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唐山永記臻味

    兩種說法都有

    1、殷

    周武王乘商紂王全力征伐東夷之機,興兵大舉向殷都進攻。紂王的主要兵力集中在東方,只好臨時將奴錄武裝起來與周對抗,雙方會戰於牧野(今河南汲縣北),奴隸們前途倒戈,紂王兵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2、朝歌

    《左傳》定公四年載衛祝佗述衛國初封,“命以《康誥》而封於殷墟”。《史記·衛康叔世家》則雲周公“以武庚 殷餘民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間故商墟。”所謂“殷墟”,“商墟”,指商朝的舊都。《衛世家》前文說:“武王已克服紂,復以殷餘民封紂子武庚祿父”,可知紂都即武庚所居,康叔所封,其地在河、淇之間,這與朝歌位置相符。《逸周書·作洛》也說“俾康叔宅於殷”。“殷”即上述“殷墟”,不煩多說。

    可證紂都是朝歌的。正因為紂都朝歌,所以武王伐紂,攻的是朝歌;“武王至商國”,《史記·正義》釋“謂至朝歌”。武王克商,封紂子武庚於紂京師;武庚畔周,周公東征,徵的又是朝歌。武庚被滅,成王封康叔於殷墟,殷墟即朝歌。其實商紂之時,殷都北蒙早已成為一片荒列人煙的廢墟,這就是武王克商,九鼎遷自朝歌,不遷自北蒙的原因。如《竹書》所說,紂都果在北蒙,牧野兵敗,紂王為什麼不退守王城,而卻撤兵鹿臺?武王攻克朝歌。為什麼不進軍北蒙,而卻撤兵西歸?因為紂都在朝歌。所以陝西周原出土的廟祭甲骨,只能來自朝歌,而不可能來自北蒙。儘管多年來學者們在安陽殷墟沒有發現的帝辛卜辭,如今在陝西周原發現了它;但它也只能來自朝歌。不可能來自北蒙。因而我們說在陝西周原出土的帝辛卜辭,是從朝歌帶至周原的。其餘六片廟祭甲骨,如果真是帝乙二年,周人伐商,帝乙求其祖先保佑的卜辭,它也是帝乙徙都朝歌時由北蒙帶至朝歌,後又由朝歌被帶至周原的。

    因而我們說陝西岐山鳳雛出土的廟祭甲骨。是來自紂都朝歌(今河南淇縣),而不是來自殷都(今安陽殷墟),它的時代不屬於殷墟甲骨文第五期帝乙、帝辛時期。從而又一次證明紂都在朝歌,而不是如《竹書》所說紂都在蒙;又一次證明了《竹書》“更不徙都”說是錯誤的,是不足信的。

    最終近期研究說法是,在武王伐紂的時候,殷已經漸漸荒蕪,而都城已經逐漸轉移到朝歌,而非遷都朝歌。

  • 2 # 藍淚笛歪說雜史

    帝辛時期,東夷叛亂,商朝派大軍征伐。這在文獻中屢有記載,如《左傳》昭公四年雲:「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又如同書昭公十一年曰:「紂克東夷而隕其身」,把對東夷的戰爭,說成商紂王失國身亡的原因,足見商紂對東夷的戰爭,使商王朝的實力消耗很大。當週武王率師打到牧野時,商紂王才倉促調遣軍隊應戰。這些軍隊久困戰場,無心戰鬥,前徒倒戈,終於導致商王朝的滅亡。

    由於東夷部族的頑強抵抗,使商軍長期陷於東部作戰,造成商朝內部空虛,消耗了商朝大量人力、物力。這時,周武王看到了機會,在姜子牙的建議下,周國率舉國之力進攻朝歌,而商軍的主力正在東方跟東夷作戰,來不及回撤。沒辦法,商紂王只能組織奴隸和囚犯作戰,奴隸和囚犯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他們不僅沒有跟周軍作戰,反而倒戈了。這樣商朝滅亡了。

  • 3 # 劉文廣

    武王伐周時商朝在東邊打東夷著。

    "商紂王"並不是正式的帝號,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諡,意思是"殘又損善"。他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是商代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中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

    紂王在位時,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漸漸導致朝廷內外矛盾叢生,民不聊生。

    其時東邊的東夷人屢屢犯境,妄圖擴充套件其疆域。紂王乃征討之。紂王在攻打夷人的戰鬥中傾其主力精銳之師,甚至修建了一條通向東夷的大道。夷人儘管善弓,但商軍的箭鏃以青銅打造,精巧而鋒利,其射程遠、殺傷力大,而且商軍作戰部隊中甚至出現了“象隊”,古書上說:“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大象象牙輕易地戳穿了東夷人的胸膛然後把屍體拋向空中,東夷的軍隊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紂王指揮的商軍一陣衝殺,層層包圍,東夷人的部隊大部分做了俘虜。

