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關係如何?雙方存在矛盾嗎?
18
回覆列表
  • 1 # 伈倓焸

    孟加拉國和印度的關係,首先從歷史上說,印度文明有兩個板塊,一個是印度河文明(現在的巴基斯坦),一個是恆河文明(現在印度恆河中游及孟加拉國所在的恆河三角洲)。說實話我都開始懷疑現在的印度還是正宗的嗎?所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可是三生三世糾纏不斷。印度古文明並沒有太多的輝煌就被外來民族所打斷,這就導致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伊斯蘭化,後來英國的到來,依靠武力把他們融合在一起。這期間印度領土囊括整個南亞次大陸,及緬甸和斯里蘭卡,可謂是屎上之最。也正是有了這麼一段英華人創造的輝煌,印度始終沒有忘記當初的大印度,就像現在的土耳其一樣還懷著奧斯曼帝國的夢想一樣。所以印度一直都極力控制南亞各國(巴基斯坦除外)。這也包括孟加拉國,印度對這些國家干預過多,比如培養斯里蘭卡泰米爾猛虎組織挑起內戰,甚至還派兵進入斯國,最終在某大國的暗助下,斯國擊敗了泰米爾組織,獲得了獨立的自主權。印度對不丹的控制更嚴實,甚至於不丹與某國建交都需要印度允許,可謂一個憋屈,最慘的當屬錫金莫名其妙的就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當然印度也不會放過孟加拉國,就連孟加拉國和中國簽了什麼經濟合作的合同印度都會橫加干涉,可謂一個霸道了得。說印度是南亞一霸一點也不為過。既然與惡霸做鄰居那就可想而知那些南亞小國的日子有多難過了。所以從地緣上來說,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孟加拉國既不敢得罪這個惡鄰,又不敢過於依賴變成錫金不丹第二。所以兩國關係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現在的斯里蘭卡,尼泊爾,孟加拉國極力引入中國來平衡印度,目前看效果還是不錯。目前在南亞就只有不丹最後一個沒被中國滲透的國家了,所以中國在洞朗修路,印度有點狗急跳牆了。

  • 2 # 冷雨故鄉

    印巴分治的根本原因是印度教領導人和伊斯蘭教領導人共同認識到,如果不分家,教徒間的屠殺會更慘烈,內戰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英華人的主導下,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共同完成了印巴分治。

    孟加拉屬於巴基斯坦,屬於伊斯蘭教的地盤。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以分治傷亡上萬人的代價分開了,相對隔絕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印度的人的目的只是為了削弱巴基斯坦,所以支援孟加拉獨立,但是你再叫印度人去收回一塊穆斯林的土地,換一場內戰嗎?

  • 3 # 懂你162925381

    印度的霸權、擴張心態歷史上就以觸角孟加拉國!在兩國曾大打出手!如果中印爆發戰爭?不排除孟動手的可能性!屆時!巴中不孟緬就會撕裂印度!

  • 4 # 歷史臆想愛好者劉宇

    首先要理解一下孟加拉國的來歷,其實孟加拉國一開始並不是一個國家,他是印度巴基斯坦分治的時候,屬於巴基斯坦的一部分。而印巴分治,是宗教分明的。其實原本巴基斯坦屬於印度靠東邊的位置,受到的伊斯蘭教影響並不強烈。印巴分治後,這裡屬於巴基斯坦,宗教上屬於伊斯蘭教。而印度那時候國內宗教矛盾確實比較激烈。於是,這些在印度治下活得不太好的伊斯蘭教徒就會像巴基斯坦遷移。那時候巴基斯坦分兩塊,西邊的現在把巴鐵地區,不太和平,伊斯蘭教氣息相對更濃烈。孟加拉這邊就相對溫和。所以,更多的伊斯蘭教徒遷移到這裡,孟加拉就徹底伊斯蘭化了。

