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60探訪眼
-
2 # 裝甲解析
蘇-57(原型機T-50)戰鬥機是俄羅斯第五代單座雙發多用途隱身戰鬥機,作為蘇霍伊公司的最新產品,蘇-57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專案啟動時間早於殲20,但在殲20量產裝備部隊的時候,蘇-57服役還沒期限。但中國有句話,叫好飯不怕晚。那還未服役的蘇-57與中國殲-20、美國F-22相比,有何優缺點?蘇-57能否後來者居上?(蘇-57)
作為T-50的正式編號,蘇-57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五代機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隱身性,但在這點上,蘇-57做的卻並不好。美國F-22採用S型進氣道,中國殲-20採用可調式DSI鼓包進氣道,隱身性都很好。但蘇-57卻採用直通式進氣道,只要找對角度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扇葉。這種設計缺陷導致蘇-57前向RCS高達0.4平方米,雖然殲20具體資料並未公佈,但根據西方推算,而殲20的前向RCS也不會大於0.1平方米。雖然殲20的鴨翼被各方吐槽,但量產型殲20透過鴨翼弧形化處理,在操控性和隱身性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戰鬥力不降反升。(殲20)
T-50試飛時裝備的是兩臺在蘇-27發動機基礎上改進的AL-41F1發動機,最大推力為15噸。但蘇-57服役真正要裝備的是Izdelie-30發動機,這是一款專門為五代機研製的全向量發動機,採用了美華人都未掌握的噴口轉向技術!使得蘇-57的續航超過5500公里!中國殲-20裝備的是不具備向量能力的WS-10B發動機,只能等WS-15裝備殲20,才能解決這個問題。F-22裝備的是採用向量推力技術的F119發動機,最大推重比超過10,現階段F-22依舊佔據上風。WS-15引數未知,但就俄羅斯新型發動機服役以後,蘇-57的機動性很可能會超越F-22。(F-22)
接下來說龍勃透鏡,這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很多認為透鏡的作用僅是增大反射面積。但事實上龍勃透鏡還能釋放干擾資訊,讓外界無法獲得戰機真實的雷達訊號。未來是超視距空戰的時代,F-22和殲-20都裝備龍勃透鏡,這在電子對抗中的應用會越來越普遍。但蘇-57並未發現裝備龍勃透鏡。就這項來說,殲-20和F-22更勝一籌。(龍勃透鏡)
五代機都具備相似的特徵,超音速巡航、隱身性等。誰對誰都沒有碾壓的優勢。但蘇57已經落後於殲20和F22,以後蘇57能達到何種高度,還不好說。但只要解決好隱身問題,蘇57至少不會太差。(蘇57)
-
3 # dzlb10
這個不好說,目前第五代戰機的戰術戰法都是圍繞戰機的隱身性展開。在這一點上美國無疑是先行者,F22服役十幾年來美軍摸索出一系列五代機戰法並且在此基礎上結合最新的F35的先進探測和全方位感知系統在自身攻擊任務完成後還可以遠端引導導彈攻擊,把戰法進一步完善。而中國殲20無論是隱身性和的雷達電戰系統與F35相比同樣強大所以戰術戰法也會類似。但是T50服役後情況完全不同,眾所周知俄製戰機在航電系統與隱身性一直都是弱項,但是強大的發動機卻賦予T50超乎想象的機動能力,再加上強大的雷達探測距離和超遠端空空導彈也使得T50絕不可小覷。所以俄軍很可能結合T50的特點摸索出一套新的戰法。畢竟誰也不是傻瓜不可能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美國的隱形+資訊制勝論和俄羅斯的超級機動+隱身制勝論都是經過大量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最後誰能更勝一籌還需要看實戰的結果。當然我更希望我們的殲20能吸收兩家之長總結出有我們自己特色的空戰理論。
