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振中華

    公知原為“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通常具有五個基本特點:具備學術背景和專業知識;擁有普遍價值的基本底線;保持個人獨立和正義立場;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能夠對重要公共事務發表真實意見。

    從這一定義來看,公知應該是我們社會的精英和良心,應該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可現實情況是隻要稱某人是公知,基本上呈現兩極分化,要麼被崇洋媚外賣國賊,要麼被罵政府走狗軟骨頭。

    為什麼?就是我們一般群眾基於常識判斷,某些人不能或不敢堅守職業操守和學術良心的,為了個人或集團利益,顛倒黑白信口雌黃,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這些專家的公信力自然就下降了,被罵也就不足為奇了。還有一種情況,一些敢於堅守職業操守和學術良心的,因為觸犯了一些人或集體的利益,而被打壓和汙名。

    所以,公知被汙名一是咎由自取,二是被人為操控。要使公知一詞迴歸本義,還是要回歸開頭的定義上來。

    公知的相對群體應該是顧問吧,公知服務大眾,顧問只服務特殊個人。

  • 2 # 牛觀途

    不知道會不會被遮蔽,嘮叨兩句。現在流行的"公知"是右傾的代名詞。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左傾。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偏激。好比辯論雙方,一方強調外國的月亮圓,另一方強調中國的月亮圓。然後爭執到雞飛狗跳頭破血流。實際上,月亮只有一個,既不是中國也不是外國的月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生活環境、受教育的環境以及文化背景不同,自己接觸和接受的總是好的,其他不同想法都是另類,是左和右共同的特點。假設世界大同,看左和右就是笑話。在世界大同之前,人類的治理體系,各有長處,也各有缺點,左右不以求同存異的心態看待問題,而是比嗓門大、情緒化非理性來看待問題。代表人物有某方和某進。這一切來源於私有制的誕生,有利於自己、自己家、本國的…就是利益爭奪物件,從口水戰到戰爭,從內到外,由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引發。

  • 3 # Gettothepoint

    確實是被汙名化了,原本是個中性詞。至於原因?如下。

    貓逮住一隻老鼠,審視一番,沒發現可疑之處,準備放行時,隨口問了一句:你知不知道一加一等於幾?老鼠戰戰兢兢地說:等於二。貓降低聲調,慢悠悠地問:你確定?老鼠使勁兒點頭:我確定。我學過……。還沒說完,就被貓一槍給打死了。貓吹了吹槍管冒出的煙,輕蔑地說:你知道的太多了。

  • 4 # 劉循正

    關於公知的討論已經很久了,看來還得繼續下去。公知的概念很明確,就是參與公共事務議題的知識分子。這些人中的多數懷有報國之情,不看風向,不計名利,敞襟開懷,敢於直言,猶存君子之風。而與這群人對立的只是一些帶有文革遺風、沽名釣譽、煽風點火的小人 。其實,這兩夥人都是公知,只是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而已。但不包括跟著瞎起鬨的網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U慘痛親身經歷染髮會掉頭髮,染髮後怎樣保養才能維持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