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腳低
-
2 # 星下靜思
劉備對傳位問題,也曾考慮傳位義子劉封,但眾臣堅持“傳嫡立長”之說,不按祖制是造亂之道。劉備內心也樂的傳嫡,但嘴上也說說讓劉封安心,讓世人看他如何仁義,不是我傳位偏向,是眾臣不允許,是祖制不允許。
白帝城託孤時,劉禪還年幼,誰能斷定劉禪是無能?只是劉禪繼位後的作為讓世人有些失望罷了。再說了,無能者能安穩當四十多年的皇帝嗎?
劉禪並非是無能之輩,因劉輩讓他兄弟三人以父事待諸葛瞻亮。劉禪自年幼對諸葛亮言聽計從,一概政務軍務皆由諸葛亮決斷,劉禪很少從中奪權添亂。演義中只有一次中了魏軍反間計,劉禪用了一下權力召回了在前線指揮作戰的諸葛亮。
劉禪其實是很厭戰的,但在劉備遺志恢復漢室的壓力下,不能公然罷戰;諸葛亮又是隆中戰略的制定者,統一中原是既定目標,不得不實行。
在權力使用方面,劉禪沒有用權力強行阻止征戰,沒有遏制諸葛亮和姜維的征戰次數,才真正體現了權力被架空,劉禪無力無心奪權用權,才是他的無能之處吧?無論如何,劉禪活下去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
3 # 歷史百家爭鳴
我們在看劉禪的時候,總是走兩個極端,要麼就把劉禪描述的昏庸無能,一無是處,要麼就說劉禪很有政治智慧,獨攬大權四十多年,最後還獲得了善終。
我們既要看到劉禪的優點,也要看到劉禪的缺點,東晉中期史學家孫盛曾這樣評價劉禪: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其實還是比較中肯的,我認為劉禪在治國上是無能的,但是在政治上是有智慧的,劉禪即位以後,秉承劉備的遺囑,“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這個時候的劉禪是個名義上的君主,朝政都交給了諸葛亮,這樣做有兩個好處,處理朝政的事情本來劉禪就不擅長,交給諸葛亮,他也會輕鬆,第二,可以避免被諸葛亮廢黜另立,雖然諸葛亮應該不會這麼做,但是劉禪不敢嘗試,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無猜險之性。
這才讓諸葛亮主政期間,君臣沒有發生任何的鬥爭,才能全力對外。
等到諸葛亮死後,劉禪在用人上也還算可以,至少董允、蔣琬、費禕、姜維這些人都受到了重用,讓他們發揮各自擅長的。
但是同時劉禪也有人的缺點,他也喜歡聽好聽的,喜歡玩,所以重用了黃皓,因為黃皓可以鬥他開心,但是朝政始終在劉禪手裡,黃皓想對付姜維,也被劉禪給選擇性的忽視了。
至於他沒有抵抗投降曹魏,從現代來看是好的,使蜀地的百姓免於戰火,但是從當時來看是不可理解的,這個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不做過多的評價。
-
4 # 歷史春秋網
古時侯帝位約定俗成的規矩,是立長不立幼。劉禪是劉備的長子,是法定的繼承人。所以立劉禪為太子,合乎當時的規矩,也會得到眾臣的支援。
劉備一共有三個親生的兒子,一個義子。三個兒子中,劉禪是老大,劉永是老二,劉理是老三。義子叫劉封。劉禪繼位時,只有十七歲,那麼他的兩個弟弟,歲數更小。因為三個孩子都是未成年人,劉備雖有識人之明,但三個孩子,還是看不出誰將來有出息的。劉備雖然不看好劉禪,但劉禪的兩個弟弟,劉備更不能考慮,廢長立幼,有劉表的兒子劉琮前車之鑑,劉備豈能再犯?何況,廢長立幼,也不會得到大臣們的支援。
其實劉備為了漢室江山,是考慮過立劉封為太子的。劉封是劉備還沒有生劉禪時收的義子,此子武藝高強,僅次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名將,如果讓這些名將和諸葛亮等人培養他,非常有可能成為大才。名師出高徒,劉備手下有多少位名師啊。與五虎上將加上魏延學習武藝,與諸葛亮、龐統、法正、劉巴學習兵法,怕不文武全才,成為一代天驕?但劉備的想法遭到了關羽的反對。劉備曾把這個想法告訴諸葛亮,諮詢他的意見,但諸葛亮滑頭,以家事為由迴避了這個問題。劉備諮詢關羽,關羽直接就回了劉備,有親兒子幹嘛立乾兒子?關羽的回答造成了兩個後果,一是堅定了劉備立劉禪的信心,一票否決了劉封;二是關羽因此得罪了劉封,等關羽遇到困難請求劉封支援時,劉封以私廢公,沒有救援,造成荊州失守,關羽陣亡的嚴重後果。而劉封也因此丟了性命,諸葛亮以此為名,建議劉備殺了他。
