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活土豆
-
2 # 腦洞歷史觀
周朝的等級,在管理層有卿、大夫、士三級,當然每個級又有細分,比如大夫有上大夫,下大夫。那個最容易成功呢?士當然是不行的,因為士就是高階知識份子,沒有兵權,大夫跟卿越往上越容易成功。最沒希望的當然是吃瓜群眾。
周朝時把一些沒有城鎮戶口的人稱為野人。這些人反抗有,但完全沒戲。
不過,吃瓜群眾不成,吃瓜大夫就完全有戲了。我們舉一個例子,兩個吃反的大夫造反成功。
公元前685年,齊國連稱、管至父兩位大夫踏上了出差的旅程,齊襄公派他們到邊境葵丘駐守,這種出差是一種苦差事,跟今天跨國公司安排員工到戰亂國出差一樣。一般採取輪換制,期限不會太長。
安排工作時,正是秋天,齊襄公大概正在吃瓜,他順手指著瓜說,你們吃了瓜去,明年瓜熟了,你們就回來。這句話被後人簡化成成語:及瓜而代。
想想也就一年,就當去邊區鍛鍊了,回來了說不定能提幹。於是,兩位愉快地出發了。
日子過得很快。這一天,兩位大夫吃完飯,下面端上來水果,兩位啃著啃著,突然一拍大腿。
瓜又熟了啊!
這一年在這裡風吹雨淋的,齊襄公也沒有派人過來慰問一下。兩位本來就有點不滿情緒,現在瓜都熟了,怎麼國君還不叫人過來換班呢?兩位在邊區,訊息不發達,哪裡知道齊襄公正忙著跟文姜約會,哪裡管得上兩位部下的死活呢!
國君不重視,只好提醒國君重視了。兩位派人前往首都,請求齊襄公派人換他們。
齊襄公同志大筆一揮,再接再厲,再幹一年。
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了,本來是奉獻邊疆,可沒想著紮根基層啊,還等著今年過年回家團圓呢,再幹一年,老婆還不得跟人跑了。
兩位兄弟吃著瓜,商量了一下,既然國君不讓我們回去過年,我們就讓領導過不了今年。
兩位大夫就此踏上了歸途,悄悄回到臨淄,為了打倒暴君,他們聯絡了一切可以聯絡的力量。
第一個找到的人叫公孫無知。
這位公孫是齊莊公的孫子,論輩分是齊僖公的侄子、齊襄公的堂弟。齊僖公很喜歡這位大侄子,給他的待遇跟世子齊諸兒也就是齊襄公一模一樣。現在,齊僖公先生已經去世了,齊國是齊襄公的齊國,可這位公孫無知頗有點無知者無畏的感覺,竟然還穿著世子的衣服,享受著世子的待遇。
這就不太對了,平時就看你不太爽,但老爺子在也就忍了,現在我當了國君,你還大搖大擺地充世子。齊襄公毫不客氣,立刻請他把世子服脫了下來,宣佈從今天起,你的待遇降低了。
他們第二個找的人沒有名字,是齊襄公的小妾,連稱的堂妹,我們就稱她為連妹吧!因為齊襄公忙著與文姜約會,後宮也就照顧不到,這位連妹應該是位深宮怨婦。
四個對齊襄公有怨言的人聚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臨時組織,這個三男一女的四人小幫派的成員結構還是很合理的,有王室成員,有高階幹部,還有後宮臥底。他們分工合作,由公孫無知牽頭,連稱、管至父負責實施,小妾則打探訊息。他們還達成了分紅協議,成功之後,公孫無知當國君,連稱、管至父兩位提幹,而小妾則嫁給公孫無知,當夫人。
齊襄公對此一無所知,他還是一如既往地見情人,打弱國,偶爾還打打獵。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去貝丘打獵。國君打獵,首先要安排隨從從四面呼叫,把獵物趕到國君的面前。隨從的工作是很努力的,成績也是突出的,一頭野豬出現在齊襄公的面前。
齊襄公搭弓欲射,卻發現隨從臉上露出驚恐的表情,好像見了鬼。
“這是死去的公子彭生!”終於有人喊了出來。
公子彭生?!齊襄公吃了一驚,當年他利用公子彭生勒死了魯桓公,結果非但沒給人家任何獎勵,還過河拆橋,把人家的腦袋送給了魯華人。這難道是公子彭生冤魂不散,找自己報仇來了?(事見腦洞老師的《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
想到這裡,齊襄公勃然大怒,你活著的時候,老子都不怕你,何況你現在已經死了!
