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工猴
-
2 # 青青2551725
這腳踏車服務物件是學生,沒有技術含量,更不需要腳踏車太好,簡單近距離騎騎,我們單位的女同志說女孩子是不可以騎腳踏車,男孩子也不能多騎,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勝與輸,這專案其實就是租賃,不需要押金,只要資本充足,就誰都會做,根本不需要廣告,過度的宣傳就是說白了對自己租賃的腳踏車沒有信心,而且肯定是嚴重虧損或挪用押金嫌疑
-
3 # 天天福音
在消費者的角度誰收購誰或者合併都不見得是好事,市場如果出現壟斷,使用者體驗就沒那麼舒服了,如果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去分析,只要有錢有利益能達到雙贏凡事都有可能發生,騰訊和阿里都是不差錢的主,雙方的野心都很大,覺得很難達成共識
-
4 # 鹹魚也有夢想的
說說我的個人用單車的體會吧,我沒用過摩拜,只用了酷奇單車和ofo,現在只要是有要交押金的車子我都不敢用了,說說當初為何選擇ofo而沒選擇摩拜,當時ofo剛出現的時候只要押金99就可以了,而且當時信用分750就可以免押金,摩拜好像是要幾百押金,之所以選擇酷奇,但是周圍酷奇車子多,摩拜少。就目前來看可能ofo會勝,但是,小編希望ofo和摩拜都不要合併更好,兩家獨大對我們消費者來說很好,不管是哪一家被收購,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就相當於壟斷,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有什麼好處?
不過現實來看,共享單車,共享經濟已經進入寒冬了,好多共享單車品牌在短短半年多陸續的倒閉,現在可以讓消費者覺得放心的估計也只有ofo和摩拜了。
論車子的質量來看,摩拜的質量要好,車子更加的好騎,ofo質量報廢率太高,車子好騎的不多。從成本上來看,摩拜一臺車子的成本的可能是ofo一臺車子成本的幾倍這麼高,但是摩拜的質量好,可能幾個月內是不需要維護,不需要太多的維護成本,然而ofo就不一樣了,車子經常出現爆胎,車子鏈子壞損,車座壞了等情況。看車子的質量方面,ofo質量是比不過摩拜的。
從使用者體驗上來看,喜歡騎ofo的人是很多的,因為ofo免費騎行,1元包月,小編用了一年的ofo有幾個月都沒怎麼花錢騎行。而且在車輛的覆蓋範圍來看,ofo車子到處都有,走在哪裡都是隨處可見的,比較方便呢,但是摩拜就是不一樣了,摩拜的一輛車子成本都是ofo的好幾倍,自然在數量是比不過ofo,在比較熱鬧的街區可能多一些,但是有些地方根本就看不到摩拜的車子。
如果ofo一直用車海戰術的話,那估計會失敗的是摩拜。畢竟ofo成本不高。就營銷方面,ofo更勝一籌,現在喜歡用ofo的明顯比摩拜的多,而且現在的ofo都免押金可以用,自然讓人更放心很多的。
但是,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破損率高,成本損失就大,如果ofo真的可以獨佔鰲頭,那麼,就現在的車子質量方面來說不行的,小編經常騎單車,ofo有的車子真的是特別的難騎的,我沒騎過摩拜單車,所以也不知道摩拜單車具體的使用者體驗如何?不過有網友反映說,摩拜的車座不能上下移動,ofo單車的車座可以根據自己的舒服度調節的,而且是可以適合不同年齡不同身高的人騎,自由調節高度,可能舒適度要比摩拜要好。
據說,現在ofo和摩拜又有一輪的新的融資,可能現在兩家都是缺錢的狀態,現在ofo又出現了想要盈利的模式,再也不是之前,免費騎行,不斷的支出成本的狀態。
兩年後的發展,誰也說不準的,有可能兩家在共享經濟下都不復存在,也有可能是ofo收購了摩拜,也有可能兩家都存在。現在共享經濟還不完善,有很多的利民互惠的,也有很多的藉著共享經濟來騙錢的,如今,可見ofo和摩拜都是真的在做共享經濟,而不是像酷奇單車,小鳴單車這樣的,圈錢宣佈倒閉就跑了,損失的是老百姓的錢。
-
5 # 萬千寵愛ONE
實際體驗拋開押金多少不說,摩拜質量比ofo好,騎起來更輕鬆,故障率低後期維護少,維護成本低。前期摩拜的研發投入大,質量把關嚴,會比ofo燒錢快。到了共享單車行業死的死並的並的現在,摩拜使用者體驗更好的優勢才慢慢體現出來。如果最終只有一個能活,應該是摩拜吧,ofo的輪胎除了新車外都容易氣少,遇到一個上坡就累死,ofo的剎車和鏈子容易生鏽,希望ofo能從這些方面改進吧。
我在兩家都有包月卡,同時一輛ofo和一輛摩拜擺在我面前,ofo騎車送紅包,摩拜不送任何東西的情況下,我還是優先選擇摩拜。除非摩拜沒見到,或者摩拜剩下的車是第一代那款特別重的款,我才會選擇ofo。
最後,消費者希望這兩家都好好的,不要合併或者倒閉。對消費者來說這才是最有利的。一家獨大的結果看看滴滴,現在司機罵不賺錢,消費者罵價太貴,交警當黑車抓,錢是賺了,名也臭了。
希望共享單車行業不要再出現壟斷!!!