    雖然孟加拉這邊伊斯蘭化了,但是這裡的宗教非常的溫和,更準確的說,這裡應該是伊斯蘭教與佛教印度教融合了,所以對印度並不敵視,而且很多人依然認為已經是印度人。後來,受到印度影響,巴基斯坦又鞭長莫及。孟加拉國就獨立了。獨立的孟加拉國經常受災。上游的緬甸罌粟氾濫,樹都砍了種罌粟,導致水土流失。所以孟加拉國就年年泥石流,年年救災。印度也就年年支援,年年刷好感度。所以,孟加拉國對於印度是有好感的。

    印度這邊,宗教上,孟加拉灣比巴基斯坦更柔和,所以宗教衝突不大。經濟上,孟加拉國一直靠印度救濟,難得可以刷刷大國威望,所以不會有啥矛盾。軍事上,因為有個巴基斯坦的例子在那,印度只會對孟加拉國更好。最後意識形態上,孟加拉和印度都認為自己是印度人,這是兩國關係最大的保證。

    另外,因為宗教原因,印度不會選擇武統孟加拉國,好不容易瘦了那麼大傷才分開的宗教矛盾,分裂比統一更合適。

  • 5 # 北海圖

    印度和孟加拉國(東巴)在印度與南亞諸國關係中算相對好的一對。

    1、歷史上,1971年,印度透過向孟加拉國(當時的東巴基斯坦)派兵,幫助東巴基斯坦戰勝西巴部隊,實現了獨立,建立了獨立的孟加拉國。所以,從孟加拉國建國那天起,印度就與其有深厚的淵源。

    (孟加拉國部隊慶祝1971年12月16日的“勝利日”)

    2、民族、文化上,歷史上的孟加拉是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於印度中的。但是,1947年印巴分治時,孟加拉地區遭分割:西孟加拉地區歸印度(今西孟加拉邦),東孟加拉地區(東巴)則根據大英帝國的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的蒙巴頓方案被劃歸巴基斯坦。所以,實際上孟加拉國在民族、語言和文化上與印度的西孟邦等東北部地區更為親近、更有認同感。

    3、經濟上,印度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相對落後的孟加拉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在印的孟加拉後裔也代有人才出,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和印度著名天文物理學家梅格納德·薩哈(提出著名的薩哈方程式)都是孟加拉後裔。

    但是,相鄰久了必有摩擦,印度和孟加拉也不例外。兩國邊境區存在150多塊的飛地,這些區域販毒、人口買賣、暴力活動頻發,這一問題直到2015年莫迪和哈西娜透過協議解決。另外,印度和孟加拉在邊境水資源上也存在分歧,印度處於恆河等水系上游,孟加拉國處於下游,印度的任何動作用對嚴重依賴恆河等水系水資源的孟加拉國有巨大影響。

    70年代印度仗著自己家大業大,在恆河上游修建法拉卡大壩,導致十分依賴恆河水資源的孟加拉國土壤出現嚴重鹽鹼化。1976年孟加拉國50多萬民眾舉行了 “向法拉卡進軍”的邊境示威遊行,印孟兩國邊境形勢一度非常緊張。2009年,印度政府計劃在巴拉克河上修建帕穆赫大壩也引起孟加拉國強烈不滿。

  • 6 # 無所謂213478592

    印度與孟加拉國的關係,應該說是比較好的。孟加拉國原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原名東巴基斯坦,在印度支援下獨立成為孟加拉國。現在因為孟加拉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引起了印度的不滿,產生或多或少的矛盾,兩國關係己經不如以前了。

  • 7 # 除夕盛

    從孟加拉國的角度來說一說這個問題。孟加拉國內曾長期存在反印情緒。

    1. 孟加拉建國初期孟印關係非常親密。東巴基斯坦1971年宣佈獨立時,獲得了印度的強力支援,對於印度來說,看到宿敵巴基斯坦分裂為兩個國家當然是樂見其成。在印度的軍事和經濟幫助下,孟加拉國很快站穩腳跟。因此,孟加拉國立國之初與印度的關係非常親密,印度也趁機滲透進入孟加拉國的經濟領域,透過簽署貿易協定大大獲利。