-
4 # 猴子軍師
作為世界上第二個啟動隱身戰鬥機研發的國家,俄羅斯憑藉更多的戰鬥機研發經驗以及來自印度空軍的大量資金,一度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被認為最有實力研發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但是最終中國空軍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才是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後起之秀,雖然中國空軍殲20戰鬥機在發動機效能上稍遜俄羅斯T50,但是在研製進度、數字化整合程度和火控雷達方面已經實現全面領先。隨著中國空軍宣佈殲20戰鬥機正式進入空軍服役,被寄予厚望的T50戰鬥機服役依舊遙遙無期,而對這種軍事力量發展感到壓力最大的便是印度空軍,在過去的數十年,印度空軍一直寄希望於採購俄製戰鬥機從而處處領先中國空軍,而殲20的服役後印度殷切期望的T50缺被遠遠甩在了後面,所以印度空軍採用了各種手段督促俄羅斯加快交付T50戰鬥機的進度,或許是迫於壓力,俄羅斯空軍終於就T50戰鬥機專案向中國空軍求援,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印度的反對甚至超過了此前的求購熱情。
俄羅斯空軍T50戰鬥機專案陷入泥潭早已在意料之中,畢竟俄羅斯如今的軍事工業基礎幾乎全部繼承於蘇聯,數十年前的陳舊軍事裝置和技術早已跟如今的自動化等先進軍事技術不能同日而語,而隱身戰鬥機對現代軍事技術要求頗高。譬如殲20戰鬥機應用的一體化機身在T50身上卻失去了蹤影,俄羅斯生產隱身戰鬥機依舊用的是柳釘,而且到目前為止T50戰鬥機的隱身彈藏依舊沒有出現,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隱身戰鬥機專案遇到的瓶頸並非是缺乏資金,而是俄羅斯已有的軍事工業體系已經完全不適合研發與製造此種先進戰鬥機。
倘若俄羅斯因為一款隱身戰鬥機而對本國空軍技術和裝置全面升級,那麼耗費的資金絕非印度能夠承擔的,當然這也是印度空軍所不能接受的,作為擁有數十年軍事武器合作基礎的中俄兩國,中國空軍的迅速壯大對於俄羅斯而言也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在當前俄空軍全面陷入泥潭的情況下,唯獨向中國空軍尋求幫助才是唯一出路,但是印度的極力阻礙似乎在告訴俄羅斯:錢我們可以出,但是T50戰鬥機技術絕不能透過任何方式被中國空軍所獲得。
曾經在T50戰鬥機專案上同心同德的印度和俄羅斯空軍,當面對不同的軍事利益和需求的情況下漸顯裂痕,當面對美國兩款隱身戰鬥機服役並對俄羅斯形成全面壓制的情況下,俄羅斯空軍深陷泥潭欲求中國幫助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印度空軍所擔心的中國會就此獲得全部T50戰鬥機技術便有點小人度君子之腹的問道,畢竟隱身戰鬥機專案中中國已經實現全面超越,即便是相對落後的發動機技術,中國空軍自行研製的渦扇20發動機也絲毫不遜色俄製產品
-
5 # 茁壯的韭菜啊
先說結論。現在技術狀態下的T50,註定不會成為俄羅斯下一代的主力戰機。毛子其實對他非常的不滿意呀。自己服役那麼幾架,也就是給別人看個樣子。
說幾點理由,1 t50雖然專案啟動得早,但是進展一直不順利,要錢沒錢,要人沒人,還在吃蘇聯的老底呀。
2 凡是俄羅斯拿出來和印度合作的專案,就沒有啥太好的東西。
3 不管是第四代還是第五代,未來戰機這一塊,f22領先的優勢不會改變。我們的殲20雖然有很多後發的優勢,而且天朝也不缺錢,但是從整體水平上依然和f22有明顯的差距。
有一點猜想,老毛子會不會忽悠印度再掏個一百億,自己在研究更喜歡的款式。T55 60?哈哈!
-
6 # 遙望蒼穹深處
後來者一般都會汲取前輩的優點和長處,加上自己的特點和優勢。俄羅斯空基導彈和航電,雷達本來就有自身優勢,所以,無論最終作戰效果如何,會不會達到預期和宣傳的目標,超越前輩是必然的!
