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熟稔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公元907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被權臣朱溫篡奪建立梁朝,李唐王朝就此滅亡。可是,僅僅二十年後,中原大地上又出現了一個政權,其國號一樣叫“唐”,皇帝一樣也姓“李”,只是歷史學家為了將這個“唐”和之前的“李唐”相區別,就稱其為“後唐”。

    那這個“後唐”與大家所熟知的“李唐”王朝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得先了解下這個“後唐”的發家史了。後唐立國於公元923年,也就是大唐亡國後的15年。後唐開國之君唐莊宗李存勗,攻破了後梁首都汴京,重新立國號“唐”。既然兩朝前後相差不過20年,且國號均為“唐”,國姓也為“李”,這樣看來,“後唐”和“唐”不就是明擺的一家人嘛。

    然而,歷史的真相併非如此。雖然李存勗姓李,建立的國家,國號也為唐,可是這個後唐”與“唐”根本沒關係,而且李存勗也不是李唐皇室後裔,甚至連“漢人”都不是,而是一個苗正根紅的“沙陀”人。既然,這是李存勗是沙陀人,為何他卻偏偏要姓李,建立的國家又要叫“唐”呢?

    這就得由李存勗的家族講起了,李存勗本姓“朱耶”,祖先為內遷至幷州(今山西)的沙陀族人,其父親就是唐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又逢黃巢起義,李唐王朝早已呈大廈將傾之勢。可當藩鎮紛紛自立,無人再聽大唐天子時。

    李克用之父朱耶赤心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服從於大唐,還積極幫助大唐平定龐勳、黃巢亂軍,又因其所統帥的沙陀鐵騎戰力彪炳,故使其深得唐僖宗的厚愛。皇上一高興,給朱耶赤心賜了姓,別叫什麼“朱耶”了,今後就跟著皇上一起姓“李”。自此,朱耶赤心搖身一變,成了李國昌,更由蠻夷之族的沙陀人變成了皇室宗親。李國昌去世後,其子李克用也就跟著姓“李”,並因平定黃巢之功,受封“晉王”。

    可惜好景不長,黃巢之亂後的唐朝,非但沒有中興,反而還受到權臣朱溫的控制,皇帝不過是其手中的“提線木偶”。李克用見黃巢此時如此權勢熏天,自然不願居於其下,加之早先朱李二人又結過“樑子”(朱溫曾試圖設宴殺害李克用),故李克用就藉著自己擁有“國姓”的身份,扛起了“復興唐室”的大旗,屢屢起兵攻擊朱溫。朱溫才不管李克用這套,既然你要復興唐室,我就直接廢了唐末帝,自己當皇帝,看你怎麼辦。

    李克用見朱溫廢唐自立,不但不氣反而還很是開心,因為這樣不但朱溫坐實了“篡位逆賊”的名號,自己也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唐捍衛者與復興者”了。於是,大唐所封的晉王李克用就藉著“復興唐室”的旗號與朱溫的後梁開始了十餘年的“鬥爭”,直到李克用去世,他還念念不忘對其子李存勗交代,一定要攻滅後梁,復興大唐。

    李存勗也算爭氣,北破幽州劉守光,南並魏博楊師厚,西吞鳳翔李茂貞,最終一戰破後梁,逼得梁末帝舉刀自盡,短短數年便一統北方。既然北方統一了,那李存勗順理成章稱帝了。可稱帝了,國號叫什麼呢?李存勗想想自己世受李唐皇恩,而自己和老爹打了十幾年“復興大唐的旗號,自己又姓“李”,那乾脆就叫“唐”好了,“後唐”也就這樣橫跨出世了。

    講到這裡,想必大家也就應該清楚了。這個“後唐”與“李唐”王朝雖然都叫“唐”,都姓李,可是兩家人之間其實並無血緣關係。李克用、李存勗父子倆只不過是藉著“大唐”這個“金子招牌”來為自己增加影響力罷了。這個“後唐”呢,當然也沒達到大唐王朝的高度,立國不到20年,便被後晉“兒皇帝”石敬瑭攻滅,成為中國歷史上又一短命王朝。

    參考資料:

    薛居正:《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 2 # ygrdf

    我是個歷史興趣者,讀歷史只是感興趣。後唐的開國皇帝是西北少數民族的人,因有功被大唐皇帝賜李姓,所以他建立的朝代也叫唐,但是為了區分所以叫後唐!