    但是印度對孟加拉的政治和經濟影響,激起了孟加拉國內的反印情緒。反對派指責穆吉布·拉赫曼過於依賴印度,出賣國家利益,加上孟加拉與印度之間在戰爭善後(第三次印巴戰爭)、雙方邊界、水資源分配、貿易等具體問題上出現了矛盾,1973年以後穆吉布·拉赫曼逐漸疏遠了印度。

    2. 1975年以後(齊亞政府和軍政府時期)孟印關係走向惡化。1975年孟加拉國軍事政變,穆吉布被推翻,新上臺的齊亞政府列印度牌,透過反對印度、提倡孟加拉國民族主義、強化伊斯蘭教色彩來彰顯齊亞政府與穆吉佈政府的不同,鞏固自己的政權。“齊亞政府的對印政策使抨擊印度合法化並開創了反印傳統。”

    3. 冷戰結束後,孟加拉國的主要政黨在對印政策上可以粗略分為親印派(人民聯盟)和反印派(孟加拉民族主義黨)。兩大黨派在國內競選中都有意利用印度這張牌爭取自己的利益,親印派透過與印度合作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反印派透過抨擊親印派政策、強調本國的伊斯蘭教特性而鞏固自己的民眾基礎。目前來看,由於人民聯盟的哈西娜政府實行與印度友好合作的政策,本華人民在經濟發展中獲得了切實利益,加上2014年以後印度政府大力改善與鄰國關係,莫迪允諾不干預鄰國內政的表態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孟加拉國內的反印情緒。現在孟加拉國內的反印情緒大大減少,孟印關係走向較為良好的發展方向。但兩國之間依然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矛盾。

    孟加拉和印度的矛盾點主要表現為:

    1. 孟加拉處於印度的三面包圍之中,國力懸殊較大,存在嚴重的不安全感。還在英屬印度時期,孟加拉省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衝突就存在了。現在的孟加拉國是曾經的孟加拉省的一部分,印穆之間的不信任並不因孟加拉的獨立而消除,相反,國力不平衡這一客觀事實加重了孟加拉的不安全感和對印的猜忌。

    2. 水資源糾紛。印度和孟加拉共有57條跨境河流,印度是上游國家,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水量,處於下游的孟加拉國十分被動,兩國多次因為水資源的問題發生紛爭,至今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3. 貿易不平衡。孟加拉對印貿易赤字連年增長,2013-14年對印出口4.8億美元,從印度進口61.7億美元,這個貿易赤字是巨大的。沒辦法,兩國經濟實力懸殊太大,印度在南亞地區具有無可爭議的霸權地位,對周邊小國優越感十足,在對孟加拉的貿易中的讓步十分有限,孟加拉國也是無可奈何。

  • 8 # 涵涵爸的憂桑

    孟加拉國本身就是東巴基斯坦分裂出來的,後來又進一步分裂出來了個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的建立本身就和印度有密切關係!孟加拉國從建立起就不得不和印度保持密切關係並且會承認印度的特殊權力,因為在整個印度半島,印度就是老大,天然的印度就是南亞一眾小學生幼兒園裡面的那個初中!所以,南亞不只是孟加拉,其他小國對印度有著天然的恐懼,所以這些小國會不遺餘力,明裡暗裡的引進外部勢力來平衡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並且這種設想也成為可能,主要原因還是在印度,印度雖然在南亞很強,但是放在整個亞洲,特別是那個怪獸樂園東亞一比,印度什麼都不是:中美俄,還有一個隨時都可能暴走的日本等,扯遠了!!!總之,由於中國推行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讓南亞比如孟加拉,尼泊爾等小國看到了他們擺脫印度鉗制的機會,他們都會不遺餘力的擁抱中國等域外勢力,印度呢,則是無可奈何!他自身實力不夠,面對一眾他認為的小弟各種跳反它也是急在心裡也不敢用強,所以它被迫和孟加拉簽訂了領土置換的協議,賠本賺吆喝……總之,小國對大國都是不信任的,並且小國會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來維護它自身的獨立性!在全世界都這樣

