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竹62142066
-
2 # 跨界為榮
航空工業是一個塔尖上的體系,需要各種配套工業的支撐,很難想象民用工業體系孱弱的國家能發展航空業,中國這幾年軍工的集中爆發是幾十年世界工廠的積累,放到20年前幾乎無法想象,印度的工業體系落後中國20年還是有的,所以光輝很難有什前途。
修個飛機都有那麼高的摔機率,造的飛機就更不會靠譜了。更何況,光輝作為一架準三代機,還沒出生就已經落伍,印度空軍用過蘇式和法式先進戰機,要想讓他們買單基本上很難。
輪效能穩定和量產能力,巴基斯坦梟龍估計都能甩開光輝幾條街。
綜合國力是打仗的唯一基礎,工業體系不行,再有錢也沒有用,伊拉克,伊朗,都是很好的例子,打起仗來,武器儲備很快就會耗光,光靠買肯定不行。
估計是考慮到這一點,印度才拼命發展阿瓊和光輝,奈何基礎實在太差,急也沒用。
印度的問題主要還是民生問題,那麼多的人口,那麼廣袤的地域,卻連個統一的大市場都無法形成,他們離真正的“光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
3 # 韓楓楠
一生產就落後,萬國配裝,如果這些東西拿到中國來,中國的科學家、工程師與技術人員,會很好將其融合消化超來,印度與中國的差距就在於此!
-
4 # 加特林快評
2017年LCA“光輝”戰鬥機有什麼最新進展嗎?
假如印度今天遭遇戰爭,LCA“光輝”戰鬥機能參加戰鬥嗎?答案就兩個字:不能!
印度空軍於1985年正式提出對LCA戰鬥機的指標要求,現在已經過去了32年。印度國有的印度斯坦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是“光輝”戰鬥機的主要承包商。
中國殲-10戰鬥機大致也在同一時期完成規劃、啟動研製,但到了今天,已經大批次裝備使用,並研發了殲-10B、殲-10C兩種大幅度改進的改型。印度最直接的對手——巴基斯坦已經在本國生產裝備了接近100架JF-17“梟龍”戰鬥機。
直到今天,“光輝”戰鬥機專案仍在不斷的發生拖延,印度所謂的“本土”戰鬥機依然沒有真實戰鬥力 —— 假如今天印度與任一鄰國發生戰爭,“光輝”戰鬥機都無法發揮真實作用。
原因很簡單:
印度斯坦公司在2005年,只交付了原定要交付的40架“光輝”Mk1戰鬥機中的4架。這4架孤零零的“光輝”戰鬥機,交付了第45“飛虎”中隊,安排在印度南部。而且,印度媒體報道只有4架“光輝”戰鬥機的第45中隊,目前只能用於進行飛行員熟悉掌握訓練工作,而無法進行實際作戰任務。
而我們的殲-10戰鬥機已經部署到了從南海椰林到西北大漠中廣闊的地域之中,殲20戰鬥機也已經開始服役裝備。顯然印度本土軍事工業能力與中國相比,只不過是一個嬰兒而已。
“光輝”戰鬥機海軍型,也吹噓得轟轟烈烈,但印度海軍已經反覆表示不願意接收這一戰鬥機。印度海軍能部署的艦載戰鬥機中隊數量很有限,不可能像空軍那樣捏著鼻子服侍沒什麼實際作用的“光輝”戰鬥機,
所以,目前的“光輝”戰鬥機,無論從數量、編制、賦予的任務,還是從部署地點來看,都無法參與印度東北部或者西部可能的武裝衝突。
在被媒體痛罵很多年之後,印度斯坦公司照舊拖拖拉拉,最新的“承諾”是2018年前交付所有這40架“光輝”Mk1戰鬥機,這距離2005年又是13年過去了 —— 殲-10此時已經至少有400架,10倍於“光輝”理論上要交付的數字。
更骨感的真相是,直到2017年8月,印度斯坦公司也只有12架“光輝”Mk1戰鬥機處於生產狀態。印度斯坦從來就沒有達到過承諾的每年製造8架“光輝”的初期目標。今年3月印度政府還批准了印度斯坦一個荒誕的申請:把年產量提高到16架。許多媒體評論稱,看不出來印度斯坦如何能在短短几個月內實現這一目標。
2015年,印度空軍拉哈上將稱,印度空軍願意接收120架“光輝”Mk1戰鬥機,也就是六個中隊。但是雖然他表態如此,印度空軍內部一直對“光輝”不抱任何期望,真正的努力都集中於直接進口俄羅斯蘇-30MKI、法國“陣風”等現成的先進戰鬥機。
