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脈動就是動脈的搏動,動屬陽,切脈其實就是感覺體內陽氣的盛衰。克根據脈象的部位、至數、長度、寬度、力度、流利度、緊張度、均勻度八個方面去感受脈搏,可是我還是不知道哪個脈是哪個脈?這中間有什麼具體有什麼區別呢?切脈應該怎麼學?請高人指點。
40
回覆列表
  • 1 # 金蘭中醫學社

    中醫最耐人尋味的便是脈學了。小小的三根手指,就能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是歷代醫家備受珍視的中醫必備技能。那麼,脈診需要怎麼學?首先要了解脈位,其次就是脈象,而脈象是整個脈學中最難學的,再次就是脈之主病。而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專門教您學習脈診的,勸君一睹,必有奇觀。

      

    浮脈

    大凡浮脈主表、主風。寸脈浮,上焦之風,多表證;關脈浮,風在肝脾;尺脈浮,風在腎與大小腸腑。風為百病之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無處不到,雖內傷雜病亦多見風邪盤踞,若邪氣不去,日久根深蒂固,五臟不調,氣血失和,則釀生重症痼疾。但浮脈又分有力無力,併兼緊、緩、遲、數、虛、芤、洪、濡、澀、短、弦、滑,因此上有虛實之別。又“水飲應沉而言浮者,上焦陽不能運,隨著停留”句,是風邪閉鬱肺氣、不能宣發、水飲停留上焦,治當宣發上焦之氣,肺氣一轉而水飲消散。

      

    沉脈

    沉為裡,為陰。《金匱》雲:“脈得諸沉,當責有水。”沉而遲為痼冷,按之愈微;沉而數為鬱熱,按之不衰。沉而虛為陽氣不足,沉而實為陰邪在裡。陽氣不足者,則生內寒。陰邪在裡者,寒溼水飲痰血結也。

    遲脈

    遲脈三至一息,屬陰、為寒、主髒,遲而有力為冷痛,遲而無力為虛寒。左寸遲者,陰寒在心,寒凝心脈,胸陽不振,而心痛停凝,治以瓜蔞薤白白酒、桂枝甘草、附子之類。左關遲者,陰寒在肝,肝主疏洩、藏血、主筋,今肝氣陰凝,故癥結攣筋,治當以暖肝、疏肝、散結、解痙。左尺遲者,陰寒在腎,故腎虛便濁,女子不月,治當溫陽補腎。右寸遲者,陰寒在肺,肺為貯痰之器,今寒邪傷肺,故寒痰之積,治當溫肺化痰,小青龍、射干麻黃、姜辛之類。右關遲者,寒在脾胃,胃傷冷物,治當溫中散寒,附子理中、良附之類。右尺遲者,寒在下焦,腎陽虛衰,故藏寒洩瀉,小腹冷痛,治當溫腎止瀉。脈之愈遲,真陽愈憊,至於一呼一至、兩呼一至,陽氣離散,急當大劑回陽,四逆湯、參附之屬,或可挽回一線生機。

      

    數脈

    左寸數,而見頭痛上熱、舌瘡煩渴者,心之熱也,治宜導赤散、涼膈散之類。左關數,而見目淚耳鳴、左顴發赤者,熱在肝膽,治宜瀉青丸、龍膽瀉肝湯、大小柴胡湯之類。左尺數,而見消渴不止、小便黃赤者,腎之熱也,治宜知柏地黃湯之類。右寸數,而見咳嗽吐血、喉腥嗌痛者,肺之熱也,治宜清金化痰湯、葦莖湯、瀉白散之類。右關數,而見脾熱口臭、胃反嘔逆者,熱在脾胃,治宜清胃散、瀉黃散、玉女煎之類。右尺數,而見大便秘澀、遺濁淋癃者,下焦有熱也,治宜八正散、萆薢分清飲之類。又表裡寒熱為證之四綱,浮沉遲數為脈之四綱,脈之四綱參詳有力無力可定虛實。此為脈學約言。但若欲斷定虛實陰陽,還須整體辨識,不可徒拘於此。天地之象一息萬變,人身證候虛虛實實,明眼人當具慧眼,清心凝神,默察四診,心領神會,一會即覺。

      

