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有哪些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的例子?
12
回覆列表
  • 1 # 彪哥出遊

    孫臏與龐涓,蘇秦與張儀,劉邦與項羽,諸葛亮與司馬懿,周瑜與諸葛亮,牛僧孺與李德裕。

    1.孫臏與龐涓都是鬼谷子學生,但龐涓卻看不過孫臏的才能高於自己,龐涓出師後來到魏國,受到了重用。將孫臏騙到了魏國,逼他寫孫子兵法,挖去了孫臏膝蓋,孫臏最後逃了到齊國。二人之間便變得水火不相容,二人也利用魏、齊兩國軍隊上演了生死對決。經過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龐涓中了孫臏埋伏,全軍覆沒,自殺身亡。

    2.蘇秦與張儀:戰國縱橫家代表人物,一個合縱,一個連橫,觀點完全對立,論成就張儀更高一些得善終,蘇秦輝煌時配六國相印,最終被樂毅殺掉。

    3.劉邦與項羽:劉邦仁義且知人善任,手下張良、蕭何、韓信均有精彩發揮,項羽個人武力無雙,統兵無雙,但剛愎自用,政治短視,最終6年楚漢之爭後敗亡;

    4.諸葛亮與司馬懿,前期司馬懿韜光養晦,諸葛亮主要對手不是他,等曹操曹丕死後,司馬懿走上前臺,讓諸葛亮的北伐無功而返,並最終累死諸葛亮,論謀略隱忍,還是司馬懿更勝一籌;

    5.諸葛亮與周瑜,三國演義有周瑜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橋段,還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實際歷史上論領軍佈陣,還是周瑜更勝一籌,不過周瑜早逝,真正交鋒並不多;

    6.牛僧孺與李德裕:這兩個的“牛李黨爭”耗盡大唐元氣,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唐朝腐敗衰落的集中表現,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牛僧孺主張招賢納士,但其政治主張短視迂腐,李德裕主張類似重用門第之人,但是其主張較積極進取。最終以牛僧孺獲勝告終。

    歷史是這種對手還有很多,特別是二戰期間,這真是將星的大碰撞,這裡就不一一說明啦。

  • 2 # 狼煙一九三一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句話懂象棋的人,都懂的這是兩個高明的棋手對弈的意思,下象棋的人在棋盤界限上一般都標明兩條線,這中間有楚河漢界四個字,要說戰爭還真和兩個棋手下棋一樣,棋手的輸贏是丟失棋局,而戰爭的勝敗則關係到天下和國土了。從這個意義上有必要對中國的象棋作一番描述:象棋產生於漢代產生火器之後,應當是軍事謀略家根據當時的軍事機構,和以前的戰例推演戰爭戰略戰術的一種作業方式。如關於棋局分為敵我雙方以楚漢戰爭的邛溝為界,老帥相當於最高指揮官,他是不出城堡的,帥官得有士衛,士衛在城堡內活動,老帥得有謀士也就是相了,一般在自己的國土內行動,古代打仗馬匹是最主要的進攻工具,運輸工具,作戰時的將領坐騎,使用馬匹對敵人有極大殺傷力,車相當於作戰將領有戰必勝,攻必克的作用,過界之後的將軍乃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傳統所以主動性強,當遇強敵只有拚命一博。火炮的使用應當於漢代之後,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古人對火炮的認識還不十分重視,但己意識到火炮的作用,因此有隔山打炮之說。用火炮對準老帥則敵方不敢輕舉妄動。至於小卒在界內只能進不能退,過界之後己進入敵方陣地不受約束可攻擊任何堡壘。象棋的博大精深可比兵法,故有世事如棋局之說。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軍事謀略獨樹一幟,與政治,經濟,外交,文化一起組成了中華文明大廈。在歷史上的良將數不勝數,每個成功的將領的成功都有突出的智慧,而與之對陣的將領也不一定是無能之輩,成功者雖有主觀智慧因素也有客觀環境因素,因此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在對峙中隨便舉幾個例子就是一出好戲。如韓信與項羽,諸葛亮與司馬懿,廉頗與白起,關羽與陸遜,鄧艾與姜維,祖逖與石勒,謝安與符堅,岳飛與金兀朮,朱元璋與張士誠,等等,過去有一將功成萬骨枯之說。因此對於軍事家來說,成亦英雄,敗亦英雄,只要胸中有稻略就不怕失敗,何況遇到高手呢?

