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高南山買君顧

    李肅只是董卓的部將,遠遠稱不上心腹,再加上他還是呂布的鄉黨,夥同呂布、王允等人刺殺董卓謀個前程,完全說得過去。

  • 2 # 路遙lgy

    李肅,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個官迷。但他卻是一個武將,在古代,武將的升遷是要靠戰績戰功的。而李肅又偏偏戰績平平,甚至敗績不少,最終官沒有做大,命還搭上了。

    李肅本是董卓手下的虎賁中郎將,應該是中級將官。董卓與丁原不合而戰時,丁原手下呂布勇不可擋。

    李肅與呂布同鄉,董卓命其帶金和赤兔馬去說服呂布。呂布禁不住誘惑,當晚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

    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李肅曾協助華雄堅守汜水關,曾打敗孫堅。

    李肅後被提拔做了都尉,但一直不能升官非常惱火。後來,王允與呂布謀劃刺殺董卓,拉攏李肅。李肅正因為不能升官生氣,於是一拍即合。

    據說,李肅主動去媚烏說服董卓,董卓在路上車軸折斷,李肅說是去舊迎新的跡象。董卓在他的勸說下進宮,被呂布刺殺。

    李肅之後被呂布派去征討董卓的女婿牛輔,結果被牛輔殺的大敗而歸,呂布惱怒,“遂斬李肅,懸頭軍門”。

    李肅按說談不上是董卓的心腹,只是一般將領而已。李肅作為武將戰績平平,然而說服能力不一般。

    如果沒有李肅,呂布可能不會反丁原,自然就沒有董卓的後來。如果沒有李肅,董卓或許不會進宮被殺。

    所以,有人說董卓是成也李肅,敗也李肅。李肅當然不是蕭何,只是一個官迷。

  • 3 # 農村孫哥

    董卓的突然暴斃,導致西涼軍群龍無首,天下大亂,這時候西涼軍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沒有合適的繼承人,董卓的兒子(也許有,也許沒有,現有的記載都是有,但是早夭,跟沒有一樣),弟弟(董旻)侄子(董璜)、都不能掌控西涼軍,也都死了。子承父業,在中國古代,一個最佳的繼承人永遠是兒子,關於這一點相信是沒有任何異議的。董卓的子侄都死了,那女婿牛輔只有站起來了,本來這牛輔也有可能執掌基業,有一番作為,但是其能力確實一般,結果被部下所殺。牛輔死後,西涼軍再也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這下子真的是群龍無首,天下大亂了。

    董卓軍除董卓外,地位最高者非董旻莫屬。董家兄弟共三人,老大董擢,老二董卓,老三董旻。董擢在董卓進京前已經去世,因而董卓董旻兄弟二人掌握著軍隊的核心領導權。董旻和董卓都是其父親董君雅擔任潁川綸氏尉時所生,二人年齡相仿。董旻一直擔任著董卓的左膀右臂,董卓剛進京時,正是雒陽最亂的時候,何進剛被宦官殺害,袁紹兄弟又帶兵誅除宦官,同時何進的舊部又和何進弟弟何苗的部隊開戰(何苗一直反對誅除宦官)。董卓趁亂而起,派董旻同何進的舊部協力擊敗了何苗的部隊,並斬殺何苗,於是董卓就成功掌控何進何苗兄弟二人的舊部。後來董旻官拜左將軍,同董卓的前將軍並列,而董卓軍其他將領最多隻是中郎將和校尉這個級別,足見董旻地位之高。董旻在呂布王允合謀刺殺董卓後,作為董卓親屬一同被殺。

    董旻之下地位最高的是中郎將級別的七位將領,分別是牛輔、董越、段煨、胡軫、楊定、徐榮、呂布,其中數牛輔地位最高。牛輔是董卓的女婿,董卓的兒子在史書中沒有記載,只記載有一個孫女董白,可以推測董卓之子應該是早卒,因而從理論上說,董旻、牛輔、董璜(董擢之子)都是董卓的候選接班人,於是地位比普通將領要高。

    呂布應該是中郎將當中職權最低的一個,董卓並沒有外派呂布屯兵,甚至在迎擊孫堅時還讓他當了一把同為中郎將的胡軫的部下。呂布的地位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待遇,他殺掉了故主幷州刺史、執金吾丁原來投靠董卓。演義中董卓派呂布的同鄉李肅前去說服呂布歸降,歷史上李肅確實是呂布的老鄉,但並不是董卓的人(赤兔馬也沒記載董卓送的),而是呂布的部下,因此李肅應該是丁原的舊部,同時從李肅官拜騎都尉,而且後來奉命率兵進攻牛輔來看,李肅在丁原軍中的地位還比較高。在記載中,丁原軍的舊部裡張遼一直是呂布的部下,張楊也和呂布交好,可見呂布在丁原舊部中威望很高,董卓給予呂布較高的地位也有拉攏丁原舊部的需要。呂布投靠董卓後,在董卓身邊保護安全,但董卓為人粗暴,曾因事對呂布扔手戟,呂布也生性好色,私下和董卓侍妾私通(三國演義據此創作了連環計和鳳儀亭),二人產生嫌隙,最後呂布被王允等人拉攏,刺殺了董卓。對於呂布這樣一個道德感低,又有弒主劣跡的人,董卓僅因其武藝高強便讓他保護自己人身安全,可見董卓用人不明。