劉備沒有選擇,無奈之下立劉禪為太子。
-
5 # 狼群講歷史
劉備有4個兒子,劉封、劉禪、劉永、劉理。這也就是說,除了劉禪之外,劉備實際上是還有另外3個選擇,並不是說一定要把皇位留給劉禪。
但實際上去分析一番,讓劉禪來擔任他的接班人,這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至於原因,有這麼幾點。
首先,最不可能成為劉備接班人的,就是劉封,原因無他,就因為劉封他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哪怕劉封成為劉備義子後,一直是鞍前馬後、任勞任怨,他也的確是受到劉備的悉心栽培和重用,但也無法掩蓋,劉封不是劉備親生兒子的事實
更何況,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在劉備看來劉封是有一定責任的。在劉備看來,如果當初劉封能出兵救援,也許關羽就不會兵敗被殺,蜀漢也能因此減少一些損失。
更為尷尬的是,上庸三郡竟然會在劉封的眼皮子底下投往曹魏,結果自己領兵平叛的時候又被孟達打敗。
損兵折將又丟棄城池,再加上諸葛亮為了保證日後蜀漢內部政權的穩定,這下倒好,劉封別說是成為劉備的接班人了,就連自己的性命也都沒了。
其次,當時的劉永、劉理二人年紀還小,在朝中又沒有什麼根基,沒有什麼重量級大臣支援。
劉永、劉理二人,是劉備入蜀後才生的,至於他倆的生母,在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也因此能看出他們二人生母的地位一般,沒能獲得劉備的太大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劉永、劉理二人自然也很難獲得劉備的重視。再加上劉備是214年控制西川,223年病逝白帝城的,因此滿打滿算,劉備去世的時候,他們兩人頂多才8歲,而僅僅8歲,那怎麼可能成為一國之君,成蜀漢的皇帝?
也因此在這種四選一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便就是劉禪。
劉禪的生母是甘夫人,雖說劉備的前半生顛沛流離、多次喪偶,但因為家中事務都被甘夫人攬了下來,所以可以說甘夫人是不是正室的正室。
後來甘夫人跟隨劉備到荊州,然後便生下劉備的第一個兒子劉禪,也因此劉禪便是劉備的長子,這是無法撼動的。
而且別忘了,出生在荊州的劉禪,和劉備麾下的元老派、荊州派關係可不一般,畢竟這些人是看著劉禪長大的。
相比之下,劉備之所以會迎娶劉永、劉理的生母,就是為了拉攏後面加入的益州派和東州派,因此會支援劉永、劉理的,也大多也會是益州派、東州派。
是想,劉備會更信任趙雲、諸葛亮這些元老派、荊州派,還是會更信任後來才收復的益州派、東州派?
當然了,劉禪的能力也差不到哪去,他也並不想電視劇裡演的那麼差勁。
劉禪繼位後,給予了諸葛亮充分的信任,各方面無條件的支援諸葛亮。等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他又能收回權力,不再設立丞相,還讓朝中形成諸葛瞻、黃皓、姜維這三方勢力的平衡,而自己卻處在上帝視角,看著這三方爭鬥。
另外,他還遵循諸葛亮遺願,重用蔣琬、費禕,修生養息,恢復國力。在夏侯霸投降的時候又能進行安撫,恩威並施,讓夏侯霸從此對蜀漢忠心耿耿。在蜀漢滅亡後還能說出“此間樂,不思蜀”的話來自保,這些都足以證明,劉禪的能力還是不錯的,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不堪。
在這分析下來,也只有劉禪,才是劉備接班人的最好選擇。或者也可以說道,是在一堆壞蘋果裡,挑選出了一個稍微不那麼壞的蘋果。
-
6 # 歷史清單
世人的眼中,劉禪都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更有人評價他是“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在很多人的眼中他都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而我們也為劉備感到後悔,因為他選擇了劉禪作為他的繼承人。但是世人皆不知劉禪絕非等閒之輩,只不過史書對他的記載太過苛刻了。那麼劉備為何會選擇這個庸君“阿斗”呢?
