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東漢末期天下大亂,四方諸侯並起,劉氏皇室衰微,劉備,劉璋,劉表皆是遠宗已經跟東漢皇室關係非常遠了,那東漢劉秀之後在漢末還有哪些王侯?有封國有實權的還有哪些?
9
回覆列表
  • 1 # 師爺其談

    荊州的劉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宗室、名士,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 。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

    揚州的劉繇

    劉繇(156年-197年),字正禮,東萊牟平(今山東牟平)人,東漢末年官員、漢室宗親,齊悼惠王劉肥之後,太尉劉寵之侄。最初被推舉為孝廉,任郎中。授任下邑長,因拒郡守請託而棄官。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戰亂而不到任,避居於淮浦。詔書任命其為揚州刺史。先後與袁術、孫策戰,朝廷加其為揚州牧、振武將軍,但最終還是敗歸丹徒。又擊破反叛的笮融,不久後即病逝。

    幽州的劉虞

    劉虞,字伯安。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漢室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在地方政績卓著,頗有名望。中平五年(188年),劉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馬,封襄賁侯。

    益州的劉焉

    劉焉,字君郎(《華陽國志》又作君朗)。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西漢魯恭王劉餘(漢景帝第五子)後裔,漢末群雄之一。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後因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加上當時天下大亂,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於是劉焉向朝廷求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整飭吏治。郄儉為黃巾賊所殺,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中央道路不通。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後因背瘡迸發而卒,其子劉璋繼領益州牧。

    益州的劉璋

    劉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繼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敗。後益州內亂,平定後,又有曹操將前來襲擊的訊息。在內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松、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借劉備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舉乃引狼入室,劉備反手攻擊劉璋,法正又為劉備內應,劉璋不得已於214年投降,被遷往荊州公安,於建安二十四年(220年)病逝於荊州。

    兗州的劉岱

    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漢室宗親,劉輿之子,劉繇之兄,漢末群雄之一,官至侍中、兗州刺史。

    當然也可能還有其他一些,不過我目前知道的就是這幾位了。

  • 2 # 四川達州人

    當然有。

    先說非王爵者。

    有建議恢復州牧的劉焉。此人原擔任過冀州刺史、宗正、太守等重要職務,按說應忠於自己家的大漢朝廷,卻心懷鬼胎,待機而動。188年聽說成都有天子氣,就鬼話連篇騙靈帝恢復牧伯制,再行賄張讓當上益州牧。靈帝死後就藉口道路不寧拒向中央繳納稅金,關上門當土皇帝。後傳位次子劉璋,開州牧世襲的惡劣先例,所以說劉焉是亂漢罪首也不為過。這益州的天子氣,果然有,卻應到了劉備頭上。

    如匹馬定荊州的劉表。191年,董卓封北中軍侯劉表為荊州刺史。劉表隨從很少,得蒯蔡兩大家族的支援,設宴伏殺不服自己的地方土豪及軍官50多人。然,劉表好空談,空有未經戰火的荊州六郡卻17年毫無作為,更是大權旁落世家之手。曹操南征,他竟被嚇死了。蒯蔡兩家推幼子劉琮投降曹操,長子劉琦跟劉備,兄弟兩算是各自善終。

    如幽州牧劉虞。此人號大儒,拒絕袁紹的皇帝擁戴,卻對異族侵略放縱不管。後爭奪幽州為部下公孫瓚輕鬆擊敗,被俘幽禁。公孫瓚開始不敢殺他,讓他繼續簽押公文當傀儡州牧。朝廷不知,封總督北方四州軍事。公孫瓚害怕,以造反為名逼使者矯詔殺了劉虞。