  • 3 # 腳踏一枝梅

    唐朝亡後,在中原大地上,先後有粱唐晉漢週五個政權興亡,故史稱五代。相對應的是,在江南地區存在後蜀、南唐等十個國家政權,故史稱十國。五代十國,實際上都是軍閥割據政權,它們爭權奪利相互攻伐,是中國最著名的亂世之一,是謂中國歷史的"分"!後唐是由沙陀人李存勖滅掉粱朝建立的政權,由於它是唐朝的晉王,原姓朱,皇上賜國姓改叫李,李存勖小名叫亞子,“生子當如李亞子!″就是一句名言,是唐末亂世的李霸王。可見,李存勖的後唐與李世民的唐朝,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兩碼事。

  • 4 # 閣下可知司馬懿

    五代時期的『後唐』和西晉到五胡時期的『後漢』差不多,都是沒有血緣關係,但是被賜姓的胡人,為了利用人心思定,附會成前朝皇帝正朔的行為。

    先說說後漢,後漢的建立者劉淵匈奴人,是王昭君的後代,故而稱自己的漢朝的外甥,姓劉,推翻了晉朝之後,建立了『漢』,史稱後漢。還把太祖劉邦、世祖劉秀、烈祖劉備、後主劉禪都放到太廟裡面供著當自己的祖先。雖然後來也沒有堅持多久,因為發現中原人根本不買賬,就自覺無趣,改國號成了『趙』。

    後唐的奠基者是李克用,李克用的李是賜姓,本來姓『朱邪』。他的父親朱邪赤心在幫助唐朝鎮壓兵變有功,受到唐懿宗的賞賜,改姓名為『李國昌』,從此以後這一支沙陀人就姓李了,並且在夷狄之人看來,這一支沙陀人還是“貴種”。

    至盡忠孫始賜姓李氏,李氏後大,夷狄之人遂以沙陀為貴種雲。

    後來黃巢起義,李克用受命勤王,幫助唐廷收復了長安,李克用也因此受封為河東節度使,出鎮一方。終李克用之世,李克用對唐朝忠心耿耿,曾經兩扶唐廷,一匡社稷。

    可惜後來朱溫勢大,挾持了唐朝的末代天子唐昭宗去了洛陽,李克用鞭長莫及,導致最終唐朝被朱溫篡奪,朱溫也就此建立了五代十國中的第一代——後梁。

    後來李克用積勞成疾,含恨去世,臨死前留下三支箭給了自己的兒子,也是自己大業的繼承人李存勗。說第一支箭是背叛自己的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第二支是契丹人,第三支是朱溫,每一支箭代表自己未競的願望,希望李存勗能夠完成它。

    朱溫篡位之後,李克用仍然堅持使用唐朝的『天佑』年號,以中興大唐為旗號,和後梁進行戰鬥。並且在自己的根據地河東也為唐朝的皇帝立了宗廟社稷,供奉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等唐朝皇帝的神位。李存勗也繼承了這一政策,以唐朝的孤臣自居。

    在天佑十八年的時候,李存勗控制地區的節度使紛紛勸進,勸李存勗繼承唐朝的帝位,李存勗以時機不成熟拒絕了。後來又過了兩年,到天佑二十年,感覺時機成熟李存勗終於升壇,祭告昊天上帝,即唐朝皇帝位,同時追封李克用為太祖武皇帝。