    滑脈

    滑而有力為陽為實,其中有物,痰火、宿食、血液蓄積不化也。滑而無力為陰為虛,元氣不能統攝陰火,氣血痰食鬱而化火,元氣浮越也。兩寸滑實而數者,痰火宿食在上,宿食在上宜吐之,痰火在上宜開洩,實火老痰亦可吐之,所謂“其上者,因而越之”。兩關滑實者,痰火宿食在中,在左關先防風火痰氣上擾,在右關宜消導攻洩。兩尺滑實者,火熱壅滯,血中有熱,治宜清洩。六部滑而無力皆應補虛,元氣充盛而陰火自消,氣血痰食自化。

    澀脈

    滑則流利,澀則滯澀,澀為脈道不利之象。《說文解字》雲:“澀,不滑也。”脈道不滑利者,緣由四端:一者血瘀阻滯,脈道不暢而澀;二則血少精枯,不能充養而澀;三者中有燥熱,灼傷陰血,津虧液耗,不能濡潤而澀。四者血中有寒,實寒收引,虛寒陽衰,氣血得寒凝滯而澀。

      

    虛脈

    《脈經》之前,《內經》《金匱》諸書所論虛脈僅指脈來無力。《脈經》之後,虛脈漸為特指脈大而軟、遲。虛脈主虛,不言而喻。脈大而軟遲之虛是脈之虛,血流不能鼓動脈搏。血流不能鼓動,一者固因血虛,二者亦應有氣虛因素。氣能生血,血虛者,補其氣而血自生,未有明醫補血而不及補氣者。故《脈經》虛脈雖言血虛不言氣虛,實已言氣虛。虛脈又主傷暑,暑邪易傷津耗氣,氣洩而脈虛故也。文末脈浮取而大、數,重按而豁然如無者,是陰盛格陽也。陽氣浮越而外見脈大、數,其實陽氣衰竭,內真寒而外假熱,故重按如無。治以附子理中湯冰冷與服者,冷服不為浮越陽氣所拒,而熱藥乘此入裡溫補陽氣,是反佐之義。

    實脈

    實脈,主實證也,必有邪、熱、聚、積。實脈固然實熱證者多,但若實而兼緊,亦見實寒。實脈所治宜攻邪,熱者攻熱,寒者攻寒,邪氣去而正氣安。偏執寒熱者,喜用寒涼,損人陽氣;以姜附為茶飯,流毒亦深。當今醫界,主西醫炎毒之說者,抬手便是銀花、連翹、石膏、板藍根清熱解毒,遂致陽虛者生機隕滅。又有所謂火神之學者,本為糾偏,不善學者竟執為乾薑、附片、桂枝,反至熱毒流溢。陰陽對耦,不可稍偏,望中醫學者能執定陰陽,辨證論治,莫為寒熱偏見所惑,方為實事求是之學。

      

    長脈

    長而有度為平脈,氣血充盛。長而過於本位為病脈,邪氣有餘。

    短脈

    短為氣病,亦有虛實之分。虛則固為氣虛,實證亦有也,其實者為脈氣不利。若氣機不暢,三焦壅滯,痰濁瘀阻,酒客中滿,宿食內停而氣壅於內,皆可致短脈。故短脈未必皆主虛。

    洪脈

    洪脈者,陽氣滿張,氣壅火亢。然亦有虛實之辨,太過與不及之別。其實者,邪火亢盛,陽氣盛滿,當抑陽瀉火,如白虎湯證。其虛者,多因陰盛格陽,陽氣浮越,而虛滿於外;或因中州脾虛,元氣外越,陰火內盛。治當溫陽潛降、引火歸元,或當補中益氣、昇陽散火。如當歸補血湯證,血虛陽浮而脈見洪大、發熱煩渴,證象白虎,只當補氣生血,人稱類白虎證。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之人,俱忌洪脈,是陽氣浮越,均屬危象。

    微脈

    微者,氣血不足、陽氣衰微之象也。即景嶽先生所云:“微脈當概做虛治。”微在左寸,心氣不足,故心虛憂惕。微在左關,肝氣不足,故寒攣氣乏。微在左尺,真陰大損,故髓竭精枯。微在右寸,肺氣不足,故中寒少氣。微在右關,脾胃陽虛,故胃寒氣脹。微在右尺,真陽耗竭,故陽衰寒極。

      

