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什麼是三媒六證?
23
回覆列表
  • 1 # 瞎扯個球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

    三媒具體是指: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還有就是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六證具體來說指: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個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個算盤。出自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 2 # 所以啊

    你這不是有圖片嗎?

    三媒:男方媒人,女方媒人,為雙方牽線的媒人

    六證:剪子,梳子,鏡子,鬥,秤,算盤。

    鬥證明糧食多少,剪子證明衣裳好壞,尺子證明布料長短,算盤證明收入多少,秤證明東西輕重,鏡子證明自己容貌。

  • 3 # 包公巡查

    舊時代婚姻的一種講究,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以表鄭重其事,合乎規矩。三媒指的是:男方請的媒人,女方請的媒人,還有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的媒人;六證指的是:拜天地時的桌子上要擺放,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個鬥、一面鏡子、一個算盤。三媒六證的說法出自元、武漢臣《生金閣》:“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古代人重禮議,輕簡從,一個婚姻就規定了三媒六證,著實讓現代人無法理解、接受。

  • 4 # 閆秀明手機使用者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三媒具體是指: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還有就是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六證具體來說指: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個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個算盤。出自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其實,之前我都不瞭解呢!據說,這有個小故事呢。

    過去,在一個村裡,住著個叫新郎的小夥子,他獨自一人,三間草房,靠開飯鋪過日子。新郎很有肚才,三里五鄉的人有了什麼難事都找他。他在自家門上掛了個牌子,上面寫著:“有志不在年高,無志枉活百年。”

    有三個皮匠去趕廟會,這一天路過新郎的家門,看見“有志不在年高,無志枉活百年”的木牌子,感到稀罕。一個皮匠說:“口氣不小,進去看看。”

    他們三人進門往裡一走,新郎趕緊出來迎接,禮貌地說:“三位老兄,來來來,屋裡坐。”他又搬凳子又倒茶,一陣忙活:“三位老兄,有嘛事?”“沒事,我們路過門口,見牌子上寫得挺文明,想請你辦件事,不知能不能辦到?”“讓人讓到底,送人送到家。你們有嘛事,儘管說吧。”

    大皮匠說:“我想要太陽大的一個饃。”

    二皮匠說:“我想要海大的一甕油。”

    三皮匠說:“給我織路那麼長的一匹布。”

    新郎聽了哈哈大笑:“三位老兄,得多長時間?”三人一商量,嗯,時間不有太長,夜長夢多,就說:“三天就要。”說完三人走了。

    第三天,三人早早來了,進門就喊:“新郎在家嗎?”“在。”大皮匠問:“我要的饃,怎麼樣了?”新郎不慌不忙地說:“我給你把面發上了,你去量量太陽有多大,弄準了我再蒸。”大皮匠一聽傻了眼,忙說:“不要了,不要了,你愛蒸多大蒸多大吧。”

    二皮匠說:“海大的一甕油,你做好了嗎?”“你把大甕搬過來,我就給你裝油。”二皮匠一聽,就說:“我本來想難為你,你倒難起我來,不要了。”

    三皮匠又問:“我要的布,織好了嗎?”“你把路量量有多少丈多少尺,我織的時候好有個頭哇!”三皮匠一聽也哧一聲笑了,搖搖頭說:“不要了,不要了。”

    新郎知道他們有意難為人,看他們一個個沒話說了,才開了腔:“三位老兄,早聽說過你們見多識文,今天求你們辦點事。”“有嘛事,儘管說。”

    新郎說:“我要六證,幫我買去吧。”

    三人聽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嘛叫六證,也不好意思問一聲。三人偷偷一商量,到別處把(打)聽去,不能讓他看出咱們沒本事。

    他們走到哪兒,打聽到哪兒,就是沒有一個知道的。這天來到一個山頭,這山叫黃花山,見一位挺好看的姑娘正洗衣裳。他們上前施個禮,說:“請問大姐,你們村的沒有賣六證的?如果有,要多少錢給多少錢。”姑娘一聽哏哏笑了:“我家就有六證。”

    這位姑娘叫陳娘,也是個有才的女子。回到家裡,她翻箱倒櫃,拾掇出六件東西:剪子、梳子、鏡子、鬥、秤和算盤。又對三個皮匠解釋說:“裁衣裳剪子為證,梳頭梳子為證,容顏好不好鏡子為證,斤兩大小秤為證,過量米麵鬥為證,結算帳目算盤為證,這就是六證。”

    三人聽陳娘有條有理的一說,非常佩服她,說:“我們找了多少天,不想來你這找到了,要多少錢吧?”

    “一分錢不要。只想問問你們是給誰找的?”

