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馨5
-
2 # 豪諾媽媽育兒記
國學的興起出發的本質是好的,但是由於利益化東西的加入,已經有些變質。很多人依靠國學班賺錢,背後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自從奧數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後,國學有成為奧數第二的趨勢。所以家長的獨立判斷很重要。不要總是問好不好,而要根據孩子的性格,家庭因素等綜全判斷,自己需要不需要,每天花多少時間合適。貼心提醒:家長們根據自身的情況,適當陪孩子讀些國學,然後把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再一起分享。先尊重個體差異,從差異裡面再尋找出一些共性,然後再探索出一份適合自己家裡的方法。抱著研究的態度,而不是靠著天賜良藥,這樣的心態才是科學的。國學和奧數一樣,它們是中性的,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就看你怎麼使用它。用得好,會提升孩子的思維水平,用得不好,那就是一種毒藥。
-
3 # 誠敬學修苑
小孩子學不學國學都無所謂,沒有必須要學的理由,也沒有必須不學的理由。
關鍵是看你的孩子願意不願意學,有沒有興趣學。如果不願意,也沒興趣,那就沒必要遭那個罪。
如果願意學,又有興趣,那為什麼不讓孩子學呢?在學習問題上,一切都逆著孩子,那就是這個家長有問題,家長有嚴重的強迫症。
孩子如果要學,家長最好跟著一起學。好處我就不多說了,最起碼讓你跟孩子有了同學的關係。同學之間的關係,有時候比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要密切啊。
-
4 # 古籍與歷史
個人以為需要,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學習國學有利於增強民族自豪感。能夠使得孩子更好地瞭解並認知中華文明的輝煌,知道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種怎樣的思想,這種思想如何直接間接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至於啟蒙嘛沒必要完全依照於市場上的培訓科目,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學習。
-
5 # 高如榮譽
根本沒必要讓小孩子學什麼國學。傳統國學,糟粕居多。當然,就這個問題我不想談論什麼是糟粕什麼是精華。我只想強調,現代社會的教育有更好的選擇,體育,藝術,文學作品,算數,自然科學,各種物理化學生物的有趣小實驗你做也做不完。或者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參觀消防隊,警察局,當一天小交警,瞭解這個社會如何運作,或者小區打算衛生做義工,去敬老院幫助老爺爺老奶奶,給他們跳個舞等等……孩子成長的時間是有限的,有意義的事多了去了。現在有了更好的東西,何必非要學那些老掉牙的東西。說實話,兩千年前的論語,一句話什麼意思,那些學者還要爭論半天,你叫一孩子死記硬背下來有什麼意義?還有什麼弟子規,唉~與其背那個,還不如地頭看會螞蟻。
-
6 # 我就是登寶麻麻
對於學習國學這個問題,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有些家長追求國際化、上國際早教、幼兒園、小學,這無可厚非,那些高價的國際學校不也是很多家長熱捧的物件嗎?而有些家長更注重孩子學習傳統文化、注重國學培養,這也無可非議,畢竟近年來一座座國學學校也如雨後春筍遍佈各地。
在我看來,小孩子學習國學是很有必要的,不論孩子就讀的是什麼型別的學校,或國際學校、或國學學校、或普通學校,都不影響孩子是否需要學國學這個問題。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學習國學不僅僅包括讀一些古詩詞、背幾首三字經,更是瞭解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有效途徑。學國學的同時,可以修煉自我、提煉氣質,讓我們不忘根、不忘本。畢竟現在國家對於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的保護也提上了一個新高度。
所以說,在我看來,小孩學習國學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經歷充足,我甚至會讓我的孩子加強國學文化修養,這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是不可抹滅的財富。
-
7 # 上淺帶男雙胞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國學大師呂思勉曾說:“國學者,吾國已往之一種學問。”我的理解,國學不能簡單定義為“中國古代哲學”,那是狹義的,有失偏頗的。國學是幾千年來老祖宗流傳下來智慧。舉凡哲學、宗教、政治、經濟、教育、法學、史學、軍事、科技、戲曲、書法、國畫、國樂、中餐、中醫、武術等皆是國學的範疇。國學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人類文明傳承數千年的密碼。
學習是因為我們不懂!或者雖然懂了卻不去施行。