    緊脈

    緊者,如繩轉索,剛勁且硬,不柔和也。言脈拘急而緊張度高,甚則彈手。寒主收引,脈為之緊縮,故可見緊脈。外寒裡熱,陽熱鼓盪而寒邪束縛,則緊而有力。陽衰氣虛,陰寒內盛,亦見收引,但緊而無力。另寒瘀、宿食、水邪內阻,脈來不暢,亦可見拘緊。裡熱熾盛,膠結於內,脈亦收引,可見沉緊。如《傷寒論》雲:“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又有久病重病,或如癌症患者,唯貴於脈象柔和,而脈來剛勁拘緊,硬而彈指不柔和者,是邪盛痼結而正氣衰微,病為難治,再甚則為真髒之脈,預後不佳。

      

    緩脈

    緩而從容柔和,是為平脈。緩而偏盛偏衰,是為病脈。緩而滑大多實熱,緩而無力為氣衰。緩而浮者為有風,緩而沉者陽不足。緩而脈大,氣虛受風;緩而脈細,陽虛兼溼。

    芤脈

    《內經》未論及芤脈,而《傷寒雜病論》首見,《脈經》繼之首論。芤為蔥之別名,按之中空。所謂芤脈即輕取浮大而軟,按之兩邊實而中央空。芤脈之成,脈道不充。充脈道者,氣血也。故血失精虧,氣血虛不能充盈,可見此脈。而瘀血內阻、積血在胸,不充於脈道,脈道不通,亦有見芤脈者。故滑壽《診家樞要》有“右寸芤,胸中積血”論,李時珍亦從“寸芤積血在於胸”一說,李梴《醫學入門》亦有“芤主瘀血不通”。因此,血瘀也有得芤脈者。

      

    弦脈

    弦脈生於木氣。木曰曲直,弦脈亦得木氣之象。木能曲則柔,平直則不舒,太過不及皆為病脈。弦如琴絃,端直挺然,而稍帶一分之緊急,氣機不暢而失於條達也。診弦之要,如候木氣,如察生機,詳辨曲、直、軟、硬、柔、剛,而柔弱勝剛強,故柔和軟弱為吉,剛硬為兇,重病弦脈而硬者,已失生機。又木有甲乙,少陽厥陰,少陽主氣,厥陰主血,共為氣血升降出入之樞機。弦之為脈,樞機不利,治以疏解為宜、和法為先。

    革脈

    《素問·脈要精微論》雲:“渾渾革至如湧泉。”《傷寒論》則雲:“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脈經》則雲:“革脈,有似沉伏,實大而長,微弦。”故而《內經》之革脈,《傷寒論》之革脈,《脈經》之革脈,各有差異。而後世所云革脈“恰如鼓皮,外則繃急,內則空虛”的說法,與《傷寒》之說貼近,多為外急內空。外急者,寒主收引,脈體緊繃;內虛者,精血不足,脈道不充。此仲景所謂“虛寒相搏”。

    牢脈

    李中梓雲:“牢有兩義,堅牢固實之義,又深居在內之義。”牢之為脈,沉弦而實大,深藏於內,輕取不應,沉取方得,得之有力,弦長而實。為裡邪鬱滯氣機,或癥瘕積聚,或沉痾痼疾,或頑痰,或瘀血,或癰疽。驗之現今臨床,部分癌症患者可見牢脈,乃邪氣為物,氣血痰瘀成毒,痼結於內而成。

    濡脈

    濡脈者,浮而細軟,按之即無,脈無根也。孫思邈《千金翼方》雲:“按之無有,舉之有餘,或帛衣在水中,輕手與肌肉相得而軟,名曰濡。”滑伯仁《診家樞要》雲:“濡,無力也。虛軟無力,應指散細,如棉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即去。”濡脈主氣血兩傷、精虧陰損,又主溼淫傷氣,在尺則水火無根。《瀕湖脈學》雲:“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溼侵脾。寸濡陽微自汗多,關中其奈氣虛何。尺傷精血虛寒甚,溫補真陰可起痾。”

      

    弱脈

    弱脈沉小而細軟,輕取不應,重取乃得,脈不能鼓動,陽氣弱也。《診宗三昧》雲:“弱為陽氣衰微之候。”《瀕湖脈學》雲:“寸弱陽虛,尺弱陰虛,關弱胃虛。”陽為上,陰為下,所云陽虛即上虛,陰虛即下虛,此乃指部位而言,並非特指陽氣陰精之虛也。

