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我們面對一件需要鑑定的書畫作品時,它既有書畫作品本身的內容,又有書畫家本人的題跋或題詩。所以在具體鑑定過程中,要以什麼為鑑定的主要依據呢?或者說,什麼是鑑定的主要內容?
13
回覆列表
  • 1 # 長江39563631

    中國書畫的鑑定的主要依據是經驗和比較,經驗就是鑑定家看的多,如前國家文物鑑定五老,其中的謝稚柳,劉九庵,徐邦達,啟功等,從民國時就研究經眼了無數的歷代書畫,啟先生和劉九庵先生在鑑定古字畫,啟先生很贊掦劉先生從一個書畫店學徒,長年累月多看多學,一點點的掌握了鑑定知識,是自學成才的鑑定大家。

    徐邦達人稱‘徐半尺’,別人要他鑑定的字畫,只打開半尺就知真假,他在故宮博物院時就天天看書畫鑑定無數,還在各地為博物館挽救許多名家大作。徐邦達先生和嘉德創辦人平安保險老總陳東昇

    比如啟功先生他年輕時從溥心畬那裡借的南宋山水畫反覆臨摹,他對南宋四大家等人瞭如指掌。三十年代他經常和繪畫老師到故宮觀摹古字畫,儲備各種古字畫知識。當然,每個朝代書畫家早、中、晚年的筆法面目總有些變化,我們只有掌握了作者不同時期的特點,才能認識其作品全貌。還有畫的材料、裝璜、印章、文辭,書畫家的文史逸事等都要有研究對比,大鑒定家見過古今作品無數,經驗多了,又形成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就成了鑑定的標準和依據。啟功先生在日夲三井文庫鑑定古字帖

  • 2 # 錦丫丫藝術

    書畫鑑定是門獨立的學科

    書畫鑑定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涉及的內容很多,除了鑑定知識外,還包括了收藏流傳,欣賞品評,歷代作偽以及書畫著錄史,裝潢史等方面。其實另有一些間接而又需瞭解的知識,像書畫史論,服飾史,建築史等,也是鑑定學的邊緣學科。

    隨著書畫收藏的需要和書畫作偽的興盛,書畫鑑定工作與之同步,逐漸形成了鑑定方法。概括而言有“目鑑”和“考證”兩種,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有利用碳14,鐳射等先進技術來測定文物的年代,但這並不適用於書畫。因為書畫時代相距較近,不逾千年,而一二百年的時距更難以測定,即使能夠斷代,也不可能判斷出作者,更不能分辨出同時代作品的真偽。還有人提出利用電腦儲存資訊製造出一個龐大的資料庫,梳理出各家各派的鑑定依據,以此來對照盤點一幅畫的真偽,但也未付諸實踐。因此,當前“目鑑”和“考證”,仍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主要鑑定方法,而最為常見的是“目鑑”。

    判定一幅作品真偽的依據是什麼?當然要從作品本身出發,如本身畫面,作者款印,他人題跋,質地,裝潢等因素研究,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依據是本作品所反映的時代風格和作者個人風格。進而透過目鑑來進行比較分析,同時參考相關文獻做必要的考證。

    主要依據,即作者的時代風格和個人風格。

    A. 時代風格是指一定時代藝術所呈現的統一的的基本特徵,其所含因素也與作品的藝術風格相同,即在題材、構圖、筆墨、主題等方面所呈現的統一的基本特徵。

    一. 顧名思義時代風格的形成,是受時代背景深刻影響或制約的。大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小到生活習慣,工具材料等。瞭解這些背景條件對時代風格的不同影響,是把握某一時期藝術風格的特殊性和侷限性的重要方面。另外不同的地區環境,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等因素也會使時代風格呈現地區性和階段性。