在“陣風”戰鬥機經過紛紛擾擾的談判,終於成交之後,印度空軍又開始打起了F-35戰鬥機的主意 —— 對於印度空軍來說,顯然這裡面任何一種都比“光輝”Mk1戰鬥機要好多了。因為“光輝”Mk1戰鬥機早已過時,印度空軍乾脆取消了“光輝”Mk2重大改進型戰鬥機的發展計劃。雖然印度斯坦公司努力吹噓了Mk2改型很多年,但一個輕型戰鬥機再怎麼修改,也很難與俄歐先進中大型戰鬥機比美。
但是,“光輝”戰鬥機專案涉及從印度政府到企業,到軍方的諸多實際利益,因此印度空軍也無法完全拒絕接收一些這一中國產戰鬥機。印度空軍在取消Mk2的同時,補償性的聲稱會接收一些Mk1A改進型,主要目標是改善2015年起“光輝”Mk1出現的各種實際使用問題。
在這一表態後,2017年印度空軍規劃不但接收40架早已規劃的“光輝”Mk1,還將接收123架“光輝”Mk1A,這要比2015年的數字更多一些。2016年11月,印度國防部批准買下第一批83架“光輝”Mk1A,具體改進包括使用全新的航電系統、雷達和更大的內部燃油攜帶量。
“光輝”Mk1戰鬥機也增加了使用以色列“德比”超視距空空導彈的能力 —— 因為“光輝”實在太小了,一般的中距空空導彈都太大,因此以色列這一略小、有50公里射程的“德比”導彈就顯得特別合適。以色列廠商聲稱未來將向印度提供射程100公里的“德比”改進型。
這聽起來似乎不錯,但中國已經完成了霹靂-11半主動雷達空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空空導彈、霹靂15/21最新一代中遠距離空空導彈的三代研製裝備工作,與此相比印度的空空導彈事業無異於一個笑話。
LCA“光輝”戰鬥機的漫長延誤,令印度空軍的米格-21、米格-23戰鬥機部隊壓力驟增。特別是米格-21戰鬥機確實已經非常老舊,加上印度斯坦公司維修工作的不靠譜,事故頻發,嚴重影響印度空軍的實力與士氣。與之相比,巴基斯坦自行組裝製造的中國設計JF-17“梟龍”戰鬥機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可靠程度,還是中國產化進度都要出色太多了。
總而言之,LCA“光輝”戰鬥機可以說已經徹底失敗,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裝備一百多架左右,對於一種代表30年前技術水平的戰鬥機而言,數量低得無法形成真實戰鬥力,將完全無法對中國、巴基斯坦等鄰國構成實際壓力。
-
5 # SLR射手步槍
關於印度LCA光輝戰鬥機:我認為印度努力這麼些年,真心的不容易,雖然面臨著服役即落後這樣一種局面,但是對印度航空工業的提升卻是巨大的,雖然算不上先進,但畢竟是親生的。印度領導人眼光稍微長遠一點就應當扶持一下,畢竟LCA太孱弱了。
-
6 # 重大現場
如果不考慮專案的速度的設,LCA戰機的設計依然不錯的。其氣動設計為無尾後掠三角翼,單座單發單垂尾,採用肋部進氣道設計。如此設計,難度雖大,但優點多,主要為超音速阻力小,結構重量較輕,常規機動性較好。以及良好的短距起降能力,未來有上艦的可能性,唯一的缺點為:高速效能差,但印度軍方認為,現代空戰強調的是高機動性以及視距外打擊能力,沒有必要追求更大的飛行速度。
該機空重僅6500公斤,加是機內燃油,正常起飛重量不過8噸多點。最大航程1700公里,作戰半徑300公里,固定武器為1門Gsh-23雙管23毫米航炮,8個外掛點,設計外掛能力為4000公斤。
有人說它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的問題,卻無視了該機的定位為:輕型戰鬥機,不追求航程與載彈量,實際上其指標已達到,甚至超出了印度軍方的要求。
該機的主要問題是動力不足,實際需要95-100千牛的推力,目前的美製F404發動機推力只有80千牛,以至最大平飛速度1.6 馬赫。如今問題有望解決了,將換裝新發動機:美製F414發動機,加力推力為97千牛,達到設計上的理想值,這將令該機效能發生的明顯的變化。
從技術角度說,其設計完全符合要求,只不過以印度的技術能力,存在進度太緩慢,至目前為止,交付印空軍僅4架,如果提前20年交付,那麼它絕對是理想的,可惜現在只能算不合格算了。
-
7 # 銀杏智庫
如何評價印度自研的LCA光輝戰機?
