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能是因為以前干預孩子太多,現在孩子特別愛徵求媽媽的意見。讓人感覺缺少主見,怎麼糾正?
15
回覆列表
  • 1 # 藍藍湖

    寶媽也知道,是以前自己干預太多,所以孩子沒有獨立意識,總怕自己做不好父母批評,因此遇到事情就徵求媽媽的意見。那麼既然認識到了,就從現在開始改變:

    1、從一點小事開始誇獎孩子,讓孩子自己知道能做事。比如讓孩子去拿一個杯子來喝水,無論孩子拿來什麼樣的杯子都要肯定,就算是髒的杯子也和孩子一起去洗乾淨,然後倒水給他喝,這樣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認可。

    2、孩子徵求意見時,媽媽可以給出建議。比如去買玩具,孩子問媽媽買什麼好。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不同玩具的優缺點,讓孩子自己選。就算孩子選擇的不符合你的心意,也千萬不要反悔。否則孩子剛培養起來的獨立意識又要被扼殺。可以在孩子以後玩玩具的時候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有什麼缺點,以後選擇的時候應該怎麼選。

    3、給孩子選擇的時候提前約定一些事項。比如逛超市,一次只能買一樣東西。比如買玩具,不能超過30元或者50元。這樣的約定要在孩子出門之間就說清楚,不要等孩子選好了之後你再用這些條件推翻孩子的想法。

    只要從現在開始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勇敢的去實現自己的想法,孩子很快就能獨立作出判斷了。

  • 2 # Jun1325326

    父母太強勢,孩子缺少主見

    釋出時間:2014-05-29

      你在家中是否說一不二,擁有絕對的權威?總覺這樣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需要的也是隻是你的一個安慰、一個擁抱而不是冷冰冰的責罵。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經out啦,來看看強勢父母對於孩子成長的一些不利之處。

     一、強勢家長的表現

      現在,很多事業上很成功的父母,工作給他們帶來強大的壓力與責任,所以他們會投注很多精力在工作上,對待孩子,甚至採用工作上的方式,採用高壓政策。強勢的父母,通常願採取簡單粗暴方式,希望在一頓怒火與責罵之下,孩子會神奇般地變好了。不過,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

      那麼,強勢家長有哪些表現呢?

     1、少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

      由於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有種“恃寵生嬌”的態勢。為了避免孩子在家裡橫行霸道,中國家長通常採用“從嚴”的教育方式,他們認為,只有維持自己在孩子心目樹立絕對的權威,孩子才不敢犯錯。

      於是,強勢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說一不二,他們很少在孩子面前表露情感,不會對孩子進步表揚,或者不會做一些愛孩子的舉動。教育孩子時,常常態度生硬,言語粗暴,缺乏感情。

      2、給寶寶設定規則和目標

      強勢的父母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規矩做事,希望孩子按照他們設計的人生去走未來的路。於是,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想法,為孩子設定規則和目標,強加自己的思想於孩子身上。

      有個孩子叫小偉,他從小就參加培訓班,讀的幼兒園也是當地最好的,父母經常給他灌輸以後要上重點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讓他覺得喘不過氣。但是,有一次,他和媽媽講,自己不喜歡學奧數,卻得到了父母的一頓痛罵。

      3、不給寶寶犯錯的機會,強制寶寶完成目標

      強勢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最明顯的表現是不給任何機會孩子犯錯。例如我們常說的“虎爸”。

      “虎爸”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決定限制他們的自由,並定下死規矩——只有完成作業,才可以休息,作業完成得不好,會受到狠狠的抽打。這種過分嚴厲教育孩子的方式,被人稱為“虎爸式”教育,而李勇,就是“虎爸”的代言人。

     二、家長太強勢的危害

     1、親子關係較生疏

      強勢的父母,通常在社會上是領導的角色,他們很容易將這種人際交往的模式原封不動地搬到家中,只要自己發話,孩子必須服從。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成為家裡的弱者。

      如果孩子長期受到父母的壓迫,他自身成長的能量就會被削弱,對父母產生恐懼心理,承擔巨大的壓力,於是,他們會害怕父母,不敢和父母親近。

     2、寶寶缺少自己主見

      只要孩子做錯事情,或者不能完成父母佈置的任務,父母就會打罵孩子,只要孩子夠膽反駁,那下場就更加可憐。

      長期受到“壓迫”的孩子,就會把想法埋在心底,不敢講出自己的意見。從而使他們遇到事情沒有自己主見,缺乏戰神挫折的信心。

     3、可能導致孩子叛逆

      長期壓抑的人,一旦爆發,後果將部堪設想。當孩子失敗或者遇到困難後,很多強勢的父母,不僅沒有及時鼓勵、安慰他們,反而進行批評、指責,這樣一來,就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喪失了繼續面對失敗的勇氣。

