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會奔跑的金絲魚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古代的鎧甲基本上都是用鐵製成的,一身鎧甲穿在身上就是一堆鐵穿在身上啊。有的人在戰爭上,只需要穿上鎧甲,騎上戰馬就去打仗,不需要跑動太多。而這樣身穿鎧甲的人,不會感覺到太累,他們只需要揮動武器就可。但這樣卻害苦了戰馬,不僅要承受一個人的重量,還要加上一身重重的鎧甲和武器,怪不得古代好多戰馬都是被活活累死的。你說得皮鎧甲有,獸皮鎧甲不利於作戰,不夠堅固價格自然要便宜多了。

  • 2 # 朗基努斯

    上圖為現代仿製皮甲。

    南宋時期的一種類似步人甲的全身甲.

    步人甲為中國古代重步兵的主要裝備。以宋朝為例,宋步人甲以唐步人甲為基礎發展而來,全身覆蓋鱗甲,重20-30公斤。

    作為沒有經歷過的人,也只有幫題主收集下資料!

    南宋將領張俊請造的全裝甲,大抵是一種類似步人甲的全身甲,“一副費錢三萬八千二百”((宋)李心傳《建炎以米系年要錄》卷55,紹興二年六月丁巳),單價38.2貫錢。那麼宋朝的收入如何呢?北宋建國初期,縣尉,也就是縣上的治安官,“月給三貫五百七十”(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後來宋真宗時官員薪資大幅提高,也不過6貫錢。至於普通兵士,南宋時月俸僅僅3貫。對比而言,一個士兵想要買一身張俊軍的全裝甲,一年的俸祿全花出去也還不夠。明代又如何呢?按徐光啟所著《皇明經世文編》記錄,一套含“甲衣甲裳頭盔面具護項護肩掩心臂手鞓帶”的全身甲,“每副非十二兩不可”(《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而收入方面,普通士兵“照例給月糧一兩二錢”,即使級別增加,只要不是官,最多也不過“月給三兩而止”。看來明代士兵還是要比宋朝好,當上老兵或精兵後只需要4個月的薪水就能買得起一套盔甲,看得出明代生產力確實比宋朝提高了不少。新兵的話,還是得花半年以上的時間才湊得齊。

    另外一個數據!

    鎧甲:

    1.時間:1129年

    地點:江東路 價格:80貫一副 80000文一副

    2.時間:1132年

    地點:臨安 價格:全裝甲一副 38200文 馬甲一副 40100文

    3.時間:1132年

    地點:江浙福建 價格:全裝甲一副 40000文

    4.時間:1133年

    地點:臨安

    價格:披膊一副 10400文 頭盔一頂:7800文 金裝甲一副38200文 朱馬甲一副40100文 朱馬甲當胸17300文

    5.時間:1179年

    地點:南康軍 價格:弓箭手鐵甲 5200貫 150副,34600文一副

    6.時間:1205年 ~1207年

    地點:湖州 價格:長鐵甲一副 29000文 鐵甲一副:28506文

    南宋中期1200年左右,平均價格50貫/副

    上圖為“貫”

    上圖為“文”

    古代一貫錢為一千文。古代穿錢用繩索把方孔錢穿在繩子上,每一千個為一貫。  

    正常來說,一貫錢是指一千個銅錢,但問題宋時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錢為百”,(《宋史》 卷180食貨志)。即一貫錢為七百七十錢。

    至於銅錢與銀兩的換算,則隨著朝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北宋宋初銀錢兌換比為一兩銀兌一貫錢。

    到徽宗時,一兩銀兌兩貫錢。  

    至於南宋中期,則是一兩銀兌換三貫錢。

    透過引用的兩段資料,說明價格也八九不離十了!

  • 3 # 晨曦

     軍戎服飾按現代的說法就是軍服。現代的軍服主要由服裝和表明軍銜、軍種的標識組成;而在古代,則至少包括兩大型別的服飾:一是戎裝,一是防護體的甲冑。戎服是軍人在軍營內和日常生活中穿著的便服,武官除這類服飾外有時還要加上一些表示官職的官服。甲冑是軍人作戰時用於防護的裝備(有時在一些重要典禮上也使用),如根據它的製造材料和作用來分類,應屬於兵器一類。但因為甲冑是穿戴在軍人身上的,直接影響軍人的服飾造型,所以它又是軍戎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封建社會的軍隊作為政權的支柱,在國家政治中始終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歷朝歷代的帝王、政治家無一不對軍隊的建設給予高度的重視,這其中自然包括督造、制定最能發揮軍隊戰鬥力、便於指揮的軍戎服飾和服飾制度。所以中國古代的軍戎服飾是比較系統、規範的服飾,這種系統和規範的程度,能體現出歷代的戰爭、軍隊的建設和武官制度的發展演變。

