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進取的搏擊教練
-
2 # 紙醉金迷177247539
演講的站姿該怎麼練?
看過啞劇表演的人都知道人類無聲的動作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德國表演大師吉布·佩森有一次談演出體會時說:“我就靠我的動作、姿態向人們昭示我的內心世界,昭示我的所思所想,昭示我的喜怒哀樂。“
演講時首先要注意自己的站姿,爭取給人留下一種精神飽滿、胸有成竹的好印象。
著名演講家曲嘯曾在介紹演講經驗時說:“演講者的體態、風貌、舉止、表情都應給聽眾以協調的平衡的至美的感受,要想從語言、氣質、神態、感情、意志、氣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現出演講者的特點,也只有在站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演講者的規範如下:1. 脊椎、後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 兩肩放鬆,重心主要支撐腳弓上
3. 挺胸、收腹、精神飽滿、氣息下沉
4. 腳應繃直,穩定重心位置。
演講站姿有以下幾種:
(1)前進式:這種姿勢是演講者用得最多,使用最靈活的一種站姿。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前腳腳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側斜,兩腳延長線的夾角成45度左右,腳跟距離在15釐米左右。這種姿勢重心沒有固定,可以隨著上身前傾與後移的變化而分別定在前腳跟與後腳上,不會因時間長而身體無變化不美觀。另外,前進式能使手勢動作靈活多變,由於上身可前可後,可左可右,還可轉動,這樣能保證手做出不同的姿勢,表達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一腳自然站立,另一隻腳向前邁出半步,兩腳跟之間相距約12釐米左右,兩腳之間形成75度夾角。運用這種姿勢,形象比較單一,重心總是落在後腳上。一般適應於長時間站著演講中的短期更換姿勢,使身體在短時間裡鬆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長時間單獨使用,因為它給人一種不嚴肅之感。
(3)自然式:兩腳自然分開,平行相距與肩同寬,約20釐米為宜,太平會影響呼吸聲音的表達,太迂則顯得拘束。
此外還包括立正式,丁字市等。
音量的控制
演講時聲音的大小是能反映演講者是否自信的一個因素。一個小若蚊蟲、大家扯著耳朵都無法聽清在哼唧些什麼聲音,是絕不會與自信扯上關係的。當然也不用扯著嗓子說話,否則不僅容易失聲,也會顯得失態。讓在場的每一個人能清楚舒服地聽到你的聲音就可以了。一些特別的句子或詞語可以加重以做強調。
語速的把握
確定講稿後,可根據內容以及自己的特性來確定語速。語速不僅有天生的因素,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刻意訓練來改變。一般來說,語速不要太快——因為會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也不要太慢——顯的遲鈍沉悶,沒有激情。能找到自己說起來比較舒服,同時適中的語速是最好的。別忘了演講中也有標點符號,適當的停頓不僅會顯得張弛結合,同時能給聽眾提供一個理解回味的時候,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語調的抑揚頓挫
演講時的語調的起伏不僅能使演講更生動,而且還能傳達演講者豐富的感情資訊。試想如果總是用一種平板的語調,不僅演講者本身顯得無精打采,聽眾也會很快產生疲倦厭煩的心理。一般來說,升調傳達這激昂的情緒,如興奮、憤怒、譴責、疑問;降調則表達灰暗的情緒,如悔恨、傷心、失望和鬱悶等。
演講的手勢:
演講者的手勢和動作要像在絕大部分的談話場合中的一樣無意識,一定要自然地表現。隨著演說的內容、聽眾的情緒、場上的氣氛,在演講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噴射”出來的。手勢語言大致分四類,1、表達演講者的情感,使其形象化、具體化的手勢為感情手勢。2、模形狀物,給聽眾一種具體、形象感覺的手勢叫形象手勢,也稱圖示式手勢。3、指示具體物件的手勢稱為指示手勢。4、表示抽象的意念的手勢叫象徵手勢。
