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心理學比較感興趣,有時候自己的想法有點太幼稚,顯得不太成熟,想了解這個世界,我覺得還是多讀點書比較好,那麼有什麼關於愛情,關於成長之類的心理學書有沒有好的推薦,為了更好的愛自己和愛別人。
6
回覆列表
  • 1 # 老爺是隻貓

    1.《怪誕心理學》這一類的書都挺有趣,講一些日常不注意的現象背後是什麼原理。

    2.《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分析》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是這本並不厚的《烏合之眾》,對集體行為及社會心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

    3.《社會心理學》這本書被美國700多所大學或學院的心理系所採用,是這一領域的主導教材,已經成為評價其他教材的標準。

    4.《引爆點》營銷心理學,創業的人也可以看看,產品是如何一夜之間爆發的。裡面也闡述了什麼是時尚。

    5.《進化心理學》相親前必讀。

    6.《心理學與生活》雜糅了很多門心理學分支在一起,所以每一門都沒辦法寫得很深。不過作為一本入門的教材瞭解心理學的概況已經很不錯了。

    7.《說謊》don"t lie to me.

    8.《睡眠與做夢》對夢境好奇的可以看看。

    9.《3分鐘愛上心理學》適合完全不懂的人看,入門級。

    10.《怪誕行為學》一本有趣的經濟行為學。

    在下一罐豆奶,我的心願是,讓世界充滿愛...

  • 2 # 鯨魚小星球

    一般來說我會推薦系統性撰寫的心理學教材。不過讀過題主的闡述之後,我覺得題主感興趣並不是對這個學科的方方面面,而是想多受到一些人性方面的衝擊與教導,完整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讓自己心理世界更深刻一些。心理學教材往往理論和實驗室證據較多,缺少生活中的事例與運用思考,基於此,我就給題主推薦一本由心理諮詢師寫的諮詢案例故事集,可讀性相當高,又充滿了對人性和心理的深刻洞察與思考,是美國當代精神醫學領域大師、斯坦福大學教授歐文·亞隆(Irvine Yalom,也有翻譯成耶樂姆的)所寫的《愛情劊子手》。

    亞隆是“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他認為人們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源於人們抗拒接受4個存在的“必然事實”(givens of existence)而造成的,即

    1. 死亡(mortality):我們每一個人以及我們所愛的人必然都會面臨死亡;

    2. 自由(freedom):我們必須按自己的意願生活的自由;

    3. 隔絕(isolation):我們終歸是孑然一身的孤獨;

    4. 無意義(meaningless):人生並無顯而易見的意義可言。

    我還記得當年第一次在《愛情劊子手》的作者前言中看到這4個必然,不禁掩卷深思、欽佩作者的洞見與深刻。其中3個必然比較容易理解,而“自由”一項讓我思考最多。這部分在前言中有作者的詳細闡述。

    而在《愛情劊子手》一書中,作者運用了10個心理治療的故事,向人們揭示了面對生存的真相時的人生百態以及這些主人公的歷程,他在前言中說,希望透過這些故事,告訴讀者:“面對生存的真相,進而借力使力,化危機為個人脫胎換骨的契機,這絕非天方夜譚。”

    這些案例故事包括:

    1. 白髮春心:風燭殘年的老太太受情所困;

    2. 瀕死者之歌:腫瘤晚期病人的人生目標是想當一名採花大盜;

    3. 沉重的身心:身高157公分體重113公斤單身年輕女子的減肥血淚史;

    等10個有意思又有內涵的心理諮詢案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有沒有引起你的興趣呢?

    其實人們心理世界的深度往往來源於人們遭受的痛苦、人們如何面對這些痛苦,以及這些痛苦帶給我們的啟迪。然而一個人在世間經歷的苦難有限,經驗有限,閱歷有限,即使經歷了,也缺乏深刻的思考,可能這也是題主所苦惱的。基於此,我給題主推薦了這本由心理諮詢師寫的案例故事集。因為心理諮詢師面對大量遭受痛苦的來訪者,經驗與閱歷比常人豐富得多,加上他們專業的思維深度,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借用作者的話:“不論這些既定事實看起來如何冷酷無情,智慧之根與解脫之道盡在其中。”

  • 3 # 林白楊

    1、《夢的解析》弗洛伊德

    《夢的解析》(德語: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譯做《解夢》,商務印書館最早譯作《釋夢》,經典心理學書籍,第一版出版於1899年11月。該書開創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被作者本人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捷徑。