    李存勗號稱『半截太宗』,言下之意就是其軍事才能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拼。他繼承了李克用的遺志,打敗契丹,討伐劉仁恭,最後趁著後梁大軍在前,都城空虛之際,輕騎直搗洛陽。當時朱溫已死,後梁的君主是梁末帝朱友貞,朱友貞不能抵擋,絕望中命令手下將自己殺死,後梁滅亡。後唐也正式取代了後梁,成為了五代中的第二代。

    所以要說後唐和唐朝的關係,後唐的皇帝本為沙陀人,因輔助唐朝有功賜姓為李,並非和李唐有任何血緣關係。其實五代十國中的十國中有一個南唐,也是自稱為繼承了唐朝的後裔,不過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我們以後有空繼續聊聊南唐。^_^

  • 5 # 南方鵬

    李存勖李亞子在其父李克用死後,襲封晉王,在原唐朝宦官監軍張承業的幫助下,縱橫捭闔,連場惡戰終滅亡後梁,按古代傳統習慣,國號本該為晉。在綜合考慮後,李存勖把國號定為唐,以示繼承延續唐祚。

    後唐雖國號與唐朝相同,但無半點血緣關係,李存勖本是沙陀人姓朱邪,其祖父朱邪赤心平叛有功,唐王朝賜姓李,至其父李克用時,更加以國姓自詡,藩鎮割據時雖也有抵抗朝廷政令之舉,但無論在鎮壓黃巢起義,還是奉詔勤王出師,都算難得的忠臣。

    907年朱溫廢唐朝建(後)梁,時任晉王的李克用拒絕承認,仍沿用唐朝年號,所以,李存勖把國號定為(後)唐,一來顯示自始至終是唐朝忠臣,二來收天下人心民望,畢竟還有一些人認同唐朝。

    張承業在李克用死後,力排眾議扶持李存勖繼位,並挫敗李克用之弟李克寧叛亂,在內政軍事上助力很大,李存勖感激他,尊稱他為“七哥”,張承業忠於唐朝,對代唐的朱溫梁朝恨之入骨,致力滅梁,可以說,沒有張承業,李存勖滅亡後梁是難以想象的。921年,李存勖欲稱帝,張承業不同意,認為應立唐室後人為帝,但形勢比人強,此時復立唐朝後人無異痴人說夢,定國號為唐,也算照顧到張承業畢生忠唐護唐之心,李存勖登基後,張承業鬱鬱而終。

  • 6 # 王事情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既然李存勖不能繼嗣,當然就不能繼統——傳承通常是血緣意義上的傳承,因此“後唐”與“唐朝”毫無關係。

    而如果拋開血緣,站在沙陀人的立場,兩者確實存在一種承續或者說中興關係,即李存勖的後唐乃是盛唐的延續,如同光武中興。後世的李昇建南唐,也以此自矜。再遠者如五胡亂華,匈奴劉淵建漢國、同樣宣稱是繼承自強漢。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是來自李唐官方的背書。有兩點:

    其一、昭宗以國運相托。

    《新五代史·唐本紀第五》:

    昭宗異其狀貌,賜以鸂鶒卮、翡翠盤,而撫其背曰:“兒有其表,後當富貴,無忘予家。”

    昭宗者,唐昭宗李曄也,為朱溫所弒,哀帝李柷即位,即唐末帝,在位三年被朱溫所廢,再被鴆殺,唐朝自此滅亡。

    昭宗在賞賜了李存勖後,說:“小夥子以後一定會大富大貴,到時不要忘了我們家!”

    此言既入正史,當然會被解讀成前代君主以國運相托。

    當然這句話的真實性存疑,因此其權威性也存疑。此處姑且不論。

    為什麼這句話不能由末帝來說呢?

    自然是因為:一、李柷是亡國之君;二、李柷17歲而見殺,太年輕,豈有以唇上無髭鬚而能託付的家長?