在演講中,手放置在哪裡往往很讓我們頭疼。如果你在講臺後面,你可以將雙手自然地放在講臺兩側。如果沒有講臺的話,可將雙手自然垂在身體兩側,或者讓雙手握在胸前,也可以用手來操作教學裝置,握住提示卡、筆、教鞭或是做手勢等。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該把雙手置於褲子口袋內,或是把手背在身後。
手是人體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勢是使用頻率最高的體態語言形式。由於雙手活動幅度較大,活動最方便、最靈巧,形態變化也最多,因而手勢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強,最能表達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優美得體的手勢,能產生極大的魅力,激發聽眾的熱情,加深聽眾對演講內容的理解,使演講獲得成功。
運用手勢要注意以下六個原則:
第一,上中下三區的運用。上區,就是手勢在肩以上,表示積極向上,一般用在號召鼓動、讚美、表揚的時候。下區,就是手勢在腰以下,表示消極的、不好的,一般用在批評指責的時候。中區,就是手勢在肩與腰之間,表示一般的描述表達。一般演講過程中,大部分手勢都在中區。
第二,場面大,手勢大;場面小,手勢小。當會場大、人數多的時候,我們的手勢做得要大氣,要做出來讓聽眾都能看見。當會場小、人數少的時候,我們的手勢做得要小一些,做太大了,反而會讓聽眾感覺有點張牙舞爪,和現場不協調。在這裡還要分年齡,在對年齡大的人演講時,手勢要儘量小一些;相反在對年齡小的人演講,手勢要儘量大一些。另外還有男女之分,對於男士,手勢可以大氣一些,對於女士,手勢可以做小一些。
第三,肩發力,表示力量;肘發力,表示親切。
第四,手勢應該停留足夠長的時間。手勢一做出去,馬上就收回來,則會使聽眾對你立刻失去信賴感。如歌星在現場唱歌時,他的手勢會指著一群人好長時間才放下來,然後再去調動另外一群人的情緒。
第五,自己的思維“倉庫”裡要儲存3到5個手勢。在運用手勢的過程中,切忌一成不變就做一種手勢,這樣顯得太單調、太呆板。
第六,在運用手勢過程中一定要自然、協調。做手勢就像貓抓老鼠一樣自然,貓看到老鼠時,不會想姿勢應該怎麼擺,而是一下就撲上去,這就是最好的動作。在有些演講比賽上,有些選手講完“我們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這最後一句話時,忽然想起老師說過最後加上一個動作效果會更好,馬上刻意地補上一個手勢,結果就顯得有點做作。所以不要為做手勢而做手勢。初學者剛開始可以多學學別人比較優美瀟灑的手勢,模仿是最快的學習,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風格。當然,剛開始做手勢時,會顯得不協調甚至有點彆扭,這沒關係,習慣了就好了,所有的習慣都是從不習慣開始的。
手勢動作只有在與口語表達密切配合時,才最為生動具體。演講者的手勢必須隨演講的內容、自己的情感和現場氣氛自然地流露出來。手勢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應與演講的有聲語言、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強去湊手勢。如果手勢氾濫,刻意表演,會使人感到眼花繚亂,顯得輕佻作態,譁眾取寵。當然,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勢,那樣會顯得侷促不安,失去活力。
以上僅供參照。
回覆列表
希望對您有幫助
1、頭正,雙 標準的站姿,從正面觀看,全身筆直,精神飽滿,兩眼正視,兩肩平齊,兩臂夾緊,兩腳跟併攏,兩腳尖張開45度,身體重心落於兩腿正中;從側面看,兩眼平視,下頜微收,挺胸收腹,腰背挺直,手中指貼褲縫,整個身體莊重挺拔。好的站姿,不是隻為了美觀而已,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 2、雙肩放鬆,稍向下沉,身體有向上的感覺,呼吸自然。 3、軀幹挺直,收腹,挺胸,立腰。 4、雙臂放鬆,自然下垂於體側,手指自然彎曲。 5、雙腿併攏立直,兩腳跟靠緊,腳尖分開呈60度,男子站立時,雙腳可分開,但不能超過肩寬。 目平視,嘴唇微閉,下頜微收,面部平和自然。
重點是頭正,雙肩放鬆,下顎微收,面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