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典戲說三國
-
2 # 乾坤說歷史
首先,時代背景不一樣。劉邦生活的秦末,社會矛盾尖銳,暴政消耗了民意支援,秦朝的滅亡已經是必然趨勢,六國貴族死灰復燃,卻又真的不適合當時新的社會制度,所以不能擔當大任,反而是平民出身的劉邦脫穎而出。漢承秦制,奠定了專制制度的基礎,換成項羽或者其他六國貴族根本不能實行這種制度,最終還是滅亡。
劉秀生活的時代,西漢並不衰弱,只是被權臣篡權,漢朝的民心未失去,老百姓還是支援劉家人做皇帝,再加上王莽亂搞一通,所以劉秀才能成功奪取政權,延續劉家人的江山。
劉備所處的時代,漢朝倒行逆施,閹黨橫行霸道,社會矛盾尖銳,一場大起義削弱了漢朝政府實力,地方軍閥趁機壯大,劉備一個落魄貴族,沒分到這場紅利,比不上其他的軍閥,最後勉強發展佔領了一部分地區,苦苦支撐也被人滅了。
其次,個人水平不同。劉邦那是開國皇帝,氣魄無雙,能力很強的,結交了一大群優秀的人才,沛縣鄉黨出將入相,蕭何,曹參都是宰相之才,治國理政無所不能,樊噲周渤灌英這都是軍事人才,勇猛無雙,再加上外來的張良韓信陳平,劉邦可謂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又不要臉,厚黑學厲害,所以能成功。
劉秀那不用說,是天選之子,和大哥起兵,大哥先死了。其他的赤眉軍綠林軍都是齷齪之輩,更始帝也是廢物一個,王莽敗亡後,除了劉秀就沒人能有那個能力當皇帝了,他不成功誰成功。再說劉秀出身也是富裕地主家庭,南陽的大地主,獲得了很多地主豪強的支援,不成功就怪了。
劉備呢?做草鞋的一個窮屌絲,黃巾起義時候他才開始徵召軍隊,實力太弱,根本沒從戰亂中攫取到利益。身邊人才也不多,關羽張飛各有缺點,趙雲馬超屬於雪藏,一個諸葛亮吹的很厲害,架不住曹操人多,五子良將,孫權有江東豪強支援,財力雄厚,人才也多。劉備在這樣的競爭中,自然處於劣勢,三分天下已經是大大的不容易了。
-
3 # 長城說歷史
劉邦劉秀劉備同為漢室宗親,劉備為何會失敗?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所處的對手不同
1:劉邦最早所處的對手是秦朝,當時秦始皇暴政;老百姓都想造反,連自己的兒子公子扶蘇也不滿。秦朝所面對的敵人比較多,劉邦的勝算就比較大。
劉邦後期的對手是項羽集團,項羽也是比較暴政,處事不公平。反對的人也多,范增的離開,韓信改投劉邦。
劉邦手下有蕭何,張良,陳平,韓信等謀士和將軍,劉邦又多了勝算的優勢。
2: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遺傳了劉邦的基因,做事和劉邦比較像。
劉秀所處的對手大多都是起義軍和土匪。劉秀從小熟讀兵法,寬厚待人,不用說就知道,劉秀所處的優勢大。
3:劉備所處的對手是曹操集團,孫權集團,這些都是比較強勢的集團。曹操集團手下有荀彧,郭嘉,荀攸,曹仁,司馬懿等這些謀士和將軍。
孫權集團手下有周瑜,黃蓋,魯肅,呂蒙等這些謀士和將軍。
雖說劉備集團手下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這些謀士和將軍。
劉備面臨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的兩大勢力,諸葛亮雖然厲害,可後期用人不當,加上對手勢力比較強。劉備處於這些強大的對手,勝算沒有那麼大。
從以上幾點來看劉備在對手上沒有勝算。
二:所處的形式不同
1:劉邦所處的形式:
前期秦朝遭各股勢力反抗,老百姓造反。後期項羽集團范增的離開,韓信改投劉邦,項羽做事又不公平。
劉邦處在這樣的形式下,自己勝算非常大,在加上劉邦本人善用人,寬容大度,謀士的加入。
2:劉秀所處的形式:
起義軍和土匪不懂兵法韜略,打仗沒頭沒腦。
劉秀從小熟讀兵法。在昆陽之戰中發揮得當,大獲成功,因而做了領導,一呼百應。
3:劉備所處的形式:
劉備剛好處在三國鼎立時期。剛開始沒有靠山,到處流浪。
身邊沒有什麼謀士,只有諸葛亮。
基本全靠諸葛亮一個決策,一個人佈陣。
俗話說:雙手難敵四拳。
劉備後期面臨的形式比較嚴峻。
綜上所述:劉備從這兩個原因上失敗。歷史就是歷史,一去不復返。再也改變不了,劉備帶著遺憾而走,諸葛亮也帶著遺憾而走。
-
4 # 風塵講歷史
