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昔歸
-
2 # 一個誠實的人而已
李白的性格特點:狂妄,非主流,情商低。
性格的形成,與先天的家庭環境相關。李白老家西域,可能生在四川,四川的民風剽悍,有任俠之風,偏離儒家正統風氣。
他家也很富,有錢使其盡情揮霍,去行俠仗義。
經濟上的富裕和文化環境上的非主流,使其對自我的認知嚴重偏差。
看其詩文就知道,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半帝王師,一半遊俠的角色。但這兩個角色上是矛盾的,為皇帝服務肯定是不自由的。
現在我們都為他的才氣傾倒,其實在當時,李白過的很是沒朋友。說人人皆欲殺,並不為過。
-
3 # 全民美育報
李白好學在創作方面,李白也有自己“偶像”比如謝朓。謝脁(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蕭齊文學家。少有文才,《南齊書》本傳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先後做過豫章蕭嶷太尉行參軍、隨王蕭子隆的文學,又是竟陵王蕭子良的八友之一。李白好酒
李白的詩文和酒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了酒文思泉湧,如同鬼神附體,往往能寫出驚為天人的詞句,有些句子就連他本人清醒的時候都不知道是怎麼寫出來的。
李白好官他千里迢迢來到長安,也是為了謀求一官半職建功立業。他也寫過一些符合權貴的詩文,也顯得那麼“低聲下氣”。翰林待詔是他當過的官職,只是短暫而沒有什麼面子,最後是被玄宗辭退了。畢竟,在高力士的眼皮底下不好當,誰讓他當初那麼羞辱過人家呢!看來他真的不知道官場的水深淺了,李白雖然有功名的心,但沒有在官場打磨功名的性格。
李白好遊李白喜歡旅遊,全中國名山大川走了不少,旅遊了很多年,一想到我們現在交通這麼發達,人卻少有像古人那樣旅遊的,有時候覺得是該放下些什麼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都是他在旅行途中寫出來的。
李白好武經常佩劍而行。他從小就習武練劍,揹著一把寶劍遊覽大好山川,心裡也有個底兒,畢竟那個時代的治安水平是很差的。他也留下了殺氣十足的詩句: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李白好道很多時候遊覽名人大川和謀求道家的仙丹是一起的,到了很多名山之地,他肯定是要拜訪當地的道觀,聽聽他們的道場說法,打探一下煉丹的方法和配藥等等。他的詩文也有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如《夢遊天姥留別》。
-
4 # 元和拾一年
要說李白有什麼性格特點,最大的特點就是人格分裂。 現代人眼中的李白,是文學家筆下,以及自己的詩篇所烘托的飄逸灑脫、桀驁不馴。但是要放到史學家的眼中去推敲,所清新呈現的形象,恐怕不如文學家筆下的那麼仙風道骨,那麼卓然不群~
其一,李白在人們的眼中的嫉世憤俗、仇視權貴的。但是,李白最大的夢想,恰恰是要當最大的權貴,最大的官~宰相。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但是,濟滄海是得自己有才,李白有文學之才,這毋庸置疑。但文學之才不等於治國理政之才。
李白曾由玉真公主介紹,在玄宗身邊擔任翰林供奉(待詔),翰林供奉與學士不同,學士是皇帝在內庭的秘書和政治顧問,未來宰相的候選人。而翰林供奉只是陪皇帝玩耍的弄臣。但是,即使是翰林供奉,李白也在玄宗身邊待了一年,如果李白真有才能,他應該能被玄宗起用吧。所以,雖然李白胸有壯志,應該講,他缺乏政治才能。
其二,李白做事是很實際的,很現實的。沒出現後人所說敢和權貴斗的情況。 首先,他透過一個道士認識了也是道士的玉真公主,而玉真公主是玄宗的妹妹,簡言之,李白是透過一個作為權貴的女人得以到玄宗的身邊。 李白利用女人還不止於此,李白的四段已知的感情中,有兩段是權貴的女兒,佔50%,其目的不言而喻吧。可惜,他所能透過婚姻巴結上權貴家,已是昨日黃花,與他出仕沒有什麼助益。我猜想李白所能巴結上的權貴也就止於此,如果他能巴結上更大的權貴,可能他也會這麼做吧。
其三,李白在安史之亂中的表現。安史之亂爆發之初,他想去玄宗身邊,幫皇帝平叛。但當他來到函谷關,發現中原已被叛軍佔領,他又偷偷地溜回江西廬山去了。所以說,他不忠~李白的詩才在杜甫之上,名氣比杜甫大,詩歌比杜甫豪放飄逸,但若論對朝廷的忠貞,李白比杜甫差遠了。
-
5 # 投條評論巨匠
李白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他心裡本來的想法是:“總有一天,我會混出個人樣,最好再來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收到挫折過後就開始泛酸:“切,當官的有什麼了不起!?官比我大有什麼了不起!?裝個什麼b!?都是浮雲!!!我就是為我驕傲!”
