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逆戰西訣
-
2 # 飄搖的炊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學生的出現與社會、家庭影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相關。透過對問題學生的調查、分析,就不難發現,絕大多數問題學生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
1.不良環境的影響。
在家庭裡,有的父母熱衷於賭博、 酗酒;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員矛盾重重,整天爭吵鬥氣,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及由於對孩子要求不一,互相抵消等消極影響,致使中學生產生違反校規校紀、社會道德的不良行為。在學校裡,如果學校對校園不良行為特別是攻擊性行為不能及時嚴厲處理,學生對校方無信任感,在校園中沒有安全感,就會轉而屈服於“能打善戰”的學生,拉幫結派,形成準“黑社會”,嚴重影響中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在社會上,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讀書無用等不良風氣的影響,直接毒害青少年;黑網咖、暴力色情影視、變相賭博性質的電子遊戲機等不良影響,使學生迷失了方向。中學生正是對外界充滿好奇,又缺乏一定的辨別力。大眾媒體中報道的違法、犯罪行為,低階庸俗、黃色下流的壞書,給中學生產生不良行為提供了效仿的具體形式,學生對暴力、色情等刺激性場面興趣到刻意模仿。據報道,南方某中學的幾名中學生就是因為在網咖看了已被國家明令禁止的反映校園暴力的電視節目,開始模仿其行為, 我們調查發現:問題學生經常去錄影廳的佔了25%,經常去遊戲廳、網咖的竟然佔了將近70%!很多娛樂場所缺乏管制,裡面的不良資訊對沒有抵禦能力的青少年影響非常大,據統計: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呈現出暴力化、團伙化的趨勢,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型別集中為搶劫、強姦和盜竊,佔在押未成年犯中比例分別為64.4%、11.3%、10.5%,佔全部犯罪型別的八成以上,明顯高於其他人群。大部分未成年犯都經歷了一個越軌行為從出現萌芽、逐漸形成到惡化‘從受害到施害的過程:他們生活的家庭往往存在各種問題,受其影響,逐漸形成不良個性和習慣;他們進入學校後,因為缺乏競爭力而被逐漸邊緣化;他們逐漸遊離正常群體,結交社會上的不良朋友;他們逐漸脫離校園,閒散於社會,遊蕩在不良場所,惹是生非,最終鋃鐺入獄。
2.問題家庭的受害者
(1).“殘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殘缺”。而且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則變得尤為迫切。它包括由於家庭自然結構的破壞,形成的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孩子成為父母雙方的累贅,在經濟問題或教育問題上相互推委。家庭收入低。在調查中,自述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困難”和“非常困難”的問題學生佔總數的25.1%,農村高達32.3%。②父母素質低。文盲超過10%,小學近40%。
(2)動盪家庭 調查顯示問題學生24.4% 的人與親生父母均不生活在一起,23.3% 的人與親生父親或母親中的1人生活在一起。在問題學生與普通初中生的比較中我們發現,前者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遠遠高於後者。家長或家庭成員道德品質惡劣,或生活作風問題或參與社會犯罪活動而被判刑的家庭。而這些家庭中由於一方的服刑,也多帶來了另一方的離異或離家出走。,或因父母外出務工、經商或學習,而將孩子寄留家鄉,由親戚託管、監護、教育的孩子。孩子被迫交於祖父母或成了“留守孩”“ “留守孩”學生非常思念父母,希望與父母相見。而這些學生與父母相見的次數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這些學生的性格表現任性、恃強、自我為中心、自私等特點;或有孤獨、封閉、畏懼的性格弱點。加之代養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學習困難、行為紀律散漫、品德不良等問題。
某校對七、八年級1290人中“留守學生”“單親學生”情況做了統計:共計166人,佔學生總數的12.86%,其中單親學生116人,佔學生總數的8.99%;留守學生67人,佔學生總數的5.19%,單親留守學生21人,佔學生總數的1.62%;孤兒2人,佔學生總數的0.15%;,其中57人能夠認真學習,思想要求進步,佔總數的34.3%;其餘109人中:厭學46人、;性格偏執、心理有問題19人;早戀8人、;吸菸、喝酒15人、打架滋事27人,曠課、遲到早退24人,佔總數的66.7%