    現在都記得大學該學科考試中有道題目是“請論述唐代韓幌創作《五牛圖》(下圖)的時代背景。”(當時是懵的,鑑定不考鑑定居然考歷史)但事實上,經濟為政治服務,文化又反映了經濟的發展,繪畫又是傳統文化之一,因此繪畫的發展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關。

    像唐代,當時的經濟達到了鼎盛,人民生活富裕,甚至奢華,社會制度開放,百姓安居樂業,到處透露著富貴且悠閒的氣息,就如《遊春圖》,《步輦圖》等描繪唐人的畫作出現。

    有史書中記載,韓滉就任宰相期間,非常注重當時農耕業的發展,他以牛為畫題,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勵農耕之意。也從側面反映牛在農耕時代對人們生產的意義。

    政治,經濟,文化對時代風格的決定作用往往表現在大的方面。

    政治方面

    像處於封建社會上升時期的漢唐,再創作宗旨上特別強調繪畫的政教作用,主題多為教誨意義,人物畫受到重視;到宋代以後,封建社會日趨衰微,繪畫主旨也轉為怡情養性,山水、花鳥畫盛行,文人畫興起,格調也多悠閒清雅。

    經濟方面

    經濟昌盛時期一般都能促成繪畫的勃興,像宋、明、清畫院的興盛都出現在經濟發達的時段。如明代中期蘇州的“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末的董其昌和“蘇松派”,清代中期的揚州的“揚州畫派”等。

    思想文化方面

    各時代流行的文學思潮或觀念都會波及到繪畫領域,並由此生髮出新的美術流派,甚至一股思潮。像明末清初產生的董其昌文人畫派,就深受“心學”,“禪學”等思想影響。這些大的時代背景下所形成的藝術流派,思潮,趨勢等,往往對時代風格起主導作用。

    時代風格不是從一個畫家或一件作品中體現出來的,而是該時代起主導作用的諸多畫家的人格風格共性的表現。

    二. 時代風格具體運用到鑑定,具體指內容方面的題材、主題和形式方面的構圖、筆墨。

    題材

    題材作為內容的可見因素,主要有作品內容,形象,建築結構,服飾器用等。

    1. 作品內容即繪畫所描寫的社會生活,傳說故事,物象品類等,都有它的產生、流行、或消失的時期,不可能超前出現。

    2. 形象即繪畫所描繪的物象之形態體貌等,也具有一定時代性。像仕女畫,唐代比較豐腴,宋代趨於秀麗,明清則顯纖弱,反應了不同時期的審美。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區域性

    北宋 劉宗古《瑤臺步月圖》區域性

    清 焦秉貞《仕女圖》區域性

    3. 建築其實屬於形象的一部分,由於它更具時代性,因此單獨講解。比如北宋張擇端存世的幾本《清明上河圖》,就是根據建築結構的時代性來判定的,一致認為故宮所藏為真跡。

    4. 服飾器用即指衣食住行的生活用品,包括衣冠,傢俱,陳設,行,坐,臥等,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定的規制。比如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下圖),是從作品中的衣冠服飾,禮樂舞蹈,傢俱器皿等方面分析的。

    主題

    主題包括作品的思想,情感,意境等,它透過其他因素而綜合表現出來的,屬於抽象的因素。如文化畫中,元四家的山水具有出世思想和孤悽情感;而承其衣缽的明代“吳派”,則多入世思想和閒適情調;則宮廷畫系中的南宋“院體”畫帶著濃厚的宮廷貴族氣息。

    構圖

    構圖作為形式的可見因素,主要指某個時代創立或流行的構圖形式,為其他時代說不見或少見。比如山水畫,五代時期多為全景式佈局,取“中軸線”構圖;而南宋出現“中分線”構圖,即“夏半天”和“對角線”構圖,或“馬一角”(夏指夏圭,馬指馬遠的構圖形式)。