    其二、懿宗以族運相系。

    《新五代史·唐本紀第四》:

    懿宗鹹通十年,神策大將軍康承訓統十八將討龐勳于徐州,以朱邪赤心為太原行營招討沙、陀三部落軍使。以從破勳功,拜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賜姓名曰李國昌,以之屬籍。

    沙陀之先,本西突厥小種,後來自號為沙陀,以朱邪為姓。朱邪盡忠傳朱邪執宜,再傳朱邪赤心,然後赤心因戰功被唐懿宗李漼賜姓名“李國昌”,更重要的是還讓其“屬籍”。

    屬籍有三個解釋,第二種為:列入宗室圖籍。如王安石《明堂宗室加恩制》:“爾列名屬籍,序位內朝。”

    如果是這個意思那就相當偉光正了,朱邪氏因戰功而列名李氏宗室,其族長乃是皇帝!

    這是什麼?這是從孤魂野鬼一躍而成為龍子龍孫!

    李氏既已覆沒於朱溫之手,族內子孫自有興復之義務,正如王莽既興、則劉氏擊之,同理,朱氏既盛,李氏自當報仇雪恨!

    因此說沙陀人身系李氏族運。

  • 7 # 史無邪

    準確地說,是毫無關係的;但從政治上來說,似乎有一些關係。後唐一族本來是沙陀人(少數民族胡人)但由於其先人曾經為大唐王朝立下過功勞,所以唐王朝賜姓‘李姓’給他們以示嘉獎。榮寵,而對於胡人來說,能得到正統皇室的這種待遇,是發自內心引以為榮的,所以他們從此改姓李,而且我想似乎真把自己當做是“姓李”了,而非裝作姓李,這已經成了一種榮耀。

    隨著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以及後梁朱溫的弒君行徑,以李克用、李存勖為首的沙陀‘李姓’為了攻擊朱溫,自然會打出“李姓王朝正統”的這面大旗,以作收攬人心、名正言順之用。而在歷史上,所謂的“後唐”“蜀漢”“南宋”那都是後人為了區分而稱呼的,人家從來不會這樣稱呼自己,都是以‘漢’‘唐’‘宋’直接稱呼,以示正統地位。

    所以無論是從功利目的還是情感傾向,後唐沙陀一族都會以‘唐’為號,以李為姓。

  • 8 # 代牧益州閻文平

    後唐奠基人為沙陀人晉王李克用。其父朱邪赤心因在平定龐勳之亂時有功,不僅被賜名李國昌,而且被列為唐高祖李淵子鄭王李元懿的後人(後來得到類似待遇的還有本名宋文通的李茂貞),也就是獲得了皇族身份,比單純賜姓名逼格高多了。

    李國昌、李克用父子曾反唐,殺死朝廷命官段文楚(烈士段秀實之孫),被朝廷驅逐到韃靼。後來黃巢作亂,朝廷接受宦官楊復光建議招安李克用共平黃巢,後來李克用因功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封隴西郡王(正是按正經隴西李的郡望,李茂貞也曾封隴西郡王,二王並存)。有一次當權宦官田令孜要對付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李克用為老王出頭打敗了田令孜一夥,田令孜挾持僖宗出奔,其前盟友靜難節度使朱玫恥於與他為伍,佔領京城長安,另立新君。田令孜覺察到自己人心盡失後黯然下臺,楊復光(當時已故)的堂兄(準確說是養祖父的另一個養孫,宦官家族嘛)楊復恭上臺,利用楊復光和李克用的老交情說服李克用勤王滅朱玫,李克用也需要洗刷驅逐皇帝的惡名,答應了,最後朱玫敗亡。

    唐僖宗死後楊復恭擁立唐昭宗登基,昭宗意圖擺平宦官和藩鎮,宰相張濬被李克用看不起,又收了李克用主要敵人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的錢,與另一宰相孔緯力勸昭宗趁李克用新敗討伐李克用。一些和李克用有仇的節度使也煽風點火。昭宗下詔削李克用官爵,開除宗籍。楊復恭是李克用的盟友自不必說,此舉也有針對楊復恭的意思,所以他阻撓此戰,統軍的張濬也是繡花枕頭,參戰的藩鎮軍打著打著也跑路了,認真打的藩鎮也被李克用打敗了,結果朝廷不但沒趁機消滅李克用,還把禁軍折完了,副帥孫揆被俘,不屈,大罵李克用,被鋸死。李克用因與朝廷作戰也同時遭遇名聲和實力的損失,唯有朱全忠笑呵呵。李克用上表說自己是罪人blabla,朝廷為了下臺階只能恢復他的官爵宗籍,貶張濬孔緯。後來昭宗想複用張濬,李克用說白天張濬拜相他晚上就率軍入朝講道理,於是張濬直到死了也沒再拜相。

