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打算進入外貿行業,不知前景怎樣,特來問一下,萬望回覆
9
回覆列表
  • 1 # 麾戈

    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製造,工業4.0,亞投行,……這都是作為全球第二大經貿體的巨大屏障,也就是馬說的所謂機會。

  • 2 # 留研

    外貿行業是國家對外貿易往來的主渠道。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的生產、消費與外貿進出口,這是個不可或缺的行業。客觀上說,任何行業都存在潮起潮落的可能,而一帆風順只是每個人的意願而已…

  • 3 # 外貿快

    如樓上所說,外貿行業分外貿公司和工廠的外貿部;

    外貿公司相當於中介,連線客戶和工廠,現在網際網路在很多行業都說要消滅中介,結果死的都很慘。外貿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中介服務存在對中小工廠來說必不可少。

    如果想往高階職業經理人的方向發展,建議去大工廠外貿部或者大的外貿工貿一體的公司,天花板高,有經歷大單子和大團隊的機會。

    如果想做幾年之後自己幹,建議可以去一些中小外貿公司或者工廠,前後左右一手抓,能學習到更全面的東西;

    另外未來網際網路和外貿行業勢必會更加深入的結合,方向不一定是線上B2B方向,但自動化、大資料、AI未來肯定會對這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提高行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在大資料和AI到來之前,先老老實實學習SEO、Google高階搜尋、Linkedin找客戶、社交推廣、海關資料分析等眼前能夠掌握的工具;

  • 4 # 東臨碣石1

    老闆,7年外貿經驗,一年工廠經驗。我來說說吧。

    外貿無論行業還是公司都會存在下去。

    因為:人存在。關係存在,江湖存在。人,是主要原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之所以很多年輕人認為有了平臺,外貿公司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因為工廠可以自己做外貿。

    的確,越來越多的工廠開始做外貿了。

    很多迷你型工廠也開始做了。

    萬眾創業後,註冊公司也不是實繳了,沒有門檻了。

    這一切,讓外貿公司舉步維艱。

    那些小工廠真好過了嗎?

    實際上,結果是雙輸。

    我有七年傳統機械的外貿公司,還算成功,而後創業另一個行業,先做外貿一年,現在做工廠一年,發現工廠真比外貿公司難多了。

    如果傳統小工廠100人以內的,轉型自己做外貿,就那麼容易嗎?

    告訴你,不盡然!

    第一,在萬眾創業的背景下,工資低找不到好外貿人員。小工廠沒有多少實力和資金。現金流尤其差。

    第二,留不住人。好點的人員都去自己做了。

    第三,老闆不懂外貿更可怕,飛單。

    第四,小工廠自己做外貿,很多外貿公司比較忌諱,去和別人合作了。原本的蛋糕都丟了。

    第五,完全的市場經濟並不存在。外貿裡面有個人叫代理,有個詞叫佣金。小工廠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搶到別人幾年的關係,因為不可能做所有產品。

    第六,市場定位。如果工廠透過代理,外貿公司直接做終端,同樣質量下,不一定誰的價格低?

    工廠做終端?需要更多的外貿人員,現在外貿人不好找啊,找到了?又回到前面的問題。

    所以,外貿公司只要人存在,關係存在就會一直存在。

    工廠和外貿公司還是戰略合作,各自安好比較好。

    除非一方足夠強,足夠大。

    只要不做到國內前十,市場就是巨大的,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 5 # 外貿人chris

    這個問題,我認為現在絕大多數真正身處外貿事業當中的人是很難完全回答的,一個原因是大家每天都在為訂單,為客戶,為生產,為交期而忙碌,另一個方面是外貿產品行情是千變萬化的,5年可能都讓一個行業從朝陽快速發展甚至走向夕陽,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外貿現在唯一能做的是把握住現在。

    對於五年以後外貿的行情怎麼發展,我覺得首先應該介紹一下當今外貿的形勢:

    我可以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這個行業的歷史發展的概況:

    1,在黃金時代,提到外貿就是躺著賺錢的時代,我們一升列印墨水可以賣到70美金,成本才幾美金。(到今天同質同量的已經回撥到8、9美金)因為當時這個價格已經是很好的了,相對於歐美,日本,這種價格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那個時代講求的是資訊匹配。

