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美國,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諮詢師,在中國,心理諮詢也成為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行業,可是,心理諮詢對人真的會有幫助嗎?
4
回覆列表
  • 1 # 希樸羊

    研究者已經得出了壓倒性的結論:心理諮詢總體而言是有效的。大多數的當事人在諮詢的結束時都有所改善,但是選擇哪個取向的心理諮詢師對療法並沒有影響。研究者檢驗了不同心理治療方法的相對效果。到目前為止,數百項研究將不同的療法進行了比較,如當事人中心療法、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體驗療法,結果發現沒有任何一種療法比其他療法更有效。如此千差萬別的療法竟然能得到同樣的治療效果,聽起來的確有些匪夷所思。對各治療流派間治療無差的現象,已經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原因假設。目前最流行的解釋是所有主流療法中包含基本因素都有積極的治療效果。弗蘭克夫婦討論了心理治療的六個共同因素:治療關係、希望注入、新的學習體驗、情緒喚起、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以及實踐的機會。兩一個對於療效無差的解釋是當事人因素和治療師因素比治療流派更能解釋差異性。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所有的療法都是有效的,可以引發相同的治療效果,但是它們的治療機制卻不同。還有一些人在研究心理諮詢的過程中,究竟需要多少次會談,可以使當事人減輕心理痛苦,恢復正常的心理機能。在研究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研究者們提出了心理康復過程的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當事人主觀體驗良好,改變迅速。第二階段改變速度較慢,症狀得以改善。第三階段速度最慢,煩惱得到平復,對於干擾家庭、工作等生活運作方面的不良行為開始做出適應調整。

    綜上所述,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需要心理諮詢師提供幫助,請放心的去吧,一定會有改善,前提是要找到一個靠譜的心理諮詢師,至於什麼流派,真的不重要。

  • 2 # 急用1

    有經歷過才有發言權,個人感覺挺有用的,很多事情你想不開,透過諮詢,心結一下就解開了,雖然不能替代藥物治療,但是我認為心裡諮詢更像是藥引!

  • 3 # 民科尖兵

    心理諮詢管不管用?需要3方面都合適才管用。

    其一,治療手段是否科學?每種治療手段都是其創始者在實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切實有效才會被推廣。所以每種治療手段都應是科學有效的,但這種有效應該是有適用的症候範圍,同一病症,用不同方法在效果上可能會有或大或小的差異。

    其二,諮詢師對專業的駕馭是否過關?有的諮詢師只學得毛皮,治療時只會照本宣科,不注意把握患者具體情況,他的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曾因婚姻問題諮詢一位女醫生,她通篇只說男人怎麼不對,女人討孩子多麼不易。我當即反駁說,照顧孩子非常容易,除了餵奶,我全包攬了,根本不需要老人和其他人的幫助。從怎樣培養良好的飲食、運動、學習習慣,到情感教育、挫折教育、由感性認識開始培養智力等,巧妙自然地融入孩子的生活日常、言行舉止,絕對遊刃有餘。比如讓正玩耍的孩子吃飯,媳婦動輒把孩子弄得哇哇大哭,而我讓孩子吃飯,孩子從來都是高興地順從。可這位諮詢師完全不顧我的話,彷彿女人怎麼做都是完美的沒有一句讓我信服。這樣的諮詢師,只是個混子而已,哪會有什麼效果?

    其三,患者狀態是否適合治療?有的患者病情嚴重,需要多人介入配合,並且要在封閉的情景中,僅靠諮詢師是不行的,而現實條件可能無法達到。還有的情況是患者遭遇莫大的不幸,並且這種不幸因客觀原因而持續存在,沒有改善的條件和可能,這不是靠“領悟”或“想得開”就能治好的。只有那些帶有偏見和侷限性的、尚未造成重大心理創傷的個人認識問題,才比較容易治療。

  • 4 # 梅小主3

    目前的心理諮詢以被廣泛的知道了,事實上還有人對心理諮詢是不瞭解的或者說只瞭解一部分的。我以個人親身經歷和體驗來分享下我的體會,對於有用沒用還是取決於個人吧。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誤解是最深的。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強大的人,開朗,熱情,其實我不是的。我只是更傾向於這麼塑造自己,粉飾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的人。當我越去認同那個理想的我,越去壓抑那些不好的東西時,就成了我難以承擔的原因。

    從我考過諮詢師的資格證後,也學了很多技術,卻一直沒敢去給別人諮詢。知道諮詢師要做體驗的。話說的簡單,只是體驗,不過體驗的過程,也要被撥“洋蔥”一樣。這個過程可想而知。就想平安唱的這首歌_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你會發現,你會訝異,你是我,最壓抑,最深處的秘密,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你會鼻酸,你會流淚,只要你能,聽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

