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睿寶媽咪來啦
-
2 # 品智女人育兒之道
孩子脾氣大沒關係,要看怎麼處理。孩子發脾氣一定是有不順心的事,那麼家長是否知道他因為什麼不順心呢?
往往,孩子已經四五歲了,遇到想要的東西,家長不給就發脾氣。這是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發脾氣家長就沒有處理好。一定是,當初想要什麼東西,家長不給,然後孩子傷心哭鬧,家長妥協,滿足孩子。長久以往,孩子便用發脾氣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還有一種是孩子真的脾氣大。為什麼這麼大脾氣呢,因為小哭小鬧不能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是真的傷心呀,認為家長不能理解自己好生氣呀,所以更要發脾氣。
如果實在不知道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就抱著他問一問,耐心聽聽孩子怎麼說的,相信孩子。家長理解孩子了,孩子心裡就會滿足。
-
3 # 幸福生活媽媽
成人都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更何況小孩了。大腦要到25歲才發育好,所以小孩子還不具備很好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需要大人引導。
當情緒開關被開啟後,人的理性腦無法發揮作用,意識不到當時自己的行為言語是失禮的。
首先大人要學習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因為孩子最擅長模仿自己的父母,當我們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孩子自然也學會了發脾氣。
其次當孩子發脾氣倔強的時候一定不要責備打罵孩子,往往孩子在最不可愛的時候是最需要愛的時候。父母可以聽過擁抱,共情的方式先讓孩子感覺好起來,然後問問孩子的感受,等孩子感覺好了瞭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了再引導孩子遇到那個問題可以怎麼透過愉快地方式解決。
-
4 # 滔說育兒
你一定也有過這種疑問,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做了不對的事情,不僅無論如何不肯承認,甚至有時候脾氣比你更大,更急。你說不可以,他偏要反著來,孩子明明還沒有到青春期的年齡,為什麼事事都要和你反著幹對著幹呢?其實孩子不是對你有敵意,或者真的在無理取鬧,大部分情況下,孩子有這樣的表現,他們都是在試圖傳達一個資訊:媽媽(爸爸),你這樣讓我真的很不舒服,很沒安全感,我感覺到你不愛我。
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錯事情並且發脾氣時,也許你會反思,甚至用過很多方法,試圖讓孩子好好認錯,可最終失敗了。你困惑,那個倔強的、拒不認錯的孩子,到底怎麼了?你明明手握著偉大光明正確的“尚方寶劍”,為什麼偏偏就“管”不了小小的他?答案,也許就藏在你和孩子的關係裡。
因為孩子更願意去聽一個和他關係親密的人的話。那個人讓他親近和喜歡。那個人的傾聽、理解和支援,讓他感覺有力量。想和孩子建立這樣的親密聯結,下面這些技巧也許能幫到你。
第一,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有陣子,我兒子在他爸面前顯得特別倔。比如明明字寫錯了,爸爸指出來,他就是不承認,還情緒激動地跟爸爸吼。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孩子爸氣得把本子筆一甩走開了,兒子則獨自氣鼓鼓地杵在原地。有一次,我回到家,爺倆正以這樣的姿勢僵持著。我走過去,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腦袋,他的眼淚立馬大顆大顆地掉下來。我靜靜陪著他,直到他情緒平復,然後他自己主動,把之前老爸指出來的那些錯誤,逐一更正了過來。
為什麼孩子會有如此截然相反的態度呢?因為孩子爸是個嚴謹、較真的人,總是盯著兒子的錯處,這讓兒子很不舒服,所以才會反抗,他的反抗方式就是——故意錯。小傢伙在用逆反的姿勢向爸爸宣告: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情。孩子就是在錯誤中不斷學習並增長智慧的。沒犯過錯的孩子,他長不大。避免在孩子犯錯惹事的時候,輕易貼標籤。你若信任孩子,孩子會以行動去證明,他配得上你的信任。
第二,先關注孩子,而不是錯誤本身
某次酒店裡吃飯,一孩子手裡端著碗想要離開餐桌,沒走穩絆了下,碗給摔碎了。他媽媽的大嗓門立刻亮起來:怎麼這麼不小心!再搞壞了東西小心人家把你扣這裡!孩子當時愣了一下,但很快大哭起來,邊哭邊撲到媽媽身上捶打。