不懂就無法傳承,懂了卻不去施行就像捧著金飯碗乞討,也就失去了民族的根!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他還說,一個小孩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兒童時代是一個人記憶力開發的最佳時段,如果訓練及時和得法,就可以5倍到10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兒童的吸收能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時期,猶如海綿一樣,甚至可以全盤吸收,全部堆存在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一定會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教育不單教人以謀生的技能,還應啟發人追尋生命的智慧,協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義和提高生活的質量。教育的理想是盡人之性,使人成為完全的人、圓滿的人。更具體地說,教育的本質就是使人成為有情有心、有靈性有仁愛之心的人。並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因此,我們還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昇華自己的思想。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需要我們不懈奮鬥,不斷進取,更需要我們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8 # 猴爸媽
我覺得小孩需不需要學國學就跟最近幾年討論的很兇的小孩要不要上早教班一樣屬於同一型別的問題。而且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小孩的大腦在出生後的前三年是發展最快速的時期,他們會從四面八方接受各種各樣的資訊,細枝末節都不會放過,現階段的學習也是一種薰陶,不一定會真正學到什麼東西,可是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腦相當於一個精細化的儀器一個容器,用的越多才會越靈活,國學也是我們上下五千年遺留下來的精華國粹,不一定要求小孩一定得馬上看到學習國學的成果,也不要功利化的要求小孩背得多少詩,唸的多少古文,哪怕是一種興趣一種好的文化傳承,都是值得去學習的。
-
9 # TT用心讀你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經典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晶”。可見,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最優秀、最有價值的文化精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中化民族文化的根。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傳統道德價值體系的載體。它所蘊涵的文化資源和道德價值是每一個華人的立身處世之本,也是每一個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我們時代發展迅速,必須從小學習國學經典,讓經典從小就滲透在我們的血液裡。並讓國學經典所蘊涵的文化資源和道德價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光發熱,給予我們前進的精神力量。
-
10 # 非常道畢延河
近些年來,“國學”已不僅是一個熱詞,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熱潮。從高等學府到市井民間,從大學課堂到幼兒讀經,從電視講壇到簽名售書,國學是似乎被華人當做了一種精神信仰,穿上唐裝,跟著“國學大師”搖頭晃腦,讀讀《弟子規》、《三字經》。
更要命的就是很多家長把讀經看成是教育孩子的葵花寶典,自2004年開始,約有3000傢俬塾、學堂湧現全國,讀經聲響徹各地。 “國學熱”“讀經熱”熱的邪乎,連著名歌星孫楠都要給自己定義了一個新身份:“國學文化的推廣者”,首先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名為“華夏學宮”的國學院。 無論是名人還是百姓,送孩子上私塾,學“國學”,趨之若鶩,蔚為壯觀。
可是他們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呢? 北京順義的“國學班”這樣教育學生,用棍子、錘子、針打學生;懲罰學生,讓她們赤裸雙腳在石子上跑步;讓孩子們吃用過的衛生紙,否則就吃辣椒;經常不給孩子們吃飯;全封閉式管理,半年才能見一次家長……有個9歲的保定女童茜茜(化名)沒等到半年,身體就被打的遍體鱗傷,以至於連老師都不得不通知家長來領人。
吉林9歲兒童睿睿意外死亡,在一個宣稱“用國學教育淨化學生的心靈,用中醫教育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用辯經教育開發學生的心智”國學學校生病卻給耽誤了。孩子有病學校不去及時治療,說什麼“你孩子得了白血病,是因為你們家殺業太重,作家長的應該懺悔。”
醒醒吧,可憐的家長們! 在某些人眼裡,國學是至高無上的,是萬能的,穿漢服、搖摺扇、誦經典,能治療一切現代社會病。
可事實不是那麼理想。江西有個網紅校長劉愛平,校門口誦讀經典已經堅持了7年,最後抑鬱症自殺身亡。
魯迅先生曾有憤激之言,不讀中國書。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魯迅先生是國學大師,懂得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和垃圾太多,“孔子之徒的經,真不知讀到哪裡去了;倒是不識字的婦女們能實踐。還有,歐戰時候的參戰,我們不是常常自負的麼?但可曾用《論語》感化過德國兵,用《易經》咒翻了潛水艇呢?儒者們引為勞績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識丁的華工!”
5
國學有精華也有糟粕,有國粹也有國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腦給兒童灌輸進去,這是對兒童的摧殘。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伍,說的倒是冠冕堂皇。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三從四德,貞節烈婦,郭巨埋兒,繼續讓這些精神鴉片荼毒幼小的心靈嗎?