  • 9 # 大秦泰西廷尉府

    雙方的關係其實並不好,而且矛盾很深。其實從文明的角度來講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是同一個文明範圍內。而且這一文明分成兩個板塊兒。在古代我們經常把它稱為印度文明和恆河文明。由於印度相對來講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所以兩大文明板塊也經常發生一些激烈的衝突,當然也有融合。但是融合基本上都是進入印度的征服民族,統一了恆河和印度河流域。但是就文明範圍內印度的恆河和印度河文明,很顯然不如中國的長江和黃河一樣有真正的文明融合。

    在英印殖民政府時期,與英國殖民者整體上在印度的存在,雙方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爆發也並不凸顯。但是當殖民政府結束統治而印度獨立以後,印度很顯然在兩大文明體系之中。而都難以達到自身和諧。而更讓印度氣氛的是兩大文明其實都獨立成了巴基斯坦。這是印度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一定要把東巴基斯坦搞獨立成為現在的孟加拉國。相比於現在的巴基斯坦而言,孟加拉更加落後,而且周圍只有印度一個主要領土接壤的國家被印度所包圍,並且處於低低海拔特別低。

    印度對孟加拉國的控制也十分明顯,無論是經濟合作還是外交政治往來,孟加拉國必須要徵得印度的同意,受到印度的許可。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真的不怎麼友好。只不過由於實力不對等才達成了一種表面和諧而已。而且印度在國內,由於信仰宗教問題經常驅趕穆斯林,大量的穆斯林被迫作為難民進入孟加拉國,這些給孟加拉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社會問題和麻煩。但是孟加拉國只能接受,一方面以此才能夠維持與印度不平等的關係,另一方面,孟加拉也希望透過增加自己國家的一種人力負擔,保證印度不對自己做什麼不法事件。

    而印度在一系列的試探之中也認清楚了孟加拉國並不敢於自己翻臉。所以經常偶爾敲打敲打孟加拉,而將主要的矛盾鬥爭物件放在了北方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內部的一些武裝,卻並不如孟加拉政府一樣,經常對印度採取一些強硬措施,同時孟加拉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正軌,雖然還十分落後,但是照比過去沒有任何發展潛能相比確實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式。而這又遭到了印度的反感和警惕。原本是同一個文明大板塊的三個國家,總是因為印度在南亞一直存在的霸權心態而割裂,不得不說是文明的悲哀。

  • 10 # 蘇打sda

    1947年由於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英國決定放棄殖民統治但又不甘心.於是挑起印度教和穆斯林的衝突,英國出臺蒙巴頓計劃,從而導致了印巴分治,並使得巴基斯坦由不相鄰的兩部分組成,一部分被成為東巴,現即孟加拉國.1971年巴基斯坦內部動亂,東巴基斯坦想要獨立,印度由於此前和巴基斯坦曾經發生過兩次戰爭,於是出兵東巴幫助孟加拉取得獨立,所以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可想而知了.孟積極發展同巴基斯坦等其它南亞國家的關係。2006年2月,孟總理卡·齊亞訪巴,雙方簽署農業、旅遊、促進出口及商品認證等4項合作諒解備忘錄,同意加強外交磋商、經濟聯委會機制和防務合作。所以兩國關係逐漸正常化,但關係還不是很好,更不用談迴歸的問題.1975年10月4日,中國與孟加拉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建交後,兩國友好合作關係一直健康、順利地向前發展。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兩國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和地區性問題上看法基本一致,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兩國高層領導互訪頻繁,各種交往不斷增加,合作領域不斷擴大.但由於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所以不會和孟加拉走的太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港漫、日漫、美漫最大的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