    散脈

    散脈者,浮而無根,脈之散也。輕取則浮大而散亂;中取則弱減如飛花逐蝶散漫而去,如楊花散漫、如落葉漫飛;重取則杳然不見無蹤跡。滑伯仁《診家樞要》雲:“散為氣血耗散,臟腑氣絕,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散脈乃元氣浮散於外,先天之本絕,亦無根也,亟當固氣。

    細脈

    微、細二脈有程度之差別。微脈依稀,若有若無,細微欲絕,生機大衰;細脈縈縈,猶如絲線,雖細不絕,尚有生機。《瀕湖脈學》所謂:“細來累累細如絲,應指沉沉無絕期。”細脈多主於虛,氣血不足,脈道不盈。亦有因邪其困阻而氣化衰弱,氣機不利,不能鼓動脈道者。

    伏脈

    伏者,伏藏於內也,故推筋至骨方而得見。伏之為脈,多因氣機閉鬱,或陰寒閉厥,或火邪閉塞,或痰氣宿食閉阻,或霍亂陽氣內閉,或疝瘕癥積,邪伏幽深,終致氣機壅塞,脈遂隱而不出,伏藏於內。治當宣通氣機、祛邪開閉,氣機流暢,脈方得出。亦有真火不足而脈伏者,其脈必伏而細微,多見脾腎兩部,正氣衰微,生機難復。滑伯仁《診家樞要》論曰:“伏為陰陽潛伏,關格閉塞之候,為精聚,為瘕疝,為食不消,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鬱;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右寸伏胸中氣滯,寒痰冷積;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有停滯;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

      

    動脈

    《傷寒論》雲:“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無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許多醫家拘泥於此,認為動脈僅見於關部,而《脈訣匯辨》認為寸關尺三部皆可見動脈,從臨床實際來看,實應如此。動者其形如豆,侷限一部,滑數搖搖,是氣機鬱滯某部,甚則氣鬱化火者。或因此失血亡精汗出。或有瘀血痰飲癥積,氣機困守一處,可憑脈判斷在何處何部。亦有因驚恐,或因疼痛,陰陽逆亂、升降失常、氣機緊縮而見動搖者。

    促脈

    《傷寒論》雲:“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此數中一止有兩因。一為脈因壅遏止住,氣血痰火食鬱諸邪阻結;一為元氣虛極,數中應至不至,時一至復來。

    結脈

    結而不散,遲滯中時一止復來,為脈之結。此緩中一止有邪結,有鬱結,有正氣不足、脈來不續之結。前者為陽,後者為陰。有力為陽,無力為陰。甚者為陽,微者為陰。

    代脈

    古之醫家大多認為代脈乃一髒無氣,他髒代至,為髒氣衰敗、危亡之兆。《脈訣》雲:“代者陰也,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代脈時時動若浮,再而復起似還無,三元正氣隨風去,魂魄冥冥何所拘。”齊德之《外科精義》雲:“代者氣衰也,諸病見之不詳。”但若暴病、氣血乍損,或風家、痛家而見代脈者,則非髒氣衰敗之代。又有妊娠,氣血養胎,母體不足而見代脈者,亦非衰敗之代。李梴《醫學入門》:“代脈必死髒氣絕,本人見此大不祥。惟有風家並痛極,三月妊孕卻無妨。又有暴傷氣血者,古人立有灸甘湯。”徐春甫《古今醫統》:“代為氣衰,其死可卜。宜於風家、痛家、妊婦。”

      

    疾脈

    脈一息六至為數,一息七八至為疾,又稱極脈。若孕婦無病見此脈者,為臨產脈象,不作病脈。而其主病則分兩端,一陰一陽。一者,陽氣極盛、陰氣欲絕。滑伯仁《診家樞要》:“疾,盛也。快於數而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在陽猶可,在陰為逆。”李中梓《診家正眼》:“左寸居疾,弗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關疾也,肝陰已絕。右關疾也,脾陰消竭。左尺疾兮,涸轍難濡。右尺疾兮,赫曦過極。”二者,真陽大衰,元氣上越,Sunny浮露於外,而見極脈者,是陰極似陽,當回陽納氣,亟拯欲絕之陽氣。鄭欽安《醫法圓通·辨脈切要》雲:“若內傷已久,元氣將脫之候,脈象有極洪、極長、極實、極數、極勁之類。”故脈之陰陽可不察乎?二十八脈皆以陰陽為繩墨。