印度自稱自研的LCA光輝戰機:
LCA的氣動和結構設計圖採購自法國達索,美國洛馬做修正。LCA的座艙採購法國達索設計和以色列。 LCA的飛控採購了美國洛馬的系統。LCA的雷達採購的是以色列的EL/M-2032脈衝多普勒雷達。LCA的武器採購的是以色列的德比中距彈和怪蛇4格鬥導彈,以及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LCA的鐳射瞄準吊艙採購以色列的利特寧吊艙。LCA的發動機採購美國的F404。LCA的機炮採購的俄羅斯的GSH23。 LCA的彈射座椅採購英國馬丁貝克公司……
光輝設計指標很低,最大過載6G,最大速度1.4馬赫,作戰半徑500公里。 但是,由於多方採購部件,導致總體超重25%,設計空重4噸,結果是5噸,這樣很難達到設計目標。並且都不是自己做的,基本無法減重。 超音速時還抖動嚴重,實際使用中並不能使用超音速。因此這款戰機並不具備實際使用能力。
另外設計方面,光輝整體上機翼是大後掠,應當追求高速空優,不擅長多掛點。可是進氣口卻是沒有中心調解錐的半圓形,怎麼看也是適合低速的啊。
而雙三角翼佈局都是前段大後掠以降低超音速激波阻力,後段後掠角減小,以提高亞音速升阻比。光輝這個相反,前段小後掠,後段大後掠,超音速阻力增大,亞音速升力降低,應該是為了縮短機身的短小布局而改變。
(美國F16LX驗證機)
縮短減重,平衡丟棄下單翼的增重。同時相比Phantom提高大迎角效能。但是,不是因為隱身需要兩側進氣,犧牲高速性換取的大迎角效能依舊平庸。無尾佈局控制差,無傾斜的兩側進氣還不如梟龍的兩肋。犧牲優勢換取全面的平庸。這款飛機失去了定位,幹啥啥不行。
-
8 # 汪夢清
渣成狗屎了,連印度空軍自己都不用,花了20年研究出一個2代半飛機,價格超高,效能落後,結果到現在還沒有批次生產,生產商還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就是那個修一架摔一架的航空公司。沒戲
-
9 # 李姓先生
印度光輝戰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而研製的一款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戰鬥機。LCA戰鬥機的研製計劃於1983年由印度政府提出,90年代初完成初始設計。光輝戰機是印度研發的第一款高效能戰鬥機,寄託著印度人對於自身軍事航空業強大的期望。(印度LCA戰機)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武器大多數是依靠從俄羅斯和歐美等國家進口,其軍隊裝備被人戲稱為“萬國貨”。但是印度從來都不僅僅只是想著進口他國的武器裝備,印度人有自己的強國夢想。所以無論是自己研發還是引進國外的技術,印度都希望自己的武器能夠由印度自己的軍事工業來生產。所以LCA戰機一定程度上也是寄託了印度人的大國強軍夢想。
只可惜印度自己的國內企業實在不爭氣,其武器研發能力終究還是有限。光輝戰機專案1983年上馬,受限於印度自身國力和航空科技水平,其研製進度一直十分緩慢,直到2001年1月4號,光輝戰機才完成了首架試驗機的升空,然後又到了2013年,光輝戰機才在印度空軍形成初始戰鬥力。(印度光輝戰機)
最重要的是,雖然對於印度來說,光輝戰機的研製過程非常不容易,也是印度航空業最高技術的結晶。然而和其它國家的同代戰機相比,光輝戰機依然相對落後,當印度光輝戰機形成戰鬥力的時候,中國已經研製出了隱身的J-20和J-31戰機,所以印度LCA戰機面臨剛服役即落伍的窘境。(梟龍戰機)
目前印度光輝戰機的單價大約是8000萬美元,這個價錢基本都可以買到美國的隱身戰機F-35了。要知道我們國家出口的梟龍戰機單價才800萬美元,美國的F-16戰機才三四千萬美元。由此可見印度光輝戰機的價效比實在糟糕透頂,出口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只能依賴印度自己的軍隊硬著頭皮買幾架以表示對國內軍工產業的支援。不過就這貨,印度國內軍隊拿著也很不情願。(F-16戰機)
印度的大國強軍夢想固然值得讚賞,但是印度軍工業基礎實在太薄弱,根本無法支撐印度的雄心壯志。印度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技術積累,不過隨著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信印度可以取得軍事工業上的巨大進步。
-
10 # BankRobber