      也因為父母的過高要求,讓孩子不能接受失敗,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厭學、頂撞父母和老師等叛逆行為。

    三、強勢家長需要如何改進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標杆”,因此,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心理。所以,強勢的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要學會放下自己領導的架子。

     1、學會調換身份,不用領導身份在家裡發號施令

      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孩子影響很大。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妨學會調換身份,不用領導身份在家裡發號施令。

      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你可以和孩子講,現在我們玩個遊戲,你當媽媽,我當你,如果我像你提出一定要買一個玩具,你會怎樣呢?也許,透過商量的口吻或者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孩子有深刻的體會。

     2、適當在孩子面前表達情感

      大家都說中國的家長比較內斂,不敢在大家面前和孩子親暱。但是,《爸爸去哪兒》的天天和張亮的舉動告訴我們,父母適當在孩子面前表達情感,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當天天完成任務時,會和爸爸分享,主動講出自己的對與錯。當然,張亮也會毫不吝嗇地對天天進行表揚,會主動親孩子,表現出自己對孩子的愛。當孩子做錯事情時,要毫不客氣地批評,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3、制定簡單明確的規矩

      作為家長,從小給孩子立規矩是正常的,但不能急於求成,應該根據孩子能力的不斷髮展而增加難度。例如有的家長就把家規貼在牆上:尊重家長;該寫作業時寫作業;自己整理玩具;髒衣服放在筐裡等等。

      想孩子變得獨立,家長要給給孩子一個適應的時間,讓他自己逐漸學會遵守。例如有的孩子喜歡亂扔東西,你就要告訴他:“如果你再扔,以後就沒有喜歡吃的東西了。”

      孩子每次扔東西都會得到相應的懲罰,以後每當他想扔東西時,想到的不是扔東西的樂趣,而是失去愛吃的零食的痛苦。

      當然,父母給孩子立規矩不是不講情面。父母在立規矩的時候,既要堅持原則的又要給孩子愛撫,在情緒不好或者哭鬧反抗時,別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應給予他安慰,引導他正確對待“規矩”

      4、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很多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指責和抱怨,是因為覺得孩子不能體諒和理解父母的心情,因為孩子總是做出讓爸爸媽媽反感的事情,讓諸多的父母很無奈。因此,一旦孩子犯錯,必定嚴懲,以杜絕孩子再敢範。

      其實,在家庭互動中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有的是是否適合,孩子對於外界的事物存在好奇心,希望自己去驗證去摸索,而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在錯誤中成長,就要給機會孩子犯錯。

      父母不要一味地對孩子職責,對孩子的錯誤吹毛求疵,讓孩子覺得壓力過大。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給機會孩子犯錯,長大後,孩子犯錯的後果也許更加嚴重。

      生活中你是個強勢的爸爸或者媽媽嗎?孩子作為獨立的人,父母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你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還不懂,其實孩子很敏感,你的一句責罵可能就在他們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 3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是的,寶媽自己反思的很好,就是有一個太能幹的媽媽了,所以寶寶什麼事情都依賴媽媽。這樣的話自己也累,孩子現在輕鬆以後長大也會很累的。從現在開始就要放手,能讓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就自己去做,但是你之前管的太多,現在孩子沒主意了,所以現在慢慢鍛鍊給孩子一些可供選擇的選項,給他建議,但是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孩子身上。比如上週我帶我家寶寶去買剪刀,一把藍色的也很漂亮,一把綠色的很可愛,寶寶問我,買哪個好看呢,拿不定主意的樣子。我個人來說是比較喜歡天藍色的,比較素雅,但是我不是使用它的主人,這個得讓她的主人做主,所以跟寶說,你是它的主人,你來選擇什麼顏色吧。但是媽媽覺得藍色看起來比較簡單,好看,綠色的小兔子剪刀也不錯,你選擇哪個?寶寶自己選擇了綠色,我就尊重了她的選擇,買了綠色的剪刀。所以當孩子來諮詢您的意見的時候,您可以跟孩子說說您自己的看法,最終怎麼決定要你自己來做。