  • 2 # 安心劉中醫

    首先要想明白,我們要透過脈象來觀察什麼。然後才能有目的地體會脈象變化。28脈象只是提供了一種思路。具體要看自己的理論構架。

  • 3 # 石上柏155

    中醫脈象28種,總的來說用幾句話可以概括。

    一:浮沉定表裡。三部脈浮病在表,病的時間不長,症狀輕,康復快。三部脈沉病在裡,症較重,康復慢。如右寸脈沉無易得頸椎病,等……

    二:快慢定寒熱。三部脈快(一息五至以上)者,為熱症。三部脈慢(一息四至以下)者,為寒症。

    三:有力無力定虛實。三部脈有力者,為實症,儘量少用溫熱補藥。三部脈無力者,為虛症,儘量少用苦寒攻下的藥。

    四:左手無脈(極沉)陰血虛,右手無脈(極沉)陽氣虛。注:即一隻手有脈,另一隻手無脈的。

    五:最好背熟一些脈訣,方便辯症。如:

    左寸脈浮是傷風,目眩頭痛風痰壅;浮兼虛遲心血少,心神恍惚不安宮;浮散心氣虛煩躁,洪數心經被熱攻;左關脈浮主腹脹,數因風熱入肝中;怒氣傷肝脈浮促,心胸逆滿不相通;左尺脈浮小腹脹,膀胱風熱小便澀;芤則男子多血尿,婦女崩帶定無疑;遲是疝氣臍下痛,浮而無力是腎虛;右寸脈浮肺風寒,咳嗽清涕寒風痰;如遇洪浮為肺熱,浮遲喘咳吐痰多;浮細本是肺陰傷,乾咳少痰聲嘶啞;右關脈浮是脾虛,中滿不食鬱氣居;浮大澀來因吐食,浮遲脾胃受虛寒;右尺脈浮下焦風,大腸秘結苦難通;若逢浮虛元氣少,浮數風熱大腸中。

    浮脈與體溫、天氣有關,天熱則脈多浮,女人月經前後、排卵期、孕期脈稍浮,小孩尤是寸脈浮,30歲後大部分人出現尺脈沉的現象。

    寸浮病在頭、頸、胸,關浮病在消化部位或女人生理因素,尺浮病在泌尿、生殖系統的感染、積液的早、中期。

    以上是浮脈的論述,其他的大家可以檢視有關的脈學著作。

    只要善於歸納總結,脈診斷症是有可能的,就看大家肯不肯下苦功了。

  • 4 # 山野草民62557761226

    看大家聊得熱鬧我就做個不速之客也來參與討論了,中醫脈像歸納起來,其實遠遠不止二十八種,只是二十八種脈像常見而已,在古籍中脈理口訣雖然基本明瞭,但是這取決於學者體會和直覺,總的來說,診脈可分以下步驟,指定三關既然診脈都懂就不贅述,下指先辯是浮是沉,再觀其脈是遲是數是緩是疾,又看四季脈像順逆,再審其脈微、甚、兼、獨。當然脈像很少有單一出現,多有兼像,比如浮兼緊脈,浮主表緊主寒,那麼得浮緊脈像者為表寒……當然這也需要手下感覺靈敏,也需要廣覽學識,也需要更多同行共同取長補短多加交流才能發揮到一定高度

  • 5 # 貴仁德德罡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吃雞蛋有必要認識母雞嗎?阿維森納總結了48種脈象,西醫的化驗與各種科學儀器的診斷,我沒聽說過誤診,只是在治療上有缺陷。治療也是中醫藥的死結,中醫沒問題,野生中藥太少了,等於說中醫被束縛了手腳,其實是提醒華人,換方法吧。同仁堂少壯派掌門人張生喻死了也十年了,還在討論中醫藥,趕緊的檢討吧。中醫除了中醫藥,還有許多許多的方法。保健,養生,樂生,重生,貴生。古代的修身之道,即人應該重視軀體和熱愛生命。養生不僅是五臟六腑,養護的是生命,大多數華人不認識中國字,還學英語。沒必要研究脈象,西醫的方法簡單明瞭,可複製。

