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魏前將軍晉陽侯張遼
-
2 # 苠柯34501114
雞因與吉同音,喻意吉慶,吉祥,古人從來就很喜歡帶雞的圖案與物件。在瓷器的繪畫上歷代皆有,鬥彩雞缸杯就是其中的典型。雞的物件也很多,清代水滴中常見。附我之收藏,富貴二品吉罐。
-
3 # 文藏
那這就多了去了!給你報個菜名,哦不。文物名。我還有圖!
中華民族養雞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八千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遺址中,便出土有許多雞骨。此外,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遺址中,雞骨也屢見不鮮。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便出現了雞的象形文字,距今也有三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東漢 陶雞 故宮博物院藏
漢 陶雞 故宮博物院藏
南朝 青釉雞首壺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故宮博物院藏
西晉 青釉雞首壺 故宮博物院藏
明 成化款鬥彩雞缸杯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圖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珍玉堂制”款青花釉裡紅三雄雞圖杯
清康熙 青花雄雞花卉圖瓜稜雙龍提樑壺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定窯白釉天雞尊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冬青釉描金天雞花澆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仿古銅彩天雞尊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雄雞牡丹圖盤 故宮博物院藏
清 乾隆款粉彩孩童餵雞圖題字蓋碗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清 乾隆款粉彩孩童餵雞圖題字蓋碗及款識 故宮博物院藏
清同治 明黃色緞繡彩金龍紋男夾朝袍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緙絲錦雞牡丹圖屏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白色緞廣繡公雞牡丹松鶴紋褡褳 故宮博物院藏
清光緒 廣繡竹石雙鳳圖鏡心 故宮博物院藏
-
4 # 小漢字見大歷史
刻有甲骨文的龜殼、骨頭也算文物吧?
甲骨文中有【割小雞雞】的專用字!那麼,這片甲骨也算是與「雞」有關吧!
反正都是「雞」,這真不是抖機靈,正兒八經的學術研究考證!
傳世文獻記載上古有【五刑】:【墨、劓、刖、宮、大辟】。是夏、商、週三代頂級殘酷的肉刑刑罰。
【詳細見專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c/user/6590328698/#mid=6590463135】
因為,【考據學】講究字字有來歷——言必有證,能言必徵,十分繁瑣,加上工作較忙,還有【劓、宮、大辟】三刑的文章沒寫。
就這機會就說一下五刑之一【宮刑】,【宮刑】代表什麼,很多人應該知道,就不特別做交代:
在甲骨文中,有專門表示【男人宮刑】的專用字——非常之象形,左邊是個男人【小雞雞】的象形,GW,GT都悉數畫出來,右邊是個「刀」字。
一圖勝千言:
這只是臨摹的,有些失真,原始文物甲骨的拓片上的字形甚至更像,「尿道口」都表示出來了:
《合集525》:
這個字在甲骨文中一共有三例:
哪一個更像?看來字形1比較清真,2、3則是「包皮過長」。
這個表示「宮刑」的字,學者都感覺尷尬,隸定也很困難,因為JB並沒有對應的漢字部件。漢字「且」也被認為是男性生殖器象形,但是眾說紛紜,爭議很大。二者,如果按照「且」隸定,就是「刞」字,但是已經有這個字,意思是「耕田」(我也是呵呵):
所以,古文字學家唐蘭先生,就用表示【閹割豬的字】——「剢」來表示來代替。「剢」也寫作「椓」。
為什麼說「剢」這個字是表示閹豬的呢?
因為「豖」的古文字象形「公豬」的「小雞雞斷了」,會意「閹割去勢」以後的豬,見古文字「豖——豕」的比較:
豖——生殖器與身體分離豕——生殖器與身體沒有分離「豕」也就是「豭」(音家),就是今天說的「種豬」:
我曾經在zhihu看到一位答主,動物學本科畢業,在種豬場工作,負責管理AI(人工授精)中心,每天的工作就是幫「豕」取精。就不放圖了,太汙了,怕稽核通不過!