    如揚州牧劉繇。也是個虛耗資源的。竟被幾千人的孫策擊敗逐到豫章,病死。

    如兗州牧劉岱。劉繇兄。竟被一群黃巾流民所殺,大好基礎,被曹操所得。

    而正式諸侯王身份者,當時封國十餘。

    如陳王。父劉承死,子劉寵繼。黃巾起,劉寵徵兵自衛,擁部眾十萬。初平年討董,劉寵自稱輔漢大將軍。197年袁術借糧,為國相駱俊拒絕,袁術派刺客殺死陳王及駱俊。

    如濟南王。獻帝初,濟南王劉康死,子劉贇繼。207年,濟南城為黃巾破,劉贇殉。子劉開嗣。221年,降崇德侯。

    如河間王。180年,河間王劉利死,子劉陔繼。221年,降崇德侯。

  • 3 # 齊東威

    兗州刺史劉岱,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之後,其皇室血統比劉備還疏遠,但他非常幸運地有一個做三公的親伯父,因而官至侍中,兗州刺史。劉岱是討伐董卓時僅有的三個州級大諸侯之一,但奇怪的是兗州下轄八個郡,其中竟有三個郡的太守是獨立參加反董聯軍的(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仔細看這份反董聯軍的名單才能看出劉岱的無力和無奈,所以他與袁紹、公孫瓚都採取和親政策。當時處於弱勢的袁紹對劉岱託妻獻子,把家屬都安置在他那裡,關係按說應該很鐵。在袁紹公孫瓚交戰時,劉岱雖然猶豫了幾天但還是頂住了強勢的公孫瓚的壓力,堅決不驅逐袁紹家屬。可袁紹對劉岱卻是太不夠意思,東郡太守明明是兗州的中層幹部,劉岱與不聽招呼的東郡太守橋瑁大戰一場才換上了自己的親信,親信戰死後這一職位卻由袁紹推薦發小兒曹操接任。這也難,那也難,實力不濟的劉岱只能把地盤兒交出去,然後大哭一場。

    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連破兗州郡縣,劉岱責無旁貸親自出馬被臨陣斬殺,曹操等太守就在一邊眼睜睜看著。劉岱一死,曹操大破黃巾軍,得青州兵三十萬……

    幽州牧劉虞,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王劉強之後,丹陽太守劉舒之子。劉虞是實打實一步步升遷為幽州刺史的,他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人們奔走相告,競相傳頌,以至於把劉虞寫進歌裡,記在心上。皇室成員做封疆大吏做得深得人心,和平時代的朝廷當然要免他的官。

    公元187年,劉虞由於在北方威望很高,被兩害相衡取其輕的朝廷重新啟用以平叛,叛軍聽說他來了望風而逃。劉虞升任幽州牧。

    幽州本來是個窮州,一直需要青州和冀州的補貼才能維持官府的運營。劉虞透過對外貿易和鹽鐵開採使幽州脫貧致富,反倒收留了青州、徐州的百萬難民並且使他們安居樂業。董卓進京,給劉虞送上大司馬、太傅的頂級頭銜。袁紹強大時甚至想擁立劉虞為帝,劉虞堅決不幹,表示再逼我我就遠走匈奴。袁紹的確是保藏禍心,但劉虞畢竟有一州之地並且素得人望,兵強馬壯。如果答應也不至於淪為傀儡,反倒有機會壯大勢力,這種形勢還能抵擋皇位的誘惑,讀史至此不緊感嘆,世上還真有這樣的人啊!

    落難天子劉協動了逃出長安的心思,頭一個就想投奔這個實在親戚。皇帝派出的使者正是劉虞之子劉和,擺明了你仁我義,朕沒打算拿你兒子做人質。這個小劉比他老爹還實在,途徑袁術駐地時竟然把計劃和盤托出,被袁術扣押,忽悠他給老爹寫信以搭救皇上為名義要一千人馬,袁術拍胸脯保證幽州的後援一到立刻啟程起去長安勤王。就是拿腳趾頭想都知道真要去長安還差一千人?可劉虞覺得這事兒是正義的,被敲竹槓也在所不惜。

    劉虞是幽州最高軍政長官,公孫瓚則是幽州軍區司令員,歸劉虞節制。劉虞要安撫百姓,公孫瓚要縱容部下搶掠。劉虞要和平,公孫瓚要征戰,雙方的矛盾一直存在,但迫於唇亡齒寒勉強對彼此妥協。袁術敲竹槓時,公孫瓚極力反對(很可能送的是他的兵)。反對無效後公孫瓚擔心得罪袁術,就把弟弟公孫越派到袁術那兒幫忙以表示結交。沒成想袁紹袁術同室操戈,公孫越戰死,公孫瓚從此與袁紹勢不兩立,引爆大戰。劉虞與公孫瓚的關係徹底破裂。