1、嫡長子繼承皇位
劉禪是為劉備和甘夫人所生的孩子,也就是劉備的第一個兒子。據說甘夫人夢到吞北斗才生下了劉禪,所以劉禪也被取名為“阿斗”。古代特別注重嫡長子繼承皇位,這個流傳上千年的習俗自然在劉備那裡也行得通,況且劉備的其他兩個兒子都太小,所以劉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立劉禪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繼承他皇位的“阿斗”。
2、劉禪才能出眾
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有一定才能的。《三國志》中提到諸葛亮誇讚阿斗“智量甚大”,這讓劉備很是高興,畢竟諸葛亮不會欺騙劉備的,至於陳壽也絕不敢撒謊。劉禪治理了蜀國41年,能夠做到如此,怎麼會沒有才能,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也說明劉禪並不是一個昏君,相反特別的政治才能,只不過是書中把他給貶化了而已。
3、劉禪有福氣
據說劉禪降生的時候,甘夫人夢到“仰吞北斗”,懷孕後就生下了劉禪,乳名為“阿斗”,這也註定了阿斗的不平凡。而且小時候劉禪受到了劉備的悉心栽培,掌握治國本領,劉禪並不是愚蠢,而是大智大愚,不管怎麼樣,他還是很聽話的,所以劉備還是很喜歡他的。
所以劉禪並不是一個“廢柴”,而是一個大智大愚之人,在如此的情況之下劉備才會選擇了劉禪。我們不過是給劉禪扣了一大頂破帽而已,而真正歷史上的劉禪絕對是不二人選。至於後來的蜀國滅亡,絕不是他一人可以挽救的,這也是歷史的必然罷了。
-
7 # 靛矞
對於劉備為什麼選擇劉禪繼位登基,先要了解背景情況。
當時蜀漢的情況可謂內憂外患。外患來說,新敗於東吳,大軍損失慘重,大批青壯男丁死於戰火,大量物資損失殆盡。北方曹魏雖然有使者斡旋,但是也虎視眈眈。內憂來說,南方蠻夷部落聽聞蜀漢大敗,蠢蠢欲動。蜀漢本土士族集團,劉璋留下的益州士族集團還有劉備帶去的荊州士族集團相互不信任,互相猜疑。外來的荊州士族握有大權,劉備在世時很多問題不會跳出來,但是不代表不存在,這點劉備也是洞若觀火的。蜀漢開國功臣關羽,張飛,馬超,黃忠,法正,龐統等先後在劉備前去世,劉備能選的顧命人才不多了。蜀漢人才出現了第一次斷檔。
我們要從劉備的視角去考慮問題,得出下述原因。
1.宗法制中的嫡長子繼承製。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備和劉邦不愧是一脈相承。劉備早年不斷跑路丟了的兒子妻妾其實很多。在選擇繼承人時,劉備生了三個兒子,收養了一個義子。“封禪”組合中劉封其實能力出眾,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奈何只是義子。劉禪是嫡長子,劉永是嫡次子,劉理是庶子。所以劉禪繼位理所應當。
2.在劉備眼中,劉禪其實並不特別弱智。對於劉禪的評價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普遍極低。而在以曹魏為正統的正史三國志中,蜀漢出身的陳壽的描寫還是值得相信的。曾在蜀漢體制下混過的陳壽評價劉禪相對負面些:“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但是這些都是繼位以後的事,劉備無法知道。在劉備生前時,三國志中也有評價,而且是諸葛亮作為教育劉禪的帝師,曾對劉備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好嘛,不管諸葛亮出於什麼原因說這個,說的是不是真的,但是他確實說了,劉備剛好聽進去了。對於內政,諸葛亮確實是劉備的心腹毋庸置疑。
3.出於穩定的考慮。劉禪在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時就是王太子。稱帝后是為太子。在諸葛亮的教育下參與國政。這期間劉禪幾兄弟沒有奪嫡的現象,劉封長年在外統兵不參與政治,劉永劉理年紀太小。劉備去世時暗流湧動,出於穩定的考慮,劉備也不會廢長立幼,造成朝局震動。曹操几子爭儲就是前車之鑑,對於一輩子都看著曹操決定照著做或不照著做的劉備來說,他很好的避免了這個。劉備去世時劉禪已經做了4年不到的儲君了,沒有任何出格的事,也有了一定的聲望,所以劉禪是最好的選擇。
