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魔方君
-
2 # 孤獨守望者
多重人格,我不敢論斷每個人都有。人格這個問題可以往嚴重可說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甚至可以改變世界,往小裡說就是自己的多個想法。不過有一部分人那種多重人格就屬於病態了,比如說精神分裂。這就是最好的解釋。多重人格我們不必去刻意管它,順其自然最好,做自己最好。
-
3 # 今宵之月
曾看過一本書,書中介紹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有次級人格,至少7種。是為了完成正常社會活動和生存而存在的。以及收到創傷和特殊成長因素會有改變或增多。
-
4 # 文創金華
如果多重人格是一種精神疾病的話,不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畢竟精神病人在我們身邊也只是少數的存在著。可能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因所遇到的際遇,而顯現不同的性格表現,情緒波動等現象,但一般都還屬於正常範圍之內,而且就算是精神方面有問題的人,以現在的醫療,也是可以控制和治療的。特別是一些因為突發事件受到刺激的病人。但是,如果是從人的多面性這點想,那麼,每個人都有多面性這是可能的。溫柔的人有時會因為氣憤而變得暴力,而糙漢子也有其細緻與溫和的時候,只是未必在我們面前表現出來罷了。
-
5 # JohnsonJW
百度百科裡定義“多重人格”就是精神病,我的理解多重人格也是一種病態表現,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表現,喜怒哀樂…我們周邊可能會有精神不太健康的人,但絕對不會有太多多重性格的人,供大家批評。
你的身邊是否有些人看起來怪怪的?你的大腦是否經常不受意識控制地湧入一些想法、影像或衝動? 說起多重人格,我們最初的認識大概都是從電影當中獲取的。人們一直對於多重人格又害怕又好奇,害怕是因為電影中的多重人格都表現為不確定性和危險性,好奇是因為我們對於未知事物的一種渴望。那麼現實中有多重人格嗎?他們的表現和電影中的一樣嗎?
一個肉體能裝下幾個靈魂
“多重人格”一詞最早出現在希區柯克的那部1960年的黑白老片——《驚魂記》中。後來這種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致命ID》《搏擊俱樂部》《禁閉島》等。 多重人格有個對大家來說可能非常生疏的學名:解離性身份障礙(DID,又稱人格分裂),又稱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可以從字面理解成分開後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有時候有人會跟你開玩笑說:“你是愛我的肉體,還是愛我的靈魂?”在這裡,我們可以把多重人格看做是一個肉體中裝了多個靈魂,它們輪流來享用、驅使你的肉體。 “肉體”,就是你的軀囊,是你照鏡子時鏡中你的模樣。 “靈魂”,就是你自己獨有的行為模式、語音語調、習慣性姿勢等。比方說,你的親人在家中等候你歸來,這個時候樓道里響起了腳步聲,很多時候他們不用眼睛,僅靠聆聽那腳步聲的輕重緩急便能分辨出來是不是你。而這個你獨有的腳步聲就是你“靈魂”的一部分。換句話說,靈魂就是你的氣息,你的性格,你為人做事的方式……是人們常說的就算你化成灰他們也認得的東西。 事實上,關於多重人格,有個主人格和子人格的說法。主人格是自孃胎裡出來時原裝的“靈魂”,子人格就是後來出現的“靈魂兄弟”。通常情況主人格是消極的、依賴的、內疚的、抑鬱的,要不怎麼會讓別的“家庭成員”乘虛而入?子人格可能是敵對的、控制的,有的時候,更權威的子人格反而會來掌控整個局面,它會把時間分配給其他人格,並且常常會把那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況下出現。 那麼,一個多重人格患者究竟能夠分裂成幾個人格? 專家說:“臨床研究表明,一個多重人格患者平均可以有13~15個不同的人格。” 多重人格中的分身是沒有性別、種族甚至物種限制的。比如說,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一個嬌小可愛的女性和一個強有力的男性兩個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當起了保護女性的角色;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主人和寵物兩個分身,他的人格時而是人,時而又變成一條毛茸茸的大胖狗。 