孩子是在無理取鬧嗎?不,他在用憤怒排解內心的恐懼與脆弱:我犯錯了,心裡很怕;可在媽媽眼裡,我還不如一隻碗重要。借這個例子,想跟所有父母提個醒:孩子犯了錯的當下,無論他是有意還是無意,你都該第一時間關注他是否受傷。要讓孩子知道,比起外在事物,你在意的是孩子這個人。當眾犯錯的處理方式也應如此。比如文章開頭陽子的例子。孩子在公共場合惹了禍,犯了錯,必須要立刻處理,那你完全可以先替他道歉,緩和局面。爾後轉身,用你的愛給孩子安撫和溫和引導,而不是當眾讓孩子丟臉。當孩子犯錯的那一刻,他的確不可愛,但也最需要你的愛。你需要確保,哪怕全世界都去指責孩子,起碼還有你站在他身後。
第三,使用共情的態度和技巧
想象一下,你開著車,而你的伴侶坐在副駕駛上,某個路口你拐錯了,你的另一半說:“那麼大的標識,你剛才沒看到嗎?你怎麼犯這種低階的錯……”我相信,你很容易會有要吵架的衝動。但是,若你的另一半安慰式地拍拍你的手,然後簡單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走,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這就是共情,孩子更加需要這個。當他犯錯了,你著急忙慌去糾錯,他不僅聽不見,還容易逆反。相反,若孩子犯了錯,你能忍住不教訓他、打罵他,亦不企圖立刻糾正他,而是看見並理解他的情緒,非常非常可貴。哪怕孩子真的不講理、大發脾氣,你對孩子情緒的照見,你對孩子攻擊性(跟你捶打撕扯)的耐受,你的溫柔篤定,都會保護孩子,幫孩子擺脫那些黑暗的感受,給孩子戰勝困境的勇氣和力量。
當然,除了共情的態度,你還需要共情的技巧。下面這個句式非常實用:
“我看見(客觀描述孩子的言行造成的局面),
我感到(擔心/難過/不舒服……等具體感受),
我認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自己的建議等)。”
這個表達能幫父母更靠近孩子的心。沒有辱罵、斥責和巴掌的情況下,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更為理性地去考慮問題,進而主動調整自己的偏差行為,以便更符合社會規範,更為大眾接受。若這個溝通法你用過一次兩次沒效果,那就再試三次,四次,更多次。溫和卻堅定地去影響孩子,孩子最終會明白,你的底線在哪裡,哪些事情可以做,而哪些不能。
當孩子犯了錯,請把它看成一個機會,而不是一個麻煩。當孩子犯錯了還發脾氣,請把它聽做一個求助訊號,而不是一個攻擊。若你迴應得恰當,孩子不僅能從錯誤中學到寶貴的教訓,還將從你這裡接收到重要的價值觀和信念,包括:我的人身安全和我的感受,比起錯誤本身重要的多;我是被愛著的;我能搞定我惹的禍……最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確認:
我是被理解和尊重的;爸爸媽媽跟我在一起。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和棟樑,希望家長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能夠更加巧妙,更貼近孩子的心,呵護他們健康成長,陪伴他們好好長大
-
5 # 百合媽媽讀心理
其實,是孩子還小,腦部處理情緒的那部分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他不能很好的控制並處理自己的情緒。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的理解,同時能夠充當孩子情緒的外部調節器。
承認孩子的情緒,接受孩子的情緒,耐心地傾聽孩子,並且不發怒、不漠然,而是專注地傾聽,並簡單地迴應,允許孩子完全表達,並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同他一起期望他所希望實現的事情。
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情緒,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轉化負面情緒的方法。
-
6 # 阿娥你好
看到“脾氣大又倔犟”這六個字,腦海裡閃現著一幀幀的畫面,有電視節目裡的,有生活身邊發生過的,“犟”顧名思義就是強牛,發了狂的強牛是什麼樣,想必看過鬥牛節目的人都有印象。
是什麼讓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子“脾氣又大又犟”呢?那就需要探究一下ta的成長環境了。
透過觀察,發現負責照料此類孩子的家長有兩個特點,其一是性格衝動急躁,其二是性格被動冷漠,這兩個特點卻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不懂得尊重,思想僵化刻板。
孩子“脾氣大”是因為極力想表達自己的意願,正常情況下家長會和顏悅色的與孩子溝通,支援孩子的合理要求,提出家長的合理化建議。