魯迅先生思想啟蒙一百年了,今天我們還要再喊“救救孩子"! 幼兒讀經是違背兒童的成長天性的,是一種反教育行為。兒童的最大天性就是好奇心強,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充滿新奇感的。教育給予孩子最重要的東西是讓他們身心自由成長,不斷地培養兒童的問題意識,保護兒童的好奇心。
讓兒童讀經,採用強行灌輸的辦法,讓孩子喪失反思批判能力,是一種愚民教育,是培養一個老老實實唯唯諾諾的奴才。
羅素說:"當學生開始懷疑了,說明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思考,讀經的結果卻是讓人麻木,兒童的天性被過早扼殺的民族是沒有創造力的。 兒童讀經走火入魔了,國學騙子招搖過市。國學熱變成了一大產業,大眾的盲目崇拜造就了無數的騙子大行其道,利用國學騙錢,講國學變成了一種生意。現在搞傳銷的,講成功學的,都要講國學,國學在這些人眼裡是最好的洗腦工具。
-
11 # Coco4572
國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的集錦,是文明禮儀的傳承,學習國學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能提升個人的氣質,在琴棋書畫茶武術古典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涉獵!在當今社會,尤其是10後出生的孩子們,雖然這一批孩子的家長的素質普遍偏高,但是這些孩子被溺愛的程度也是史無前例,導致孩子在與人相處,以及處理問題都會出現自私,極端,性格也很暴躁。家長陪伴時間減少,沒能以身作則,起好榜樣的作用!因此,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離不開國學文化和禮儀的薰陶。學習國學也是在發揚和傳承國家文化,而不是把文化變成遺產。
回覆列表
前段時間我們國家興起的國學熱,很多地方舉辦國學班,一部分人認為國學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讓孩子學習國學有利於文化傳承,積累文化底蘊,很有必要;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還很小,對於並不理解的東西,生記硬背真的好麼?那麼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國學?什麼是真正的國學?如何學國學?對待社會上的國學熱,如何理想的看待?搖籃網為您傾心講解。
大師說國學
楊振寧說國學
“我小時候就讀很多《唐詩宋詞》,媽媽當時要求一天背一首,後來大一點就背《孟子》,父親每天用一個小時來教我《孟子》,教了一個半暑假,把將近三萬八千字《孟子》從頭到尾都背了。我讀了《孟子》就知道華人的思維方式,中國的哲學,對我這一生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遠比那時候我的父親教微積分,找一個家庭教師教我微積分要有用得多。”
牟宗三說國學
“少兒讀經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中華文化最好的貨幣就是經典,在年幼時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他們長大後一定會知道怎麼用。”
季羨林說國學
中國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也可以成為一個科技強國,但最根本的,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正在將文化的種子撒播在孩子的心裡,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華秋實,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將來必會凸現,為這項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會使安放我們靈魂的精神家園更加美好。
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如古代的孔子、孟子、老子,近現代的如胡適、魯迅、毛澤東等,無一不是從小的時候學習古代國學經典的。為什麼學習古代經典就可以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呢?原因很簡單,經典是教導人如何與宇宙萬物相處,如何正確看待世界,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開創事業,如何治理國家等等這些理論、方法、技巧,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能將這些東西學到腦袋裡,等到長大以後隨著慢慢接觸世界、社會、人群等等接觸到的一切,就會慢慢的理解小時侯學習的知識,假以時日,就會融會貫通。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接觸經典的國學是很有必要的。
寶寶如何學習國學
兒童學國學,主要目標是透過對期間孩童的德慧智全面的教育,能夠培養和提升孩子的道德品格,培養他們的感恩心、博愛心、忠孝心、寬容心、自省心,形成孩子良好的學習態度。以上善的道德能量啟迪孩子先天的慧性,使孩子在接收聖賢文化的同步,可以擁有智慧的頭腦,上善的品格。
根據孩子歲數大小以及領悟能力及興趣程度等不同情況,國學的學習大體可以經過三個時期:
1.0-2歲寶寶學國學
可以放讀經音訊最好是讀誦給寶寶聽
2.3-7歲寶寶學國學
可以領寶寶讀,每讀一字,應讓寶寶的手指指著所念的字,不認識不要緊,能背多少是多少。最好找一個國學幼兒園,或者國學的學校,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環境中感受國學韻味。
3.7-13歲寶寶學國學
讀熟,背熟。開始對國學知識有所瞭解,這個階段要給寶寶找給好點的學校或者老師,讓孩子接受正規的國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