電影中不同人格間的轉換往往神不知鬼不覺,讓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現實生活中的轉換也如此。多重人格也有益處 事實上,人類對於多重人格的認知遠比電影出現要早得多,只不過和其他精神類的疾病一樣,多重人格患者早期因為難以捉摸而被看成是“靈魂附體”或者其他非科學的原因。在人類文明剛剛開始的時期,世界各地的人類活動洞穴或石頭上都曾有代表個人身份的動物繪畫,例如人首動物身或者動物身上幾個不同的人首,這或許能看成是最早的多重人格的表現。一直到近代,心理學家熟練掌握了催眠治療方法後,開始對多重人格的患者進行催眠引導,許多多重人格的案例才出現。從19世紀開始,上百例的多重人格患者被紀錄在案,其中較為著名的是瑪麗·雷諾茲,她也是第一個被大眾所關注的多重人格患者。 瑪麗1785年出生於英格蘭,青少年時期她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異樣。19歲的一天,她突然說自己失明並且沒有聽力。3個月後,在經過長達20個小時的睡眠後,瑪麗又說自己各方面的機能已經恢復正常,但是她不僅忘記了這3個月發生的任何事情,而且喪失了很多其他的記憶,因此她不得不重新開始學習閱讀、寫作等;不僅如此,瑪麗的性格也與之前大不相同,變得“輕快”“健談”“喜歡自然”。5個星期後瑪麗再次陷入沉睡,醒來後又忘記了之前的記憶,這次的瑪麗一直持續到30多歲。在30多歲的一天,她又回到19歲的瑪麗,並且帶著這個瑪麗活到了61歲。 多重人格患者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存在身份共存。每一種子人格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身份與身份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無論是行為舉止、書寫筆跡,還是口音語調都有著明顯的不同,更甚者,有的對同一種藥物竟也有不同的反應。而尤具戲劇性的是,有些人格還可相互交換意見,併合作進行各項活動。 一項研究表明,37%的病例發生了優勢手的改變,一下子就變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還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視的問題,變成另一個人格後這個問題也神奇地消失了。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都是精神類疾病,並且都呈現出反覆、不確定性。現實生活中我們大眾鮮少接觸此類人群,但是在電影電視中表現兩類精神類疾病時都用了很多驚悚的元素,人物刻畫的也相對危險。兩種精神疾病雖有諸多共性但是卻不能混為一談。多重人格如前所述會產生幾個不同的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完整的、獨立的,與主人格差異很大,只是每個人格不同時間來接管身體,當子人格接管身體的時候會表現出與主人格的異常。但是精神分裂一般只有一個人格,經常會伴隨出現感知覺障礙如幻聽、幻視;思維障礙如妄想和邏輯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如短時間的記憶和學習障礙,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瘋了”。我們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和“瘋子”是很難溝通的,而且精神分裂患者的世界觀是混亂的、支離破碎的。但多重人格患者即使是在子人格出現的時候也能表現出完整的世界觀和人格,換言之就是換了一個正常人。兩種疾病的不同可以簡單地看成,多重人格是對內的,而精神分裂是對外的。 不是結語的結語 多重人格聽起來像是玄乎其玄的精神障礙,在臨床上的案例也並不多見,在學界中研究的人也並不是很多。但這並不妨礙多重人格成為影視作品青睞的元素,更有些電影簡直把多重人格患者妖魔化,成了魔鬼的代言人。毋庸置疑藝術都有誇張的嫌疑,這就導致了大眾對於多重人格患者的偏見。而恰恰如其他精神類疾病一樣,社會的接納和認可,親人的關懷都對患者身心的改善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遭到社會的拒絕,離開了親人的關懷,內在的暴力傾向將不是戕害自己,就是迫害社會。 無論是多重人格還是解離性人格,這些概念從誕生起就頗具爭議。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對精神類疾病的瞭解和認識,相信這些精神類疾病會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