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ronusssss

    引言:近年來,從文學內容影視化到改編遊戲、衍生品開發等,“IP”越來越得到影視行業和資本市場的追捧,隨著《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羋月傳》《琅琊榜》《微微一笑很傾城》等一系列網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成功火爆熒屏,IP劇江湖一時風起雲湧。影視公司和投資者普遍認為,擁有大量原著粉和較高知名度的IP資源不僅可以節約營銷成本,同時還兼具風險小、回報高的特點,而具有較高投資價值。IP版權價格飆升、IP大量轉換成影視作品的趨勢仍將持續,一些“超級IP”專案被炒至千萬級別,個別作品甚至還未完成就已經被預定。

    “IP”的概念已經不新鮮,通常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遊戲動漫等。新鮮的是,在影視圈IP內容群雄逐鹿的戰場上:哪些IP題材最經常被改變成影視作品?哪些內容賣的最火?在持續瘋狂的“IP熱”中,究竟哪些制勝法寶能讓影視作品拔得頭籌?

    若問IP劇什麼內容最火爆?相信普通觀眾對《甄嬛傳》《花千骨》《琅琊榜》《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原作小說也有耳聞,清華大學《傳媒藍皮書》課題組編撰的《2016中國IP產業報告》則用資料證實,網路小說已經成為影視IP最重要的來源——今年到目前為止播出的影視榜單中,網路小說佔61部,傳統小說29部,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投拍或進入籌備日程的的網路小說改編電視劇超過90部,電影超過20部。

    網路閱讀大行其道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技術的日漸成熟崛起的,越來越多的讀者選擇專門的小說網站來閱讀小說。2015年,網路文學市場規模達70億元,同比年增長25%,預計今年將增長20億人民幣。這些小說閱讀平臺聚集了大批讀者、作者、出版人、編劇、製片人等,互相交流碰撞,尋找或提供符合自己需求的內容。短期內網路小說平臺依舊是閱文集團一家獨大,2015年1月,騰訊COO任宇昕與副Quattroporte程武宣佈正式成立閱文集團,統一管理和運營原本屬於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旗下的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小說閱讀網、瀟湘書院、紅袖添香、雲起書院、QQ閱讀、中智博文、華文天下等網文品牌。2016年排名前十的網路小說閱讀網站中,有7個都隸屬於閱文集團。

    網路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歷史,可以上溯到2001年熱播的《上錯花轎嫁對郎》,被譽為中國產良心劇。放眼今日,從2011年知名網文改編劇《步步驚心》的驚豔開始,歷經幾年的量變,這條高密度細分的產業鏈早已改朝換代,變為“網友喜歡什麼就拍什麼”的局面。細數目前市場上已經播出或籌拍中的網路小說,描繪愛情、虐戀情深的內容佔大多數。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玄幻、升級打怪類的作品拍成影視劇有一定難度,同時存在審查約束,比較而言,情感類作品操作相對容易,和電視劇的收視人群契合度更高。言情小說中,青春都市流派的勢力最為壯大,《杉杉來了》《何以笙簫默》《親愛的翻譯官》《微微一笑很傾城》《最好的我們》《遇見王瀝川》等都市青偶劇都引發了一波青春熱潮。青偶劇數量大,古裝劇的上升勢頭卻更為驚人,《甄嬛傳》《琅琊榜》《海上牧雲記》《步步驚心》等古裝劇叫好又叫座,拼製作拼演技拼質感還要靠古裝劇。業內普遍認為,唯有大古裝才能點石成金、火人火戲,仙俠、神話等古裝內容依然是電視劇圈裡改編網路大IP小說的重要題材,這類題材普遍既有粉絲追捧又有高顏值傍身,還有仙俠本身這個自帶技能加持的屬性,很容易一火就是半年。

    遇見王瀝川

    最好的我們

    微微一笑很傾城

    國內大部分影視公司不僅每年都在大量籌拍網路小說,還在不停囤貨,在一些影視業人士看來,只要是稍微能改編的版權,大家都在囤,甚至還有很多知名作者的小說沒寫完就被預購,晉江文學網被登記版權售賣的小說超過300部,2016年被批准獲得影視版權的網路小說超過110部。但是,這些小說也並不全都能在第一時間被拍成影視作品,很多都是經歷幾年才能“囤貨變現”。小說版權的搶購也讓IP價格連年走高,不少網文大神們在影視圈叱吒風雲,知名度劇升,身價飆漲。一兩年前一部小說三四十萬的價格是常態;2014年114部網路小說被賣出影視版權,平均每部版權費約100萬;而如今開價兩三百萬以上的也不在少數。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二流小說藉著IP熱的風潮拉高身價,這就要看狂熱的投資者們能不能慧眼識珠了。