“彭生還敢來見我!”齊襄公瞄準就射,接下來發生了一件更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這隻野豬不但不逃,反而站了起來,發出了人類的哭聲。
這實在是太詭異了!
敢泡親妹、能滅人國、車裂大夫、勒死妹夫的齊襄公也害怕了,腳一軟從車上摔了下來,不但崴了腳,還把一隻鞋給搞丟了。
從泥地裡爬上車,齊襄公下了無比英明的一個命令:趕緊走!
回到駐地,齊襄公驚魂稍定,終於發現自己的重大損失,一隻鞋不見了。齊襄公下令自己的侍人費去把鞋找回來。
這上哪裡找去?更何況外面還有一隻站著亂跑的豬。
侍人費出去了,轉了一圈,然後回來報告鞋子沒找到。這種態度徹底激怒了齊襄公,他叫費脫下衣服,然後用鞭子結結實實地抽打了一頓,然後叫他趕緊去找,找不到就不要回來了。
費只好忍著傷痛,重新踏上了尋找鞋的旅程。
出去的時候,鞋沒有找到,卻碰到一堆人。
公孫無知正率領著他的團隊衝殺過來。
到了這裡,可以解釋一下這次奇怪的狩獵事件了。在齊襄公決定出獵時,那位做間諜的小妾就送出了情報,他們商量後覺得這個機會是極好的。獵場人多兵器多,射個冷箭是很正常的,也素來是弒君者們喜歡的作案地點,比如高渠彌就是趁打獵射殺的鄭昭公。
而那隻野豬隻怕十有八九就是公孫無知他們利用齊襄公跟彭生之間的瓜葛,找了一個人披了一張豬皮嚇住齊襄公,然後趁機幹掉他,就可以對外宣佈是彭生顯靈來複仇。
這個安排不可謂不奇思妙想,但沒想到齊襄公別的不行,但反應很靈敏,一見豬都會站立了,上車就跑,一跑就連豬都追不上。刺殺的A方案,獵場嚇死計劃已經失敗。
只好執行B計劃了。
公孫無知領著武士向行宮殺去,迎面碰上外出撿鞋的費。
公孫無知眼前一亮,立馬下令,把他給我綁起來。
一路上,長孫無知心裡還是沒底,自己的堂兄有沒有發現不對勁?被豬嚇了以後有沒有加強警備?現在抓個下人正好問一問。
看到一大撥人拿著兇器,費馬上猜到了他們的用意。他連忙大喊:
“不用勞各位費力,我絕對不會替君上賣命。”看到對方不信,他把衣服一脫:“你們看,我剛被君上鞭打過。”
大家一看,果然傷痕累累,還很新鮮,猶在滲血。公孫無知當場拍板,將費吸收到造反集團當中來,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費先生也十分合作,明白入夥是要交投名狀的,表示自己可以先進去打探一下訊息。
想了想,公孫無知點了點頭:“這樣也好。”
公孫無知看著費一路小跑著朝行宮走去,他著急地在原地踱步,等待著費的好訊息。時間一點點過去,公孫無知終於發現不對勁了。
不管了,殺向行宮,是飛黃騰達還是死無葬身之地,就看這一把!
公孫無知率領眾人衝向了行宮,在宮殿門口,他看到了拿著兵器護衛的費。
上當了!
公孫無知心頭湧起一陣怒火,他只想到了人皆自保,卻沒想到人亦有忠誠。
在將公孫無知哄在原地等候之後,費跑進殿內,向齊襄王通報了訊息,替齊襄公找到了藏身之所,然後率領齊襄公的近臣守在了門口。
在交戰中,齊襄公的近臣全部戰死,費被斬殺在門內。
最後的目標就在門裡。
似乎並不難找,床上被子隆起,大家衝上去,對著床就是一頓招呼,直到公孫無知喊了停。
現在,難度極大的弒君任務總算完成了,回去就可以按照商量好的分紅,但公孫無知總覺得哪裡不對勁,頓了一下,他猛地掀開被子。
被子裡確實有人,確實被砍死,確實穿著國君的衣服,但又確實不是齊襄公本人。
在春秋國君出戰時,要是戰況不利,經常有僕從穿著國君的衣服,駕著國君的馬,吸引敵人,讓國君喬裝逃走,這位躺在床上的人就是這樣一位替身,他是齊襄公的太監孟陽。
齊侯在哪裡?公孫無知一陣慌亂,要是失敗了,可不是死那麼簡單,齊襄公在車裂這種酷刑上可是有實際操作經驗的。
一定不能慌,公孫無知告訴自己,他開始冷靜下來。
費沒有逃走,而是守在門口,說明齊侯就在這個屋子裡,想到這一點後,公孫無知大喊:快找,他就在這裡面!
