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現代青少兒英語

    少兒英語的清華北大,專注少兒英語教育14年;指導家長幫助孩子更好學習英語;定期為孩子們免費指導英語口語發音;幫孩子養成每日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認為:中國的教育態度與美國的教育態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紮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

    中國式與美國式的教育,不能講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要因人而異。在教學過程中,對於中國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創新,對於美國學生,應該讓他們打好基礎,這樣互相彌補,是最恰當的。

    我們來看看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教育心理與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伍新春教授和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學家、前美國教育協會主席、現伊利諾依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先生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進入21世紀後,人們所要面對的是科技創新和紛繁龐雜的資訊更替,只有培養一個人終身學習的能力,才是最大的生存保障。

    閱讀是最直接有效的學習途徑,人類80%的知識都是透過閱讀獲得的。西方人說:“Leader is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讀書人)。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兒童早期開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說閱讀是學習的基石,教育的根本,那麼,兒童閱讀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閱讀更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美國總統布什在“教育改革藍圖”中說:我們太多的孩子不會閱讀,閱讀是建築的基石,它必須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基礎。

    伍新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就已經把兒童智力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在美國、英國的幼兒園,閱讀佔到課程的 80% 以上。每天晚上睡前進行20分鐘的親子共讀,已經成為大多數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習慣。西方國家兒童讀物出版機構、社群、家庭、教育機構、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及傳媒的多方參與,構成了良好的兒童閱讀促進機制。

    中美學生的差距不止在大學教育階段,更在基礎教育階段。

    現在,美國也在學習中國應試教育中好的一面,以減少他們學生基本功不紮實的問題。美國所倡導的“快樂教育”就是希望孩子從小培養內部動機,享受做這件事的樂趣。而灌輸式的教育雖然也能達到這種目的,能力可能提高了,但也可能無形中使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以後再也不想做這種事情了。

    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家長和老師不斷地給學生一種獎勵,學生就會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得到這些獎勵,一旦這些獎勵沒有了,他的學習動機也就沒有了;沒有了動力,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掉了下來。

    用獎勵刺激學習的方式,會把孩子往一個方向引。實際上,並不是只有往這個方向走才是最對的、最合理的。所以,有創造力、成功的人並不總侷限在某個方面。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各有各的利弊,怎樣揚其所長避其所短?

    中國學生研究的是高於實際的問題,美國學生則注重源於生活的問題。所以,他的這種學習就會與生活有密切聯絡。一旦生活中出現了問題,他就會很輕易的去駕馭問題。這體現在反映問題的能力上,他會比較快速的應對問題。

    反過來,如果學生們知道,自己所學的東西對自己的生存、發展有用,他就會比較願意和主動地去學,如果學了不知道有什麼用,心裡就會很迷茫,在學習上就會表現得很被動。所以,學習的動機問題,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絡的問題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理查德·安德森:前美國教育協會主席,現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

    從哪些方面入手開發孩子早期閱讀,以預防成年後遇到的閱讀困難?

    3到5歲的幼兒已經可以輕鬆愉快地享受閱讀,而且閱讀將成為他們終生的樂趣。我們的兒童分享閱讀有兩個術語——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我們主要注意培養兒童的內部動機,讓他們發自內心想去閱讀,把閱讀當作輕鬆愉快的事情。

    如果僅僅是外部動機,比如在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下不得不去閱讀,或者為了逃避懲罰,或者為了得到父母的獎勵去勉強閱讀,都不是真正培養兒童閱讀的好辦法。

    而且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非常好的創造力和感悟力。我們曾經做了一些研究,讓孩子讀完一遍故事後進行測試,發現他們能記住很多生字——不是刻意地教,而是從自然閱讀中認識這些生字。漢字也是如此,很小的兒童對漢字的認知也會有自己的策略,例如兒童認識了提手旁,就能夠自然地聯想到很多有提手旁的字的意思,知道這些字與手有關;又例如兒童還可以從聲旁推測出漢字的發音。

    在提倡兒童早期閱讀的過程中您如何看待寫作對兒童智力開發的影響?

    寫作可能對於中國的孩子會更困難一些,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有很複雜的筆畫。外國小孩四五歲就開始寫字了,而中國孩子一般到小學一年級才開始接觸寫。其實在中國也不是不可以讓幼兒園的孩子嘗試寫作,但要採取老師和孩子互動的方式。

    在西方,老師和孩子採取分享寫作的方式,剛開始老師寫大部分的東西,比如“今天我生日”—“Today is my birthday”,可以空一個“my”或“birthday”讓孩子來寫。透過這樣的鼓勵來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讓孩子認識到寫作和閱讀一樣是交流的手段。我在上海也遇到這個問題,幼兒園老師把寫作當成一個困難的事,但沒有想到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和孩子交流的手段。

    早期閱讀無疑是對這種能力的一種培養。

    據研究,幼兒一旦喜歡上讀書,將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將終身受益。實際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都各有長短,關鍵是怎樣取捨。這也是目前中國教育界正在研究和關注的問題所在。值得高興的是,國內許多同行已經意識到了早期閱讀、分享閱讀的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每次哭的時候會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