4.劉禪性格溫和,人緣比較好。對於處處受排擠的蜀漢本地士族集團和劉璋的益州士族集團來說是一種很好的安撫。不同於諸葛亮的公事公辦,劉禪在籠絡人心上頗有乃父之風。費禕,董允,蔣琬以及李嚴之流代表的朝臣對他的印象和態度還是很積極的。
綜上所述,劉禪繼位是必然的。
-
8 # 歷史的拐點
如果劉備不想自己的基業付之東流水,不想自家地盤落到別人手中,那麼劉禪便是他唯一的選擇。
1、蜀漢內部團結問題。劉備大半生都處於顛沛流離中。從平原,到徐州,最後在荊州發家,於益州成就帝業。每到一處,便將當地的一部分人才收入其麾下。稱帝后在蜀漢的朝堂上形成三股勢力:最弱小的徐州派,代表人物麋氏兄弟(蜀漢初期,麋氏兄弟地位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趙雲、簡雍和孫乾。以及根基已失的荊州派,代表人物:諸葛亮、黃忠等人。勢力最強的益州派,代表人物:蜀漢其餘一眾文武。劉備為了安撫最強的益州派將當地大族吳家寡居的女兒封為皇后(昭烈帝穆皇后)。劉禪為甘夫人(徐州派)所生,荊州長大。成為維繫徐州派與荊州派的最佳紐帶。而劉備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和劉理則都是到益州之後生的。夷陵之敗,對於本就是三國之中最弱的蜀漢雪上加霜。選擇劉禪可以加強徐州派與荊州派的聯絡,保持蜀漢朝堂的勢力均衡,防止內耗。
2、立嫡立長符合人倫大禮。劉備能從草鞋販子到皇帝,靠的是什麼?無非就是“漢朝宗室”這個金字招牌。其所遇諸侯大多尊稱一聲“劉皇叔”。同時這也是蜀漢對抗曹魏最大的政治優勢:我是正統,你是篡逆。劉禪正好是嫡長子,廢長立幼,就真成了自打嘴巴,自費武功。
3、橫向比較劉禪最合適。劉備共有四子:封、禪、永、理。劉封原姓寇,為劉備養子。其在關羽丟荊州時選擇袖手旁觀,讓劉備對其深惡痛絕。劉禪一方面可以保持蜀漢朝堂的平衡,另一方面劉禪生於公元207年,白帝城託孤發生在223年。當時的劉禪已經16歲,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備一定的處政理事的能力。而剩下兩子:劉永一方面系劉備與穆皇后(益州派)所出,劉備必然擔心出現東漢王朝外戚專政的局面。另外劉備在公元214年奪得益州。哪怕當年迎娶穆皇后,等到白帝託孤之時劉永的年齡也不應該超過8歲。劉理就更不用說了,既為庶子,年齡更小,既不為長,也不為嫡。為了避免“主少國疑” 給人以篡逆的機會,劉禪都是最佳的選擇。
4、劉禪的大智若愚。劉禪是不是真的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我覺得不是。最少也是中人之資。這是一個懂得自汙以保全身家性命的“明白人”。明成祖朱棣也透過自汙逃過建文帝的迫害。網上說,諸葛亮死後再無蜀,我覺得不對,至少這觀點在歷史時間上是站不住腳的。諸葛亮死於234年,蜀漢亡於263年,即使是諸葛亮欽定下的接班人費禕,也早在253年便已經去世。也就是說蜀漢失去諸葛亮影響獨立發展也有10年時間。別人都覺得是諸葛亮成就了蜀漢的穩定與發展。但是鮮花也要綠葉襯,正是劉禪的中人之資以及放權才讓諸葛亮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而以劉備多年的閱歷未嘗不是看出這樣的情況,所以放心的將劉禪託孤給諸葛亮。(劉備的識人能力有目共睹,從其比諸葛亮更早一步看出馬謖的金玉其表可見一般。)最終保證了蜀漢政權平穩過渡及數十年的安穩。
綜上所述,劉禪就是劉備的最佳選擇。
-
9 # 歷史伴讀小二
“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讓蜀漢二世劉禪淪為千古笑柄。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是不是被“三國演義”給帶跑偏了。
各位看官我們一起來深究探討一下,劉禪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個什麼樣的皇帝?是個什麼樣的“降主”?