可上述兩種性格的家長要麼強勢要求孩子聽自己的話,要麼就對孩子的話充耳不聞,用冷淡的方式向孩子表達自己的不滿,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正常的溝通意願了,ta會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意願,發洩積怨。
此時的家長若還不明究裡,企圖用更強勢的氣勢和手段壓制孩子的脾氣,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倔強,象個炸藥桶,要麼沉默對抗,要麼爆發對抗,正常交流的渠道被徹底堵死了。
我以前的文章裡寫過,自己生養的孩子有血緣之親又有養育之情卻沒本事讓孩子愛上自己,誰之過?家長是成年人,卻沒有能力擔負起親子關係裡的主動引導責任,難道要孩子教大人怎麼做嗎?不是常說“走的路比孩子吃的鹽都多”嗎?走那麼多路,都沒學會思考,走再遠也只是個腳伕。
回到正題,請這些孩子的家長收斂衝動自負的個性,收斂自以為是的態度,和孩子坐下來,向孩子承認錯誤,和孩子表達心意,讓孩子知道家長是無條件愛ta的,家長願意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然後拿出實際行動來,傾聽孩子的表達,支援孩子的合理要求,溫和表達父母的底線和原則。
想改變太艱難了,因為家長不改,孩子是不會變的,而家長的性格有其更為複雜的歷史成因,家長不下決心脫胎換骨,孩子也就這樣了,而且年齡越大,“脾氣又大又犟”的情形會愈演愈烈。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感謝閱讀。
-
7 # 毛毛蟲夢工場
教育這種脾氣大的犟孩子,既不能對著幹,來硬的,也不能過於順著。乍一看,似乎挺矛盾。其實不然,得慢慢來,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對病因有所瞭解,接下來如果再發生上述症狀,我們可以嘗試如下幾個措施:
第一招、冷處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壞脾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是從小開始的。孩子的犟脾氣一來,你對著幹,甚至打罵孩子,不僅於事無補,嚴重的會造成傷害吧,還會涉嫌虐童哦。
於是乎,不妨把孩子冷落在一邊。待情況稍有好轉,慢慢給孩子開講。問問孩子,是什麼原因?有啥需求?再來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這招也是無招勝有招啊。
第二招:轉移注意力
如果冷不丁孩子又犟上了,怎麼說也不聽,怎麼勸也不止。如此下去,弄不好你也快要著急上火了。眼看就要大戰在即。
這時千萬記得我對你說過: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看電視、外面走走、吃點東西、找朋友玩玩等等。內容根據時間、地點等條件,去隨機應變就是了。
第三招、安慰法
如果孩子確實受到委屈或被誤解,爆脾氣又發作了。你就要放緩語速,用和藹可親的、充滿愛意的、表情關切的語氣,用公平、民主的恣態,去安慰孩子。這樣的妥慰,定能讓孩子的壞脾氣,在你精心營造的氛圍裡,化為無形。
第四招、變換環境
我的意思是,如果孩子是跟母親產生的火花,那就要父親帶孩子來到另外一個環境,離開那個“是非之地”。讓緊張的氣氛,衝動的情緒得到充分的緩解。
第五招、思想品德教育
這是我最後一招殺手鐧,最重要的,是對孩子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招要是使不好,前面幾招都要成為扯蛋。
教育孩子文明禮貌,遵老愛幼,遵規守紀,和氣待人,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大道理多了去。挑個大家心情好的時候,再給孩子套個“緊箍咒”——約法三章。
最後再強調一下:冷靜、甭急、慢慢改變。可有的家長為了孩子,倒是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就是沒耐心。如果真這樣,你該換換腦子了。
-
8 # 越來越好能量俱樂部
這個問題也是當今社會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束手無策的現狀,其實這種事也是因人而異,對於每個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但是問題也有共性,伯虎君帶大家簡單瞭解下這幾個方面。
第一,要允許犯錯。小孩子嘛,畢竟年齡還小,小時候誰還不犯幾次錯誤,所以孩子犯錯是正常的,這不是一個不正常的事情。
第二,考慮為什麼發脾氣?發脾氣正常,但是也要看什麼具體是什麼原因讓孩子發脾氣。其實這也跟現在很多家長所用用的“輸入式的教育方式”有關,很多家長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這種屬於灌輸式的思想征服命令。
孩子不願意做的事,你非得讓她做,而且是那種命令的語氣讓孩子怎麼怎麼滴,孩子肯定會和你對著幹啊!當然會很倔強,然後發個脾氣,以示反抗。
所以有時候,孩子發脾氣一定要先分析原因,再對症下藥嘛!