    2,展會上拿訂單,現場交易的很多,井噴時期。

    3,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展會趨於理性,搜尋引擎+B2B的興起,(Google,Yahoo,ALIBABA, MADE IN CHINA, GLOBAL SOURCE……)很多賣家發現可以主動的透過搜尋引擎尋找買家,很多買家發現可以透過B2B找到供應商,產品,然後再透過線下拜訪,洽談合作,訂單,出貨。到後來已經不用實地拜訪了,直接在線上進行訂單的洽談。當然線上的形式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線上開發方式,例如海關資料,社交平臺等。

    4,線上B2B一方面讓外貿變得更便捷,但是同時也讓國內供應市場日趨透明,隨著全球經濟低迷,需求放緩,採購量及目標價格下調,很多行業出現訂單量下滑,利潤空間壓縮的情況。

    5,B2C,訂單量下滑,加上海淘,國內B2C行業的熱門,導致很多傳統行業的外貿人士同時開始挖掘B2C的市場,起訂量從幾萬到幾千再到幾百甚至幾個。

    6,有些人,開始滿足客戶自定義的需求,利用尾貨,庫存等。

    ……

    從表面上好像是網際網路“摧殘”了外貿,但其實這個風暴遲早會來,造成這樣的行業變革的原因:

    1, 國內勞動成本上漲,人工費用的大幅上漲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現在越來越多對於人工要求比較高的行業開始把工廠轉移到孟加拉,越南等。

    2, 溫水煮青蛙,國家鼓勵出口,但是在這樣的紅利面前,很多人看到的是紅利,反倒忽視了自身產業升級和競爭力的加強,導致在行業迅猛發展以後會被很快取代。

    3, 過分依賴在前期積累的行業老客戶,忽視了新客戶,新市場的開發。有很多公司只服務1-2個大買家,一旦這1-2個大買家的發展出現問題,或是購買力下降,這種傷害是致命的。

    4, 行業自身的競爭,很多行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後,通常會出現幾家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集聚一定的資源,技術優勢等,他們會得到更多買家的青睞,這勢必會影響到行業中其他處於上升階段或是有進入行業打算的企業。

    5, 全球經濟的低迷,國外大買家的重組,併購等會直接影響到國內市場行情。

    ……

    這是目前的實際情況,但是對於5年以後,外貿事業怎麼發展,我個人認為外貿是一個關乎國家經濟發展的事業,所以前景是光明的,只是這個光明的前提是我們需要重新定位,做好調整,定位出國際角色,合適的產品,發展出合適的外貿人才。

    1, 我們的國際角色從以前的世界工廠,代加工廠轉變成有一定自主創新能力的出口國家(包括能夠生產一批歐美高階ODM,OEM產品)。“廉價”的概念會慢慢的從國際舞臺褪去,留下的印象是是中高檔,或者中國特色。

    2, 產品方面一直是很多人試圖去預測的,但是目前的趨勢是技術密集型產品會平穩發展,不會太受市場行情變化而大幅波動,相反等國外技術瓶頸突破以後,這類產品的會逐漸被國際市場認可。而勞動密集型產品從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會逐步與環保、生物等材料相結合,呈兩極分化的趨勢,一種是針對非洲等地區的廉價產品,另一種是適合歐美環保、節能等新型產品。

    3, 人才方面,無論工廠、外貿公司、出口代理等等,外貿更迫切的需要有綜合能力的人才,熟悉外貿流程的各個環節,熟悉產品價值所在,瞭解各國外貿行情市場,精通網際網路推廣方式,良好的服務意識、溝通能力和優秀的人格魅力,能夠適應行業的發展。

    所以現在,誰能夠在當今複雜的外貿環境中堅持下來,適應新的外貿環境,誰就能抓住未來的機會。如果想加入外貿事業,能夠穩打穩紮就一定能看到曙光。

  • 6 # 貿立方

    海關總署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9.6%,創下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同比最高增速。上半年,中國進出口延續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回穩向好走勢,但外貿執行中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不過,中國貿易結構不斷最佳化,質量效益持續改善,新動能不斷積聚,新常態的發展特徵更加明顯。