    “給一個叫新郎的小夥子。”

    “噢,以後有什麼事還來這兒找我。”

    “那麼姑娘大名。”

    “我叫陳娘。”

    三人高高興興帶著六證回來了,見到新郎把東西一交說:“你看這是不是六證?”“是是,正好,在哪買的?”“在黃花山,一個叫陳孃的送給的。”“有多大歲數?”“十八九歲。”“三位老兄啊,勞你們再跑一趟吧。”“行。”“給她帶上幾句話。”新郎說著,提筆寫道:“寅時想姑月偏西,菜在園中水在溪。家中有米無人煮,床上有枕少個妻。”下墜“新郎”。他疊了又疊,折了又折交給了他們。

    三人直奔黃花山,找到陳娘。她看完信笑了笑,拿出筆來寫了這樣幾句:“屋中無樑,沒檁沒牆,冬暖夏涼,天然一堵石頭牆。”

    三皮匠回來,把信交給新郎。新郎拆開一看,哈哈大笑:“多謝三位老兄,這事你們甭管了。”

    新郎多聰明!一看就知道,陳娘住在一個石洞裡,邀他去嚅。他急急忙忙打點了行裝去找陳娘。走到一座山上,在一個石洞前遇見一位姑娘。就上前施禮:“打聽個人,可曾知道?”姑娘說:“說吧,這一片兒有名有姓的我都知道。”“有外叫陳孃的,住在哪裡?”“你是……”“我叫新娘。”姑娘臉一紅:“我不叫陳娘。”“你叫我好找!”“你叫我好盼!”

    當天晚上,兩人在山洞裡成了親。新郎說:“你別叫陳娘了,以後改叫新娘吧。”從這兒,人們就把新婚的男女稱為新郎新娘,結婚的第一天晚上叫入洞房。入洞房實際上是入山洞。三媒六證的說法也是從這兒興起來的。

  • 5 # 山色歸讀

    中國古代婚姻的標準是“門當戶對”。例如西周時禁止貴族跟平民通婚,兩晉南北朝時期士族與庶族之間禁止通婚。後來從“門當戶對”制度演變而來了“良賤不婚”。“良賤不婚”是指在等級制度下,即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與“賤籍”人通婚的。

    古代婚姻制度娶妻是很嚴肅的事情,必須經過“六禮”的程式娶進門的才為妻,所以叫做“娶妻”,不同於類似買賣交易的納妾制度。在家庭中,只有妻子與丈夫有相對平等的權利。如丈夫先亡,妻子便要守節。妻子早亡,丈夫在精神上守節。喪妻之後,男子再娶妻,稱作“繼室”或“續絃”。第一任妻子稱作“原配”。墓穴之中的棺木,祠堂之中的牌位,正位只能是丈夫和原配妻子,繼室只能居於偏位。

    正因為娶妻是嚴肅的大事,所以締結婚姻的手續自西周以來,都沿用所謂“六禮”:1、“納采”,就是媒妁之言,男方託媒人找到合適的女方求婚。2、“問名”,媒人會問女方的生辰,以及女方生母的姓氏,以確定女方是嫡出或庶出。3、“納吉”,在家廟或找算命先生占卜定吉凶。如果相合吉利,就進入4、納徵,“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意即派遣者納送聘財以成婚禮,故稱完聘、大聘或過大禮。5、“請期”,是男方以占卜方式選出吉日,與女方家商定婚期。6、“親迎”,就是結婚的儀式,需男方到女方家親自迎娶。經過“六禮”,婚姻才算正式成立。

    在這六個環節,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即“三媒六證”,言婚約之鄭重,民間常有隻有“三媒(媒人)六證”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說法。“三媒”具體是指: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還有就是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另外一種說法是:一為“媒妁之言”,兒女的親事要透過媒人從中撮合,在男女兩家中傳遞各自的情況;其二為“父母之命”,兒女雙方父母聽了媒人之言,經考慮後認為可配親,便允許他們的親事;其三是“信物為定”, 男女雙方的父母允許兒女們的親事之後,男女雙方互贈一物為信物,定下親事來。

    “六證”具體來說指: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個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個算盤,即是新娘從家中隨嫁來的六件日常必需品:升子,可量家中糧食有多少,便於精打細算,勤儉持家;剪子,用來裁衣裳;尺子,用來量衣制布,定長寬;鏡子,用來照看容顏,美飾自己;秤子,用於稱東西的輕重,便於買賣;算盤,用於清倉結帳,以知收支結餘情況。出自元朝·武漢臣的《生金閣》第二折:“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二女主軍訓時要帶什麼樣的防曬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