一、蜀漢昭烈帝劉備“白帝城託孤”,讓劉禪成為蜀漢二世也成為末世帝王
蜀漢昭烈帝劉備在“山大王”帶CROWN兩年之後,才“白帝城託孤”讓劉禪繼承蜀漢大統,成為蜀漢末世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1.符合立嫡以長的封建王朝傳承製:劉禪作為劉備嫡長子,見證劉備從顛沛流離到成為一方霸主的過程,從小經歷與磨練就不同,看到人世間艱苦,人民流離失所,戰爭的無情與殘酷。也得到昭烈帝劉備與丞相諸葛亮的手把手教學,這性格性情養成傳承於劉備。在正史“三國志”也曾評價“氣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評價在正史中收錄話語,就證明其真實性,劉禪確實是這樣的人。
2.後代子孫不多,選擇不多:蜀漢昭烈帝劉備大半生都處於顛沛流離中,成為漢中王及稱帝之後,都已經是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對於後代的子孫繁衍也有心而力不足,而且他還與“關羽”“張飛”三兄弟“食同坐”“寢同床”,沒得辦法。最後抽出空來,也只能是有三個親兒子“劉禪”“劉永”“劉理”;還有一個養子“劉封”,但這個劉封是個自私而對於叔父關羽北伐被困而不救援的貨色,最終被劉備賜死。其他另外兩個在劉備死之時,都沒有成年,也沒有顯示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與本領。最後只能選擇劉禪作為接班人。
二、劉備選擇劉禪作為接班人,其實是最為明智,成為千古絕唱
1.成就諸葛亮的後世英名:諸葛亮死後可以獨自立廟享香火。這對於漢朝禮制來說,這是不成禮統的違制大事,漢朝禮制不是皇帝是不能單獨立廟,就比如衛青,霍去病等鼎鼎大名的大將軍都只能配享太廟。猶如清朝名臣張廷玉為了能夠擠入滿清貴族才能配享太廟禮制,那是多麼的掙扎與辛苦。
2.君臣的典範,後世絕唱:諸葛亮在白帝城託孤之後,劉禪成為蜀漢二世之後,一直都是名譽上的皇帝,諸葛亮掌控實權,無論是軍政外交等國家事務“外包”服務。這樣的氣度你認為是誰能夠做到?如果說,他實在鬥不過諸葛亮在世的時候。
那麼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他也沒有進行清算,對諸葛亮這個“相父”的提拔推薦的人及諸葛亮的家族進行清算。而在劉禪二世一朝都對他們青睞有加,比如姜維,比如諸葛亮兒子諸葛瞻。
如果這些還認為是他個人的問題,那麼當時的朝臣就沒有反對派,沒有小人來促使他做這個事情。而且我們還要知道的是:封建帝王最大的殺器是什麼“專制權”,什麼都可以以“莫須有”的罪名進行實施,可是他沒有。各位看官請思考封建社會兩千多年前後時期,是否還舉例出來“君臣善始善終”的案例。都是前期英名在世,把控朝政,死後都被清算的結局。你就知道劉禪也是個多麼了不起的人。
對於劉禪最大的誹謗標識,他是個亡國之君,使得蜀漢歷二世而亡。他投降卻沒有任何抵抗,因為他掌控著蜀漢幾十萬大軍,卻沒有組織大規模抵抗。也沒有任何的英雄壯舉,他並不像明末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成就亡國之君的英雄壯舉。最後投降後卻是“樂不思蜀”,老死在魏國,感覺到沒有一點英雄氣度,卻猶如一個窩囊廢般苟活在這個世上,你是否還知道想要儲存自己及他人,更理解“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
10 # 遊云然
第一,自己的親兒子,不傳他傳誰?