    優勢在劉虞一邊,他率領十萬大軍出其不意包圍公孫瓚,公孫瓚毫無防備身邊只有幾百人。劉虞下令不準放火,只殺公孫瓚一人即可,不要傷害無辜。古人云:“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樣的打法哪能有效率,一天過去竟然還沒結束戰鬥。公孫瓚挺到風向逆轉,順風放火,帶領數百人的敢死隊直撲劉虞大本營。劉虞敗退守城,可他手下的人馬就沒怎麼打過仗,僅僅三天就被公孫瓚破城。

    劉虞人望太高,公孫瓚雖然抓獲了他全家卻不敢殺害。恰逢此時朝廷的使者來給劉虞、公孫瓚升官。公孫瓚脅迫使者,誣告劉虞曾有稱帝的打算。

    公元193年,劉虞全家被殺,首級在運送京城途中被部下奪回安葬。

    值得一提的是,劉備當時就在公孫瓚麾下,如果他真像《三國演義》中那麼有原則,當時已經是平原國相的他應該與公孫瓚劃清界限,打倒這一反動軍閥,再不濟也該說點什麼。但他對此竟然全無表示。

    劉備沒有捨生取義那麼強的原則性,但他是有底線的。就在劉虞被殺的這一年,劉備以援助孔融為機會,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老同學公孫瓚。六年後,公孫瓚敗亡,劉備也沒有去救援他。

    揚州牧劉繇,兗州刺史劉岱親弟。

    十九歲從強盜手中救回堂叔,親手斬殺匪首,你說這人有多勇敢?

    做縣長時領導找他辦點兒私事兒,劉繇感到無法接受,竟然棄官不做,你說這人是有多正直?朝廷一再徵召他出任京官,由於亂世來臨盜匪橫行,正直勇敢如劉繇也無法赴任,當然,當時的京官也確實不值錢。

    公元194年,曾經贊助過曹洪的揚州刺史陳溫被袁術所殺。董卓的繼承者李傕、郭汜控制下的朝廷為了遏制袁術勢力做了劉繇一個順水人情,任命他為揚州刺史,不久加封揚州牧。揚州牧這個頭銜看起來很拉風,然而當時大部分已經是袁術的地盤,劉繇甚至沒法去揚州首府壽春城上班,只好來到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與袁術搶地盤。

    劉繇這個人實際上是從縣長直接當上的大諸侯,嚴重缺乏管理經驗。孫策奉袁術之命攻打廬江,劉繇想要先發制人把他老舅和堂兄辦了。其實袁術很不得人心,劉繇本來頗有統戰的餘地,卻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四處樹敵,把自己搞的比袁術還沒朋友。仗著手下有猛將太史慈,他還能勉強抵擋。有人建議他重用太史慈,他卻嫌太史慈出身低微。太史慈與孫策經過一場單挑互相欣賞,最終成了江東孫氏的骨幹。

    失去了太史慈,劉繇只好藉助荊州劉表的庇護。當時正好豫章太守病亡,袁術推薦劉表的秘書,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既給劉表做了順水人情又給劉繇設下圈套。劉繇想都沒想就去打諸葛玄,從此再也別指望劉表給他撐腰,公元197年,劉繇在四面楚歌中病亡。豫章被孫賁順手就給佔領了。

    劉繇以清正聞名,素有威望,然而漢末群雄當中,袁術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又蠢又狂,可與劉繇一對比竟然顯得左右逢源,老奸巨猾。劉繇在《後漢書》中無傳,在《三國志·吳書》裡,陳壽不倫不類地把劉繇和太史慈的列傳放到吳國帝王列傳和后妃列傳之間,這裡面的資訊量著實令人納悶。