中國古代有兩個最強大的封建王朝,一個是漢朝一個是唐朝。其中漢朝的影響應該是最大的,就連我們今天的民族名稱也是以“漢”命名,劉邦建立的漢朝滅亡後後世的許多王朝也依舊以漢為國號,比如東漢、蜀漢、成漢、後漢等等有十幾個大小王朝以“漢”命名。其中與劉邦的西漢關係最大的就是劉秀的東漢和劉備的蜀漢了,因為這兩人都是劉邦的後裔,且都是為了光復漢室才定國號為漢,但最終結果是劉秀的東漢成為了正統王朝,劉備的蜀漢卻只是偏安一隅,為何同樣是劉邦後裔,劉秀就能成功,劉備卻失敗了呢?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二人的血統不同。雖然劉秀和劉備都是漢室子孫,但是劉秀的皇室血統更純正一點。劉秀是漢景帝六世孫,傳到劉秀這一代雖然已經沒什麼權勢了,但劉秀的父親大小還是個官,當過濟陽縣令和南頓縣令。而劉備雖是中山靖王之後,卻屬中山靖王之子劉貞的一支,但是劉貞在漢武帝時期因為獻祭金不合格已經被削去了爵位,也就是說劉備的祖上從劉貞開始就是平民,傳到劉備這一代依舊是平民,雖然有皇室血統卻不能算是宗親,家族勢力也沒有劉秀大,自然要比劉秀更難成功。
其次就是劉秀和劉備所面臨的對手實力不同。劉秀作為“位面之子”,打仗的時候不僅對手幫助他,連老天也幫助他,比如昆陽之戰劉秀帶領一萬援軍和昆陽城的一萬守軍打敗了新朝王邑的五十萬大軍,本來劉秀只帶領了三千人組成敢死隊往王邑大軍的中營衝,王邑一看才這麼點人親率一萬大軍迎戰劉秀,還命令各營不許幫忙,結果不敵劉秀潰敗而逃。據說這場戰爭中還天降流星雨,只砸王邑的軍隊,劉秀計程車兵都認為是老天在幫助他們,更加英勇,最終一萬援軍和一萬守軍裡應外合打敗了新朝的五十萬大軍,此戰基本上確定了天下的走勢,劉秀當統一天下。但是劉備所處的三國時代那可是人才輩出啊,曹操、孫權哪一個不是亂世梟雄,劉備能在這群能人之中取得三分天下的結果其實也很厲害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支援劉秀的人眾多。不僅被王莽壓迫的原漢朝皇親國戚支援劉秀,就連許多豪門富紳都支援劉秀,畢竟劉秀是正統的皇室血脈,支援劉秀將來若能成功定不會受到虧待。劉秀有了這些人的支援打仗就不會缺軍費。但是劉備沒有這麼強大的背景,起事前他只是個賣草鞋的,且漢室血脈疏遠,沒有哪個富商會看上這麼個落魄的皇室後裔,那麼劉備的起兵所需要的經費就很成問題,好在張飛當時頗有錢財,資助了劉備,但這與劉秀的支援還是沒得比的。
所以雖然劉秀和劉備同時皇室後裔,但是血脈支系不同,差別還是很大的。況且這二人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也不同,不能光靠誰興復了漢室來論成就,二人都有各自了不起的地方。
-
5 # 新晴辛靜
劉備無雄才(比你我高多了)、而且心胸狹窄!劉備是在學劉秀、學成四不象:創業前期,劉秀跟一個旺一個,劉備跟一個不是旺一個,而是跟一個衰一個死一個……劉備七姓家奴,除了曹操,其他都被他玩死了(不是戰死哦!)、實力也玩完!他的主公曾經是:公孫瓚、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劉焉……他連擁護劉封的名義也搞過……
-
6 # 小李論歷史
首先就是血緣關係。劉秀是皇室之子,根據歷史資料《後漢書》記載,他是劉邦的後代,所以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劉備以前是從事街頭小販生意,沒人證明他的真實身份,所以支援他的人也很少。單從這一方面講,劉秀就佔了很大的優勢。
第二個要說的是關於他們才能方面的探討。在戰爭軍事方面,劉秀比劉備更有勇氣和智謀,在遇到戰爭的時候,劉秀能夠快速的制定策略,根據具體的策略來實施計劃,所以取得了很好的勝利。而劉備在遇到沒有把握的戰爭時,往往選擇退讓和躲避,自己沒有一定的主見和方法,所以在戰爭中往往以失敗告終。在最後勝利有轉機的時候還是因為有諸葛亮的協力幫助,才漸漸變得強大的。
第三個要說的是他們當時的環境和要面對的敵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十分混亂,各國諸侯爭先發展自己的時候,劉秀面對的敵人也都是一個地痞流氓,沒有戰爭的經驗,所以對抗起來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但劉備當時面對的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戰爭環境,要真正開創屬於自己的世界,需要很多幫助。當然還有運氣,所以只能說當時劉秀比劉備的運氣好也是一部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實力。
不管怎麼說,在各個方面,劉備雖然也還是有實力的,但面對一個處處比自己強的競爭對手,想成功還是不易的!
