》的閱讀。這些文章題材廣泛,視角多樣,可以讓遠離魯迅時代的學生,更多元、系統、集中地瞭解魯迅,輔之以《朝花夕拾》的長期閱讀,在學生心中建構起一個鮮活立體的“魯迅先生”的形象,從而達到對魯迅的認識。

    二、由點引線,點面結合,為5分鐘指導方法。

    如果說讀書的目標(或單元的主題)是始點,那課本內的文字與主題叢書的文章就是指向這個始點的分點,它們共同構成了一條線。

    數學上的線都是由點構成的,而在閱讀上,一個時間段的“閱讀線”也是由一個一個的“內容點”和“時間點”構成的。能夠把握住這些“點”,閱讀就一定會有成效。

    (一)關於內容點的理解

    我認識到,主題閱讀是一種以全面性、整體性、統合性、探究性為特徵的主題課程模式,它超越了傳統的、單一的、離散性的的學科課程模式。實際上,一個主題,就是一種思想;一個主題,就是一種情感;一個主題,就是一個知識體系;一個主題,就是學生的一個智慧世界。依託課本文字和《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圍繞設定的主題,指導學生閱讀,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閱讀線。

    同樣是教授《雪》這篇文章時,除了領著學生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寫作方法、結構、語言等進行學習,我更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指導。同時還確定“賞析魯迅語言,追尋名人足跡”這一主題,依託八年級下冊語文主題叢書《在Sunny下奔跑》《心靈的音符》中的文章,利用比較閱讀、賞析閱讀、批註、專題日記等閱讀方法,拓展學生的閱讀能力。並適時佈置閱讀《朝花夕拾》。這樣,課堂上習得的方法就能在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得以運用,從而使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

  • 2 # 鳥你不空8

    五分鐘讀懂魯迅?!命題是如此的沉重!內心是多麼的惶恐!倘若,在這漆黑的夜,先生給我思想,我到是有許多話要說,權當是被你喚醒的人對你的些許安慰。

    最初,知道魯迅是初中課文。諸如:《少年閏土》,《記念劉和珍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傻傻的,被語文老師強行灌輸。意思是不明白的,全文卻是到背如流。

    隨著時光與挫折的與時俱進,醒悟的姍姍來遲,重新就讀先生的全集,時光的穿越竟如此的貼切。先生在天有靈,請允許我讀懂你一、二。倘若有錯,原諒一“走狗”。

    先生家道中落,童年時,“我家的門前除了棗樹還是棗樹”,“一直以來,都是從當鋪到藥鋪”。有誰償過父親的生病或離世,是在你朦朧的童年。傷心的淚水未擦乾,先生總是踩著高凳去拿藥單。

    父親的過早仙逝,族人的恃強凌弱。令先生性格早剛。

    真正成為懂得中國的兩個半人中的一個人,初衷是在日本的仙台。“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從此,世界少了一個盡責的醫生,而中國多了一個讓毛澤東欣賞的革命先行者————魯迅。

    犬吠的聲音總在汪汪:魯迅沒長篇,不足以說明是偉大的文學家。“在翻譯,而尤其注重短篇,特別是被壓迫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缺少偉大的才能,至今沒有做過一部長篇”。

    先生一生中計劃三個長篇,最終以未能實現遭個別人汪汪。究其遺憾原因有三:1.急舊中國之急,短篇更急時。2.時下的中國讀者需要的是象匕首和投槍一樣擊中要害的小品文。3.真正的智者,必須“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歷史終歸是歷史,讓後來者始終沒能在先生的匕首,投槍中找到缺陷。

    近現代史中,所有的名人,可能先生要永遠揹負最冷峻的名聲了。然而,我恰恰看到先生幽默插諢的一面。

    “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但自然它也能給人愉快和休息”。

    先生吶喊的主題是引個別人上火的,他批判的物件不得不佩服他語言的爐火純青,讓對方從心底愉快的接受,最起碼起到放緩作惡的節奏。每每思來,令人忍悛不住。《孔乙己》中,“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是站著喝酒唯一穿長衫的人”。阿Q正傳中,阿Q對吳媽說:“我想和你睏覺,我想和你睏覺”

    在此,是否應該覺醒那些認為先生太刻薄,缺少風趣的人,去看看心理醫生,是否有抑鬱症的苗頭,總是笑不起來。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夾樹…………”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

    先生天堂有知,寬恕那些無知的人!先生天堂有知,讓我枕著你的永恆的思想入夢!

    (君侯2017年11月9日夜於西充)

  • 3 # 手機使用者61171523495

    重讀多年前的中小學語文課本《少年閏土》,《記念劉和珍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彷徨》,《祥林嫂》,《吶喊》,《阿Q正傳》-------這是一塊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硬骨頭‘’。

  • 4 # 太行愚公2

    從魯迅三次看到殺人的感受時我理解了魯迅,第一次在日本時看到很多圍觀殺華人的華人時,他們麻木的表情竟使他扔掉學醫的打算,決意去學文學來醫華人的靈魂。

    又一次在《藥》中看到愚昧的華人zhan著烈士的血吃饅頭治病。使華人的覺醒,使烈士的悲壯。感謝魯迅。

    再一次是《紀念劉和珍君》中,我讀懂了那一批熱血青年。“真的猛士,取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和“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吶喊聲中我也讀懂了魯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記憶中的元宵節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