    陳王劉寵,東漢明帝劉莊玄孫,陳敬王劉羨曾孫,陳頃王劉崇之孫,陳孝王劉承之子。這是漢末群雄中唯一一個名實相副的諸侯,正兒八經的嫡系皇親。黃巾之亂時,郡縣官兵棄城逃走,沒有實權的劉氏諸王不僅收不上租子反倒屢遭搶劫,有的兩天才能吃上一頓飯,流離在外,死於荒野。只有陳王劉寵勇猛過人,膽大包天,無懼謀反的嫌疑私自徵兵,國富兵強。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劉寵與袁紹遙相呼應,藉機自封輔漢大將軍。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公元197年,已經稱帝的袁術派刺客將野心勃勃的劉寵刺殺,陳國從此衰敗。

    史書記載,劉寵箭法非常高超,然而在自衛方面,擅長箭法不如擅長劍法。《陣紀》裡寫道:“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在這裡劉備的劍法成了歷史上五大劍術之一。按說隔了這麼久,一個明代將軍寫的書才第一次提到劉先主劍法難逃附會之嫌。可劉備能夠在幾十年的刀光劍影中活下來,窮光蛋時就能收服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說他是武林高手、一流劍客誰敢不服?

    荊州牧劉表,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漢末群雄中唯一的名士兼宗室,劉氏諸侯中的巨無霸。劉表早年參加太學生運動,在黨錮之禍中躲進深山老林得以存活,出山之後名揚天下、進入大將軍何進幕府,出任北軍中侯,掌管禁軍。

    48歲,荊州刺史王叡被袁術麾下的江東之虎孫堅所殺。董卓派劉表出任荊州刺史。當時的荊州盜賊蜂起,又有袁術佔領南陽虎視眈眈。劉表單騎入荊州,結好荊州大族,承認袁術為南陽太守,只為專心剿匪。

    49歲,劉表的部下江夏太守黃祖伏殺袁術的武力支柱孫堅,劉表斷袁術糧道迫使他離開荊州,去豫州和曹操死磕。

    50歲,劉表派使者向李傕、郭汜把持下的朝廷進貢。從窮瘋了又臭大街的李傕、郭汜手裡交易來了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開府儀同三公,督荊、揚、豫州軍事的名片然後充分利用這些名片的魅力,招賢納士,在亂世之中為上千名知識分子提供了避難場所,並且慷慨地資助他們。兒童時代飽經戰亂的諸葛亮也在劉表的庇護下度過了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光。

    52歲,趁益州牧劉焉病亡,劉表策反益州三員將領,此三人兵敗後都投奔了荊州,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甘寧甘興霸。

    54歲,曹操迎天子於許昌,與袁紹出現裂痕。劉表既向朝廷納貢又與袁紹結盟。李傕郭汜的同黨,窮途末路的車騎將軍張濟,為了能有一口吃的而攻打南陽,不幸中箭身亡。荊州官員向劉表道賀,劉表卻說張濟都可憐成那樣了才到我這兒來討口飯吃,這麼對他並非我的本意,所以我只接受弔唁不接受祝賀。作秀之後,劉表趕緊派人去招降張濟舊部。張濟之侄、評書中稱之為”北地槍王“的張繡在天下第一毒士賈詡的勸說下與劉表聯合,成為劉表對抗曹操的屏障。

    55-59歲,劉表平定了曹操策動的荊州三郡叛亂,但未能成功染指交州。在官渡大戰時選擇按兵不動,坐觀成敗。

    60歲,劉表派一萬人攻下了荊州境內最後一座不聽招呼的縣城——南陽郡西鄂縣,而西鄂的反對派只有50人。這一年,劉表收留了漢末最專業或者說最不專業的客將劉備,讓他作為新的扛曹屏障。(原來的屏障張繡在官渡大戰前夕已經投降曹操。)

    65歲,曹操北征烏桓,劉表拒絕了劉備的建議,錯過了最後的北伐良機。

    66歲,劉表病死,次子劉琮向曹操投降,長子劉琦的一萬人馬成為了劉備一半的本錢,赤壁大戰後劉琦恰到好處地病亡,其部下正式被劉備吞併。劉表經營了十八年的荊州為曹操、劉備、孫權瓜分,成為三方角力的主戰場。

