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電視劇上滴血認親的情節真的靠譜嗎?這種行為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嗎?
12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星空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滴血認親”是一件非常扯的事兒。任何液體能否滲入某一物體,全看這種物體有無縫隙,血液也一樣。屍骨上面只要還有骨膜等軟組織,那麼不管親爹還是親兒子,都休想把血滲進骨頭裡,如果能滲進去,說明屍骨已經完成了白骨化的過程,表層不再有骨膜覆蓋,任何人的血液都能滲入。 至於《甄嬛傳》中的親子鑑定法——在碗裡倒上清水,受試雙方各自滴一滴血落入水中,看其是否相溶——也是不靠譜。據媒體報道:北京軍區總醫院司法鑑定所曾經做過相關試驗,結果證明,不管親人還是陌生人,只要將血滴入水中,最終都會相溶。“因為血液中的紅細胞細胞膜很脆弱,沒有堅固的細胞壁。所以將血液滴入清水裡,由於滲透壓的原因,紅細胞就吸滿了水而脹破,形成散落的碎片,這時我們在碗裡看到的就是紅細胞釋放的血紅素。用這種方法,無論將誰的血液滴入水中,看上去都是相溶的。”

    連結:http://toutiao.com/i6293040240575644162/

  • 2 # 文史經典碎讀

    滴血認親不科學

    觀眾熟悉的“李府連環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運用“滴血認親”的方法驗證出了和魁父女並無血緣之親的事實,進而破獲了李府連環案使和魁伏法。石巖彬說,“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但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已經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處的時代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現代的"滴血認親"就要選用DNA親子鑑定了(基因技術)

    脫氧核糖核酸(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複製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

    DNA的理化結構

    DNA是大分子高分子聚合物,DNA溶液為高分子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DNA對紫外線有吸收作用,當核酸變性時,吸光值升高;當變性核酸可復性時,吸光值又會恢復到原來水平。溫度、有機溶劑、酸鹼度、尿素、醯胺等試劑都可以引起DNA分子變性,即使得DNA雙鍵間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

    DNA複製脫氧核糖核酸(DNA,為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縮寫),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複製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

    這種核酸高聚物是由核苷酸連結成的序列,每一個核苷酸都由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磷酸以及一分子鹼基組成。DNA有四種不同的核苷酸結構,它們是腺嘌呤(adenine,縮寫為A),胸腺嘧啶(thymine,縮寫為T),胞嘧啶(cytosine,縮寫為C)和鳥嘌呤(guanine,縮寫為G)。在雙螺旋的DNA中,分子鏈是由互補的核苷酸配對組成的,兩條鏈依靠氫鍵結合在一起。由於氫鍵鍵數的限制,DNA的鹼基排列配對方式只能是A對T或C對G。因此,一條鏈的鹼基序列就可以決定了另一條的鹼基序列,因為每一條鏈的鹼基對和另一條鏈的鹼基對都必須是互補的。在DNA複製時也是採用這種互補配對的原則進行的:當DNA雙螺旋被展開時,每一條鏈都用作一個模板,透過互補的原則補齊另外的一條鏈。分子鏈的開頭部分稱為3"端而結尾部分稱為5"端,這些數字表示脫氧核糖中的碳原子編號。

    事實上,原核細胞(無細胞核)的DNA存在於細胞質中,而真核生物的DNA存在於細胞核中,DNA片斷並不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樣,是單鏈的分子。嚴格的說,DNA是由兩條單鏈像葡萄藤那樣相互盤繞成雙螺旋形,根據螺旋的不同分為A型DNA,B型DNA和Z型DNA,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所發現的雙螺旋,是稱為B型的水結合型DNA,在細胞中最為常見。

  • 3 # 一隻松果

    當然,不靠譜,但是古代的醫學沒有這麼發達,用這種方法大概是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骨肉這種想法而來的。

    在現代醫學中,這種方法極為不可靠,因為兩個人的血液是否相融,取決於兩個人的血型,當同樣的血型相遇後,抗體抗原發生凝集反應,就會相融在一起。這應該是初中生物書上講過的,時間久遠,我也記不很清楚。

    而且使用滴血認親,有親緣關係的血液不一定融合,沒有親緣關係的血液也有可能融合,這就涉及到更深一點的生物知識了。

    小時候過年殺豬,我的血還和豬血融合在了一起。。。憂傷

  • 4 # 萌寵天下

    “滴血認親”的鑑定方式沒有科學依據。無論是不是有血緣關係,血液滴在骨骼上都不會滲入。

    古代的滴血認親是傳說。到目前為止,血緣關係的準確認定還只能透過DNA鑑定。 但是,滴血認親相當於交叉配血實驗,由於子女與父母一方的血型往往相同,所以子女的血與父母的放在一起不會產生凝聚反應.由此來認定是親子.但由於血型只有四種,相同血型的人很多,所以此方法並不可靠.