    從去看心理醫生開始,身邊就有朋友跟我說,我看了一兩次,沒用。我說你以為是去吃麻辣燙嗎?吃完就飽了。你的心出了問題,揹負了很多你承載不了的東西,這是經年累月的。

    每個人的心就像一口井,平常在健康的狀態是活潑地往外冒水,你的生命之泉、你的情緒都特別健康。但慢慢地那裡塞滿了石頭、落葉和爛泥,你覺得泉水冒不出來了,或者這口井有些渾濁了,這很正常,但不是一天變成的。

    所以很多朋友希望看一兩次心理諮詢就能很快的解決內心的問題,這有點操之過急。一個壞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段時間,改變它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你內心的問題累積了一段時間,改變它也需要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對自己有一些耐心,我們慢慢來。

    我頭幾個月諮詢時每次都哭,老師說我的心像是有很多破洞的房子,很多洪水在流。我一個好朋友說她說每次做完心理諮詢都特別輕鬆,想吃飯,可是我每次哭得都不想吃飯。我大概諮詢了半年左右,有一天出來以後覺得好餓,聞到旁邊有烤串的香味,第一次覺得我想吃東西,這是第一個我好一些的標誌。

    又過了一段時間,每次我都是傾訴,有好多的話要講,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有一次我和諮詢師相對無言。我也沒有想到,心裡覺得這又好多了。

    大部分的人去看心理諮詢是需要很強動力,也有很強的阻力,我的阻力有幾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我們不太願意承認自己的心理情緒生病了,更願意承認身體生病了。感冒發燒不丟人,這是生理決定的。如果承認了我心理有問題,我情緒有問題,別人怎麼看我?我怎麼看待我自己?

    第二個困惑是,我覺得心是我們幽微、敏感、精細的所在,是我們靈魂最後的棲身之所。開啟心門讓一個陌生人走進來,不設防,把你心裡最多的東西都給他,是需要勇氣的。

    我經歷的心理諮詢是非常好的心理諮詢。諮詢室在瀋陽渾南心理諮詢中心,周圍長滿了樹。那是一個很乾淨的小房間,淡藍色的,房有蜜色小沙發,還有長的非常好的植物,冬天時Sunny會一直照進來。我坐在這個地方,覺得那是一個非常安全、溫暖,能讓我喘口氣的地方。

    後來在我很累且不得不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在我不能去諮詢的時候,我都會假想我在那個地方跟我自己待在一起。我覺得我們要給自己攜帶一個小毯子,你的毯子可能是一本書,是你信仰的某個人,是某段感情,也可以是類似這樣的某種支撐。

    在心理諮詢之後,我發生了的一些變化。

    我改變了以前很多自己的觀念,比如,我曾很害怕會特別依賴諮詢,永遠想逃避在小房間裡不出來;我很害怕移情給心理諮詢師;怕自己沉溺在這種關係裡,不願意往下走。但其實都沒有。

    我覺得成長和痊癒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你病好了就不想去醫院了似的。我很感謝我的老師給我帶來所有的東西,但是我並不會因此沉溺或者變相依賴他。我聽過很棒的一句話,學校是要讓你成為自己的老師,受教育的目的不是把知識塞給你,而是掌握一種學習的能力,成為自己的老師,心理諮詢也是一樣的。

    我也發現,心理諮詢對我最大的幫助是給我內建了一個人格。心理諮詢師的聲音,他的觀點、想法,好像內建成一個人格陪伴我,防禦我。接受心理諮詢之後,我發現原先愛自己的方向和方式可能是錯的。原來我的自愛,有點像情侶之愛,那種關係特別親密但也脆弱,容易對自己有過高的期許。但稍稍有一點風浪,就容易對自己失望。

    更健康的愛自己的方式是,你和你自己是好朋友。在你不順時,對你自己失望時,那個聲音說:沒有,小主,你已經很努力了,這個事情不怪你。那個聲音非常的理性,跟你有一些距離,但是很安全可靠。它持續的陪伴你,這樣你的感受就好多了。

    很多人會認為抑鬱是傷心難過,恰恰不是。我的親身體會是,抑鬱是沒有來得及的,沒有釋放的難過,你沒有允許自己完成它未盡的難過。伴隨而來的還有深深的內疚,負罪感和自我的評判,它們會反撲過來把你打倒。