    2、《榮格全集》榮格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出“情結“的概念,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曾任國際心理分析學會會長、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等,創立了榮格心理學學院。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3、《心理學與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中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用本書作為教學的第一參考用書。

    4、《說謊》保羅艾克曼

    保羅·埃克曼的這本《說謊》一版再版,被歐美諸多執法機構奉為刑偵學教材。它告訴讀者,人們是如何說謊,為何說謊,說謊時何有何表現;如何識破謊言,識破的可能性以及利弊;如何創造和增進識破謊言的機會。對於必須嫻熟人際互動,瞭解嫌疑人性格特質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與警察而言,這是一本強化職能的教材;對於需要洞悉人心,長於溝通的心理醫師、社會工作者與諮詢專家而言,這是一本很好的人際互動寶典:對於極欲防止被騙的市井百姓而言,這更是一本可以減少上當機會,防範詐術的實用指南。

    5、《愛的藝術》弗洛姆

    《愛的藝術》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裡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32種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

    6、《心理學史》戴維·霍瑟薩爾

    《心理學史》以傳記體的形式,對推動心理學思想和學科發展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和理論學派進行了生動的論述。既在心理學家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下追溯心理學體系的發展,又注重考察個體心理學家的生活與事業。同時,作者堅持公正的立場,為心理學家的“弱勢群體”正名,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7、《影響力》羅伯特-西奧迪尼

    沒有影響力,就沒有追隨力!《影響力》告訴我,影響力是一種獨特的魅力,一種無形的力量。擁有影響力的人,往往也是社會中最具成功因素的人士。書中揭示了影響力對人們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同時,透過大量精當的例項和簡明實用的理論,詳細而具體的闡述了政治,經濟管理,行政,職場等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的人們提高自身影響力的途經和方法。

    8、《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

    9、《社會性動物》艾略特·阿倫森

    《社會性動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出版的一本社會心理學的著作,它被稱為“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

    10、《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

  • 4 # 書評君

    這是一場巔峰閱讀的盛宴,這是一場淨化心靈的旅途,這是一頁新年伊始的嶄新篇章,這是你和我共同開始的故事。

    《人效能達到的境界》

    by 馬斯洛

    “自我實現,是當你真正昇華為一個人時所體驗到的那種狀態。”

    本書作者馬斯洛是現當代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本書是其研究人性與社會關係的頂級著作。書中各個章節的內容都涉及個人成長、人性的理解、生活態度,以及生命的意義等貼近個人生活的話題。對每位讀者都有一定的啟發和指導意義。書中透露了馬斯洛本人的一些生活經歷、思想轉變歷程,能讓社科愛好者清晰瞭解一代心理學大師的心理成長史。

    《父性》

    by 魯格·肇嘉

    “全世界有無數的孩子,是在沒有‘父親’的生活中長大的。”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近兩年,《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關於父親與孩子的綜藝節目一度火爆熒屏,而在節目背後,我們看到的是,

    在千萬箇中國家庭裡,父親的消失——“我有一個好爸爸,可我總是見不到他”。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也伴隨了一個焦慮的母親,而父親在家庭裡的隱形狀態,使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裡。

    父親的缺失是古已有之的嗎?還是伴隨人類發展出現的新問題?

    《心靈的激情》

    by 歐文·斯通

    “愛情如火,工作似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名心理學家。本書從弗洛伊德26歲熱戀開始,寫至其80歲時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倉皇出國。材料豐富翔實,生動地展現了弗洛伊德的生活、心靈及事業,可使讀者對這位卓越的心理學家及其學說,有一個清晰全面的瞭解。

    弗洛伊德以畢生精力,研究了未曾被人們關注的“潛意識”,創立了精神分析學,開拓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在醫學、文學、哲學等方面均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並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而激烈的爭論。他和愛因斯坦、馬克思一起被稱為“改變現代思想的三個猶太人”。

    《弗洛伊德與榮格》

    by 艾倫伯格

    “解讀神話般的人物,詮釋精神動力學的演進。”

    本書以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社會建構的醫學史觀,深入而廣泛地探討精神動力學的演進。作者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醫學背景、眾多相關人物的性格及處境,去了解精神動力學體系的起源、思想源流及意義,進而帶領讀者探索人類心靈的基本結構及運作樣貌,包括大師們的心靈。

    《人類的破壞性剖析》

    by 弗洛姆

    “阿道夫·希特勒是個瘋子嗎?”