    筆墨

    筆墨包含著可見的外在形式和不可見的內容形式,前者具體表現為點、線、面的衣紋描法等;後者具體為筆法和墨法,因人而異,個性較強。比如南宋四家的院體山水,運筆均沉穩,凝重,嚴謹;而仿此派的明代院體,筆法就輕飄,單薄。

    宋代 馬遠《梅石溪鳧圖》

    B. 個人風格,其比時代風格具體並容易琢磨,但要準確把握也不是很容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畫家的個性

    藝術作品滲透著作者的主觀因素,從而形成了與他人不同的“個性”。古代畫家中,唐寅和周臣就是典型的例子。唐寅30多歲時曾跟周臣學畫,風格繼承南宋院體一派,兩人的畫作經常被誤認。其實,他們的山水畫在個性上還有有所區別的,唐寅的構圖開朗,筆法俊雅;周臣的細碎求多,有“迫促”質感,筆法剛勁有餘,秀潤不足等。

    2. 獨特的筆法

    不同的畫家因個人的偏愛和習慣,都會呈現出一定的“個性”,形成自身特色。其中最鮮明的個性是“筆法”。

    最典型的例子南宋四家的“院體”畫和明代“院體”的山水,兩者呈前後繼承關係,從構圖,體貌到筆墨形式上都很接近,但筆法卻大不一樣。南宋“院體”諸家下筆凝重堅實,顯示紮實深厚的功力;而明代的“院體”,筆法多下筆輕浮,力度不足,運鋒迅疾,呈現出過分的外露霸悍之氣。

    3. 典型的風格

    掌握畫家風格中的個性和筆法,必須從典型的風格入手,因為只有成熟的或代表性的風格,才更能體現畫家的鮮明個性和恆定的筆法。如趙孟頫的典型風格:人物畫以唐人為主,精工筆重彩,用筆嚴密中見雋逸;山水畫主承北宋傳統,多青綠設色,勾皴相間;花鳥畫著意於文人水墨,並融入書法用筆,極富筆墨韻味。

    4. 前後的變化

    一般創作生涯較長的畫家,畫風有早、中、晚期的變化,不可能自始至終一塵不變,這種變化從不成熟到成熟。如沈周的山水,早期主宗王蒙,以繁密的細筆見勝;晚年著意黃公望,筆墨轉為簡勁的粗筆,前後變化之大。

    輔助依據

    繪畫鑑定的輔助依據包括款印,題跋,質地(紙絹),裝裱形式等,它們是繪畫作品本身的外圍材料,對鑑定起輔助依據。只有當主要依據尚難判定作品的真偽的時候,輔助依據有時才能起到主要作用。

    像代筆作品,款印皆真,畫面本身卻假,是他人代作;拆配作品中也有後紙題跋真,本身畫面假的摻雜情況。因此各項輔助依據的具體運用情況十分複雜,在鑑定中所起的作用也千差萬別。

    結語

    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日益活躍,市面上的藝術繪畫作品琳琅滿目,有許多仿作充塞其中,真偽雜糅,因此掌握一定的書畫鑑定知識不僅提升我們的收藏樂趣,而且能更深度的瞭解我們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3 # 檀紙間

    書畫鑑定,是一門“涉獵很廣”的一門學問。認真起來,寫上很厚很厚的一本書,都不見得能夠說得全面。

    書畫鑑定有個潛規則,鑑真需處處皆真,鑑偽則一處足矣!

    拋開所有具體的理論、知識、科技等等手段方法來說,最簡單的理解便是:能合理解釋任何質疑的疑點,便可“鑑真”,無法解釋某個疑點,便須“鑑偽”。

    然,有時候,這也是個相對的事情,比如蓋印狂魔乾隆皇帝,硬把假畫當做真……現在鑑定他的章是真的,畫確實假的。

    因此,嚴格來說,當書畫的價值非常高或者作假的水平非常高的情況下,書畫鑑定一定是個涉獵非常廣、講究細節特別多的存在(如下圖的合理性推理)。

    撇開這些特例因素,常規來說,書畫鑑定的依據,主要還是在於【物、形、神】三個大的方面。

    【物】的鑑定依據

    這點主要是指紙張、顏料甚至裝裱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

    “物”的世界也是循序漸進慢慢發展起來的,每個時代因技術手段等限制,各時代的物品都有著不同特點的。

    物品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向前不相容”的要點方面,意思是說,很多後世技術發展以後才會出現的實物,在早年不可能出現,如書畫作品實物身上中出現這類“明顯衝突”的現象,則鑑定為假。