-
6 # liparis
我自己的愚見,這兩家即使剩下哪一家,都沒有用。他們沒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即使壟斷以後也不太可能像滴滴那樣賺抽成。資料買賣又違法,很難滿足資本的胃口。
回覆列表
關於摩拜、ofo合併的問題,一直是圈內熱議話題,兩家合併的傳言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從未間斷。前一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張圖片,ofoCEO朱嘯虎和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一張合照更是讓這件事情推向了頂峰,雖然當事人出來闢謠了但是大家也都將信將疑,畢竟在共享經濟領域,相殺終成相愛的也不是沒有。滴滴和快的、大眾點評和美團……在資本的推動之下,燒錢大戰的競爭對手最後忽然合併這種事,已經不能讓吃瓜群眾震驚了。
雖然騰訊暗地裡一直想撮合摩拜、ofo合併,但從上文馬雲在網際網路大會閉幕之後的迴應可以看出:他並不太願意看到摩拜和ofo合併。或者說不想看到共享單車領域合併。
先有馬化騰朱嘯虎對噴兩小時,今又有馬化騰開懟支付寶。爾後,馬雲稱他知道騰訊希望將共享單車企業合併,但共享單車要有公益心態。
馬雲還說:“他知道騰訊希望(共享單車)企業合併,我們做任何的兼併、合作都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不能為了壟斷、為了早點收錢而做。”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也表示:“我估計今年是共享經濟的倒數第二年,明年是最後一年,預計到2020年,大家也不會有太多的資金投到共享經濟裡面去了。最後成功的可能就那麼幾個,死掉的會特別特別多,都是陪練者。”
2017年,已有6家共享單車陣亡;2018年,剩下的共享單車們,好走不送!
ofo投資人朱嘯虎也稱以後不會再投燒錢的創業專案,並直言共享單車專案只有合併才有盈利的可能。
10月,彭博社發文稱,摩拜和ofo的投資者正在嘗試結束高昂的資本消耗戰,談判的先決條件包括如何進行股權分割,合併後的企業估值可能超過40億美元。報道還指出,摩拜和ofo最快或將於今年年底前合併,這次合併主要由騰訊主導,金沙江創投也參與推動,兩者分別為摩拜和ofo的主要投資方。
現在,在投資人認為“兩家合併才是最好的選擇”的時候,“哈羅單車”卻以3.5億美元的D輪融資再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原來紅黃之外,還有藍。
原本激烈的兩強爭霸,似乎因哈羅單車的介入再添了一把火,並將上演三國演義。
在這次融資中,備受關注的是上海雲鑫將對低碳科技增資人民幣19.8558 億元,持股比例從原本的12.99%上升到32.0467%,一舉成為低碳科技最大股東。而上海雲鑫創投背後則由螞蟻金服100%控股。此外,上海雲鑫創投還擁有永安行8.33%的股份。似乎有了上海雲鑫背後的支援,低碳科技旗下的哈羅單車將與摩拜、OFO一決雌雄,共享單車重新陷入撕殺的局面。
被稱為“共享單車第一股”的永安行,是低碳科技的母公司。永安行的業務包括公共自行車系統銷售、公共自行車系統運營服務、使用者付費共享單車、騎旅業務等。佔據核心的是公共自行車系統生產運營。進入永安行旗下低碳科技的哈羅單車,如今不再只是哈羅單車,有了更多仰仗,也有了更多的不同。
另一方面,在併入低碳科技之前,哈羅單車一直在執行城市包圍農村的戰略,這使得他們避開了與OFO、摩拜等直接較量,也使它們在共享單車排名上一直處於第三位。甚至哈羅單車聯合投資方威馬汽車構建起了“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的立體交通,打造出了“4+2”(四輪+兩輪)共享出行模式。
但回過身的它卻發現了一二線城市對他們緊閉大門,OFO與摩拜早已紮下深根。在摩拜也開始盯上共享單車之外的出行業務時,或許合作能夠比競爭帶來更大的收益。最後為了實現壟斷,為了獲利而實現合併。到時恐怕租金又該上漲了?
共享單車的多方利益割據正在達到史無前例的高點。
在合併接洽的敏感時局下,共享單車利益方不能描述成OFO、摩拜和他們背後的投資者們這麼簡單,其利益圖譜早已四分五裂——包括阿里、騰訊、滴滴、未來這些巨頭們的生態佈局意圖,財務投資者或為退出變現、或為造就更大的資本界明星。
他們互相利用、互相妥協、互相制衡,共同構成共享單車終局的變數和可能性。
一位摩拜董事會成員對《財經》說,現在不能透露談判程序,但是存在多種方案、多位參與者,一切都在變化中,最終的結果會取決於多方“互動”的結果。
綜上共享單車領域的多方廝殺到了白熱化階段,馬雲再次扶持哈嘍單車強勢宣戰,就算是ofo與摩拜合併估計也會有哈嘍單車堅挺不讓共享單車領域整合的。有趣的是ofo背後誰的股份都有,資金關係錯綜複雜馬雲扶持新力量是要幹什麼那,小黃會怎麼想哪?
壟斷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看看兩位馬爸爸就知到了,一個壟斷社交,網際網路領域當之無愧的巨頭,馬雲還不算是壟斷電商領域還藉此屹立不倒,每一次行業的壟斷都會造就一個強大的對手,相信他們誰也不會放棄的。未來局勢變幻莫測誰也不清楚,正如題主所說那樣待兩年之後再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