    我31歲時結束了一段七年的感情,對我的打擊和創傷都很大。但我的壞毛病是,我向前逃跑,我很難面對這麼痛苦孤獨的感覺,我傾向於趕緊找下一個伴侶。但其實正常的分手以後,那種難過、傷心,對所有一切的懷疑,到慢慢的重建、康復,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但我並沒有允許自己這樣。我很快地跑到下一段關係當中去,那些沒有來得及釋放的悲傷才是它吞沒我的原因。

    在諮詢一年之後,當我從那種內疚、自責當中慢慢走出來,我才發現我對前任有很多憤怒,這是我曾經不允許自己釋放出來的情緒。原來當年是壓抑的……有一句話是大家一直在聽的,叫做不戀過往,不懼未來。我當然的狀態是既戀過往,又懼未來。你沒有那個心去活在當下,在那時候非常的累和疲憊,是最可怕的

    以下是我諮詢以後自己覺察的一段文字記錄,開啟了自我覺察能力。

    你有過這種體驗嗎?你期待一個小時能開車準時到約定地點,可是幾乎不怎麼堵車的時間段今天卻奇堵無比,你嘀咕著“真是見了鬼了”,你開始擔心自己會遲到,然後開始持續焦慮,你很煩躁……

    四個月前一直期待自己生場病,就像是一個“程式”一樣,每次別人生病了,自己就會說,怎麼不是我,自己身體這麼不好,應該是我啊,可就是不病。這時一定有人會說:你這人真有病,怪人,還期待自己有病的?是的,這四月還真的就沒有病,小感冒發燒都沒有。可是就在最近幾天,真的病了,原本就是感冒,發燒,可是奇怪的是就是這樣在大家看來的小病竟然沒控制住。盡然和n年前的事情一樣,發展到住院,情景很像,我意識到我要重複的是什麼?會發生什麼?

    我覺察到,我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抗拒,因為現在發生的事情和我的預期不同,而我還在執著我頭腦中的計劃,開始用頭腦對抗現實.

    我對自己的愛就被阻礙了。在剛剛這一刻,我忘記了我一直教導的,發生的就是最好的。

    然後我決定重新選擇自己的心情,我馬上調整了自己,不再和眼前正發生的小事對抗,放下了頭腦中原來的計劃,自己自己為什麼那麼需要生病,更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是什麼?

    我非常愉快和享受,我很確定,在這一刻體驗到的喜悅和按照計劃去跑步所體驗到的喜悅是一樣的。我沒有受突發事件的影響,我也沒有關注其他,我把讓自己享受生活放在第一位。

    你生命中的每一個最微小的時刻

    都是值得被細心呵護的,

    你才是你的世界裡最重要的人,細心呵護生命中的每一刻。

    心理諮詢的確能提高生活的品質。要想有好的效果,除了找專業的諮詢師,還要有勇氣探索自己。成與敗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自己的主動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能和自己和解的人,才能和世界和解

  • 5 # 紅塵醉無憂

    我認為,以後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心理諮詢師這一行業會受到社會各屆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認同。

    並且會成為一種新興職業。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以後的社會工作壓力會越來越大,生活壓力也會隨之變大。人們需要一種自身的調節和發洩。最重要的是需要傾訴。

    有些事,不能跟家人講、不能跟朋友說,更不能和同事說。那麼自己心裡的這個結跟誰說呢?只能跟自己的心理醫生來講。講出來,經過心理醫生的輔導,就會走出誤區,重獲Sunny。讓心靈得到釋放。

  • 6 # Miss張小豆

    從個人的角度上來說,心理諮詢當然對有需要幫助的人是有用的並且有效的。只是在中國這個傳統社會觀念的影響之下,很多人對心理諮詢這四個字抱有偏見,只要是聽到這四個字,就會覺得去這些地方的人肯定是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病患者才會去的地方。但事實上,心理諮詢只是一個給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一些心理幫助過程,因為線上下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可能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源於生活、工作或者是家庭。有一些人可能還會因為與伴侶之間的相處問題而導致常常處於一種情緒低落的狀態當中,那這個時候假設他想要改變當下狀況的話,它可以透過尋找心理幫助來讓他脫離當下的狀態,使他儘快地以全新的姿態美重新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心理諮詢的確是對人有幫助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心理諮詢都能夠對所有人起作用,特別是那些對心理諮詢有敵對態度的人,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辦法相信諮詢會帶來有效的結果,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這些人來說諮詢可能會變得沒有那麼有效果。另外,心理諮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每次心理諮詢所涉及的費用也比較大,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擔起這一部分費用的,所以有些來訪者只持續了短短几次的心理諮詢,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問題我不得不暫停諮詢服務,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的心理問題是沒有得到解決的,因此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即使去了心理諮詢也好像沒什麼用處。