沒費多大工夫,他們就把齊襄公找了出來。據史書記載,有人看到了一扇門下面露出了一隻腳,把門一拉開,齊襄公先生正在裡面發抖。
遂弒之。
齊襄公極具娛樂精神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全文摘自腦洞老師的《讀懂春秋,就懂了當下》
-
3 # 懷疑探索者
為了鞏固政權,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周初統治者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規模的分封。所謂的分封。包含了“天子建國”和“諸侯立家”兩個層次,其核心內容是“授民授疆土”,即周天子依次派遣自己的子弟、同姓功臣,以及親屬或者臣服的舊邦首領,帶著武裝家臣和俘虜,到指定的地點去治理那裡的土地和人民,建立西周的地方政權諸侯國家。在諸侯國家以內,諸侯將大部分的土地,分封給屬下的卿大夫,作為“采邑”。而卿大夫再依次把所封的采邑的土地分封給他們的屬下士。這一層一級的,就是西周的大分封,歷史上就叫做“封藩建衛”。
西周建國剛剛開始,已有裂土分封的事情。不過,真正大規模的分封,是在武王克商以後以及周公攝政時期。據說,周武王的時候,分封“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周公攝政時期,把文王之子分封在管、蔡、郕、霍、魯、衛、毛、雍、曹、滕、畢、原等地,把武王之子分封於晉、應、韓等地,把周公之子分封在凡、蔣、茅、祭。相傳,周公兼治天下,先後分封了71個國,其中姬姓的有53個國,以魯、衛、宋、晉、齊、燕等國最為重要。
經過周初的大分封的動作,確立了天子、諸侯、卿大夫之間嚴格的等級臣屬關係,從而形成了“封建親戚,以凡屏周”的統治格局。這種分封制度,是有利於鞏固和擴大西周王朝的統治和影響力的有益的制度,是起來積極的歷史作用的,它是中國古代從方國林立走向專制帝國的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
那麼,哪個等級最容易造反成功?最高的等級就是天子,周朝的國君,第二個等級就是諸侯,卿大夫是第三個等級,依附於卿大夫的屬下是第四個等級。很明顯,諸侯國是掌握資源最大的一個層次,卿大夫也要依附於諸侯。大的諸侯國後來發展到有兵車萬乘,在稅收,兵役,行政上都擁有很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以諸侯國晉國為例,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後在餚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後,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 。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如果不是後來的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是最可能取代周王朝的候選人。
諸侯國發展起來後,周王朝的天子的權威就逐漸被削弱了,到了後來,周天子甚至被諸侯欺負。“箭射周天子”的事件就發生在公元前707年,鄭周之戰中。當時,鄭國和周天子發生了矛盾,周天子御駕親征,鄭國的將領祝聃看見周天子,張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桓王左肩,虧得桓王鎧甲堅硬,沒有什麼大礙,左右護衛立刻掩護著桓王后退,最終桓王大敗而回。這就是春秋歷史上有名的“祝聃箭射周天子”的典故,自此以後,周王室在諸侯當中喪失了威嚴,其影響力大大削弱,並逐步淪為了傀儡。而一些有野心的諸侯卻趁著這個機會開始發展壯大起來。最後,諸侯之一的秦國把周最後滅亡了。秦莊襄公元年(前249年),呂不韋滅東周。周王朝自此而亡。
所以說,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最有希望取代周王朝的統治地位的。
回覆列表
多謝邀請,夏商周三朝,是中國特有的奴隸制社會,奴隸社會的本質特點就是社會勞動力的主體是奴隸。而奴隸就是無報酬、無人身自由的人。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的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 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強盛時期。西周統治者實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
上三朝時期社會主體是奴隸主(封建主或諸侯)和奴隸,直到周朝才出現另一個階層叫做城市平民,但是也是少數,這裡不作介紹,要說周朝時期最容易造反和造反最容易成功的,個人以為一定是諸侯,因為諸侯既有土地,又有奴隸,而且控制封地的賦稅,也就是有了錢,這個歷史也證明了,那就是周朝末期東周,歷史叫作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各自為政,搶著執牛耳,爭著問鼎之輕重,都不把老大周朝放在眼裡了,最後周朝像一個暮年的沒人管的老頭一樣,窩窩囊囊的嚥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