    後來昭宗被靜難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節度使韓建(都曾參與出兵討伐李克用,韓建甚至親自參戰九死一生)逼宮,李克用出兵勤王殺了王行瑜,另兩人服軟,昭宗不希望李克用獨大也就放過他們。封李克用為晉王。所以李克用的政權又叫晉國,或前晉(區別於後晉,當然生前不這麼叫)。李克用沒有挾天子,甚至沒入朝就返回了。後來他女婿河中節度使王珂(王重榮嗣子,河中歸屬之爭也是三帥逼宮的起因)被朱全忠逼降,李克用再無機會摸長安大門了。

    朱全忠曾經為了對付李茂貞,做出和李克用和解的姿態,篡唐建梁後,很快以中央政府名義下令削奪李克用官爵。李克用始終不稱帝,死後,兒子李存勖繼位。後來建立後唐,即莊宗,消滅後梁,自居漢光武。

    後唐自稱唐朝延續,皇帝也的確有唐朝皇族身份,但是沒有血統,而且除了李克用所謂忠唐的人設如上所述並不那麼幹淨以外(他也要自保,相對於其他人還是乾淨一些),一些事情做得並不徹底,如在繼續尊奉唐朝先帝的同時,尊李克用為太祖,與正宗的唐太祖撞廟號;朱全忠的幹孫子孔循參與謀殺唐昭宗、何皇后夫婦,在後唐卻沒有受到清算,繼續為官。唐朝所任的河東監軍宦官張承業身在晉國,又是省吃儉用又是領兵作戰的一心只求復唐,得知李存勖打算自己稱帝而不是擁立正宗皇族後,絕食自殺。莊宗本身也不是很明白禮法,生母為太后嫡母為太妃,原配不做皇后愛妾做皇后。閩、楚、吳越、荊南、岐都承認後唐為主,但還有兩國例外。吳國本來以唐朝淮南節度使自居,早就料到李存勖要復唐,不想對他稱臣,就稱國王建年號割裂了和唐朝的臣屬關係;早就稱帝的南漢更是自大到稱莊宗為“洛州刺史”。

    而當和李克用毫無血緣的李嗣源即明宗透過兵變取代李克用的親子孫做了皇帝,跟唐朝的關係就更遠了,雖然李嗣源為了自己合法仍然尊奉李克用為父,但也尊奉了自己的所謂本生先祖。後來皇位更是落入他的拖油瓶養子本姓王的李從珂手裡,越來越遠了。

    但在對唐朝遺留禮法問題的處理上,至少在面子上,血統疏遠的明宗卻比莊宗有長進。之前朱全忠篡唐時聽信孔循等誣告,以為心腹樞密使蔣玄暉(參與謀殺昭宗)私通何太后(哀帝母,即昭宗何皇后)圖謀復振唐朝,於是處死蔣玄暉並秘密派孔循等去何太后住所積善宮縊死了何太后,而且以哀帝名義詔告天下說何太后是因為穢亂宮闈私通弒君元兇蔣玄暉的醜聞事發而自殺以謝萬民,追廢何太后為庶人,使得何太后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被親兒子追廢的皇太后。莊宗對此毫無表示,明宗卻表示了,追復何太后為宣穆皇后(張春華你坐下),祔廟,廢朝,算是恢復了何太后至少名份上應有的身後待遇。