    劉表雄踞荊襄萬里之地,龐統、蔣琬等荊州本地人才,諸葛亮、甘寧、賈詡、張繡、劉備這些外來人才他要麼不用要麼不珍惜。他對益州、交州都動過念頭但也都沒有大的動作,他不是沒有野心,只是出道時年齡太大,缺少了雄心。歷來人們都說劉表優柔寡斷不思進取,但很少有人去考慮為什麼?筆者認為,劉表恐怕是因為不大懂軍事而不自信。(說他不懂軍事的是甘寧,不服去找他辯論。)

    所以劉表只敢打打土匪,平一平叛亂。他甚至不敢和袁術撕破臉,連兵少將寡的劉備都能讓他不放心。打五十人“堅守”的縣城都得派一萬人去攻。他的能力只夠自保,至於進攻,也就殺孫堅是個業績還只能間接算在他頭上。這麼來看,劉表是一個很清楚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貴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是每一個老人都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和劉備這樣的人物是不世出的。不是每一個不懂軍事的領導都能憑藉馭人之術在一堆軍事人才裡遊刃有餘,像孫權、曾國藩那樣外行領導內行的成功案例,一千年才出一個。

    人們還常常指責劉表廢長立幼。別這麼教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像劉琦這樣的窩囊廢、短命鬼,立他真的就比立劉琮好些嗎?他要是當了荊州牧要麼一樣投降曹操,要麼被曹操胖揍敗亡,要麼把荊州送給劉備……站在劉表的角度來看,真還不如立劉琮呢。

    益州牧劉焉,與劉表同為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年輕時在基層工作,因為老師去世而守孝辭官,搞起了學問在山裡講學。為老師守孝,當真是別具一格,朝廷一看皇室裡居然還有這麼有腔調的人啊,趕緊出來做官,從此劉焉官運亨通,縣、郡、州一路高升,黃巾之亂時劉焉已經是九卿之一了哦。

    公元188年,劉焉眼看朝綱混亂,皇室衰微,想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謀求交州牧(今越南北部和廣東廣西最高軍政長官)一職。後來聽說益州有天子氣,就改向朝廷請求出任益州牧,居然然成功了。這份跑官要官的能力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一句傳言就能讓他改變主意,這人是有多輕浮啊?

    上任之路雖小有波折但總算有驚無險,益州到手之後劉焉首先考慮的就是怎麼才能名正言順地不向朝廷交錢。教書就教出這麼個覺悟,呸。

    益州有位美麗性感的神婆,經常出入劉焉的家裡。劉焉就任命她的兒子,五斗米道教主張魯為督義司馬(我只能說到這兒了,你懂的。)劉焉的如意算盤是讓張魯與別部司馬張修去攻打益州境內的漢中郡,假裝反叛自己,隔絕蜀中門戶以達到免稅的目的。張大教主超額完成了任務,拿下漢中後連小夥伴張修也剁了,不知是假戲真做還是這原本就是劉焉的指示就像我們誰也不知劉焉對張魯的老孃做了些什麼,只知道劉焉沒有殺這個半老徐娘。

    無論怎樣,劉焉都有藉口不向朝廷交稅了,董卓之亂他也拒不出兵,關起門來打壓豪強,鞏固權力、製造輿論、提高自身待遇。雖然沒公開稱帝可實際上他那做派跟皇帝也沒啥區別了。要說劉焉這輩子幹過什麼好事兒的話,那也就是收留了幾萬戶中原難民。這些人選編的隊伍稱之為東州軍,後人也把劉焉身邊的外來幹部稱之為東州派。

    公元194年,劉焉留在的朝中做人質的長子和次子因密謀兵變推翻李傕、郭汜而被殺。劉焉在雙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淒涼中去世。其寄予厚望的三子劉瑁(劉備的皇后吳夫人的前夫)被部下無視,幼子劉璋因為沒啥本事好控制而被擁立為新任益州牧,剛上任就遭遇權臣反叛。幸虧劉焉生前做的唯一的那件好事,這世上僅有的一群念他好的東州軍拼死作戰,保衛了劉璋。劉璋的確是頭腦簡單,剛站穩腳跟就殺了張大教主的老孃,之後就接二連三地被張魯胖揍。堂堂一個州牧,對付一個太守居然要僱傭劉備來幫忙,難道是因為“引狼入室”這個成語誕生得太晚了?