    軍戎服飾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這些特徵有的體現了統治階層的政治需要和封建帝王的個人好惡,有的則是受了當時文化藝術及審美傾向的薰陶。在這些服飾中,有一部分後來成為當時的流行服裝。少數服飾還曾為前後幾個朝代連續使用,流行時間達一千多年,直到今天,在現代服裝中依然可以看到它的痕跡。所以軍戎服飾還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出古代社會的政治文化、宗教藝術等方面的變異與進步。

    同時,生產和製造甲冑,在生產力和生產技術還比較落後的封建社會,是一項重大的經濟活動。一般都由皇室和國家最高軍事機構直接經營、掌管和佈署。因而這種軍備生產一般能代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水平。所以研究中國古代的軍戎服飾,不僅具有了解古代軍事史的價值,而且具有探索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歷史的重要價值。

    不同時期的價值不一樣:秦以前的幾乎是無價之寶;秦以後到隋唐時期的估計也得幾千萬上億吧!宋元明清時期的就幾百萬吧!

    1. 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原始社會晚期以來,隨著民族部落的不斷兼併,戰爭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多時可達一萬三千人,如此龐大的軍隊,又是幾支部隊配合,如果沒有統一的服裝,指揮起來必定是十分困難,因此戎服開始出現。

    2. 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1世紀末,周武王擊潰了商紂王的軍隊,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是青銅臺鑄發達時期,鎧甲已經向金屬材料發展。西周初年開始實行“華人”當兵的制度。《周禮.春官.司服》詳細記載了周天子、諸侯的各種冕服,其中的韋弁服是為“兵事之服”。西周軍隊中還沒有武官,天子及諸侯就是軍隊的統帥,他們出征所穿韋弁服,就是專用戎服。帥與兵的戎服區別只在與兵的裳要比帥的短些(以便於奔跑);衣裳簡陋些,衣料粗些。西周武士身著的“練甲”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範疇。

    3.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由於王位繼承的鬥爭而引起了諸侯的叛變,他們聯合犬戎攻入鎬京(今西安),殺了幽王,滅了西周。繼位的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史稱東周,又稱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諸侯爭霸、群雄割據的長期戰亂年代,也是封建社會向奴隸社會全面過度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軍事裝備的製造技術進步很快。甲冑製造業已採用了類似今天的流水作業生產方法,且具有相當規模。春秋戰國除大量使用皮甲冑外,也使用青銅鎧甲。戰國後期,出現了鐵製鎧甲。春秋戰國時期的戎服開始採用深衣。深衣是一種上衣與下裳連成一體的衣服。黃河流域的不少諸侯國已經開始建立騎兵,騎兵的出現必然要改變服裝,於是緊身窄袖、長褲皮靴的胡服便成為了戎服。戰國皮甲,多以犀牛、鯊魚等皮革製成,上施彩繪;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組成;甲片的編綴方法,橫向均左片壓右片,縱向均為下排壓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編綴起來的。另外,鐵甲出現於戰國中期,它的前身為青銅甲,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獸面壯胸甲。戰國時期的鐵甲通常以鐵片製成魚鱗或柳葉形狀的甲片,經過穿組聯綴而成。

    4.秦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強國。秦代的軍戎服飾是至今資料最全面、最準確、最詳細的朝代。這要歸功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秦代的戎服,上自將軍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褲,士卒腿上裹有行纏,足穿靴或履。兵的首飾有四類。一類為幘,有兩種,一種為騎兵,一種為軍吏的。第二類是冠,為騎兵所戴。第三類為帽。第四類是髮髻。靴履也有四種,根據形象定名為高統靴、方口翹頭履、方口齊頭履、方口尖頭履。靴和履都用帶縛於腳背和足踝。

    戎服一般都束腰。腰帶用皮革做成。帶用帶勾系接。這種鎧甲為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襬呈尖角形,後背下襬呈平直形,周圍留有寬邊,也用織錦或皮革製成,上有幾何形花紋。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後腰等處,都綴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狀為四方形,每邊寬大處理釐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條或牛筋穿組,呈“V”字形並釘有鉚釘。另在兩肩裝有類似皮革製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處還露出綵帶結頭。