  • 6 # 土郎中17

    脈象不止是這八個方面,部位的理解大體上就是左寸為心,右寸為肺,左關為肝右關為脾胃,左尺為腎,右尺為命門,脈貴在有胃根神之說,如果胃根神都不足或有一之無就是重病大病,從古到今都流傳作一句古言(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本人剛學中醫前十年確實深有體會,

    脈象又分有眾多的(脈法)如內科脈法外科脈法,婦科脈法傷科脈法兒科幼科脈法,傷寒脈法,溫病脈法,心裡脈法等等,各自的應用都有著各自的特點,雖然說大體上只是二十八脈,就說說浮脈於大家討論一下吧,寸關尺脈之浮,寸脈之浮是心於肺有病疾了,關脈之浮是脾胃於肝膽有病疾,尺脈之浮是腎於命門有病疾,首先就得三部九候才能知道是內傷或是外感,或是都有,尺脈之浮多數傷於內,因尺脈的正常脈位是沉,關脈之浮或於本臟腑太過或不及,寸脈之浮同樣是太過於不及或傷於外感,這是部位脈法,在說整體浮脈主病,

    在說說浮脈主病與胃根神之間的關係吧!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溼,浮緊風寒,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等等,如果浮緩之脈雖主風溼之病,但是必須得查三部浮中沉,如中取細小無力沉取無脈搏動的話,此人必有大病重病纏身,因沉取無脈在中醫裡為根帝不固,這時得看看脈律是否整齊,如整齊的話,此病人暫時不會反應出來,如果脈律一亂此人病必病顯現於形,叫說肝臟病人一些問題吧!很多病人在沒有查出病之前他們每天照樣該幹什麼幹什麼!因為他們脈律一致,所以他們暫時沒有感覺到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同時這也是考練一個良醫的功力的時候,不是常聽人說的(上功治未病)嗎?脈律一亂病人必有所感覺到身體不舒服,這也就體現了中功治以病,當疾病引起全身不舒服的時候大病以致,難有回天之力了,這時就考練一個有良知的下功的水平和運氣了,

  • 7 # 壺天散墨310

    中醫有28種脈象,以浮,沉,遲,數。為綱。浮脈就象木頭在水中浮,浮大中空是芤脈,拍拍而浮的是洪脈。浮而遲大浮豁然空的是虛脈,浮脈有稍按即無的是微脈,只要在摸脈中細心體驗,多多摸脈你才能體驗到。好比你在彈三絃,只知道1.2.3.4.5.6.7.如果不經常練,你肯定彈不出什麼好曲子來,中醫為什麼要拜師學藝,如果師父摸完脈了,他摸的是左寸浮大,右寸浮芤,讓你一摸再體會體會,慢慢就知道各種脈象是什麼樣子了。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功夫下到,你才會走到摸脈知病的那個境界。

  • 8 # 回陽救逆

    察言觀色+脈診。行醫20年,中西醫結合運用,目前認為,脈學被無數代人弄得面目全非。我認為摸脈就是為了在取得診斷後確定用藥的依據。沒有確診的實際意義。28或更多脈相無非就是強弱,節律的變化。脈強則人體功能代謝旺盛,用抑制的藥去對抗,如甲亢,脈洪數,來時盛,去悠悠。表現實熱,開一些石膏,礦石,甘草 之類的。甘草裡含大量糖皮子激素,是甲亢禁忌症。辯證裡又出現了陰虛陽亢,五臟六腑的熱證都包括了,弄得矇頭轉向不知是哪一個?何苦哪?不就是人體功能過剩嗎?找出病因,抑制一下。請問哪位中醫大神用純中醫藥根治的?那國家把西醫的甲狀腺專科去掉不就解決了嗎?話說回來,脈就兩種,就是陰陽,不用反藥就得了,何必弄得那麼神秘。

  • 9 # 聚國醫

    位置,力度,感覺都需要長期反覆練習。

    大師的經驗其實就是自己長期積累在大腦的大資料,所以很多時候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這也是很多中醫黑噴切脈的一個原因和理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俊凱《天坑鷹獵》最新路透,保慶哥哥貼退燒貼是發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