  • 3 # 毒刺劍客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例子很多,孫臏對龐涓,李牧對王翦,白起對趙括,劉邦對項羽,諸葛亮對司馬懿,姜維對鄧艾,李靖對頡利,完顏洪練對鐵木真,二戰期間也有很多,比如蒙哥馬利對隆美爾,尼米茲對陣山本五十六,朱可夫對陣曼施坦因,麥克阿瑟對陣彭德懷,林彪對陣衛立煌,彭德懷對陣胡宗南,等等,很多了

  • 4 # 萌果主

    高歡和宇文泰。

    高歡和宇文泰,是南北朝中期東魏和西魏兩個對立政權的實際執掌者,也是當時天下最具實力的兩位軍事天才,堪稱絕代雙驕。這二人都有司馬氏之志,意欲統一天下取而代之。因此,東西魏之間爆發了激烈而長期的戰爭。這對並世雙雄,也在歷史上留下了精彩的表演。

    公元534年,不甘為傀儡的北魏孝武帝試圖解決權臣高歡,被發覺,只得逃向關中投奔另一個權臣宇文泰。高歡遂立11歲的元善見為帝,這就是東魏孝靜帝。而宇文泰對孝武帝也心存忌憚,使人將其毒死,改立無能的元寶炬為帝,便是西魏文帝。至此,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公元536年,關中發生了大饑荒,一時餓殍遍野。高歡乘此機會,於當年十二月舉兵來攻。高歡出手闊綽,上來就甩出了高敖曹和竇泰兩員大將。此二人作戰極為勇猛,被稱為高歡手下的“關張”。高敖曹走南路攻打上洛,竇泰走北路,攻潼關,高歡則統兵居中路。537年正月,高歡領兵到了山西蒲坂,在黃河上架起了三座浮橋,擺出了準備渡河的樣子。宇文泰率軍進駐陝東廣陽,經過判斷,他認為高歡架橋是虛,其目的是吸引西魏軍注意,從而創造南北兩路的進攻機會。宇文泰還判斷北路竇泰部為此次的主攻方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宇文泰確實看出了高歡的心計,高歡正是以己路為疑兵,而使竇泰部趁勢襲取潼關。宇文泰將計就計,表面上做出了退兵以保隴右的架勢,暗中率主力夜路兼程,趕到了潼關附近的小關設伏。竇泰此時剛剛渡河,人馬喘息未定。宇文泰軍乘勢出擊,一舉擊潰了東魏軍。竇泰奮力廝殺,直打到彈盡糧絕,最後自吻殉職。其時高歡已風聞宇文泰軍動向,但他向來用兵持重,未能及時下決心救援,待到敗報傳來則為時已晚。竇泰部既滅,高歡軍已顯孤立,不得不拆掉浮橋退兵。南路高敖曹軍本已攻陷上洛,正要繼續進兵。接到高歡傳來的戰報後,只好引軍而還。西魏軍四面圍攻上來,高敖曹不忍自己先逃,奮力衝陣搏殺,終於全軍而還。這次戰役以東魏失利告終,高歡還損失了竇泰這一心腹大將。

    537年八月,關中饑荒未息,宇文泰只好率軍攻陷了東魏的河南恆農,以獲取必需的糧食草料。高歡當即引軍20萬迎敵。他命高敖曹率軍3萬來攻恆農,自己則統主力西渡黃河入關中。宇文泰聞報後,恐老家有失,留一部守住恆農,自率主力退回關中。這一次高歡和宇文泰是正面對陣,東魏軍不但在人數上佔有絕對優勢,而且糧草充足;西魏軍兵少糧缺,形勢非常危急。面對強敵,宇文泰並不畏懼。他力排眾議,鼓起了眾將作戰的勇氣。將領李弼獻計,說敵軍人數太多,不能正面對敵。此地向東十里是臨渭水的一塊溼地,不利大部隊展開,可以列陣。宇文泰依計而行。高歡這邊則是驕兵悍將,都想一戰而成,生擒宇文泰立功。只有斛律羌舉認為宇文泰列軍之地泥濘,不利大軍作戰。不如舍敵不顧,直取長安。宇文泰老巢既失,也就沒什麼氣候了。可惜高歡此時也被己方的優勢衝昏了頭腦,沒有聽取。東魏軍來到渭水邊,因蘆葦叢生,遍地泥濘,一時無法發動大規模攻勢。西魏軍奮勇殺來,雙方相持在一起。東魏軍因人多,後續部隊源源趕到,都擁擠在了一起。這時西魏軍殺出一支兵馬,從側面發起猛攻,一舉將東魏軍截成兩段。東魏軍本極驕傲,突遇戰場驚變,一時軍心大亂,漸成潰散之勢。高歡從後趕來,卻被潰兵裹挾著一起後退。他想重整兵馬來攻,卻收集不起來,原來各營之軍都向後跑了,已是空營一片。高歡又氣又悔,非常不甘心,不願退去。此時西魏追兵已近,有部將對高歡坐騎猛加一鞭,這才回馬疾馳而去。到了黃河邊上,各軍都已乘船離岸。高歡只好騎乘高頭駱駝涉水,直到河心才上了渡船,弄得狼狽不堪。這一戰東魏軍損失了8萬多人,軍資糧草拋棄無數。高歡軍既敗,高敖曹也只得從恆農撤兵,退保洛陽。宇文泰乘勢渡黃河進兵,連陷河南許多州縣。高敖曹抵擋不住,只好放棄洛陽撤到黃河以北。