    步步驚心

    琅琊榜

    網路小說IP改編

    優勢:數量多、題材廣、選擇多,故事性強,粉絲基礎雄厚,高人氣偶像加盟;

    劣勢:作品質量參差不齊,小說還原度差,淪為快消品,資源浪費。

    遊戲IP瞄準經典,原作粉最難取悅

    繼文學IP受到狂熱追捧後,遊戲IP也成為中國產影視圈的寵兒,但遊戲IP翻拍其實並非近幾年專屬,從1993年到2016年,光好萊塢就有數十部爆款遊戲改編成電影上映,遊戲與影視的聯動越來越緊密,這幾年,影遊聯動的趨勢尤為明顯。國內最早的遊戲IP劇是2005年改編自同名RPG遊戲的古裝奇幻愛情劇《仙劍奇俠傳》,這部劇不僅捧紅了胡歌,也開創了中國產遊戲改編劇的新潮。中國產遊戲影視改編一般以擁有超高人氣的古裝大IP遊戲為主,如《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軒轅劍》等,近兩年一些熱度高、故事性強、看點豐富的娛樂圈養成題材也受到影視公司關注,《明星志願》《逆襲之星途閃耀》等都已經投入製作。

    逆襲之星途璀璨

    遊戲公司和影視製作公司看中的是經典遊戲所擁有的數量龐大的忠實受眾群,開發這類玩家基礎雄厚的作品有利於延續粉絲熱度,發酵追劇熱情。同時,能夠給眾多玩家和觀眾帶來更豐富更多元化的娛樂體驗。兩大娛樂類別互相滲透、互相合作,在內容和市場推廣上能實現“1+1>2”的規模效應,這也是近兩年業內熱門關注點“影遊聯動”的價值所在。

    仙劍奇俠傳

    儘管市場火爆,將遊戲改編成電影依然有著很大難度,因為影視劇要正確把握敘述的“度”才能既留住老玩家的視線又吸引新觀眾的目光。大部分支援遊戲改編影視劇的玩家都認為,遊戲的劇情即故事性是改編的前提,如果影視作品能表達出遊戲的真諦,將玩家喜愛的遊戲展現在更多人面前,才是最令人期待的;但在另一部分玩家看來,有太多失敗案例擺在面前,遊戲改編影視簡直是在褻瀆遊戲。遊戲IP本身具有粉絲聚集力,因此有比較好的市場前景,但國內的網遊數量雖多,卻以簡單遊戲為主,在情節上缺乏完整的故事,因此這些遊戲在影視化改編時,無形之中便面臨更大的難度。網易遊戲副Quattroporte王怡曾談到:“適合電視劇同時又適合做遊戲的題材不多,選擇要謹慎,但最終還是要從創作本身去看這件事。只要產品本身質量夠高,自然而然會獲得使用者的支援。”

    現今,遊戲電影市場就像是一塊巨大的蛋糕,誰都想要分上一塊,可是遊戲IP劇並不等同於把遊戲用影視語言演繹一遍,只有在內容開發和再創作上下足功夫,對人物設定和情節不斷突破,才能透過影視作品吸引粉絲迴流。

    遊戲IP改編

    優勢:多為大製作大劇,玩家基礎雄厚,強品牌效應,高話題度;

    劣勢:故事改編空洞,特效、服化道還原度差,過於迎合市場喪失本質。

    國漫IP真人化挑戰多,嘗試衝破次元壁

    近年來,隨著影視文化市場的井噴式發展,二次元不斷崛起,使用者群體逐步從少兒群體向全年齡人群擴大。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在2016年有望實現30%的增長。2017年,中國二次元核心使用者將超過8000萬,二次元群體的總數將超過3億,且97%以上是90後和00後。

    在此形勢下,一批影視劇創作者湧向動漫IP領域,從目前來看,能有效孵化的中國產動漫IP數量卻著實不多。2015年,中國產動漫《秦時明月》改編為真人劇,原作是少有的高口碑國漫代表,卻因為選角、人設等與原作偏差太大而引發爭議;漫改真人劇《黑白無雙》在網路上的關注度也寥寥無幾。直到近日,改編自知名國漫IP的網劇《畫江湖之不良人》上線,這部被稱作“神還原”的口碑佳作才讓中國產漫改真人劇成為業內焦點。《不良人》總播放量已超過6.5億,豆瓣評分8分以上,這樣的成績不僅在同類改編作品中難得一見,在近年來的網劇作品中也名列前茅。除原作粉外還吸引了大批固定粉絲追劇,更有網友評價該劇是近幾年最值得一看的武俠故事,《不良人》能夠獲此超高評價,與該劇嚴謹細緻的拍攝、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對原作的超高還原密不可分。