-
7 # 羅塘灣
我覺得三人都是人生贏家,只是相較而言,劉邦、劉秀掃滅諸侯並統一了天下,而劉備至死也只是建立蜀漢與曹魏孫吳鼎足而立;從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來說,劉邦、劉秀成功了,劉備失敗了。
我認為三人不同的歷史結局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人的因素”不同導致的結果,下面我就從“人的因素”進行分析:
一是人心的向背不同。秦二世在趙高的蠱惑下,趙高指鹿為馬控制朝政,誅殺李斯等大臣及宗室,比秦始皇更加暴虐,上既失宗室貴族、諸大臣的支援,下又失百姓民心,天下思變;在此人心向背的情形下,劉邦響應了陳勝吳廣首義、順應天下民心率軍入咸陽滅秦。當初,楚懷王與諸侯約定,先入咸陽者為王;劉邦先入咸陽滅秦,理應擁有富饒及王興之地的關中,應被封關中之王。但劉邦卻被封為蜀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去往封地途中,許多士兵及將領紛紛逃亡,也演出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關中被項羽分給了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來監視和防備劉邦。項羽違背諸侯“先入咸陽為王”約定的做法大失民望,也十分愚蠢;因為章邯等三人率領十幾萬的秦軍子弟兵降楚軍,卻被項羽全部坑殺,而三人獨活,三人在秦故地為王,秦人恨之入骨,怎麼會跟著三人一起抵擋劉邦的東進之路呢?況且,劉邦一入咸陽就廢除秦二世的暴政,與秦民約法三章大得民心,劉邦自然而然萬民歸心、一統天下了。反觀劉邦的對手項羽,有婦人之仁,以個人喜好分封諸侯引起剛平定的天下又起紛爭,又殺楚懷王等,項羽的一系列行為大失民望,最後落得自刎烏江的慘淡結局,可惜可悲可嘆啊。
再說說劉秀。西漢末年王氏外戚專政,最終導致漢亡、王莽的新朝建立,但是王莽是在接受前朝腐朽的朝政體制下成立的新王朝,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社會危機深重。為應對嚴峻的形勢,王莽進行改制,但違背了歷史的規律,一方面即打擊了豪強世族的利益,導致新朝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援,反而離心離德,另一方面,改制導致社會秩序嚴重破壞,百姓既沒有得到新朝的好處,反而更加困苦不堪。在此背景下,赤眉綠林起義風起雲湧,天下盛傳“劉秀當為天子”,王莽就把改名為劉秀的劉歆殺了,派兵鎮壓農民起義,可見天下民心歸漢。而劉秀是劉邦的後裔,身份自然會得到大家的認同,統一相對就容易了。
那麼劉備也是劉邦的後代,為何沒有坐上天下民心歸漢的班車呢?我想原因如下:劉備的身份是自封的,因為劉備祖上為平民有好多輩了,到了自己落魄到只能織蓆販履為生,對於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歷史太久遠無從考證,大家是持懷疑的;而劉秀的父親因是劉邦後代曾為縣令,大家對於劉秀的身份是確信無疑的,所以四方有才能的人才會絡繹不絕地投奔劉秀。而劉備就不一樣了,請諸葛亮要三顧茅廬才請請出來。
此外,劉備雖然奪得了荊州、益州之地,但手段並不高明。荊州、益州分別是劉璋、劉表在長期經營,他們保境安民、與民休息,他們是有據可考的劉邦後代,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援;相對於自封劉邦後代的劉備,當地百姓是很懷疑的,而且劉備鳩佔鵲巢、忘恩負義的權謀伎倆,並沒有真正得到當地百姓的民心,所以才會出現劉表的許多臣子投奔曹操、劉璋的臣子反對劉備入川死諫的情形。在蜀漢之地內部沒有得到真正的民心,當然就無法統一天下了。而且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孫吳經營江南多年,相對於劉備,他們更得民心。
二是,劉邦、劉秀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團隊。劉邦豁達大度,自小就三教九流無所不交,得到蕭何、曹參、樊噲、王陵等人支援,後來又得到了張良、韓信、彭越、陳平等人的投奔,人才濟濟。而劉邦的對手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容納。至於劉秀憑藉著劉邦後代的身份,四方英雄群集,從一個事件就可以看出,當劉秀脫離更始帝的牢籠前往河北撫慰時,又遇上假冒漢成帝兒子的王朗叛亂,劉秀窮途末路之際,鄧禹等人還緊緊跟隨左右,並勉勵劉秀加油。而劉備在關羽被殺之後,張飛不但不勸大哥冷處理,反而一再鬧騰桃園三結義,以個人恩怨至國家危亡於不顧,有這樣的豬隊友焉能不慘敗於猇亭,而落得白帝城託孤的下場,劉備雖臨終幡然醒悟,但悔之晚矣。劉備手下本無多少人才,關羽、張飛死後,劉備更是人才凋零,蜀中無將、廖化為大將,怎麼能打敗人才輩出的曹魏、孫吳呢?