    但他也沒清算弒君弒後的兇手孔循,孔循在他手下一度做到樞密使,女兒嫁給皇子宋王李從厚,在李從厚登基後還做了皇后。明宗追復何後在孔循死後兩年,不知道是不是顧及他面子。

  • 9 # 歷史百家爭鳴

    要是問大家,後唐跟唐朝的關係,大家可能會說後唐是唐朝的後代建立的,因為後唐的建立者李存勖是姓李,但實際上李唐跟後唐沒多大關係,要說清這關係,還得從李存勖祖父李國昌時說起。

    李國昌雖說是姓李,但他是純正的少數民族,本姓是朱邪,為西突厥沙陀部的酋長,因鎮壓龐勳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所以從李存勖祖父開始,他們就不姓朱邪,改姓李了。朱邪能叫作國姓,可以說是身份的體現。

    到了李存勖父親李克用時期,正好是黃巢起義頂峰,這起義把唐朝差點折騰死,節度使中沒有幾個幫唐鎮壓起義的,個個獨立求自保,而李克用高舉勤王的大旗,率領沙陀軍多次打敗黃巢,還迎回了唐昭宗,功勞算是節度使中最大的,最後受封為晉王,佔據著河東之地與朱溫進行對抗。後來朱溫代唐建立梁朝,李克用還是用唐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爭雄。

    在李存勖手裡,他們家的實力得到最大的發展。李存勖先後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沒幾年就把北方統一了。可以說“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按照當時流行的做法,李存勖也自立門戶,當起了皇帝,不過他家一直舉著“復興大唐”的旗幟,所以他就沿用國號“唐”,來表示自己對李唐的維護。

    所以說,後唐跟李唐壓根沒有多大關係,有的話也是他們家三代在唐朝供職,唐朝的正統應該是李昪建立的南唐,這才是根紅苗正的李家人。

  • 10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公元907年曾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被朱溫篡奪,然而僅僅16年後朱溫建立的後梁王朝就被另一個打著大唐旗號的王朝所取代,為和之前的唐朝區別後世史家就稱取代了後梁的這個”唐朝“稱之為後唐,那麼這個後唐和此前的李唐王朝究竟有無淵源呢?

    後唐的開國皇帝名叫李存勖,說到這兒看起來這兩個唐朝淵源頗深嘛:皇帝都姓李、國號都是唐,相隔不過16年。有沒有人以為後唐就是唐皇室後裔建立的?然而事實上李存勖並非唐皇室後裔,他們家祖上原本也不姓李。其實李存勖出自突厥沙陀部族,他們家本姓朱邪。大唐王朝全盛時期征服了突厥各部,包括沙陀部在內的一些突厥部族逐漸內附漢化。鹹通十年(公元869年)李存勖的爺爺鹹通十年在擔任太原行營招討、沙陀三部部落軍使期間因鎮壓龐勳起義有功而被李唐王朝拜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徐州觀察使並賜名李國昌。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李存勖的家族和李唐王朝確有淵源,不過這種淵源僅僅只是他們家祖上被李唐王朝賜予國姓,而就血緣而言他們和李唐皇室並無任何關係。

    李存勖之父李克用從小驍勇善騎射,15歲時李克用正式投身軍旅。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沙陀軍南下鎮壓黃巢起義。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同年作為日後李克用長期的競爭對手的朱溫從黃巢陣營轉投李唐陣營並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中和三年(883年)唐王朝從黃巢手中收復長安,而在此戰中李克用立功最大,因此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中和四年(884年)李克用自河東南下大敗齊軍,最終使得黃巢自殺。正當李克用在河東屢立戰功之時朱溫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隨著朱溫和李克用二人的勢力日漸膨脹他們之間的對立已不可避免——畢竟一山不容二虎。

