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從古至今 ,大部分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讚賞的態度呢?這次的政變改變了什麼?
7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7473291167

    玄武門之變雖然不是一個好的開始,卻是一個好的結局。從歷史上看,玄武門之變使李世民當上了太子,最後順利地登上了帝位。而李世民是位好皇帝,很多人卻認為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弒兄在古代是不仁義和不道德的行為。我覺得玄武門之變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

    玄武門之變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在首都長安城皇宮北門發起的一次政變。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隨後被封太子。李世民父親唐高祖李淵繼承皇位之後,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其哥哥李建成則被立為太子。李世民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他立下的戰功遠遠超過李建成。他在很多戰役中,都取得很好的功績,就因為李建成是長子,所以被立為了太子。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上的一個結局,如果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不發起政變,李建成繼承皇位以後,秦王府也沒有活路。

    李世民府中有一大批能人將士,文有房玄齡,武有尉遲敬德等人。太子李建成看到李世民手下能人非常多,總是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聯合弟弟李元吉一起千方百計的陷害李世民。當時唐高祖李淵在位期間,貪圖美色,李建成經常在一些妃嬪面前說李世民的坯話。後宮中很多妃嬪都被李建成拉攏起來一起陷害李世民,老在唐高祖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李世民雖然戰功顯赫,但是父親卻漸漸的疏遠了他。

    李世民之所以後來在玄武門發起政變,也是被其兄李建成逼迫的。當時李建成本想陷害李世名,李世民知道以後,其府中人都要求他先發制人發動政變。即使李世民不發動政變,李建成繼承皇位之後,不僅李世民沒有活路,跟隨李世民秦王府的人都只能眼睜睜的等死。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繼承了皇位,他是唐朝的一代明君,為國家和百姓做了很大的貢獻。

    秦王李世民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十分注重網羅人才,文有房玄齡,武有天下第一高手尉遲敬德等人。歷史上秦王府裡面人才濟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團隊。李世民常年南北征戰,功勞十分卓越,後被唐高祖稱為“天策上將”的美譽。李世民胸懷大志,他的功勞比太子大,這對於太子李建成來說是一大威脅。

    太子李建成見秦王府的勢力日益強大,心裡十分不安,於是聯合李元吉等人一起打壓陷害李世民。他們知道唐高祖寵愛後宮嬪妃,李建成等人便收買後宮妃嬪在唐高祖面前陷害李世民。漸漸的,唐高祖李淵對於李世民也漸漸疏遠了。唐高祖在位期間,貪圖享樂,對於國家政事都無暇顧及。

    李建成與李元吉等人是想盡辦法想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與李建成陪同唐高祖外出射獵,唐高祖想看看他們騎馬射箭的技巧。李建成則向李世民推薦了一匹性情十分暴烈的馬,當時李世民知道其中有炸,但皇上在旁邊也不能不從。此馬性情怪異,李世民最終也被摔下了馬背。兩人經過多年鬥爭之後,李世民的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在長安城的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死了之後,李世民被冊封為新太子,沒過多久,唐高祖被逼退位,李世民正式繼承皇位,史稱唐太宗。具歷史記載,當時李世民看上了其弟弟李元吉的妃子,並佔為己有。對於歷史上的玄武之變,真正的贏家應該算是秦王李世民吧。他不僅得到了國家政權還得到了心愛的美女。

    儘管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弒兄行為是不仁義的,歷史上的李世民也是一代明君,也做出了不少功績,改革科舉制度,重視農業的發展,改進農業生產工具,在思想上相容幷包,用開放的態度對待唐朝的對外交流,積極改善民族關係等,正是因為這樣,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我們在評價他的時候,也應該堅持辯證的觀點,對他做出客觀的評價。