3.健康家庭的不健康的教育。
一些父母總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設計孩子,強求孩子,只有灌輸,很少交流。有的為了要求孩子出類拔萃,不能寬容一次作業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場考試不及格。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而引導教育又片面簡單;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沒有耐心,動不動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疏於管理、少關心孩子尤為甚者還造成了少數孩子的心理障礙。父母角色認知偏差。;有的父母過分放縱、溺愛、嬌慣子女。由於教育方法和手段違背了孩子天性,“問題”也就難免,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把父母角色定位在以孩子為中心的位置上,忽視了作為教育者的職責;替代孩子做了許多本應孩子自身承擔的角色職責,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乏獨立判斷和獨立做事的能力;把父母角色過於權威化,反而削弱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有棍棒型、訓斥型、管束型、溺愛型、誘惑型等5種類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當前的“問題學生”
4.司法管轄門檻高,非司法矯正措施不到位,錯過了干預和矯正的時機
在我們國家,刑法規定犯罪人必須年滿16週歲才負刑事責任,而年滿14週歲的也只有犯法定的八種犯罪才追究刑事責任。這就有了很大的空缺:不滿14歲的或已滿14歲不滿16歲少年的不良行為不屬於司法管轄範圍,司法管轄門檻過高。這樣做的結果是,大量危害社會的行為被排除在犯罪之外,從而排除在司法管轄領域之外,造成很多青少年違法後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及預防。並且,社群預防剛剛萌芽。存在很多問題,如地域發展不平衡;對社群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理念認識不清;社群預防工作框架沒有合理規劃;缺乏人力、財力的資源配置;缺少配套政策和法律的支援等等,目前社群預防基礎工作尚未紮實。
5.學校教育的誤區與無奈。
現代教育的評價制度,使升學教育仍是現在部分中小學的主要教育目標,使學校教育方向單一, 學校管得太多,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個性化發展的機會太少,這不但不符合學生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學生缺少了必要的磨礪和鍛鍊
第一,學校採取的有些管理手段嚴重地傷害了問題學生的自尊,如有的學校為了升學率,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這表面看是分層教學,實際是對在非重點班的同學的無形傷害,使得這些學生更加不想學習,繼而無事生非,各個方面全面滑坡,越來越差。
第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失誤與偏差:首先是教師不重視學科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功能。有些教師只管自己這堂課的教學,認為學生的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或學校政教處的事。其次是學生學習遭受挫折後,有些教師缺乏應有的耐心和愛心,不但不去輔導,而且還經常挖苦、譏諷、責罵他們,使其喪失了學習信心。
-
3 # 進門邁左腳
零花錢太多了,如果零花錢每個控制在十塊錢,就不會有問題娃了,沒餓過肚子不知道珍惜。零花錢太多了,娃就可以幹出你想不到的事,控制娃的零花錢所有的娃都是好娃,沒錢娃只能去學習而幹不了其他事。
-
4 # 手機使用者50103313840
其實,問題孩子還不如說是問題家長,原來我教過一個奇巴學生,就有奇巴的母親,孩子高二把一個別的學校女生帶回家過夜了,班主任也不知道,大概是小孩母親覺得自己管不住兒子,一大早跑到學校來告狀,沒想到現在班主任更沒辦法,直接說你帶回家處理好,再來,當場這個母親就不幹了,在辦公室裡就大吵大鬧起來,我花了錢來讀書,你怎麼能不讓我兒子讀書,你們這是什麼學校,把學校和老師全罵了,一個女痞子加流氓。
-
5 # 焱冰
一個問題學生背後總有一個問題家庭(問題父母),從現階段學生年齡來看,現在的家長自己是獨生子女,有的根本連怎麼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會有好的子女,所以以前結婚講門當戶對呢——書香門第家庭的底蘊在,父母沒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能教育,而且不會不靠譜,哪像現在,很多高學歷的父母,不一定高素質。