    公元214年,雖然成都城中還有三萬守軍,足夠吃一年的糧草並且大部分官吏百姓都想抵抗,劉璋還是決定向劉備投降,安度晚年。握著一個州都打不過張魯、憑一座孤城抵抗劉備哪還有希望呢?劉璋的選擇,對49年後的劉禪想必是有影響的。

    勇於擔當的劉岱、仁至義盡的劉虞、正直勇敢的劉繇、膽大包天的劉寵、保境安民的劉表、老奸巨猾的劉焉都倒下了。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不一定有真本事,也可能只是因為出身高貴,但四百年大漢日月經天江河行地,這個天下第一大家族以最優越的條件生生不息地哺育出了遍地的漢室宗親,這幾位能夠脫穎而出,哪個不是一世之雄才?但最終在家族中勝出的卻是劉備,何也?

  • 4 # 知未是也

    謝邀!東漢末年,劉氏皇親國戚較多,但有能力有實力的人不多,比較出名的有兗州刺史劉岱,幽州牧劉虞,揚州牧劉繇,陳王劉寵,益州牧劉焉劉章父子,荊州牧劉表等。其中兗州刺史劉岱被袁紹曹操等人駕空,死於黃巾軍之手,幽州牧劉虞寬容仁厚,雖群眾擁護,卻無霸氣韜略,被公孫瓚所殺,陳王劉寵,膽大敢為,箭術高明,但卻死於袁術暗殺,劉表雖擁有荊州,但年老病亡,幼子劉琮後投降曹操,劉焉劉璋父子軟弱無能,雖有益州之眾,卻朽木難支,後被劉備取代。也許天叫劉亡,三國劉氏雖多,但能獨當一面,救東漢於危難的劉姓宗親卻沒有,雖劉備乃天下英雄,但他在東漢末年只是一個織蓆為生之人,無錢無權無勢。謝謝!

  • 5 # 歷史百家爭鳴

    東漢末年,漢廷因十二常侍專政,外戚篡權,朝綱紊亂。後又爆發黃巾起義,東漢政權岌岌可危。在朝政混亂,皇室衰微的境況下,作為皇室宗族的劉焉上書給靈帝:“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劉焉以刺史,太守行賄為官,剝削百姓,導致眾叛親離的原因,要求皇帝選清廉正直的官員做州牧,鎮守地方。漢靈帝覺得有道理就批准了,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州牧逐漸坐大,壓根不聽朝廷命令,成為了割據一方的勢力。那麼,劉氏皇族有幾人曾割據一方?

    首先割據一方的就是劉焉劉璋父子,劉焉就是提創“廢史立牧”的人。他開始自薦當交州牧,想遠離禍亂,但是聽侍中董扶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改向朝廷請求為益州牧。在他擔任益州牧期間,劉焉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從此中斷與中央朝廷的聯絡。他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擴大自身影響力,益州因而像半獨立的王國。後劉焉死後,劉璋執掌益州,但是劉璋經營不善,益州內部常常出現問題,最終被劉備所滅。

    再有就是劉表。初平元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壓迫致死,何進向朝廷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由此開啟了劉表近達二十年的割據生涯。劉表在其割據時,無遠志,沒有跟其他軍閥一樣對外作戰,只圖穩定,荊州局勢較安定。但劉表在生前沒有處理好後嗣問題,使得劉琦與劉琮因繼承問題產生分歧,後劉琮率荊州向曹操投降。

    割據一方最厲害的莫過於劉備,劉備剛剛開始一無所有,後面打著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和“匡扶漢室”的旗號,一路通關斬將,招納人才,鼎峰時期勢力南並巴蜀,北擁漢中、上庸,東得襄樊,中駐益州,打下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割據勢力在劉氏皇族裡最強,在曹丕稱帝后建立了蜀漢政權並稱帝。

    這三個劉氏皇室宗族都曾割據一方,在他們各自的勢力範圍內稱霸一方,但他們並沒有聯合挽救江河日下的東漢,反而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只能說漢室氣運已盡,滅亡是遲早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怎麼看“京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