    二次元虛擬文化一直都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觀和敘事方式,真人化頗具難度,漫改過程中難上加難的,就是突破次元壁,將三次元與二次元世界無縫銜接,從而最終實現原著世界觀和二次創作的平衡。《不良人》的成功突圍,正是突破次元壁的一次成功嘗試,劇中嘗試定義的“2.5次元”世界也成為漫改劇的重要創作方向。

    對觀眾和原著黨來講,漫改劇需要具備3個基本條件:

    首先,場景、人設、服化道對原作能否實現高度還原。這是觀眾的第一感觀,也是二次元向三次元過度的重中之重。但需要注意的是,高度還原並不意味著cosplay,要在符合三次元審美的基礎上融入原作特色。

    其次,用三次元鏡頭語言流暢呈現二次元敘事。二次元作品的特殊性需要將漫畫中大量的靜態畫面轉向動態寫實場景,實現虛實的轉化。

    最後,劇情邏輯嚴謹、保證看點,進行既保留原作特色又合理的二次創作。故事情節是影視劇的筋骨,好看是一部影視劇的起點和終點。

    國漫IP改編

    優勢:國漫崛起勢頭明顯,政策扶植,粉絲反哺能力強,IP產業鏈空間大;

    劣勢:次元差平衡難度大,缺乏品質感,原作粉不買賬,雷翻普通觀眾。

    又雙叒被翻拍——鐵打的經典,流水的翻拍

    國慶期間,兒童版《新白娘子傳奇》被網友刷爆,一群05後小孩幾乎零差異的還原了趙雅芝版,惟妙惟肖的還原表演秒殺眾多“雷死人”的翻拍作品,在中國產劇又掀起新一輪翻拍熱潮的當口,給不少粗製濫造的翻拍作品們上了一課。

    小戲骨

    雖然經典翻拍常常遭遇板磚無數,但影視製作方依然熱衷於翻拍。《倚天屠龍記》將由於正翻拍,《金粉世家》《梁山伯與祝英臺》都有翻拍計劃。

    經典翻拍數不勝數,這些作品前期關注度普遍很高,但收穫好評的寥寥無幾,大多數都遭遇尷尬,闊別熒屏三十年的葫蘆娃變成《新葫蘆兄弟》讓網友吐槽“充滿韓劇套路”,被調侃由“喜羊羊”和“大頭兒子”聯合出品;韓劇版《步步驚心:麗》播出後的收視也不盡人意。值得注意的是,改編作品雖然可以借用原作的“東風”吸引觀眾,但要想在口碑上達到“後來居上”並不容易。

    為什麼翻拍總是這麼令人難以接受?

    首先,“先入為主”難以改變。不少經典作品已經在各種渠道重複播放過無數次,資深觀眾甚至能背下大部分臺詞,這些影視作品還承載著很多觀眾的情懷和青春記憶,翻拍作品很難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其次,演員水平與前作相差太遠。無論是顏值還是表演實力,翻拍作品都會被觀眾不斷的與前作進行對比,一旦沒有亮點就會收穫吐槽無數。此外,時代在不斷進步和發展,觀眾對服化道的審美以及對劇情的要求越來越挑剔,雷同的劇情和人設在不少劇目中被反覆運用已經喪失新鮮感,即便觀眾願意為“情懷”買單,但當“情懷”僅僅被視為製作方的營銷噱頭時,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所以,消費情懷並不是翻拍作品成功的籌碼,如果一部作品沒有誠意和高質量的創新,又怎能奢望在口碑上達到後來居上?

    適度翻拍經典是影視劇行業發展的必然現象,但是當前的影視劇市場,更亟需“推陳出新”。推陳,即為充分利用經典作品的影響力,再塑或者發掘一批優秀的以傳統文化為內涵的劇本;出新,即在現有的編劇架構下,以更加精緻的內容、更加高超的製作水準,再造一批高市場吸引力的高質量影視劇。

    經典IP翻拍

    優勢:自帶高影響力,未播先火,劇情脈絡現成,節約營銷成本;

    劣勢:誠意改編少、蹭熱度居多,翻拍質量不過關,演員水平、服化道與前作差距大,觀眾要求更苛刻。

    文學與影視的難解情緣

    中國影視劇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先產生了好的文學作品,才有好的影視作品,在網路小說火遍熒屏之前,除了電視劇的原創劇本,經典文學作品是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最主要題材,從四大名著到古龍金庸的武俠經典,從瓊瑤言情再到現當代經典小說,文學和影視本來就是不可分解的至親關係,上世紀國內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很多都是來自純文學,即便是在好萊塢,去年上榜奧斯卡的11部作品中,就有7部來自默默無聞的純文學作品。