第三,換一種方式和孩子交流。就像剛才說的一樣,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什麼想法、什麼事都強加給孩子,孩子肯定不樂意。所以要換一種方式和孩子交流,有什麼想法不要強加給孩子,要給孩子慢慢溝通、換一種方式去讓孩子接受。
都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甚至你的不經意間,孩子都會覺得你沒有尊重他,這個時候你說什麼,他肯定都是持對立態度的。所以要嘗試這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有時候以一個孩子的想法和方式去和孩子溝通,或許會比那種灌輸式的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第四,多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所以在事業上的時間是遠遠大於在家庭中的時間,這也自然就缺少了陪家人的時間,導致家庭成員莫名的有種陌生感。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這個不用多說都知道的。所以,每天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試著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溝通和交流。有時候孩子發脾氣,甚至都有可能是在刷存在感,這個不得不信,因為你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了,你不主動孩子就得主動。
所以,多陪陪孩子,多進行心靈的溝通,比如問問他的學習、生活和朋友,讓孩子真實的覺得你和他是一夥的,孩子才有可能跟你對上頻道,不至於經常對立。
好了,說了這麼多,總之吧!就是別採取太過強硬的措施,不要讓孩子覺得什麼事都得聽你的,要讓孩子有自己的決策權;再者,就是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聊天,因為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
回覆列表
孩子為啥發脾氣1.成年人擰巴的管教方式孩子出於天性和年齡段的特點,總會將無限的精力用來探索和嘗試,這對於他們而言是成長中必須得到的體驗,而總有一些家長,出於各種莫名其妙的原因,來禁止和阻撓。玩土…不可以,玩水…不可以,自己吃飯…不可以……事事受阻,心情能好才怪呢!你不讓孩子把精力釋放到有意義的活動中,那麼他只能發邪火了!2.對孩子懷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且不夠尊重有時家長真的太過於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有些家長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3.家裡有個喜歡發脾氣的“榜樣”身教的意義遠大於言教,想讓自己做什麼樣的人,父母先要力行。當你動不動為一點小事發脾氣時,其實是在傳遞一種錯誤的處事態度。4.發脾氣後,成年人的妥協小朋友一哭,有些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就受不了了,就地繳械投降,無原則地退讓,讓孩子知道哭鬧原來是一種這麼有效的武器。遇到孩子發脾氣怎麼辦1.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斥責等於火上澆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於是孩子發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柔。2.抱住孩子,不要讓他撒野這一點,在於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願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待上5分鐘,爆發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待孩子發過脾氣之後,再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孩子病後常會“長脾氣”。家長應注意,即使孩子生病時也不要無原則地遷就。在孩子哭鬧時大人堅持原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讓孩子一直哭鬧,要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這麼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鬧的最高峰過去後,帶他看看外面的車、小動物等,讓他慢慢恢復平靜。3.盛怒時不管教孩子,冷靜後耐心傾聽孩子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如做做家務、聽聽音樂。平靜後,嘗試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千萬不要在對孩子願望不瞭解的情況下,自己先發火,更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希望爸爸媽媽對孩子多些尊重、多些理解和溝通,少用家長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