    這是秦兵俑中最為常見的鎧甲樣式,是普通戰士的裝束,這類鎧甲有如下特點,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壓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壓上片,以便於活動。從胸腹正中的中線來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間向兩側疊壓,肩部甲片的組合與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頸下週圍的甲片都用連甲帶連線,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釘,其數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過六枚。甲衣的長度,前後相等。皆為64釐米,其下襬一般多呈圓形,周圍不另施邊緣。

    5.漢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漢代以王莽新政為界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漢(又稱西漢)的軍戎服飾基本上沿襲秦制。鐵兵器經過戰國後期和秦代的發展,到西漢時已佔主要地位。西漢鎧甲全都是鍛鐵製成。漢代的戎服在整體上有多方面與秦代相似,軍隊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禪衣,下穿褲。禪衣為深衣,又稱沙轂禪衣(即有縐紋的單衣)。

    漢代軍人的冠飾基本上是平巾幘外罩武冠。東漢時期,武吏還有在平巾幘外加沙冠的習慣。漢代戎服外一般束兩條腰帶,一條為皮製,一條為絹制。武士主要穿靴履,以履為主,有圓頭平底、月牙形頭等樣式。

    漢代是中國武官制度初步形成的時期。春秋以後,軍隊規模日益擴大,軍、兵種和戰略戰術也不斷複雜,於是出現了一些專門的軍事家,形成了實際上的專職武官。區別官兵身份的不僅是服飾,還有軍服上的徽識。軍服上標出徽識在先秦時代已有制度。漢代的徽識,主要有章、幡和負羽三種。章的級

    6.魏晉時期(公元220年至公元420年)

    東漢末年,統治集團內部激烈的鬥爭,引發了殘酷的大混戰。經過長期兼併,司馬氏在滅吳後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晉朝(史稱西晉)。晉惠帝時又爆發了“八王之亂”,出現了東晉十六國的局面。這一時期頻繁的戰爭,雖然促使戰略戰術得到發展,但給社會經濟生產造成的破壞卻極其巨大,因此在武器裝備方面與漢代相比並沒有明顯的進步。

    魏晉時期的戎服主要是戰袍和褲褶服。袍長及膝下,寬袖。褶短至兩胯,緊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領,但也有盤圓領。褲則為大口褲。東晉與西晉相比較褲腳更大,很像今天的女裙褲。冠飾主要有武冠、鶡冠、卻敵冠、樊噲冠、幘、幅布和帢等。

    軍人一般都穿圓頭靴,靴尖不起翹。鎧甲和戎服外均束帶。左側為鐵製筒袖鎧,是一種胸背相連、短袖,用魚鱗性甲片編綴而成,筒袖鎧的外形與西漢的鐵鎧很相似,從頭上套穿,這種筒袖鎧堅硬無比。胄基本沿襲東漢的形制,胄頂高高地豎有纓飾。右側為魏晉時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褲褶服。袍長及膝下,寬袖。褶短至兩胯,緊身小袖,袍、褶一般都為交直領,右衽,但也有圓領。

    -----魏晉時期軍戎服飾復原圖

    7.南北朝(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

    這個時期的武器裝備生產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鎧甲方面,不但種類多樣,而且質量和製造技術也很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兩當鎧,“兩當,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保護頭部的有兜鍪、胄、盔等。

    南北朝時期,很多帝王都是胡人、羯人,其軍隊也以胡人為主,他們的服飾文化被帶進了中原地區,因此南北朝時期的戎服很具特色,不僅樣式多,融合了多民族的服飾,而且因武官制度進一步完善,官兵在服飾上有了更明顯的區別。裲襠衫是當時最突出的,武官在裲襠衫外披上與兩當甲形制完全相同的布制或革制兩當,作為武官的公事制服,一直使用到唐代。短袖襦也是這一時期主要使用的戎服,小袖口,前開襟,大翻領,單、棉都有。戎服褲基本沿襲東晉樣式,一般是大口褲,褲腳在膝下用帶扎住。冠飾以平巾幘、帽為普遍。圖中前排為兩襠鎧,長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編綴而成,有的用整塊大甲片,甲身分前後兩片,肩部及兩側用帶系束。圖中後排兩人所穿鎧甲為明光鎧胸前和背後的圓護有關。因為這種圓護大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並且打磨的極光,頗似鏡子(護心鏡)。在戰場上穿明光鎧,由於太陽的照射,將會發出耀眼的“明光”,故名。這種鎧甲的樣式很多,而且繁簡不一:有的只是在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和一個男人網戀,男方叫女方老婆時,女方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