    比如宋代的國畫,在顏料中鑑定出了現代化學制品成分。

    再如近代的書畫作品,粉彩加工宣紙,乃是上世紀90年代左右才被“發明”出來的,如果這種紙張的書畫款識、人物生辰落到了80年代以前,那無疑,假的。

    物的鑑定,很多時候也會藉助於現代的科技裝置。

    然而,當造假者也在“與時代並進”的時候,每一種具體的鑑定手段出來,都可能面臨“可能被攻克”,就像計算機的病毒與防毒軟體之鬥——總是處在一種拉鋸戰式的交替前行狀態。

    鑑定,真的很不容易。

    【有形】的鑑定

    這點主要是指美術方面的藝術準確性方面,包括現代裝置炮製出來的作品,有任何的造型不對,也是鑑定重要的依據。

    比如,打印出來的作品“以點湊線”的作假方法也算一種。

    書畫的時代風格,書畫家自身的創作風格,師承關係及其發展變化,各個書畫家與同時代人的不同藝術特色,這些特點非常豐富,而且都會具體表現在運筆、用墨、賦色及章法結構等各方面。

    正、側、順、逆、提、按、起、倒等不同筆法;皴、擦、勾、點、暈、染、烘等不同畫法;超多的資訊元素都集中在作品上反應出來,只有對這些豐富資訊、不同人的創作特點都進行深度的熟知之後,做出的鑑定判斷才更接近於準確。

    如市面所見頗多的啟功書法仿作。

    【有神】的鑑定

    我們經常看到書評中提到“作品有神、無神”之類的用語。

    作品有神韻、神采,實際是接觸多了之後,一種整體感受的綜評,這種“感受”對於不同的受眾,所體會到的境界是不一致了。

    那麼也就有了“主觀看法”的成分。

    這種“鑑定者個人主觀發出的感覺”是基於自身實際書畫水平的深厚、眼力見識眾寡的體會、知識積累的高低等多種因素而來的;它沒有量化和可科學的評定標準。

    正因為這種“作品神韻”的神奇感官特點,使得書畫的鑑定更加具有了一份神秘色彩。每個人對於他人發出此類評價,都有理由去相信也都可以有理由去不相信。

    然而,你卻找不到足夠科學的理由去讓別人來“被迫相信”!

    比如,有些時候出現的一個話題“人民大會堂出現牡丹花卉國畫”的爭論,到底是象徵繁榮還是庸俗——眾說紛紜是不是。(當然這只是舉例說“作品神韻”非指鑑定真假)。

    有感覺,卻無法證明,藝術的神奇與複雜,就是這麼奇妙!

    綜上所述,在大的方向上,書畫作品的鑑定便是這幾類,肯定還有未提到之處:比如,畫家本人鑑定自己的作品所說出的依據,到底應該如何看?等等,都是涉獵龐雜的系統性學問。

    包括書畫作品在內的收藏品鑑定,至今仍沒有真正法律權威意義上的鑑定機構或人員,並不是無法立法,而是因為這個事情,真的是過於龐大、過於複雜。

    自從“金縷玉衣案”出現之後,“連數位國內頂級鑑定家的結果都不可信”,那麼鑑定這個事,還有絕對準確定義嗎?

    好在,這是個冷門的非消費類領域,大家玩的是一個精神開心,在各自可接受的範圍內對待之,便是正確的做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冬季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