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古達觀
-
2 # 憤怒野虎
這是可能是能源之故吧。1.日本自1931年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擴大侵略中國,中國沿海地區基本被日本佔領。隨著中國反抗加強,日本資源消耗急劇上升。2.中國的周邊範圍,北面蘇聯,有蘇聯支援通道。日本啃不下蘇聯(張鼓峰事件、諾門坎戰爭,日本都失敗),西南及南部,是英、法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並有駐軍。這些地區,都是支援中國並使中國“獲取”物資通道。3.佔領這些地區,肯定與英美開戰。美國太平天艦隊與駐菲律賓軍隊,似兩隻鉗,扼制亞太。要破壞這支鉗,首先要消滅較強的太平洋艦隊,徹斷其對駐菲律賓軍隊的支援。4.日本軍隊素有偷襲傳統,對認為貌似強大的美國海軍,也會似日俄戰爭那樣,會被它擊敗。此時,當然會偷襲珍珠港了。事後發展,其都是按這情況進行。偷襲珍珠港後,迅速侵佔東南亞,並西侵緬甸。只是,美國加強了對抗日本軍隊的力量,中國也頑強頂住日本的侵略,最後,導致日本失敗。
-
3 # 李少平28
偷襲珍珠港是戰術 但它背後是日本戰略 日本政治家在1941年以看到這場戰爭必將失敗 所以他必須為以後的日本選擇最佳的方案 美國是日本認為最民主 軍事最強大 ,必須讓美國加入戰爭 並佔領日本是最好結果 如果蘇聯佔領日本 那肯定是災難
日本無可選擇偷襲珍珠港,美國衝冠一怒直接參戰!
1941年日本面臨什麼情況呢?
一是日本的資源匱乏已到極限狀況。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能源短缺是其稱霸世界的致命弱點。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末90%的國內石油需求來自於進口,而其中85%來自於當時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美國。日本的窮兵黷武四處擴張,特別是侵華戰爭引起了美國的極大警惕和反感,1940年7月,美國通過了《出口控制法案》。1940年年9月當日軍開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時,羅斯福總統藉助該法案對日本實施廢鐵和鋼材出口禁令,隨後又實行航空燃料和潤滑油禁運,聲稱這些物資只能出口到英國和其他西半球國家。1941年7月26日,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所有的資產,同時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透過許可證貿易方式,英國和荷蘭政府也立即跟進。如此壓力之下,日本只能動用其石油儲備。戰後資料記錄,到1941年8月為止,日本石油儲備只能維持日本陸軍12個月、海軍18個月。歷史學家赫伯特·菲思曾經這樣寫道:“日本沒有任何途徑獲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給。石油儲備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與美國交戰的最後決策。”
二是日本的南下戰略已無後顧之憂。1941年4月,日本和蘇聯簽署了震驚的《日蘇中立條約》,6月,德國開始攻打蘇聯。這些事態的發展最終促使日本軍方高層確信他們不會與蘇聯在偽滿洲國邊境地區發生正面衝突,日本可以放心大膽地推行既定的南進戰略。於是入侵馬來西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和香港地區的計劃開始實施,同時日本還開始著手準備與美國、英國和荷蘭交戰。
三是日本的法西斯東條內閣上臺戰爭機器加速。1941年9月份提前召開的日本御前會議將戰爭提到議事日程上,10月近衛內閣倒臺,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出任內閣首相。11月5日召開的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促使猶豫不決的日本天皇對美宣戰,除非在談判最後一分鐘取得外交解決的途徑。但美國一系列制裁舉措,割斷了日本的能源供給線,使得日本法西斯狗急跳牆,戰爭爆發已是如箭在弦。
四是美國的珍珠港已成了日本南進戰略的巨大障礙和威脅。珍珠港是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特別是當羅斯福下令讓美國太平洋艦隊駐紮在珍珠港後,日本更是如芒在背,必欲拔之而後快。從後來的戰果就可以看出,偷襲珍珠港確實中短期效果驚人,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喪失了制海權和制空權。日本猖獗為所欲為,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日本偷襲珍珠港,一舉打醒了孤立主義、綏靖主義盛行的美國夢,衝冠一怒為報仇,一個擁有巨大戰爭潛力的巨人被喚醒,日本法西斯滅亡的倒計時已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