-
6 # 不在其中
我認為,你作為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你看見的問題學生越來越多是一件好事。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 問題孩子變成了問題學生。這也就是說,他們普遍都在接受教育。
當然,出於教師的責任心,想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把學生教好,這是很難的,也不太現實。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和家長溝通,一起把小孩教育好。
作為教師,要儘量去理解孩子,從內心裡去接受孩子,愛孩子,孩子才可能和你誠心相待。
所以說,並不是問題孩子越來越多了
但同時,也不可否認。現在的家庭大都是一個孩子,對孩子肯定會相對寵溺,比較嬌慣孩子,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問題孩子的誕生,
但,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家長能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好好地教育孩子。或許一切都還是可以挽回的。
希望,問題孩子都能被善待和好好教導。
畢竟,子不教,父之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
7 # 梅村夫153936855
我不這樣認為,我做過學生,我又從教三十多年,現在問題學生多是教育的進步,很多問題學生是國家、家庭把他們逼成問題學生,人與人是有差異的,有些人本來是就不適合讀書,國家要強迫他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實際上他九年讀畢業,文化水平也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而父母又心疼,哪裡捨得讓他幹一丁點活,學校考核又只管文化成績,其餘一概不論,一個老師即便你把學生教育好,但文化成績不好你同樣不行,而國家父母老師卻逼他在學校裡學習,不成問題學生反而怪了。以前不是沒有問題學生,而是適時淘汰了,適合幹啥幹啥去,反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學校問題學生自然少!那時如也強迫那些淘汰的學生讀,問題同樣多。而且現在,不準開除學生,不準體罰學生,學生都無所畏懼,還有什麼他們不敢做的?而且幾粒老鼠屎在集體中又帶害了一部分亦正亦邪的學生徹底變壞,問題學生不多反而不正常。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現在每一屆學生,幾乎每個班級裡,總有一兩個很“特別”的學生。他們往往行為性格顯得過於特別,學業成績一般相對較差。更可怕的是,由於家庭並不認同這點,對孩子的問題置之不理,造成問題愈演愈烈。老師和學校往往對其束手無策。因為目前的體制下,普通學校裡沒有專職的老師對其進行輔導與干預。對這些孩子,我深感同情!因為有心理或其他問題,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普通老師能夠給予的幫助,又太少!以我的經驗來看,很多家長等到孩子大起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惜,到那時,可能已經太晚了。“問題孩子”為什麼會多起來,需要大人反思!怎樣幫助他們,更需要去反思!
回覆列表
問題孩子,個人認為原因就是其個體在某些方面沒獲得其滿意的認同感。暴力也好,抗拒也罷,大多都是心理上的自我防備。
試想,小孩子很早以前,啥都不懂,咋能學會說話,因為他需要,他學會一個字,哪怕錯的很遠,父母們的反饋是咋樣的?
問題的出現在於,他想得到的認同是什麼,現實中又是什麼,兩者間差距讓一個並未成熟的小孩感覺到,問題出現了!
那麼他怎麼辦?繼續??然後繼續感受到問題!或者咱換個方式?成功了,他就不是問題孩子了!所以就是持續的認同差距,讓他不知所挫,那麼他會採取自我保護,不用別人教,基本天生就會,抗拒!
我不聽,我不學,我不做,我不……正如小時候吃過檸檬,被酸到,只有到一定年齡成熟後才能接受檸檬。這樣他不會有太多的期望,也不用擔心會出現認同差距。這些是潛意識的,他不會想到為什麼這樣做,但是,不可否認,他天生就會了,而且也只能這樣做了!
孩子在感知到認同差距後,絕對會有反應,但是第一次,家長,老師,同學的反饋卻並不重視,反饋出更多的認同差距!他認為做好了,你罵他,他哭了,知道自己錯了,你繼續罵,他繼續哭,更傷心哭,然後開打!這就是認同差距加上資訊溝通錯誤導致的自我潛意識保護開始。
那麼,如何解決?他認為做好了,你應該先給肯定,然後才給出正確答案,並對他如果做出正確答案更好的認同,讓他憧憬真真正正做正確!這才是好的方式!
那麼,自己改變不了自己咋辦?沒事,你改變不了,全部人都改變不了?找個可以這樣幫你做的人就好!
那麼,孩子已經無法改變了咋辦?對不起,你太狠了,孩子有心理疾病了,送心理醫生吧,他需要更專業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