第二,就衝劉禪會放權給諸葛亮,還不給他添亂,就知道他品德絕對過關。
第三,大家就衝此間樂不思蜀就判定劉禪傻?你特麼都成人階下囚了,咋的,還想當著面說想復漢?誰傻?
-
11 # 這些歷史要讀
都說“扶不起的阿斗”,那劉備為何還是選了劉禪繼承自己的位置呢?而且劉備明明有4個兒子,除了阿斗,應該還有別的可以啊!原因啊就是這幾個,有來自劉備的考慮,也有劉禪的實力和運氣成分所在啦!
贏在起跑線上,嫡長子劉禪。劉備其實是有四個兒子的,分別為劉封、劉禪、劉永和劉理。但是人選一個個排除之後,對劉備來說還是太子劉禪最適合,因為出於“嫡長子繼承製”的考慮,本來就可維護皇權穩定,以免出現兄弟殘殺的慘劇。
劉禪是嫡出的,又是長子,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劉備名義上的長子是劉封,但他本就是劉備的義子,所以就退出了角逐的圈子。
完美維護大臣們關係,劉禪還是情商巨高。第一劉禪由於從小就跟著劉備四處征戰,不僅經歷坎坷,而且在大臣們之間是混得很熟的,老臣們也熟悉瞭解他。加上他對跟隨父親的大臣們非常依賴信任,登基後冊立的兩位皇后都是張飛之女,還尊諸葛亮為相父。
聯姻和善於用人,可以說是完美繼承了劉備的優點。心胸寬廣、用人不疑,即使治理國家的能力平平,但對臣子來說本來就是一個可以信任的君主,不會輕易被猜忌,拼命輔佐他也是值得的。
能夠治理國家保持太平,劉禪還是有一定能力的。如果劉禪真的只是一個昏君,他能夠在蜀國衰敗的時候是站出來,蜀國後期能延續了五十年的和平年代,而且在這段時間蜀華人過得還是可以的,沒有戰亂侵擾,光是這一點,劉備的選擇就沒有錯。能力不強不等於沒有能力,這一點,必須還是服氣劉禪!
回覆列表
劉禪真是無能嗎?這是後來的編撰史家所言,歷史上的劉禪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誰能說的清楚!帶領成都百官報降鄧艾,一是無兵,二是免了無謂的流血,三是保全劉家血脈。從這點上看還是仁慈的人。在孔明六出祁山,拼了蜀國老底也要伐魏,能和這樣不聽話,強勢,不安分的丞相處理好長達十幾年的關係,沒有讓孔明起廢立之心,坐好了一個所謂傀儡皇帝,還保障了戰爭的花銷,說明了他是理智的人。劉備又不是一個庸主,況且不只這一個兒子,能在亂世獨佔一方稱帝的人眼光當然不會有問題吧!帝相之爭在前朝西漢武帝和東漢恆靈都發生過,劉備不會不知道!難道非要留下平庸的劉禪任強勢丞相任意擺佈嗎?劉備白帝託孤時說的一句話,勿以害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面上是教育劉禪,其實是給丞相孔明聽的!別有他想,一點點壞的主意也別想!明是託孤一人,實為告戒孔明基礎實力都在我這一邊!我已安排好了一切!劉禪又尊敬為亞父之類,這種雙簧戲,無能的劉禪能演好嗎?孔明當然清楚返點,一是害怕名聲,二是害怕劉家實力,三是劉禪絕非暗主。這才是孔明不敢取代的原因!包括孔明搞掉魏延和李恢,都從側面說明當時劉禪在文臣武將中有強硬的基礎的,只能傍敲側擊的搞點小動作,強化一下丞相的實力和影響力。所以說劉禪不是無能,而是太能,一直和孔明相爭,結果受害的只能是國家,亡國了唄!後世人的在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矣的自詡下,當然不敢把糞水潑在他身上,只能把亡國的罵名留給了劉禪。結論有很多種,不可能只有一種。用一種果倒推一種因的看法,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寫史的,省事!一種是百姓,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