    “人類的一切熱情(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因為他想使生命有意義。要想使他產生變化,就必須讓他能夠找到一條新的道路,讓他能夠激發“促進生命的”熱情,讓他比以前更感覺到生命的活力與人格的完整,讓他覺得比從前活得更有意義。這是唯一的道路。否則,你固然可以把他馴服,卻永遠不能把他治癒。”

    《自我與自性》

    by 榮格

    “人不僅僅是男人或女人,人的心靈具有潛在的完整性。”

    人是潛在完整的,人是無窮神性的一小片。榮格認為,在人類的集體無意識中,有一個原型至關重要,那就是自性。自性是與意識相對的概念,但是它容納自性。自我包含著一個人有意識的人格和無意識的部分;自性必須透過自我來討厭自身。自性是人類進化的原因,也是人類進化的動力。

    《移情心理學》

    by 榮格

    “男人因女人而完整,女人因男人而完整。”

    病人為什麼會愛上心理諮詢師?愛上心理諮詢師怎麼辦?無論是作者本人,還是作者的老師弗洛伊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心理學家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發生了移情現象。在《移情心理學》中,榮格藉助了十六世紀鍊金術文獻《哲人與玫瑰園》中的圖片來闡述這一著名的心理現象。

    《佔有還是存在》

    by 弗洛姆

    “去體驗,去創造,去給予,去接受新鮮的思想和變化。”

    本書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人本主義哲學家弗洛姆的最後一部著作。

    本書中,他對自己多年來關於資本主義社會所崇拜的人類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響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總結。弗洛姆區分了兩種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佔有和存在。重“佔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礎是以利潤為取向的社會,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則會創造性地運用人的力量。他對消費社會的反人道、對人的潛意識的操縱,以及為穩定社會經濟制度而進行的蓄意消費刺激,都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並提出了變革性的綱領見解。

    《論人的成長》

    by 羅傑斯

    “生命的過程就是做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

    一些人認為,以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學派的思想,很簡單,也很死板。甚至有人認為,在諮詢過程中,羅傑斯的技術不過是簡單重複來訪者話語的最後幾個字。羅傑斯從介紹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價值觀發展道路開始,一步一步闡述自己的治療技術和哲學觀點。

    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言人,羅傑斯提出了“個人中心取向”“無條件積極關注”“會心團體療法”等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概念和技術,從而影響了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各個方面。這些理論至今魅力不減。

    《人心:善惡天性》

    by 弗洛姆

    “人必須在善與惡、祝福與詛咒、生與死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說人性是純粹惡的,為什麼在生活中我們總可以發現一些善良的人、善良的事?如果說人性是純粹善的,為什麼人類歷史上會出現兩次世界大戰、奧斯維辛慘案、南京大屠殺?

  • 5 # 每日談心

    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甚多,看到其他答主已經給題主推薦了不少更為專業性的書籍,我這就不重複推薦了。給題主推薦一些關於生活與成長的比較通俗易懂的書籍。

    親密關係:

    1. 《愛的藝術》,艾·弗洛姆的經典之作,愛不是索取,而是給予。愛是一種藝術,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如果你還不懂成熟的愛,請讀這本書,必然會有所收穫。在思辨中瞭解愛的藝術。

    2. 《愛就是彼此珍惜》,蘇珊·海特樂著作,講述愛人之間不是靠緣分經營,而是不斷的學習,瞭解雙方溝通方式和內心需求,這本書教會你婚姻戀愛的方法。

    3.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作者格雷,親密關係中如何滿足彼此的情感需求,我們得正確認識到與我們做伴的這個愛人是什麼樣的,TA跟我們自己存在著什麼不一樣,格雷的這本書很好地解答了男女之間的差異,很好讀。

    還有很多,比如《情感暴力:你會和親近的人互相傷害嗎?》、《親密關係的秘密》等等。

    人際關係:

    1. 《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博士以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的溝通方法,這本書能帶著我們去練習如何表達自己,如何傾聽別人,如何解決憤怒。具體事例與練習步驟面面俱到,只差你翻開閱讀。

    2. 《影響力》,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心理學家羅伯特告訴你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而其實你也可以運用。

    3. 《特別特別管用的職場心理學》,這本書透過各種心理效應告訴我們該如何解決職場中的種種疑難雜症,適合隨手翻翻,上下班搭車的時候可以看看。

    個人成長:

    1.《拖延心理學》,“想要向拖延的惡習開刀?兩位加利福尼亞心理學家在她們治療拖延者的實踐中精準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來自《今日美國》的評價”

    2.《自控力》,在人的一生中,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有意志力,也就是自控力,而很多人都缺乏這種能量,本書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訓練中,胸不夠飽滿怎麼練的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