回覆列表
T-50(PAK-FA)是蘇霍伊公司研製的俄羅斯第五代多用途戰機。根據公開資料,它將符合如下要求: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超音速飛行、隱身、超機動性以及完成相對短距起降。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昌芳博士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俄羅斯空軍建設發展思路主要傾向於國土防空作戰,因此其對第五代戰鬥機戰術需求與美國空軍不同,在技術性能方面形成了‘俄羅斯五代機標準’。儘管該標準與美國空軍五代機標準在內容上差別不大,但所關注的重點顯著不同。俄羅斯將T-50的效能重點放在了超機動和超音速巡航上,滿足了自身對第五代戰鬥機的戰術需求,同時也‘揚長避短’,充分發揮俄羅斯已有的技術優勢。”
與F-22相比各有千秋,但機動性更加突出
美國F-22、F-35戰鬥機所代表的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和網路戰能力代表了空戰的新境界。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從一面世,就被委以與F-22、F-35一爭高下的重任。
然而,T-50在整個研製過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問題。目前,普遍分析認為,T-50在航電裝置、隱身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與已服役多年的F-22相比仍然較為遜色。
對此,張昌芳表示認同,“T-50採用了機頭錐的折邊、機翼邊緣對齊、內建武器艙等典型的隱身處理,但在一些細節處理上並沒有為隱身做過多犧牲。一是外形隱身不徹底;二是進氣道未採用S型設計;三是尾部隱身差。這些細節導致T-50在隱身效能上比F-22要差一些,況且這從來也不是俄羅斯的強項。”
“T-50在試驗中非常重視航電系統測試,第3架到第5架T-50原型機的目的主要是測試其航電系統,因此都裝配了格羅莫夫飛行研究院研製的最先進的AESA雷達以及其他幾個光電系統,這些都是未來戰機航電系統的組成部分。然而T-50在航電系統方面出彩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相對於西方,電子工業一直是俄羅斯的傳統短板。”她說。
那麼,在F-22已經服役多年之後,即將服役的T-50究竟有沒有後發優勢呢?
張昌芳認為,至少在超聲速巡航和超機動性上,T-50將“完爆”F-22。
T-50超聲速巡航能力更強,它採用了獨創的全動垂尾技術,機翼後掠角更大,機翼更薄。同時,俄羅斯戰機的機動效能與氣動佈局設計一向優於美國,作為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傑作,T-50也秉承了這一傳統。T-50採用了獨特的前緣可動邊條,更先進的斜置雙垂尾以及升力體機身等方面設計。此外,T-50的機身比F-22寬,氣動效率更好。並且T-50的三元尾噴口機動動作的貢獻遠高於F-22的二元噴口。
如換裝新發動機,機動性將達到新高度
2016年“雙11”,俄羅斯第五代戰機專案迎來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當天,T-50使用的“第二階段”,也就是最終版發動機“30型”的試驗檯樣機在留裡卡設計局完成了第一次地面開車。按計劃“30型”將在2017年第4季度裝配在機體上進行飛行試驗,而剩餘的工作將在2018—2020年展開,計劃2020年透過國家試驗。
“先進的動力裝置是T-50實現其超機動和超巡航能力的核心。”張昌芳介紹,T-50的動力裝置分兩個階段研製。第一階段T-50首飛時裝配的發動機是AL-41F1,代號為“117型”。該發動機起飛推力為86kN,加力推力為147kN,可在不加力狀態下實現一定的超聲速巡航。同時,採用了等離子點火技術、尾噴管向量控制技術和全許可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
第二階段的發動機代號為“30型”,採用了全新的結構佈局及最新的材料、工藝,在可靠性大幅提高的同時,其發動機的重量比第一階段發動機117輕30%,全壽命週期費用低近1/3,而耗油率卻變低了。“30型”巡航狀態下推力為107kN,加力狀態下達到176 kN。同時,“30型”的向量機動角度範圍更大,向量旋轉速度相對“117型”提升了50%。
“總體而言,‘30型’比‘117型’效能高20%—25%,使得T-50能夠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完成長時間超聲速飛行,從而具備全新作戰能力。”她說。
張昌芳指出:“一旦換裝‘30型’發動機,T-50的機動性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僅可以在近距離格鬥中獲得極大的優勢,在超視距作戰中也能夠迅速跟蹤並鎖定目標。”
首批服役戰機或不裝備“30型”發動機
……
張昌芳指出,這可能由於與西方的對抗加劇,為儘快滿足國防需要,俄羅斯有意加速新戰機尤其是其發動機“30型”的研製步伐。但是,按照計劃,在2017年第四季度才開始“30型”的飛行試驗,短短几個月能夠定型的可能性不大。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的攻克難度相當大。進行先進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對一個國家的綜合技術實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驗,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雄厚的工業基礎、堅實的人員儲備和發達的國民經濟。
“考慮到俄羅斯當前科研能力和近期的經濟狀況,即便其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但拔苗助長式研製出的‘30型’能否達到預定的效能指標和可靠性要求仍然是個未知數。”她說。
張昌芳認為:“綜合分析,首批服役的T-50很有可能仍將裝備第一階段發動機‘117型’。因為,如果首批服役的T-50裝備定型的‘30型’發動機,能否實現在2017年交付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