      日前,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楊長湧在北京出席第十屆中國(國際)醫用耗材大會時表示,“十三五”時期,在國內外條件趨勢性變化的影響和作用下,中國外貿將進一步向結構更合理、分工更高階、形態更復雜的階段演進,外貿新常態是經濟新常態的重要體現,也是當前及今後較長時期外貿發展的大方向。

      從增長速度看,外貿超高速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今明兩年,中國外貿有望回穩向好,“十三五”時期的外貿發展將保持低速增長。這是國際、國內條件變化雙重擠壓的結果,是主要經濟體外貿發展的普遍特徵,也是由中國外貿基數大的特點決定的。

      從產品結構看,透過代工和貼牌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佔比將有所下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主導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有品牌的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比將有所上升。未來,應綜合施策,積極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在市場結構方面,過去發達經濟體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未來“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將成為中國出口增長的新亮點。但這些國家的市場條件、信用環境、營銷渠道等與發達經濟體存在顯著差別,外貿企業必須嚴控出口產品質量,建立完善的營銷網路和售後服務體系。同時,應透過差異化競爭繼續深耕發達經濟體市場。

      從競爭優勢層面看,過去中國外貿發展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未來將逐步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新優勢。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並加速與製造業融合,同時挖掘內陸沿邊外向型經濟發展潛力,在保持傳統競爭優勢的同時培育新優勢。

      對於發展動力,楊長湧指出,過去中國主要依靠吸引外商投資、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嵌入跨國公司全球價值鏈的方式推動外貿發展,未來將更多依靠“走出去”構建以中國為主的產業鏈和分工體系,帶動成套裝置、零部件出口,增加最終產品進口。應在高水平“引進來”的同時大規模“走出去”,促進外貿與對外投資緊密結合。

      在發展方式上,過去在國內要素大規模投入、國際產業大規模轉移、國外需求大規模增長的推動下,中國外貿發展以數量擴張為主,增長速度快,但質量低。隨著國際、國內條件變化,提高效益和附加值成為中國外貿保持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將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楊長湧表示,從規則環境看,世界貿易組織紅利基本釋放,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創造效應正在顯現,應加快形成以周邊為基礎、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發揮自貿區對貿易投資的促進作用,更好幫助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透過自由貿易區建設增強中國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中國發展利益。

      從政策取向看,過去主要依靠提供優惠政策刺激外貿增長,未來將更多透過與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接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中國外貿發展創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這將極大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制度紅利。

  • 7 # 環球實戰學院

    2017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前景

    (一)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全球經濟復甦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深度調整階段。IMF預計,2017 年全球經濟增長3.4%,比2016年略有提高。其中,發達國家增長1.8%,新興經濟體增長4.6%,均較2016 年略有提高。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可能繼續溫和增長,但大選走向不明,未來經濟政策取向存在一定變數,美聯儲加息預期時有反覆,企業投資和消費者信心不足,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增大。得益於低油價和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有望進一步趨穩。但發達經濟體貨幣寬鬆政策的空間接近極限,政策邊際效用在減弱;在英國脫歐、難民問題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下,歐洲經濟不排除回升受阻的可能;由於日元升值抑制出口,日本經濟增速回升的動力依然不足。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仍然面臨許多困難,資本外流風險依然存在,結構性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初級產品價格低位震盪仍將影響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等資源出口依賴型國家的經濟復甦步伐。

    國際貿易格局繼續深刻演變。隨著主要經濟體結構調整的進行,全球價值鏈進入重構期,“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為核心鏈條的全球貿易大迴圈發生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路徑深刻變化。傳統的消費大國尤其是美國正大力推進“再工業化”,部分進口商品和生產環節被國內生產替代。部分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出於貼近市場、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從離岸生產轉向近岸、在岸生產,縮短全球供應鏈,將一些高附加值生產環節重新轉移回去。在經貿規則領域,多邊貿易體制舉步維艱,自由貿易區迅猛發展,全球貿易碎片化風險上升。