    公元538年,高歡再出大軍來爭奪河南。此次攻勢極為銳利,連敗西魏軍,奪回了潁川、汝南、襄城等地。七月,東魏軍又奪回了洛陽,同時包圍了重鎮金墉。宇文泰聞訊,與西魏文帝一起領兵來救。八月,在黃河邊上,宇文泰與東魏大將侯景、高敖曹所部發生激戰。宇文泰親自率軍衝鋒,不料坐騎中箭,把他扔到馬下。這時東魏軍已衝了上來,宇文泰身邊竟無護軍,成了孤家寡人。可惜的是,東魏軍急於追擊,竟未注意身邊的竟是敵軍主帥。部將李穆急忙救起宇文泰,急急脫身,終於找到了本部人馬。宇文泰重整旗鼓來攻,與高敖曹部攪殺在一起。宇文泰調動精銳人馬圍攻這員東魏猛將,終於將其擊潰,高敖曹反覆衝陣不得脫,被追至河陽南城下,叫門不開,終於力戰而亡。西魏軍乘勢進兵,將東魏軍趕入黃河,斬獲二萬餘人。然而東魏軍畢竟人多,在其他各處的攻勢時有得手,宇文泰的很多部將不明全域性戰況,膽怯退兵了。宇文泰所部已成孤軍,也不得不退去。高歡揮軍來追,奪回了金墉。這一戰雙方都損失慘重,高歡奪回了河南大部分地區,卻又損失了大將高敖曹。同年十二月,西魏軍再次襲佔了洛陽、襄城。可惜洛陽這一繁華古都,屢遭兵禍,成為了一片瓦礫之地。西魏將王思政在山西汾河南岸築了一座地勢險要的玉璧城,成為了西魏在黃河東岸的橋頭堡。

    公元542年,東魏農業豐收,物力充裕。十月,高歡再次引兵來攻西魏。他圍住了玉璧城,反覆進行攻擊。然而玉壁依山而建,四周深谷縱橫。在奪取各高地的戰鬥中東魏軍傷亡嚴重。恰天氣突變,下起了大雪,東魏軍未備棉衣,凍餒之兵甚多,高歡只得撤軍退回。

    公元543年,東魏虎牢刺史高仲密叛降西魏,高歡率軍平叛,宇文泰則引軍來救,雙雄再次相會。是年三月,雙方會於黃河邊。高歡軍在河上架浮橋,宇文泰則從上游放火船來燒。高歡軍駛出100多隻帶衝釘的連鎖小船,盡數截住火船,從而全軍渡過黃河。兩軍在邙山展開大戰,東魏大將彭樂率先攻破西魏軍陣勢,全軍乘勢出擊,大敗西魏軍,斬首三萬多人。宇文泰於亂軍之中奔逃,卻被彭樂追上。危急中宇文泰喝斥說:“彭將軍何故苦苦追我?我若不在,則兔死狗烹,將軍難道以為可以全生嗎?”彭樂聞言覺得有理,便放宇文泰逃去。第二天,兩軍再次激戰。這次東魏軍被衝潰,高歡只帶了幾名騎兵逃去。宇文泰命部將賀拔勝苦苦急追,趕了十幾裡,終於追上。賀拔勝高呼著高歡的小名,手中所持的長矛幾乎要刺中高歡了。危急中高歡的部將射殺了幾名西魏騎兵,又一箭射死了賀拔勝的坐馬。當賀拔勝換馬再追時,高歡已跑遠了。賀拔勝痛惜嘆道:“今日竟沒有帶弓箭,真是天不滅高歡了!”兩軍的混戰仍在繼續,最後東魏軍重佔了優勢,宇文泰只得撤軍。高歡一直追到黃河邊上,卻已沒有了渡河再攻的勇氣。這場大戰再以兩敗俱傷告終。

    公元546年,高歡再次率大軍來攻玉璧。宇文泰知道守將韋孝寬是員名將,便沒有引軍來救。高歡先是截斷了玉璧的用水之源汾水,但城中已掘了很多井,並未發生水荒。高歡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從此攻入城中。韋孝寬命在城樓上搭建木製棚欄,始終比土山高。高歡又鑿地道,韋孝寬就在城內掘長壕,衝出地道的東魏兵都被斬殺。西魏兵又將許多柴草點火扔入地道,燒死和窒息而死了許多東魏兵。高歡又用撞車去撞城牆,韋孝寬則用寬大的柔軟布幔矇住城牆,使撞車不發生作用。東魏兵用長竿子裹布引火來燒布幔,韋孝寬又用鋒利的長鉤伸出城外鉤斷長竿。高歡又命在數十條地道中架上木柱,然後放火燒柱,以使上面的城牆失去支撐而坍塌。韋孝寬則什麼地方塌,就在什麼地方搭木棚,擋住了東魏軍的進攻方向。同時他出兵反擊,奪佔了城外土山,把西魏兵趕離城緣。就這樣,從九月到十一月,高歡連攻了五十多天,用盡各種手段,損兵七萬餘人,卻拿玉璧城毫無辦法。此時高歡已身體染病,無奈之下只好退軍。

    回去不久,高歡病勢轉劇,於下一年的正月病逝了。十年後,公元556年,宇文泰也去世了。高歡和宇文泰這對宿世敵手的較量終於結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快速入睡有哪些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