    這些經典的作品之所以能夠超越時光永不褪色,是因為大多都具備有力的敘事線、清晰的故事和充滿內心掙扎的有趣人物。假如能夠被良好改編,它們將成為足夠吸引人的影視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傳達的主題也都是放之四海皆準,比如愛、信仰、忠誠、友誼。事實上,文學改編影視始終要面對的問題是——是否忠於原著,忠於原著的什麼?之後才是能否超越原著。隨著影視表現手法的增多,不應該只是忠於文學作品的文字、而應該抓住其精髓成為文學作品影視化的共識。所謂忠實,也不代表量的實足,而是質的保證,是對經典的精神還原。

    從另一方面來說,文學作品是既定的,影視則是一種演繹的方式,只要文學不朽,這種演繹的次數就只會越來越多。在當代,源自文學的影視改編已佔了影視創作較大的比例,即使原創的影視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學敘事和人物塑造等文學經驗的影響,由於中國的影視市場近兩年迅速發展起來,值得拍攝的原創劇本供少於求,這就使許多製片公司把目光轉向有改編價值的文學作品。

    電視劇基本上採用戲劇敘事,電影則是影片敘事,不同的敘事模式決定了電視劇作品和電影作品在文學改編時不同的選擇趨勢:電視劇多選擇篇幅較長、內容豐富、意涵深廣的文學經典,可以透過長篇劇集實現原汁原味地演繹;電影受制於篇幅長度,則多選擇矛盾衝突集中的文學作品,或節選長篇經典中的某些橋段進行著重表現。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燦爛淵博的文學藝術積累,不僅有美麗的神話傳說,也有神奇的魔幻故事,更有世俗的關懷和浪漫的理想。中國現當代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中開拓出廣袤的精神原野。這些都是電影、電視等藝術生長的沃土和IP資源。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開啟視野展開瑰麗的藝術想象,以自由的心態,創造出更加優異的作品。

    經典文學翻拍

    優勢:作品內涵豐富,思想藝術水平高,具備讀者基礎;

    劣勢:翻拍難以完整傳達原有精神內涵,有損原作文學價值,喪失原有的人文底蘊。

    堅持品質至上是影視劇最終能夠拔得頭籌的關鍵,IP所做到的只是錦上添花,粉絲效應的確可以提升關注度和收視效果,但當作品陷入內容空洞、題材同質化的怪圈,IP就無法成為制勝法寶,而只能是市場泡沫產生的誘因。對於劇組和市場資本來說,能夠摒除“速成”的浮躁心理,在“小火慢熬”上下功夫才是優秀作品誕生的關鍵。影視劇製作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盲目追風,著力發掘好、維護好原創;更要捨得時間和成本,堅持用時間打磨精品,才會被市場認可,才會真正鍛造出精品。反觀國內外不少IP轉化的精品影視內容,注重在細節上精心推敲,在敘事上符合邏輯發展規律,同時深刻反映積極的人性與價值觀,真正的經典永不過時——市場需要閃光的金子,社會需要真摯的匠人精神,而觀眾需要真正關懷人性的價值情懷。

    觀點:

    IP影視化改編的大趨勢短期內仍將持續,其中網路文學仍佔較大比重,遊戲和漫畫作品改編熱度提升

    不限於宮廷、奇幻、都市生活、校園小清新、體育,IP改編題材更加多元,古裝玄幻仍是爆款大劇重點題材

    IP改編質量參差不齊,IP並非收視良藥;從製作到演員,精益求精的高質量作品才是最終贏家。

  • 2 # 來來往往的獨角獸

    謝邀。IP的主要理由是源自本身的品牌或者知名度價值,所以就有了超級IP優秀IP的說法,IP改編前本身存在的粉絲群和影響力才是優秀IP的價值所在!比如《三體》!不是流行的ip當然我們不能隨意去否定他的文學或娛樂價值,如果個別和少數人認為好的,有吸引力的網文,有可能真的在某些方面是優秀的,我們也可以說大多數人缺乏發現美的眼光,但是市場呢?改編的目的是什麼,是為贏得市場,是為了變現。本身是好的網文卻不流行,說明不夠主流,不夠順應市場,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遊戲風險都相當大,叫好不叫座的大把有!所以機會是有的,風險是大的,找到合適的投資人,在恰當的時候,做正確的事也許收穫也是意外的好!沒個準!

  • 3 # 夜摩天s

    沒這個問題是矛盾的。

    情節或者人物比較有吸引力的網文,

    都趨於流行的範疇,

    多少都是個ip。

    反過來說,

    情節或者人物缺少吸引力的網文,

    就沒有改編的必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法國旅遊最浪漫的地方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