三是就是劉邦、劉秀、劉備三人的個人素質的差異。劉邦是一位從諫如流的主,張良是南韓後代,本來是不可能跟隨劉邦的,但就因為劉邦言聽計從,所以才離開韓王信的。劉邦還擅於韜光養晦,劉秀也有此品格。史料記載,劉秀多權謀,在其哥哥劉縯被殺後,對於突如其來的深仇大恨,劉秀既沒有大喊冤枉,也沒有暴跳如雷進行報復,而是立馬向更始帝請罪,在敵人面前言笑如常,讓更始帝心懷愧疚。我們再來看看劉備,在關羽被呂蒙殺後,不顧群臣極諫,自高自大,輕敵失策,最終身死國危,更不要談統一天下了。
總之,人的因素不同導致三人不同的歷史結局。關鍵在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劉備並不是得民心而取得了荊州、益州,而是靠諸葛亮的計謀,所以關羽才會大意失荊州。當然,儘管如此,劉備仍不失為一代英雄,仍值得後人敬仰,他的草根逆轉傳奇實際上比劉邦、劉秀更成功。
回覆列表
在三國割據時期,劉備領導就是一個擁有國家的軍隊,為了打仗而活著,類似於我們東北角的鄰居,實際上從細節來看,蜀漢軍事集團和聖殿騎士團有很多相似性。所以從開始就註定回失敗!
魏蜀吳三個國家的人口和軍隊數量,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沒有詳細的記載。而根據南朝宋裴松之作注,蜀漢劉禪投降鄧艾時,“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也即蜀漢末期人口94萬,士兵10.2萬。而就魏國來說,人口440多萬,士兵數量在40多萬以上。非常明顯的是,在三國時期,蜀漢的人口和士兵是最少的,而最強大的魏國,在士兵數量上大約是蜀漢的4倍多。
三國大亂世相比於東漢末年的幾千萬人人口淨損失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而蜀漢更是品均九個人就要有一人作為兵丁,壓力可想而知,自詡為漢室正統,不伐魏就失去了存才的合理性,面對巨大的財政輸出,只能靠買布(蜀錦)為生,還有一條路,就是搶了,搶錢,搶地,搶人,搶女人。目的是為了再去打仗,一個簡單的迴圈,為了漢室的道統。雖然只有十萬人,也不能放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希望。雖然那只是一個夢想!
就像一臺真正的戰爭機器,但零件也會老化,總有結束的一天,蜀漢後期,姜維的北伐使得蜀漢國力耗損巨大,宦官黃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老臣張翼都開始反對姜維北伐,姜維感到壓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儲備軍資,繼續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黃皓,但因劉禪十分寵信黃皓而無能為力。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姜維得到鍾會治兵關中的訊息,上表劉禪調遣張翼、廖化駐守險要,但黃皓聽信鬼神之說,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蜀漢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軍五路伐蜀,攻入漢中,劉禪才派張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為時已晚。姜維將鍾會大軍阻擋在劍閣,卻沒想到鄧艾從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殺敗諸葛瞻,劉禪一方面掉閻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議。譙周力排眾議,勸劉禪投降。而姜維接到劉禪的敕令後,試圖借鍾會之手復國,但是計劃洩漏,姜維、鄧艾、鍾會全部被殺,自此,蜀漢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