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枚明粉
-
2 # 醉劍書
太平天國就是個邪教組織,能有多大能耐?能成多大事?在太平天國如日中天時,消滅滿清易如反掌。臨門最後一腳卻踢向自己人,東王楊秀清跟天王洪秀全自相殘殺,元氣大傷,洪秀全邪教頭子,走火入魔了,逼走最能打的翼王石達開,太平天國已經是奄奄一息了,哪還有餘力把握機會,進攻北京?何況太平天國在西方人眼裡就是邪教王朝,玷汙了基督教,西方跟滿清沆瀣一氣,合夥剿滅太平天國。
-
3 # 青年史學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於1856年,於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結束,在此期間太平天國並沒有乘機發動北伐,一舉推翻清王朝,實際上並不是太平天國不想,而是當時的太平天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實力已漸趨窘迫。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從1853年到1855年由太平軍將領林鳳翔和李開芳率領兩萬多太平軍精銳進行了北伐,不過最終由於後援不濟,天氣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失敗。林、李二人所領導的北伐還是在太平軍處於上風的時候,到了1856年太平天國開始走下坡路。
1856年9月,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城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天京事變”,先是韋昌輝奉詔誅殺了東王楊秀清,隨後韋昌輝意欲殺翼王石達開,石達開又率軍消滅了韋昌輝,隨後因為與天王不合,石達開負氣出走,因而太平天國實力受到了很大的損失,能夠固守住已經佔領的江南地區實屬不易,遑論進行大規模的北伐呢。
就在天京事變爆發後一個月,1856年10月份,因為亞羅號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清王朝面臨著內外雙重壓力。
但是太平天國所面臨的軍事壓力一點兒也沒有減少,當時太平天國還面臨著清廷在揚州設立的江北大營和南京東郊的江南大營的威脅,太平天國和清政府一樣都是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所以,即便是清廷面臨著英法的軍事威脅,以當時太平天國的實力也是很難發動對清廷的進攻的,更遑論北伐。
-
4 # 薩沙
有心無力了。
如果太平天國是好好地,內部團結,外部用命,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個絕好的機會。
當時英法聯軍從天津殺上岸,一路擊潰清軍,最終連北京城都佔了。
中國北方一片大亂,南方的湘軍多少也受影響。
然而,1856年太平天國高層內訌。先是洪秀全密令韋昌輝殺死東王楊秀清。
韋昌輝不但殺了太平天國實際領袖楊秀清,還順帶斬盡殺絕幹掉了他的2萬多部署。
當時南京城才有多少人?不過十萬。整個城市血雨腥風,可怕之極。
翼王石達開認為韋昌輝濫殺無辜,自毀長城,表示不滿
這邊,洪秀全認為石達開是楊秀清黨羽,密令韋昌輝殺死石達開。
誰知道,石達開戎馬一生,非常聰明,生死關頭跳城逃走,但全家都被殺死。
由此,石達開大怒,宣佈和洪秀全決裂。
石達開在太平軍極有威望,一下子就得到很多人的支援。
洪秀全見場面無法收拾,考慮殺韋昌輝做替罪羊,收拾殘局。
誰知道韋昌輝也不甘心被耍,試圖先下手為強,幹掉洪秀全。
結果兩人內訌,韋昌輝失敗被凌遲處死。
但石達開已經無法相信洪秀全,率領10萬大軍逐步脫離太平軍。
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都是太平軍最為重要的將領。
其中尤其是楊秀清,幾乎操控了太平軍全部軍政大權。而韋昌輝和石達開也是極為重要的大將。
這場內訌,使得太平軍元氣大傷。
而湘軍乘此機會,全面向太平軍進攻,重建江北、江南大營,主力直逼重鎮安慶。
安慶是南京的門戶和軍事樞紐,一旦丟失後果就不堪設想。
而將被和江南大營距離南京都是咫尺之遙,必然會牽制太平軍主力在南京附近。
然而,太平軍雖然乘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機會,連續擊破江南和江北大營,還暫時擊敗了圍攻安慶的清軍,卻也傷亡慘重,元氣大傷,無力繼續擴大戰果。
當時太平軍,仍然處於湘軍的團團圍攻之下,只是情況暫時好轉而已。
說白了,當時太平軍實力已經衰弱,利用鴉片戰爭空檔也就是暫時擋住湘軍進攻,想要反攻尚且不行,何談北伐?
回覆列表
要注意:二次鴉片戰爭是一系列事件的結合體。真正對清王朝帶來危機是1857年12月英法聯軍攻佔廣州,隨後北進。在1858年4月到達天津白河口。大清服軟。之後8月份英法聯軍再來,在北塘口被僧格林沁打敗。1860年2月英法聯軍擴大規模。9月份佔領北京。10月份雙方就談差不多了。之後聯軍就更堅定支援平太平。
這一時期太平天國在幹嗎呢?
1856年底到1857年: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導致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此時北伐已經不可能了。清軍重新恢復江南江北大營,別說北伐,自保都難。
1858年9月,陳玉成、李秀成率軍攻佔浦口和揚州,大破清軍江北大營。但湘軍乘太平軍東下,進逼廬州(合肥)。陳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軍繼進。11月,太平軍取得三河鎮大捷,穩定了西北形勢。
之後整頓軍隊。1860年2-5月,李秀成在第二次擊破清軍江南大營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形勢確實好轉。首都危機已經解除。看似有北伐的希望與實力。這時候有二次崛起的感覺(失敗就是迴光返照)。
但隨之而來三件事發生:
1860年2月,陳玉成連連失敗;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
6月,實授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7月,命皖南軍務歸曾國藩督辦。12月,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並定下平寇戰略“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
(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沒有湖北江西省;剩下幾個省被曾左李一人一個)
10月清朝與英法達成和議,雙方在淞滬戰場鼎力合作。
可以說破江南大營是太平軍最後的巔峰。之後在安徽戰場連連失敗;蘇南戰場也逐漸不利;浙江戰場也在逆轉。
即1860年的大環境已經逆轉。
你覺得太平軍還有機會北伐嗎?而且偏師北伐很難勝利。我前面已經寫過北伐三要素:
形勢有利、後方整合、主力北征。太平軍在此時已經完全不具備了。
(太平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