如果當初給他個官兒做他就沒那麼多抱怨了,當然也就不可能有那麼多好詩了。
-
6 # 唐不聞
李白的淡泊名利被放得很大,其實他前期在政治上是比較積極的。
他曾經也很努力地去迎合權貴,當然也靠自己的才華和詩名,得到了翰林供奉這樣一個稱號。
我們可以來說說翰林供奉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就能明白李白確切的地位如何。
一開始,唐玄宗在翰林院裡放了不少待詔之人,有文采好的,有懂各種技藝的,所謂待詔,就是等待皇帝的詔令,隨時聽候皇帝差遣。這些人的稱號便叫“翰林待詔”。
但是這些人數量龐雜,其中又有一些明顯水平超過其他人,也得到了玄宗的相對重視。為了以示區別,便給這些人一個特殊的稱號:翰林供奉。如張九齡就曾經是翰林供奉。
到了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又在原來的翰林院的對面,新建了一個“翰林學士院”,選取文學之士,填充到學士院裡,直接受命於皇帝,負責起草詔書,參與重大事務決策,後期更是宰相的預備人選,權力很大。這些人稱為翰林學士。
而李白,便是舊的翰林院的翰林供奉,而非翰林學士院的翰林學士。
同時,翰林供奉和翰林學士,其實都只是一個榮譽稱號,真正要任用你,還需要給你授予一個官職。
而李白,並沒有任何官職。雖然在他死後,唐玄宗曾經表示想過要給李白授官,但那更像是事後的安慰,而非出於真心。
也就是說,李白自始至終,其實都沒有進入到權力的核心。這大概也成為他在長安後期失意買醉的原因之一。不過雖然沒有實權,畢竟身在翰林院,始終有機會聽候皇帝差遣,這在李白心中仍然是一個光輝的記憶和榮耀,在他黯然離開長安後,有時想起這段經歷,仍然在詩裡表達了這種自豪感。
回覆列表
李白,天才中的天才。
關於李白的性格特點,我們也無法從其他方面去了解了,只能讀讀他的詩詞,然而一千多首,不可能全部讀得到。。所以說,我們來片面的分析一下。
1.街頭火拼的李白是這樣子的:“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
這個操作學不來學不來,像一般情況下的一般人打架,打完也就散了,可不像李白還寫下來,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2.高富帥時期的李白是這樣的:大家都知道《將進酒》中有這樣一句“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不是在吹牛,他說的是實話。
李白有一部散文《上安州裴長史書》,裡面寫什麼呢? 大概是“哎呀,我老李啊,錢什麼都不重要,朋友才重要啊!”
書中有這麼一句“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三十萬金到現在,沒算錯的話應該是一億差不多。他那兒來這麼多錢呢?當時的李白粉絲估計多到爆表,其中肯定有達官顯貴,隨便湊湊就這麼多了。
所有這是史上最強高富帥。
李白結過兩次婚,兩次都是宰相的孫女,自行腦補。
3.最瀟灑的李白
據《唐才子傳》記載:“太白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這已經不是“有錢任性”了,簡直是“有才玩命”!
李白曾在《夢遊天姥吟留別》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一生也正是這樣做的。難怪杜甫回憶起李白時,會寫下這樣的詩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啊,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甚至意氣用事。
還有很多李白的故事,但今天就到這兒了。
唉,大家都被時間磨平了稜角,但李白沒有。
我是長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