    滴血認親,分成兩派,一個是滴骨派,把血滴在骨頭上,滲透進去就是一家人;一個是合血派法,兩個人的血都取一滴滴進碗裡,融合的就是一家人。否則就不是。照現代醫學來看,A型血跟B型血很容易就融合了,所以,一個A型的小孩跟一群B型血的成人合血,就等於是去拉一個掉進“聚寶盆”的爸爸,只要你肯拉,爸爸是無窮無盡的!

  • 5 # leo468468468

    滴血…古時驗親的法門…既是古法…也已緣用了頗長時間…雖不科學…但深入民間?要是認真驗親的話…當然是以現今之科學…DNA…化驗為準了?

  • 6 # 蒐羅奇聞的魚

    《後宮·甄嬛傳》第63集中,皇后主張“滴血驗親”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人們如果想證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只要去醫院做個“DNA鑑定”就行了。當然,這種情況還是不要出現為好。那麼,古人該用什麼方法驗證親子關係呢?答案就在中國熒屏上異彩紛呈的古裝劇中。

    例如,2012年紅透大江南北、號稱宮廷劇終結者的《後宮·甄嬛傳》的第63集,就出現了這一經典的橋段。  在景仁宮大殿上,祺貴人道出甄嬛與溫實初私通,六阿哥不是皇家子嗣,為求得真相,皇后主張滴血驗親。當然,她對水動過手腳。古人認為將小孩的血與大人的血滴在一起,如果能融合,那就是親生的,如果不能,就不是。

    按照現代法醫學理論分析,這是缺乏科學依據的。它其實是根據相似相融的原理,可以說,任何兩個人甚至是人與動物的血都能互融。所以,滴血認親還真不靠譜。

      滴血認親從三國時創立到現代科學產生,一直被古人奉為圭臬,不容置疑。古代的滴血認親,分為兩種。一是滴骨法,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遺骸上,如果能滲入就說明有血緣關係;二是合血法,滴血在碗中,融合的就是親生骨肉。通常我們所見的滴血認親指的就是合血法。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歷史古籍上有很多記載。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山西有個人把資產託付給弟弟後,外出經商,娶妻生子。十多年後,此人帶著兒子回家。弟弟擔心哥哥索還資產,便汙衊哥哥的兒子是抱養的,不能繼承家業。吵到官府,縣長為圖省事,決定用滴血認親的方法。結果父子的血合在了一起,於是抽了弟弟一頓鞭子。弟弟不信,回家和自己的兒子玩滴血認親,血竟不相融。於是他找縣長申辯:滴血不能證明血脈!鄰人看不下去了,舉報說:“縣長你知道為何他們父子的血不能合在一起嗎?是因為孩子不是他親生的!”這個故事現在看來還真是有些好笑。

      在《後宮·甄嬛傳》中,面對皇后動了手腳的水,溫太醫稱若水中加有白礬,則任何血液都可以相融。而現代科學證明,在水中加入白礬,白礬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為絮狀沉澱,它吸附了血液,血液才在液體中呈顆粒狀,所以白礬只是影響了血液之間的相融速度而已,它會使血液變成顆粒狀然後融在一起,不像電視上演的那樣。 

     不同血型的血液相混合時,由於相同型別的抗原抗體結合而產生沉澱,而同血型的血則會“融合”,但現在我們都知道,血型是否相同和是否親生是沒有關係的。而影視劇中常見的將血液直接滴入清水的方法,實際上是啥血都會融在一起的,只是有時會有些沉澱。所以,滴血認親是真不靠譜。

  • 7 # 沐兒釋出者

    一、把血滴到死者骨頭上,如果已經死了很久,什麼人的血都會滲透進去,比一定要是血親,因為時間久了,骨頭上有很多縫隙了,如果是剛死不久得,什麼人的血都滲透不了....有骨膜擋著呢....二、把兩個或者多個人的血滴在一起,時間一長,不論是否血親,都會融合在一起,很自然的物理現象....三、滴血對認親來說,完全沒有任何的科學的被證實有效的依據。四、真要認親,法律上只認可DNA檢測,就是電視裡常說的親子鑑定