    乾寧三年(896年)正月朱溫和李克用的矛盾圍繞宰相人選的問題終於爆發出來:二人都想扶植自己認定的人當宰相以把控朝廷實權。唐昭宗在一番考量後準備任命張浚為宰相,而李克用堅持認為這是朱溫的陰謀並表示”如陛下早上任命張浚為宰相,那麼我晚上就帶兵到朝廷來!“李克用此舉迫使唐昭宗終止了對張浚的任命,朱溫隨即以攻打兗、 鄆兩地作為迴應,不甘示弱的李克用針鋒相對地發兵救援兩地。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表明大唐王朝已毫無威信可言,李克用和朱溫已是事實上割據一方的土皇帝了,只是沒公然稱帝而已。實際上早在891年李克用就以受封晉王,這其實標誌著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權就此誕生,後世稱這個政權為前晉。天覆元年(901年)朱溫被唐朝加封為梁王,因此朱溫和李克用之間的戰爭又被稱為梁晉之爭。天覆四年(904年)梁王朱溫迫使唐昭宗遷都洛陽,改年號為天祐。李克用認為唐天子遷都洛陽是梁王朱溫挾持之下的舉動,而非天子自願,所以天祐不能算作正統的唐朝年號,拒絕使用,依舊使用天覆年號。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李克用方面則還是用唐年號。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辛卯日53歲的李克用去世。據說李克用辭世前曾召見自己的繼承人李存勖並給了他三支箭——這三支箭分別代表李克用的三個敵人:後梁朱溫、燕王劉仁恭和契丹耶律阿保機,這其中朱溫是李克用一生最大的敵人,至於劉仁恭和耶律阿保機曾一度和李克用約為兄弟以共同對抗後梁,後來卻都倒向後梁一方,李克用因此懷恨在心。李存勖繼承亡父遺志以滅梁爭天下為己任:914年李存勖擒獲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當時的天下的形勢是歸附後梁的勢力十有七八——像趙、魏、中山這些比較強的割據勢力都沒有不聽從於後梁的,黃河以北只剩晉、燕兩國還多少令後梁有所忌憚,李存勖滅燕就使自己具備了同後梁分庭抗禮的實力。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為國號,又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並列為七廟。李存勖試圖以此舉昭告天下:後梁朱家是篡權奪位的亂臣賊子,而自己繼承了大唐社稷的正統。就在這年年底李存勖攻破汴州、洛陽,後梁滅亡。

  • 11 # 零玖貳零的小丸子

    兩個政權沒什麼關係,從如下幾方面可以看出:

    一、唐朝的覆滅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黃巢起義軍中投降朝廷的大將朱溫(割據汴州,封梁王)廢掉唐朝最後一位皇帝——唐哀帝,自行稱帝,國號為“梁”,升級汴州為開封府,是為東都,蓋唐東都洛陽為西都。至此,立國兩百八十九年,歷經二十一為帝王的大唐就此滅亡。

    二、後唐的建立

    梁太祖朱溫立國之後,經歷次子朱友珪,次子朱友貞之後,被獨眼龍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所滅。後梁龍德三年(公元923年)農曆十月初八,李存勖率軍兵臨城下,梁國最後一位皇帝朱友貞讓部下皇甫麟殺了自己,之後皇甫麟自殺。初九,李存勖殺進城,將朱友貞的腦袋割了下來,置於太廟,梁滅。同樣是在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唐,但是此唐非彼唐:

    1、二者沒有繼承關係:李存勖及其他父親李克用不是唐朝宗室,更不是唐朝皇族,從血緣上來說,二者不沾邊,李克用是西突厥的一個分支——沙陀人。兩人曾經是唐朝打擊物件,因為李克用父子虐殺朝廷命官雲中防禦使段文楚,只是黃巢佔領長安後,朝廷無法將其擊退,才赦免二人罪行,令其率領沙陀騎兵——黑鴉軍助戰。之後李克用率先攻入長安,趕走黃巢,才被朝廷轉正,封河東節度使,賜姓李。

    2、國號為“唐”,只是政治伎倆:在那個時代,大部分人還是很懷戀唐朝的,所以李克用父子打著唐朝宗室旗號到處“清君側”。

    這兩者的關係其實就像市面上的康師傅和康帥傅、中國石油和中固石油這個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網紅經濟的潛在價值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