    “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需求回升乏力,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再加上英國脫歐、歐洲極右翼政黨興起、美國大選走向都表明發達經濟體民粹主義思潮盛行,主要經濟體在經濟政策上“逆全球化”傾向愈發嚴重。一是各國紛紛實施顯性或隱性的貿易保護政策和措施,影響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世貿組織報告顯示,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5 月,二十國集團成員實施了145 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 項新措施出臺,月均新措施數量為2009 年世貿組織開始監測貿易限制措施以來的最高水平。

    二是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受到嚴重削弱,新一輪談判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果。與WTO 非歧視原則不同,雙邊或區域自貿協定具有一定排他性,區外經濟體存在被歧視和邊緣化的風險。三是不少政客把經濟問題政治化,為了爭取選票,不惜把攻擊矛頭對準反映國際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要求的措施和政策。這些混亂現象反映了當前世界經濟的一系列深層次結構性失衡和利益矛盾,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構成威脅。

    (二)外貿發展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國際市場需求疲弱。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投資活動低迷,對能源資源、中間產品、機械裝置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資品國際貿易增長顯著放緩。2013 年至2015 年,美國企業裝置投資年均增長5.5%,比2009 年至2011 年平均增速低9.3 個百分點。在經濟低增長的環境下,發達國家消費者信心不足,耐用品消費增長有限;新興經濟體增速總體放緩,拖累居民收入增長,需求不振使得消費品國際貿易缺乏增長動能。WTO 預計,2017 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1.8-3.1%,增速將繼續低於世界經濟增速預期,這也是WTO 首次提出區間預測,表明未來一段時期國際貿易不確定性較大。

    外貿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弱化。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於“青黃不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一方面,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2016 年前8 個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和日本進口市場份額比2015 年同期分別下降1.4和2.6個百分點,而同期越南產品在美、日進口市場份額分別上升0.7和1.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資本、技術密集型領域以互補為主的關係將發展為互補與競爭並存關係,尤其新興產業發展將面臨發達國家更嚴苛的遏制。

    貿易摩擦加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對中國貿易負面影響加大。中國已成為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首要物件,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共遭遇來自21 個國家(地區)發起的91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同比上升44%;涉案金額109 億美元,同比上升90%。中國的鋼鐵、鋁業和光伏等領域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嚴重影響相關行業出口。

    (三)外貿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

    外貿新優勢正在加快培育。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裝備製造業出口不斷增長,出口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不斷提高。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形成。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外貿新業態保持快速增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2016 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2.6 萬億元,同比增長30%,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23.4%。

    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效力日益顯現。本屆政府以來,國務院連續出臺了16 個支援外貿發展的政策檔案(見專欄二),相關部門狠抓政策落實,集中開展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多措並舉促進加工貿易穩定發展,支援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轉移,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修訂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深入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積極應對鋼鐵、鋁業、光伏等領域貿易摩擦重大案件,維護中國相關產業發展正當權益。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各項舉措的落實見效,中國外貿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最佳化,進出口企業的信心增強,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積聚。

    外貿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入推進,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推動遼寧等7 個新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批重大合作專案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對外貿易與跨境雙向投資相互促進的局面正在形成。中國多雙邊經貿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主辦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日韓自貿區、中國—海合會、中國—以色列、中國—斯里蘭卡等自貿區談判取得新進展,為中國外貿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總體來看,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持續落地生效,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程序加快,2017 年中國外貿佔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物進出口大國地位繼續得以鞏固,質量效益繼續提升,貿易結構繼續最佳化。

    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著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支援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梯度轉移,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提升進口綜合效益,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鼓勵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促進中國外貿優進優出。

  • 8 # 山西跨境電商服務中心

    我們的客戶有外貿小白就開始做的,有英語好的,也有對英語一竅不通的。但是我們一路走來,互相成長,發現一切並不難。另外,現在實體經濟已經被其弊端問題衝擊,新外貿必定為傳統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小編認為現在就是做外貿的最好時機。其實,什麼行業都一樣,一個是專注,一個是堅持。只要你堅信你可以做好,就肯定會做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搞大棚種草莓,草莓種子從哪裡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