  • 8 # 仙氣女孩0705

    滴血認親從三國時創立,一直被奉為圭臬,沒有人懷疑。可惜它是靠不住的。提起親子鑑定,很多人會想到古代小說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認親。其實這種方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中國宋代的法醫著作裡面就記載了古老的親子認定辦法。

    中文名

    滴血認親

    外文名

    Drop Renqin

    拼寫

    di xue ren qin

    創立時間

    三國時

    分類

    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古代方法

    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滴骨法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例項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

    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南史》記載著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蕭綜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齊宮東昏侯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學,被武帝看中,入宮後七月即生下蕭綜,宮中都懷疑非武帝親生,蕭綜長大以後,去盜掘東昏侯的墳墓,刨出屍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屍骨上,見其果真能滲入屍骨中,蕭綜半信半疑,後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用自己的血在兒子的屍骨進行試驗,血液仍能滲入骨中,於是深信不疑。後來蕭綜投奔北魏,改名蕭纘,並表示要為東昏侯服喪三年。蕭綜是否為東昏侯的親生子,不再重要,現更已無法考證。但滴血認親的不科學性,已為人之公認。 [1]

    劇情:倩孃的丈夫被人殺死。宋慈查出真相,倩孃的父親和魁就是元兇,原來和魁並不是倩孃的親生父親。在公堂上,宋慈找來倩孃親生父親的骸骨,以滴骨法檢驗。倩娘刺破手指,指血很快滲入骸骨中,確認倩娘與死者有血緣關係。 詳細內容見大宋提刑官第一部第16集。

    這種“滴血認親”的鑑定方式沒有科學依據。無論是不是有血緣關係,血液滴在骨骼上都會滲入。古代的滴血認親是傳說。到目前為止,血緣關係的準確認定還只能透過DNA鑑定。

    滴血認親不科學 觀眾熟悉的“李府連環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運用“滴血認親”的方法驗證出了和魁父女並無血緣之親的事實,進而破獲了李府連環案使和魁伏法。石巖彬說,“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但由於當時人們認識的侷限性和科學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將滴血認親運用到法醫勘驗實踐中已經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處的時代仍不失為先進方法。

    現代的“滴血認親”就要選用DNA親子鑑定了(基因技術)。

  • 9 # 師明禮

    從科學的眼光來看,當然不靠譜了,不過在古代,還是有很多人相信的,有時候這種方法還滿“靈驗”的。

    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似乎證明了滴血驗親是“可靠的”。

    這個例子的主人公叫蕭綜,身世有點像《琅琊榜》裡的譽王,只是譽王不知道他生母是誰,這個蕭綜比譽王還要慘,連生父都弄錯了。

    話說梁武帝蕭衍有個妃子叫吳景暉,本來是南齊東昏侯蕭寶卷的美人,後來被蕭衍搶去,生了一個兒子,叫蕭綜,由於蕭綜七個月就出生了,所以宮裡很多人都懷疑他不是梁武帝親生的,但是梁武帝還是很喜歡他。

    蕭綜這個人呢,有才華,有勇力,史書記載他能空手製服奔跑的馬,算得上是文武雙全,可是品行放蕩,為人殘暴,十五六歲了還裸身在他媽面前嬉戲玩耍(有亂倫嫌疑),大半夜的還跑出去遊蕩。

    至年十五六,尚裸袒嬉戲於前,晝夜無別,內外鹹有穢議。綜在徐州,政刑酷暴。又有勇力,手製奔馬。常微行夜出,無有期度。《梁書》

    後來吳景暉失寵,對梁武帝有怨言,就告訴了蕭綜的真實身份,原來蕭綜的生父是蕭寶卷,蕭綜聽說滴血可以驗親,就去挖蕭寶卷的墳墓,取出骸骨,把自己的血滴在骨頭上,果然看見血融進了骨頭裡面。

    蕭寶卷為了更進一步證明自己的身世,還把自己剛出生滿月的孩子給殺了,取他的骨頭滴血驗證(這是人乾的事嗎!),結果和上面的一樣!