  • 2 # 橘子工鋪

    那麼朝堂上真的是在為“立長”還是“立賢”在爭嗎?難道李建成本人除了是“長”就不夠先“賢”嗎,事實上李建成的人品政績是可圈可點的,但政治是力量的博弈,李建成的戰功以及戰功背後的利益集團較之李世民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立長”還是“立賢”這種老掉牙的論辯,從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就已塵埃落定,“立長不立賢”是穩定政權情境下的不二法則。也就是說這時從提這議題,恰恰證明政權不穩,朝堂上的利益群體分配不均,所以在各自樹立自己的利益代理人,而李世民以親王之資能被提出來,可知他背後的勢力有多強大。

    英武絕倫的秦王李世民

    事實上,武德年間的政治建築由三大門閥勢力架構而成,即關隴貴族、關東高門和江南華族。關東高門是綜合實力最強大的,江南華族在文化上是最正統的,關隴貴族是軍事力量最雄厚的。李淵出身關隴貴族,關隴貴族自然支援李淵,可偏偏李世民也是李淵的嫡子,支援李建成還是支援李世民除了法理上麻煩點,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因此關隴貴族內部其實不是堅如磐石的,一部分鑑於形勢是傾向李世民的。但關東高門和江南華族這不同,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李淵處難免屈居關隴之下,畢竟當年李淵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承繼楊氏隋朝,對關隴貴族的許諾和兌現可不是說說而已,好坑都讓他們佔了,而自己只能在邊緣化中慢慢消亡,如果你作為關東高門或江南華族子弟,你會不會有尋找新代理人,重新分蛋糕的訴求?關東本來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江南的歸附也和李世民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李世民的英武絕倫和野心勃勃又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李世民是再合適不夠的人選了,又不用徹底激怒掌控槍桿子的關隴貴族,又可以分到未來天下的一杯羹,何樂而不為呢?

    筆者反覆強調李淵是個政治老油條,能在隋煬帝時期遊刃有餘,又能在群雄並起的亂世之中“承繼”帝位,哪裡能用平庸來形容。身處亂世沒兩把刷子活下去都難,更別說一統江湖,千秋萬代了。因此,對這三大集團的利益消長的,也算一代雄主的李淵心裡頭是門兒清的,他也想從中平衡,也想來個軟著陸。可是他的政治標籤註定了只能是關隴貴族的代理人,而無從調和其他兩大利益集團,說白了蛋糕就那麼大,已經許給了關隴貴族,哪還有多少渣給關東高門和江南華族呢?所以李淵初期是想透過設立天策將軍府來做大蛋糕。天策上將職位在親王、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文官之首的三師(太師、太傅、太保);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因為當時百官之首的三師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將為李世民;天策上將下面是親王,秦王李世民又居首位;親王下面是是三公,太尉空缺,司徒李世民又居首位;三公下面、實際上的文官之首宰相中的首位尚書令也由李世民擔任,使得天策上將李世民,不管是爵位還是在官職上、也不管在文臣還是武將中,地位都是最高,僅此於皇帝李淵和皇太子李建成,成為了大唐王朝“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但事實上李建成只能算是李建成的影子,所以李世民才是除了李淵外大唐天空上的第二個紅太陽。在給予次子這一位極人臣的職位同時,李淵還慷慨地做出了天策上將“許自置官屬”的承諾,使得這個“天策上將”徹底擺脫了“功以賞爵”的虛銜色彩,真正成為位高權重的百官之首。表面上“天策上將”是賞給功勳鼎天、無官可封的李世民,實際上是透過“許自置官屬”的實際福利分給李世民背後的兩大門閥集團實力。但是,我們都知道封官跟印鈔票是一樣的,大唐的實權就那些,表面上的“做大蛋糕”實際上是在“稀釋蛋糕”,人人有官當,就是人人沒當官。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看似安撫了李世民背後的兩大勢力,其實反而助長了他們的野心,讓他們看到了奪權的希望,以篡取更大的蛋糕份額。另一方面,設立天策府,儼然出現了第二朝廷,也事實上稀釋了關隴貴族的既得利益,讓關隴貴族集團內部也出現了分裂,所以必然會有那麼些聲音覺得李淵不夠強硬,無法維持他們的既得利益,不如投靠李世民,反正他也是李氏血脈,也是根正苗紅。因此,李淵設立天策將軍府事實上是招臭棋,本來想透過天策將軍府讓關東高門和江南華族對自己感恩戴德,結果反而完全給李世民做了嫁衣,自己兩面都不討好,非但沒鞏固自己的地位反而削弱了自己。