    據說,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從此以後,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中部和東南部的關係密切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 但是商軍“克東夷而殞其身”,這些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透支了殷商的國力,並造成國內空虛。

    當時西邊的姬姓周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周武王姬發積極策劃滅商。帝辛三十年(約前1046年),周軍在孟津與諸侯結盟行孟津之誓。列舉帝辛的四大罪狀,一、“惟婦言是用”,牝[pìn]雞司晨,即聽從女人的話。二、“昏棄厥肆祀,弗答”。即不好好祭祀。三、“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即不用貴戚。四、“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即任用外來逃臣。

    約帝辛二十九年(約前1047年),周軍出師伐商。周武王聯合各個部落,率領兵車300輛,虎賁(衛軍)3000人,士卒4.5萬人,進軍到距離商紂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裡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舉行了誓師大會,列數紂王罪狀同紂王決戰。而這時的商王已 “克東夷而殞其身”, 大軍遠在東南,無力援手,牧野之戰的商軍,並非商王朝的精銳之師,而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囚徒。 帝辛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雙方進行了慘烈爭戰,帝辛的軍隊被打敗,帝辛逃到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裡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史稱“武王伐紂”。

    武王伐紂成功之後,西周開始實行分封制,中國從此建立了長達800年的周朝,周朝的經濟、文化、生產力水平比商代更高,並培育了中華民族的文明。

  • 4 # 南山飛梟

    武王伐紂時,商朝軍隊正攻打東方叛亂的東夷部落。

    商紂王是殷商王朝的最後一代君主,在他繼位後不斷施展雄心抱負,以朝歌為國都中心,調集全國軍隊征伐四周反叛部落,開疆拓土。

    當時的東夷,就是中原中東部地區,泛指現在的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物產豐富,海貝,魚,鹽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有大量鑄青銅器用的銅,錫,鉛等各種貴重金屬。青銅能鑄祭祀器皿和軍隊武器,是國家強盛的標誌。

    一個這樣的東夷,如何不讓素懷雄才大略的商紂王不動心呢!

    商紂王安扶住西邊的周武后,專心在東部練兵,他借軍隊演習之名讓東夷部落出兵配合,但遭到拒絕,於是又借東夷反叛為名,揮師征伐。

    周武王藉機商軍遠離都城征戰,商國空虛之際,舉兵征討商紂,結果商朝滅亡。

    這就是歷史上商伐夷,周徵商,取而代之周朝起的歷史演變潮流。

  • 5 # 史全十美

    武王伐紂時,商紂王正在東邊平定東夷的叛亂,周武王能伐紂能取得成功跟這個有直接關係,因為商紂王的軍隊大部分都在東夷,那麼“東夷”地區究竟有多大?又是怎麼的部落?

    中國古代把中原地區稱為“華夏”,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按方位分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所以就稱生活在東方的人為“夷”。東方地區,是指今天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不部分割槽域,古書中有“九夷”之稱,所謂九夷,就是形容分支很多,而不是九種的意思。

    考古上,東夷文化發源於魯中泰沂山區(今山東省中南部),是華夏文明重要源頭之一,自新石器時代開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結束,東夷及其古文化在亞洲古文化的發源與交流中都處於較為重要的地位。

    與“東夷”的矛盾自古有之

    夏王朝與東夷之間常有衝突,例如東夷的首領伯益爭奪王位、后羿篡奪了夏王朝的王位等。

    夏代末年,商族自北向南發展,夷、商聯盟,共同滅夏。商王朝建立後,雙方因領土擴充套件問題發生衝突。夏、商王朝都因與東夷戰爭而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元氣大傷,這是夏、商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武王伐紂的戰略方針周作為商的附屬小國,在政治上來迷惑商紂王,向紂王屈服,唯命是從,給商紂王一種假象,來表明自己沒有僭越之心,讓紂王放鬆對自己的管控;在軍事上週武王會盟各國諸侯,籠絡人心,與諸侯聯盟,發展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等待伐商時機,時機不成熟堅決不決戰,資料記載武王有一次渡過黃河準備伐紂,發現時機未熟,堅決不戰,退回去後繼續等待機會,

    西伯既卒,周武王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爾未知天命。”乃復歸。

    時機成熟後,周武王迅速出擊,召集諸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籠絡人心,一鼓作氣,攻入殷商都城,取得成功

    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大]白旗。殺妲己。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說。於是周武王為天子。其後世貶帝號,號為王。而封殷後為諸侯,屬周。

    總結

    周武王滅商雖然成功了,也不是武王一人之力,自周文王就開始為滅商大業而積蓄力量,為武王伐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武王伐紂代表著殷商部落時代的結束,周朝的建立開創了封邦建國的新時代,從此開始禮樂文明主宰時代的新篇章!

    參考資料《史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前帶著娃的你是怎麼掃房土,大掃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