  • 4 # 梅小主3

    很關鍵很關鍵的是我們要培養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思想意識。那我們可以想一下平時我們是怎麼做的?那我們平時是怎麼做的讓一個孩子不獨立了?是不是很多事情都是媽媽要求的比較多呢?透過反思平常的行為覺察到自己都做了什麼?下次如何給孩子創造機會。建議:一,可以帶孩子讀下繪本《我自己來》。二,不要事事給孩子做主,替孩子做。做懶媽媽。三,多問孩子的想法。四,不要問太多問題,什麼“今天你吃什麼了?”“在幼兒園怎麼樣啊?”方法:一,給出選擇,比如說孩子早上起來決定穿什麼衣服。如果讓孩子自己來做選擇我們可以怎麼說呢?你是想穿這條灰色的褲子還是紅色的褲子,對孩子來說,每個小小的選擇都會讓他有機會控制自己的生活。孩子們其實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讓他們感覺到“我能行”讓孩子能夠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賴我們。其實,讓孩子自主進行選擇的重要性呢。是可以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和控制感。第二個方法呢,是尊重孩子付出的努力。做到的時候其實是有挑戰的特別是有時間壓力的時候,早上急著上班孩子要上幼兒園。我們可能會脫口而出說把瓶子給我。孩子付出努力的說法是“瓶兒不容易開啟,有時候用勺子撬開一邊可能會有用“不要說一定管用,我們用可能這個詞?這就是提供了一個可以嘗試的可能性。我們常常會認為,我們讓孩子做的事情都很簡單。 我們還會這樣鼓勵孩子說,試試看很簡單,或者說這個不難你試一下吧!最初接觸一件事兒,對我們來說再小的一件事兒,對孩子都是有困難的。如果孩子做到了呢,那也是又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會剝奪孩子的成就感。

  • 5 # 伊寧玄雪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包辦太多,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意識嚴重不足,幼兒在這些方面沒有明顯的進步,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

    獨立能力培養的關鍵

    珍惜孩子的自我獨立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援時,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援,使其獨立性不斷髮展。

    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父母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從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幼兒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要儘量遊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不愛勞動,害怕艱苦,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慢速分解動作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水平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援。比如吃飯,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並不知道怎樣拿勺,怎樣往嘴裡放,父母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語言指導必不可少

    儘管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並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範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獨立能力培養的要點

    1、要有耐心。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是一項長期、繁瑣、細緻的工作,所以進行這項工作,家長應有耐心。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係扣子,家長要先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耐心觀察,還要及時地鼓勵,耐心地幫助。這比家長親自替孩子穿鞋、係扣子自然要麻煩些,又費時間,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從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

    2、要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方面,1歲時教孩子用小勺吃飯,到1歲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獨立吃飯,還要教他用雙手拿著茶杯喝水,飯後用餐巾擦嘴。到兩歲半,孩子就能幹淨利落地吃完一頓飯。

    3、透過遊戲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例如,教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洗臉,可以採用遊戲的口吻:“今天媽媽和小明比賽,看看誰把臉洗得又快又幹淨。”然後,給孩子一塊毛巾,邊示範,邊講解洗臉、洗手的順序。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恆。

    幼兒園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後家長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卻來包辦,這都不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只有老師、家長協調一致,共同要求,反覆強化,形成鞏固的聯絡,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5、對孩子曉之以理。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還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就能逐步形成勞動的習慣。

  • 6 # 丫丫球球

    方法我建議如下幾點

    第一,先把原則底線告知自己和孩子。在底線以上的,她怎麼做你不干預。哪怕不符合你的期望。

    第二,生活中多讓孩子做決定。比如,早晨穿紅衣服還是黃衣服,橡皮買蘋果味的還是香蕉味的,早餐吃粥還是麵包,等等,

    第三,每天總結一下自己的言行,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又像之前一樣管教過多了,每天進步一點點。

    最後,孩子有天生的氣質型別,每個寶寶都不一樣,有時候你做的再好,寶寶也無法變成獨立有主見的人,那也不用太苛求了。

  • 7 # 漫天飛雪52066205521

    主要原因是寶貝有依賴感、又不熟悉環境所致。對策是:在家引導寶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過多的干涉包攬孩子的事情,讓他養成獨立的好習慣。和其他小朋友,建立一個活動遊戲小圈子,逐步減少對大人的依賴。和孩子的老師溝通,讓老師瞭解孩子的優缺點,進行有目的的教育。時間久了,孩子會逐漸學會獨立的,這需要一個過程,做家長的急不得!

  • 8 # 侯媽家庭教育

    父母如果想讓寶寶獨立起來,就不能給孩子包辦溺愛,不能讓寶寶對父母產生依賴,那麼怎樣才能讓寶寶獨立起來呢?

    一、不能包辦寶寶的事情

    孩子進入幼兒園時期,隨著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寶寶開始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嘗試做各種事,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以任何理由來拒絕寶寶的一次嘗試。

    二、給寶寶第一次嘗試機會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經歷無數個第一次,對於孩子的第一次,我們父母要學會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

    三、鼓勵寶寶的嘗試行為

    對於寶寶的嘗試,父母要多給寶寶鼓勵,這樣才能增強寶寶更多嘗試的勇氣,從而培養寶寶的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各種第一次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笑傲江湖》堂堂的福威鏢局是那麼的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