    血腥玄武門

    最終,看著天策將軍府一天天壯大,秦王黨尾大不掉,儼然形成第二朝廷的局面。李淵才深刻感到了威脅,因此默許李建成和李元吉結盟,支援太子黨蠶食秦王黨,調離李世民骨幹將帥謀臣,剝離分化秦王黨勢力,而這一系列的行動更引發了非關隴貴族集團的抗拒,加劇了朝廷的動盪。李淵和李世民這對實質上的政敵父子,都已騎虎難下,因此“楊文幹事件”李淵一度有所猶豫,既想保有關隴貴族原有利益,又不得不拉攏關東高門和江南華族,這種“騎牆坐派”非但沒能拉攏已投靠李世民的非關隴貴族集團,也讓他漸失自己的嫡系關隴貴族的人心。直到“玄武門事變”爆發,李靖、李績這兩大軍中巨頭都選擇了中立,而不護駕;再看玄武門當日情形: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遽反走,秦王隨呼之,元吉引弓欲射,不能彀者三。秦王射建成即死,元吉中矢走,敬德追殺之。俄而東宮、齊府兵三千攻玄武門,閉不得入。接戰久之,矢及殿屋。王左右數百騎至,合擊之,眾遂潰。帝謂裴寂等曰:“事今奈何?” 蕭瑀、陳叔達曰:“臣聞內外無限,父子不親,失而弗斷,反蒙其亂。建成、元吉自草昧以來,未始與謀,既立,又無功德,疑貳相濟,為蕭牆憂。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立為太子,付軍國大務,陛下釋重負矣。” 帝曰:“此吾志也!”乃召秦王至,尉撫之曰:“朕幾有投杼之惑。”

    當發現玄武門事發,李世民勝出之後,李淵問裴寂等關隴貴族代表兼心腹,現在這形式該怎麼辦?蕭瑀、陳叔達等直接就說:“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立為太子,付軍國大務,陛下釋重負矣。”建議直接交出政權,自己內退得了,可知關隴貴族對李淵也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咯。李淵也極其識時務卻沒節操的機智答到:“我本來就是這想法啊。”

    由此可知,玄武門之變關鍵不在玄武門,而在皇宮大內;不在李建成,而在李淵。(李世民+天策府+關東高門和江南華族+部分中立甚至投靠的關隴貴族)VS(李淵+李建成+李元吉+大唐中樞政事堂+人心漸散的關隴貴族心腹),不管李世民在戰術上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多麼的兇險,但戰略上他是完勝他老爹李淵的,而李建成只是李淵的影子罷了。

    玄武門之變背後的陰影

    “玄武門之變”當日,不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當場身死,李建成的5個兒子以及李元吉5子也全部被殺。一日之內,斬殺嫡親血脈的一兄一弟和10名年齒尚幼的侄兒,一生武功赫赫的未來“天可汗”,以其一貫的狠辣果決徹底剷除了所有有能力或有潛在可能威脅他統治地位的不安定因素!另外識時務的李淵則在多方的暗示或明示之下,“退居二線”“享受他孤門獨戶的太上皇生涯”。誠然,這場手足相殘,給大唐王朝帶來了一位開創“貞觀之治”的曠世明君。但也正是這場政變的巨大陰影,讓這位千古英主首開君王調閱自己《起居注》和篡改歷史的先例。更為嚴重的是,“玄武門之變”給李唐皇室留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先例——太子之位可以以力取之,由此引發了諸代皇子之間一輪又一輪的骨肉相殘!“玄武門之變”發生僅僅十餘年後,太宗嫡出三子——太子承乾、魏王泰、晉王治,還有李世民頗為鍾愛的庶出第三子吳王恪,便被捲入了新一輪的奪嫡之戰。最終結果是:太子李承乾被廢客死異鄉、魏王李泰被黜鬱鬱而終、而曾被太宗贊為“英武類己”的吳王李恪,最終也在高宗初年被誣以“謀反”罪名慘死……從某種意義上講,當李世民一箭終結乃兄性命之時,也拉開了一場以生命為祭品的“血酬遊戲”的恐怖序幕!但這一切仍還是表象,這一系列的政變,依然是三個巨大的身影在角力博弈,關隴貴族會在玄武門之變中丟失部分大唐股權,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反撲回來呢,而關東高門和江南華族難道會坐以待斃嗎?當然不會,門閥政治歷來不穩。英明絕倫的李世民當然也懂得這些,所以他開科取士,讓散落在民間的門閥色彩不太濃重計程車子們都成為天子門生,所謂“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彀中”啥意思?“弩射程所及的範圍”的意思。說難聽的就是,你們這些天下的俊才,都在我的射程範圍之內咯,要麼聽話要麼受死。以此作為稀釋門閥集團的利器,這效果跟另一個千古一帝漢武帝的“推恩令”有異曲同工之妙。