    聞俗說以生者血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綜乃私發齊東昏墓,出其骨,瀝血試之。既有徵矣,在西州生次男月餘日,瀝殺之。既瘞,夜遣人發取其骨又試之,其酷忍如此。(《南史》)

    蕭寶卷就找準機會跑到北魏去了,後來病死,有意思的是他死了之後骸骨被人偷回了梁朝,梁武帝還是認了他是自己的兒子。

  • 10 # 七追風

    滴血認親這種事情,不光現代人認為不靠譜,古人也不是完全相信的。

    (《閱微草堂筆記》)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讀起來很有意思:山西有一哥們兒,把所有家當都託付給自己的弟弟,然後出外做生意了。可能是很有生意頭腦吧,在外面也算是風生水起,還娶了老婆生了個兒子。十多年之後,老婆病死了,這哥們兒一琢磨,帶著兒子回老家吧,準備安享晚年了……

    結果,弟弟一看哥哥回來了,還帶著一個兒子,就害怕哥哥把託付的財產都要回去。所以,弟弟就開始鬧了,說這個兒子不是哥哥親生的,是抱養的,沒有資格繼承財產……然後,這事兒就鬧到了縣衙。

    知縣也懶得花心思查證這種事情,於是就按照“滴血認親”的方式,要確定哥哥這個兒子是不是親生的。結果一驗,兩血相合,是親生的。

    然後,弟弟就被打了一頓,踢出了縣衙。弟弟心裡很不爽啊,覺得這個滴血認親肯定不準,於是就拿自己的兒子做實驗——結果是,他的血和兒子的血不能融合。

    (電視劇裡的滴血認親)

    弟弟就開始鬧了,說知縣用滴血認親的方式,是不準確的,你看我親兒子的也不行啊……

    鄉親們都看不過去了:你家兒子是隔壁老王的,就你一個人不知道吧?拿出來鬧丟不丟人?

    結果,知縣也怒了,把他老婆抓過來一嚇唬,啥都招了,弟弟頭上碩大一頂綠帽子,閃閃發光。於是,羞愧的逃跑了……

    紀曉嵐最後說,那些衙門裡的老衙役都知道,滴血認親也不準。比如說冬天把盆子放在雪上凍一段時間,或者夏天用鹽醋擦拭盆子,把血滴進去就會快速凝結,怎麼樣都不會融合的……

    滴血認親肯定不靠譜,懂點科學常識的都知道。但是咱們回到古代,人們就完全不知道DNA是啥東西了。

    保持血統純淨不僅是皇家貴族最關心的事情,普通小老百姓也希望辛苦養大的是親兒子。所以就算不科學,也需要一套檢測方式。

    (電影裡的滴血認親)

    最傳統的就是看長相,這個方法最簡單便捷且成功率極高,而且也是很科學的。所以古人很少玩滴血認親,孩子稍微長大一些,街坊鄰居就會說了:“你看這孩子,跟他爹長得一模一樣,絕對親生的!”

    至於滴血認親,你看紀曉嵐那時候都不相信,民間看法可想而知了。不過電視劇喜歡玩這一套,畢竟一群人盯著盆子裡的血看,還是很刺激的……

  • 11 # 兔牙傳說

    “滴血認親”的化身最早起源於三國時期,認為“血相溶者即為親”。《南史》有文獻記載著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蕭綜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齊宮東昏候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學,被武帝看中,入宮後七月即生下。大家都懷疑這不是武帝的功勞。蕭綜長大以後,自己也懷疑,就去盜掘東昏候的墳墓,刨出屍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屍骨上,血立即滲入屍骨中。為了謹慎和科學,蕭綜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把自己的血滴在兒子的屍骨上,又滲進骨中了。這下蕭綜深信不疑了。跑到外國(北魏)去,改名蕭纘,宣佈為東昏候服喪三年。

    滴血認親相當於交叉配血實驗,由於子女與父母一方的血型往往相同,所以子女的血與父母的放在一起不會產生凝聚反應.由此來認定是親生,但由於血型只有四種,相同血型的人很多,所以此方法並不可靠.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方法是DNA親子鑑定,這項技術做出的結論才是最科技最準確的。

    古代滴血認親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滴骨法

    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例項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

    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

    電視劇中基本都是合血法,因為這個是活著時候用到最多的,雖然說這個方法不可靠,也反映了我們祖先在科學中的探索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近視眼的人群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