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淘盡灰塵

    該根據實際情況,如果小孩是內向型缺少自信的,多賞識,發現亮點,如果小孩是外向型的,比較驕傲時候,要給於挫折教育,情況發生改變時,方式也要變,過程中還要注意小孩感情的發展身生理成熟等都會引起情緒的變化,教育不是那麼簡單哦

  • 2 # 芳221419856

    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可以相互結合,相輔相成。人成長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適當讓孩子遭受挫折,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使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生活。但也不能一味地總讓孩子遭受挫折,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鼓勵孩子,幫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學會總結。當孩子取得進步時,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讚揚。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態度會激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孩子不斷進取的信心和動力,從而培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曾經聽過一句話“生命如水,賞識人生,學會賞識,愛滿天下”。

  • 3 # 凝凝媽育兒記

    賞識教育還是挫折教育其實更多家長會選擇上賞識教育,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偶爾讓孩子接收一下挫折是很有必要的,兼顧,賞識為主。是我的教育觀點。

    朋友家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上幼兒園懂事開始到小學我都是別人家的好孩子,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透,一看就有聰明,這就是他在10歲以前的標籤。確實再這樣的表揚中,沒有驕傲,一直順順利利拿著乖寶寶,聰明寶寶的各種獎勵,一直在成長,在進步。

    可最近由於3年級了他因為生病一個禮拜沒去上學,一個月也沒去舞蹈班,拉下了好幾個老師新教的舞蹈,所以有點生疏,小朋友也不太喜歡跟她一起跳了,有了新的小玩伴,她有一段時間就是很不開心,跟她媽媽說不想去舞蹈班了。所以如果沒有挫折的經歷她就會輕而易舉的放棄,越來越不自信。

    不是隻有賞識教育總是好的任何的方式方法都是有兩面性的, 但是當偶爾的特別情況出現,比如孩子犯錯誤,比如孩子遇到挫折等等特殊情況下,應該進行挫折教育。家長做出相應引導交給孩子也可以在這種困境下走出來,挫折教育的核心也是允許失敗,透過失敗,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認知的好孩子。

  • 4 # 往事如煙段段

    對於孩子的教育,有各種方式,各家也不相同,有賞識教育的也有挫折教育的,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有效的教育。

    首先,有的小孩從小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長輩帶的孩子相對要溺愛,心理承受的能力要弱,遇到困難不是主動去解決,而是迴避示弱甚至耍賴的方式去處理,長大了也會容易成為沒擔當,怕負責任的性格朋友家的孩子今年11歲了 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到上學,由於是獨生子,爺爺奶奶十幾溺愛,孩子從小也聽話,肯學習,在幼兒園小學都是遵守紀律的,聽老師話是好學生,經常經常在身邊都是被表揚的物件,去年班上幹部改選,由學生自主投票而落選,受到打擊,成績下滑,每天去學校都鬱鬱寡歡 。

    其次,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聰明活潑,由於升學壓力,家長也害怕學習跟不上或者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導致孩子反感,也沒有答到家長期望的高度,常常埋怨孩子這樣不會,那樣不行,其實不是不行,只是家長的選擇不是孩子的選擇,所以效果不好,這樣長期下去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對自己沒了信心,那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孩子的教育可以既有賞識也有挫折,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會變得有擔當,負責任

  • 5 # 老爸的修行

    “賞識教育”對於現代父母來說並不陌生,

    然而未必真正理解賞識的真正內涵。

    很多父母盲目“誇讚”,

    反而會帶來困擾孩子的其他問題,

    比如“玻璃心”,再如“攀比”…

    有趣的羅森塔爾效應

    從上世紀的心理學實驗說起吧,

    1963年,羅森塔爾做了個“荒唐”的實驗,

    他把小白鼠隨機分成兩組:A和B,

    他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

    “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

    同時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

    “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當然,這是一句“謊言”。

    幾個月後,對兩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

    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

    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1968年羅森塔爾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

    共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

    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

    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

    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

    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的謊言”,

    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學校,

    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

    奇蹟出現了:

    相比較而言,

    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較大進步,

    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

    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的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原來一個簡單的暗示,

    會使得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

    有意無意地透過提問、讚許等,

    將“賞識”和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

    而學生也同樣給予老師積極的反饋;

    學生的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熱情和確信,

    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賞識。

    迴圈往復的互動過程中,

    這些學生真的將那個隨機的“謊言”,

    變成現實中的成長趨勢,

    一個更優秀的結果。

    賞識教育的內涵

    賞識教育正是利用暗示的原理引導孩子。

    我們在生活中會接受各種各樣的心理暗示,

    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

    父母往往是對孩子最具影響力的人,

    施加的心理暗示也是最多的。

    如果長期批評、指責,甚至挖苦孩子,

    等於施加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

    孩子的情緒會受到影響,

    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長期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

    透過眼神、笑容、語言、互動去激勵孩子,

    孩子會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孩子的成長也會更加優秀。

    賞識不等於盲目誇讚

    賞識不是簡單的誇讚,

    有的父母只會說簡單的形容詞,

    “你真棒!”“你最棒!”

    “真好!”“真厲害!”

    ……

    隨著孩子長大,

    這種誇讚越來越沒有感覺,

    誇讚並沒有更多的引導和期待,

    孩子甚至會覺得父母是在敷衍自己。

    父母的信任指數會降低,

    孩子只在意好的評價,

    而忽視了事情的過程,忽視成長。

    玻璃心,容不得自己“不好”,

    甚至自我欺騙,脫離實際。

    賞識不等於攀比

    錯誤的賞識會帶來與其他人的攀比,

    有的父母會對孩子說,

    “我兒子比其他人厲害”

    “真給媽媽爭光”

    ……

    這種攀比會讓孩子與人比較,產生嫉妒,

    會覺得只有比別人好,才會被關注和喜歡,

    將自我價值建立在與其他人的比較上,

    會失去對自我客觀評價的能力,

    也很難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

    正確的賞識如何去做?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

    賞識需要發自內心去“看見”孩子,

    我們需要賞識的不只是結果,

    而是孩子的動機、態度、行動,

    引導孩子體會生活的過程,

    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去回味、思考和表達,

    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與成長有關的品質。

    賞識也並非只可以透過語言表達出來,

    可以透過透過表情、親密互動去流露,

    給孩子帶來的價值感!

    比如孩子做了一個手工,

    比較下面四種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哇,你真棒!”

    “哇,你認真的堅持完成這個手工哦”

    “你認真的堅持自己完成手工,感覺如何?”

    拿起來欣賞半天,賞識並擺在客廳重要的位置。

    請重點注意最後一種方式,

    讓自然的結果給孩子被賞識的體驗,

    才是最大的價值觀、成就感和成長的快樂!

    如何才能做到?

    紙上得來終覺淺,

    此事深知需躬行。

    做更好的自己,培伴更好的成長!

    改變,從點滴開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七個月寶寶越來越瘦,多半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