  • 3 # 苦茶庵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長安宮城的北門玄武門發動了一次政變,殺死哥哥太子建成、弟弟齊王元吉,迫使唐高祖李淵交出政權。歷史上把這次政變叫做“玄武門之變”。

    唐朝建立後,皇族內部之間的鬥爭,集中反映在秦王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爭奪皇位繼承的問題上。李建成以嫡長子被立為皇太子,除得到傳統的合法地位外,還取得了李淵所領有計程車族官僚集團舊勢力的支援。他長期留守關中,在關中地區打下了相當堅固的基礎。宮中妃嬪和一般貴戚也擁戴他。他手下文官有魏徵、王珪等,猛將有馮立、薛萬徹等,又招募四方勇士二千多人做東宮衛士,實力比秦王府充足。為了對付李世民,他和四弟元吉暫時聯結在一起,多次策劃謀害李世民。

    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個兒子。依照傳統社會繼承辦法,皇位應由長子李建成來繼承。但是,從太原起兵一直到統一全國,李世民的戰功最大。他是唐朝的實際締造者。在進行統一戰爭過程中,李世民曾連續在平叛和攻打地方割據勢力上建立功勳,羅致了大批人才。秦王府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赫赫一時的勇將。秦王府文學館更有著名的十八學士,房玄齡、杜如晦多謀善斷,陸德明、孔穎達是經學名家,姚思廉精通文字,虞世南長於書法,其餘也都是一時俊秀。他們大都支援李世民反對李建成和李元吉鬥爭。

    李建成懼怕李世民奪取帝位,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有一次,他趁李淵離開,自己留守長安的時機,企圖發動政變奪取帝位未遂。還有一次,他夜間召世民去喝酒,用毒酒謀害世民,致使世民心痛難忍,吐血數升,差點送命。秦王府僚屬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力勸李世民快下手殺李建成、李元吉。

    李建成、李元吉接近高祖,經常在高祖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高祖昏庸無能,對世民猜疑甚至憎惡。他是支援李建成的。到了了626年,他們加緊活動,一面不擇手段地用大量財寶收買李世民部下將校,一面鼓動高祖把李世民的心腹調到外地做官,以削弱李世民的勢力,等待時機成熟,好下毒手。

    兩大集團長期明爭暗鬥的結果,最後終於演成“玄武門之變”。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這一天,李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伏兵於玄武門。當天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叫常何,他原是建成的心腹,但已被李世民收買。建成不了解這情況,鬆懈無備,他和元吉經過玄武門去朝見李淵。李世民乘這個機會,帶了尉遲敬德等少數騎士,發動襲擊。他親手射殺建成,敬德射殺了元吉。東官和齊王府的將士聞訊趕來猛攻玄武門,形勢十分危急。李世民一面組織衛兵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帶甲進宮,逼迫高祖下“諸軍並受秦王處分”的命令。一場政變就迅速地結束了。

    六天以後,高祖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高祖被迫退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當上了皇帝,史稱唐太宗。第二年,改元貞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季易貼膘,有哪些美食既美味又低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