  • 7 # 安慶林奇

    答案是顯然的,心理諮詢對人是有幫助的。幫助本身其實就是很廣泛的概念, 比如說在失戀時跟閨蜜傾訴,大罵前男友渣男一個,雖然沒什麼實質性改變,但對於失戀的人而言,獲得支援跟認同,這是幫助;又或者在求職過程中,不知道該如何修改簡歷的時候,得到學長的一個小提示(比如用 star 原則撰寫專案經驗),這也是幫助。

    心理諮詢也是如此,有時候是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是支援陪伴;有時候是有洞見的反饋或面質。已經有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心理諮詢是有效的。它不同於安慰劑效應,但同時也跟服藥甚至有相當的效果,而且還沒有副作用。

    因為心理諮詢常常是透過談話進行的,所以諮詢當中更多的其實是在諮詢師的陪伴下,來訪者吐露心聲,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在傾訴的過程中,來訪者的重新思考會讓他意識到原來所謂的痛苦經歷並不可怕,而且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向別人傾訴可能會得到一些不一樣的視角,一些啟發,並因此提高來訪者把握生活的能力。想起來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裡,陳末在每個深夜守候在電臺的另一端,溫暖和慰藉這個城市孤獨的人,這大概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心理諮詢吧。(現在也確實有很多電臺主持去學習心理學,考心理諮詢師證的呢)

    卡爾·羅傑斯曾在《論人的成長》中提到一位心理學家,起先這個心理學家是做視知覺研究的,在研究中會與學生進行訪談,詢問學生過去的視知覺情況,涉及是否有閱讀困難、戴眼鏡的反應等。這位心理學家只是饒有興趣的去傾聽,對他聽到的內容不加評判,完成資料收集過程。令他驚訝的是,許多學生回去後主動迴應感謝他給予的幫助。這迫使這位心理學家認識到,“原來,即使是針對生活小事,即使本身不帶有幫助的目的,帶有興趣的非評判式的傾聽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

  • 8 # 紫花地丁

    心理諮詢能不能對人產生幫助,其實取決於你對於它的期待是否符合現實。心理諮詢不是預知未來,也不是可以控制他人心靈的巫術,更不能讓你變成超人,或者切除掉你過往的痛苦記憶。心理諮詢更像是一面鏡子,幫助你看清楚自己內心的困擾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同時也陪伴你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 你的困擾與心理因素有著比較密切的關聯。比如情緒、人際或是情感方面的問題,就屬於心理的範疇,而一些軀體疾病或是十分現實的問題就不屬於心理諮詢的涵蓋範圍。舉例來說,如果你想根治脫髮,那麼心理諮詢恐怕沒辦法幫到你,但如果你因為脫髮而感到心情抑鬱,想要找到一些方式緩解情緒,那麼心理諮詢可能會有幫助。

    2.你的諮詢目標是現實可行的。很多人來尋求心理諮詢,想要實現的目標雖然與心理因素有關,但是卻並不符合現實規律。比如想要讓自己永遠不會產生憤怒的情緒、想要讓自己的注意力可以24小時高度集中等等。要知道,心理諮詢的終極目標,是讓我們都能成為一個“真實的人”,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一些“超人”的幻想。如果你想要讓心理諮詢師施展魔法,把你變成“超人”或者“非人”,那麼心理諮詢一定是沒辦法幫到你的。

    3.你的諮詢目標在於改變自己而非改變其他人。有些人來到諮詢室,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其他人:“我想知道怎麼能讓父母不離婚”、“我想知道怎麼能讓兒子變成異性戀”、“我想讓男友更愛我,願意娶我”……遺憾的是,改變其他人從來不是心理諮詢的工作範疇。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來諮詢的人都能夠隨意控制和改變別人,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麼可怕,那心理諮詢師豈不是比上帝還要全能?

    4.你願意為了自己的改變而付出相應的努力。很多人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想要改變、願意改變,但是卻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目標而付出相應的代價。如果你只是想坐在沙發上,等著心理諮詢師替你選擇、替你思考,那麼恐怕心理諮詢並不適合你。事實上,你越是能夠投入諮詢的過程,參與思考,參與和諮詢師的討論和反饋,就越是能夠從諮詢當中獲益。當然,這種努力除了需要體現在諮詢的一個小時當中,也需要體現在你的日常生活裡。我們和諮詢師討論得再熱火朝天,如果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所嘗試和行動,現實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 9 # 聖安米悅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可以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調整我們的認知,而令到結果有所不同,這才是心理諮詢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判斷一件古玉是否是真品要從哪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