TED最吊炸天的演講之一《XGC不可不知的十點》,就提到「豭」的XGC可以持續四十秒。
古漢語中有「寄豭」一次,就是那種專門到處配種的豬,我小時在農村還見過這種「豬」,一個豬倌養個三五頭這樣的豬,然後趕出去配種,配一次收點錢。
所以,「寄豭」引申可以表示「第三者,姦夫」,李斯撰寫,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佈法律檔案:《會稽刻石》,上面就規定:「夫為寄豭,殺之無罪」:
《史記》司馬貞 《索隱》:豭,牡豬也。好,再扯就扯遠了,再回到表示「宮刑」的甲骨文和卜辭上。
裘錫圭先生早年的論文專門談到了這個字:
卜辭中有這個字的,都是不完整的,完整的只有一條,也就是上面引用的《合集525》。
即便是隻有一條卜辭可供推測,這個字表示什麼,傻瓜都能看出來,很快學界就意見一致,這在甲骨文中確認某一個冷僻字的字形字義,是非常少見的。
所以裘錫圭先生在論文中也說:「顯然像男子生殖器之形」。
甲骨文中,「羌族」的男人為「羌」(從羊從人),女人為「姜」(從羊從女),所以,這片甲骨不辭表示意思是:
庚辰日佔卜,商王問,朕閹割了一個羌人,不會死吧?(甲骨文中「朕」是第一人稱單數的主格和領格)像「囚」字釋為「死」那個字,其實是「殟」字的初文,就是「生病昏倒、失去知覺」的意思(見《康熙字典》),閹割時候劇烈疼痛肯定會昏倒過去。
古埃及有宦官,就是不知道古埃及的文獻有無記錄,如果沒有,這恐怕是世界上所見最早的關於閹割的記錄!!!!
甲骨文卜辭來看,羌人在商代簡直是「杯具」,除了「被閹割」以外,商代「人牲、殉人,女性奴」等等,大多數是羌人,所以後來周武王伐商,羌人是鐵桿盟友之一。
比如甲骨文中的「羌」字,有加手字表示使之屈服的字形,加繩子捆綁的字形,有加石頭鎖(執)的字形:
(加「石」、加「系」的甲骨文「羌」)
還有一種二者並用,「腳鐐手銬」的字形——脖子繫繩子,腳上綁石鎖」:
還有一種更恐怖——加火加系的字形,大概是商人【燎祭】的時候,用來燒死祭祀祖先的【羌人人牲】:
聖女貞德也是這樣被綁著給教廷燒死的!
這種反應羌人受到商人殘酷刑罰對待的「羌」字,到西周周人取得華夏政權,就漸漸消失了,反應了羌人「被黨解放了」,這與傳世文獻的記載高度吻合。
另外,這個「割小JJ」的字,讀什麼還是一個問題?你認為應該怎麼讀?讀「閹」?
看了這些之後,是不是再也無法直視「剢、豖、羌」三個字?
所以,「小漢字」真的能見「大歷史」,而且非常有意思,與人類學、考古學、民俗學都息息相關。我個人經驗,研究上古史,從古文字角度著手,然後打通這些學科,是一個捷徑。
————————————————————參考資料:
1、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994
2、郭沫若, & 胡厚宣. (1982),《 甲骨文合集》, 北京: 中華書局,第一冊,頁125
3、裘錫圭(1961),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五刑——並釋 (兀刂), 剢二字.,載《裘錫圭學術文集 甲骨文卷》,頁1
4、諸家釋「豕」,見:李圃. (2004).,《古文字詁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8 冊,第 372頁
-
5 # 王朝的廢墟
這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是不是最有名不敢說,但絕對是目前最貴的和雞有關的文物了,在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中國瓷器拍賣會上,在經過八輪競價,最終以2.8124億港元成交,創造了中國古代瓷器的價格記錄。
據說,這件雞缸杯是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燬,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看到一個資料,說存世的雞缸杯目前不到20件,所以這個價格還是配的上它的身價的。
最古老的應該是三星堆出土的一件青銅雞了,在距今3000-5000年前,三星堆的先民們就能鑄造出這樣工藝精湛,栩栩如生的青銅雞來,確實是一個奇蹟。因為出土於祭祀坑,所以很多專家認為這隻青銅雞,可能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天雞”或者“神雞”,蘊含有祈求光明的意思。此外,這件文物更加珍貴的一點在於,中國歷史上鑄造的數不勝數的青銅器中,出現了大量的動物想象,但和雞有關的卻只有這一件。
此外,印象深刻的還有漢朝的陶雞,全國很多地方的墓葬中都出土過。之所以會出現在墓中,和古人視死如生的喪葬觀念有關,因為雞是身邊最常見的動物,也是主要的肉食製品,所以不論是天子還是百姓,都選擇它作為陪葬品。最精美的遺件應該是漢景帝陽陵出土的那件彩繪陶公雞了——紅色的雞冠、金黃色的嘴,身披深棕色羽毛,雙翅及尾羽被染成黑色,很合皇家陪葬品的身份地位。
到了唐代,流行在墓葬裡陪葬十二生肖的陶俑,於是雞俑便成了當時的淘寶爆款,有雞首人身的,比如下圖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的這組生肖俑。
不過總體來說,雞出現在文物中並不多,特別是和馬、龍、虎這些生肖相比。而且大路貨居多,很少有讓人眼前一亮的。
回覆列表
雞作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飛禽,雞與“吉”諧音,所以雞被認為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古人認為雞有五德(不瞭解的請諸君自行百度)。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就十分流行雞首壺,一直到唐代才被替代。說到雞有關文物,自然免不了圓明園的十二生肖銅獸首,但十分可惜,雞首確下落不明,十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