首先你配個殲20的照片是幾個意思?其次LCA是印度雄心壯志的體現,也是印度製造業的縮影。研製之初,LCA的效能要求是比較高的,也是較為先進的戰機。但是印度的工業紮紮實實拖了後腿,其自研的火控雷達,航電系統和發動機均無法滿足空軍要求,所以外購成了最佳替代方案。從此LCA成了萬國牌,但是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整合能力不佳,採購的眾多分系統無法完成整合,求助於法國達索公司。期間空軍隨著時間推移,一再提高設計效能要求,折騰來折騰去30年過去了,一架原本先進的飛機,到準備入役時已經落後時代,成了雞肋。
-
11 # 老鷹航空
第一,作為印度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輕型戰鬥機,可以說印度傾注了很多,但是這種脫離了印度本身國防工業基礎,大躍進的產物,註定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
第二,在研製階段,LCA就一直不斷的接受“外援”,從歐洲、美國得到不同的航空技術支援,其內部的發動機、航電、火控系統等,幾乎都是外購,對於這樣的一個自主配裝產品,印度人也是花了近三十年。三十年的時間,這是航空科技史上耗時最長的專案,在這三十年裡,航空科技還在大踏步的進步,這就導致了每一年印度軍方看到這個LCA時都會提出新的技術要求,而LCA的製造商就得不斷的改進,可是他們的技術吸收消化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又不足,從而陷入了一個“要求變動-改進-延期-要求改動”這樣的一個完全開放式的死迴圈中。
第三,相比之下,巴鐵的梟龍都已經自主化量產,未來還可能得到中國產J-10,所以,LCA的未來異常慘淡,印度人自己也明白這一點,已經開始著手進行“亡羊補牢”,開始採購歐洲的陣風戰鬥機來彌補空缺。
說白了,LCA就是一個航空產業界的“笑話”,而且還是講了30年的笑話。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12 # 魂舞大漠
都“光輝”了這多年,到現在只剩下滿滿的無奈,尷尬與丟臉齊飛,落後與努力並存,MKI不成,既搞MKII,也許可以,裝備了一些MKI,飛一飛不過充個門面,淪為典型的面子工程,發展是無望的,無望不如說絕望,量產的可能性根本不高。
大量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可能緣於設計指標過高。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不成,這就是印度遭遇的尷尬吧。從來沒有設計經驗,過去只組裝過一些戰鬥機,就開始搞飛機,搞得並且高大尚,請人設計畫圖紙,拿來一堆洋零件攢巴上去,又到俄國吹風去,發現了問題又不得不重新開始,一次次,弄來弄去搞不成,換了美國發動機,推力大,只是飛機超重,為了追求隱身,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三代機有幾個追求隱身的呢?不管了,挺任性,就是要隱身的嘛。
實現不具現實,再回首發現無法回頭。甫一開始,面多了加水,水多了放面,想來也是無奈,這些子系統,零部件沒有多少印度製造,等裝上才發現,太重了,重了不要緊,換成美製F414,這可是給F/A-18“大黃蜂”配備的,仍是不成,超重了還要研製上艦型號,更要加重,典型的豬八戒照鏡子,不知丟人,當光輝以任性開始,從不回頭,再想回去時,已發現為時已晚,回不去了呢。飛機設計不在高大尚,要在突出實用,反言之,效能再好的飛機,不實用也會華而不實,LCA遭遇的無奈正在於此。
設計經驗明顯不足,現實實在骨感。就是現在,你去問它,究竟要一架什麼樣的戰鬥機,它的回答還會是一大堆指標的羅列,先進加先進即更先進,不是的,印度錯了,不懂取捨,永遠設計不了先進的飛機。如果印度設計成功,可成為世上唯一羅列概念就能造出先進戰鬥機的國家,其實不可能,實際也不能。弄到了,政府強迫空軍採購了百十來架,自個玩去。直弄得米格-21無法換代,又購來一批法制“陣風”,不然空軍可真成空軍了,這買來造去,到了卻是這種局面,這是印度沒有想到的。
回覆列表
客觀的說作為一個技術落後的國家想要發展自己的航空工業真的是道路曲折而漫長,更何況印度外部條件一些很好他們沒有外部壓力也就動力不足,就像我們80年代那樣外部條件不錯一下子下馬了許多的專案,只是想著去買人家現成的,結果交了學費沒出成績,印度的LCA雖然一路磕磕絆絆但是畢竟現在走到了目前狀態已經是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