    在這七位中郎將之下的則是校尉級別的將領,分別是董璜、李傕、郭汜、華雄、樊稠、張濟、賈詡、李蒙、王方等人。

    董卓被王允、呂布刺殺死後,其西涼軍勢力的繼承人是李傕。李傕、郭汜、張濟是中郎將牛輔的手下校尉。在董卓還活著的時候,他在長安,把涼州軍團的大部分兵力都放在長安外圍,以防備關東群雄,主力部隊分為三個兵團由三個中郎將率領屯駐安邑、華陰、澠池一線——這三個地方都是關東進攻長安的必經之路—— 牛輔 屯安邑, 董越 屯華陰、段煨屯澠池,這個時候 李傕 、郭汜、張濟跟隨牛輔駐紮在安邑。董卓麾下的西涼軍五員重將,在他死後群龍無首,徐榮、段煨、胡軫投降朝廷,牛輔、董越 不肯投降。屯駐華陰的董越急匆匆趕往陝縣找牛輔商議對策,卻被牛輔殺死,於是董卓的主力部隊盡歸牛輔所領;牛輔又是董卓的女婿,自然就成了涼州兵新的老大。後來李肅進攻陝縣。在李肅打來的時候,李傕、郭汜其實不在那裡,他們奉牛輔之命率軍前往中牟攻打朱雋。不過涼州兵戰鬥力的確非同小可,牛輔僅憑手上為數不多的兵力就打敗了李肅。牛輔是董卓女婿,不是當統帥的材料,他怯懦多疑,以疑心殺董越,又害怕軍隊兵變,拋棄部隊逃亡,被隨從所殺。至於後來攻陷長安的李傕 、郭汜、張濟、賈詡,當時俱是牛輔麾下校尉。董卓入關後,為防備關東諸侯的進攻,“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黽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餘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御山東。”(據《後漢書•董卓傳》)而守衛長安的禁軍,也多是董卓的舊部。王允殺董卓後,派皇甫嵩帶兵攻郿塢,誅董卓全家,皇甫嵩帶的是自己的舊兵,並沒有用長安城的禁軍。董卓雖然死了,但他的軍隊還都完整無損的存在。董卓在被孫堅打敗,退往關中的時候,派他的心腹將領牛輔、董越、段煨等率兵屯駐安邑、陝縣、華陰一線,以阻擋關東群雄西進長安。這些將領手中都握有重兵。在關東群雄轉向割據混戰的時候,漢朝的鐵桿兒忠臣,漢末第二名將朱雋在河南的中牟組織了一支義兵,打出了討董卓的旗幟,並一度攻陷了洛陽,董卓急調牛輔南下陝縣對付朱雋。 按說陝縣應該屬於中郎將段煨的防區,董卓派牛輔到陝縣同朱雋作戰,也許是因為段煨兵力不足,總之,牛輔接管了段煨的軍隊。結合後漢書看比較清楚,一開始張濟地位應該在李傕、郭汜之下,而且涼州軍內部一開始還是比較和諧的,李傕是頭頭,所以反攻長安後,李傕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開府,假節,李傕得天子假節,顯然是西涼軍的領頭人,他這個車騎將軍,與其他的不同,是“開府”的,有一個“車騎將軍府”,廣設僚屬,等於第二政府。郭汜被提拔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都留駐長安城內,張濟則率部出駐弘農郡(河南靈寶一帶),名義是鎮東將軍。前三人之後都開府,把持朝政。後來涼州軍內部矛盾爆發,樊稠被殺,李傕和郭汜對攻。李傕自為大司馬,此時屯兵在外的張濟趕來和解,反倒成為了左右力量的砝碼,誰也不敢得罪,於是李傕提張濟為驃騎將軍,郭汜為車騎將軍,表示接受和解。

    《後漢書.董卓傳》:輔分遣其校尉李傕、郭汜、張濟將步騎數萬,擊破河南尹朱儁於中牟...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後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並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傕乃自為大司馬。與郭汜相攻連月,死者以萬數。張濟自陝來和解二人,仍欲遷帝權幸弘農。帝亦思舊京,因遣使郭請傕求東歸,十反乃許。車駕即日發邁。李傕出屯曹陽。以張濟為驃騎將軍,復還屯陝。遷郭汜車騎將軍,楊定後將軍,楊奉興義將軍。

    李傕郭汜是董卓麾下重要的兩名將領,雖然當時地位還在牛輔、段煨、董越三中郎將之下,只是擔任校尉,但其能力已被認為西涼軍數一數二。據《九州春秋》等書,當時董卓軍中將領以職位論則董越、牛輔、段煨較高,按名氣說則李傕、郭汜較大,時人(劉艾)有“(孫)堅雖時見計,故自不如李傕、郭汜”之說,其次則胡軫、楊定——“胡文才、楊整修皆涼州大人”。在孫堅擊敗胡軫、呂布,斬殺華雄之後,董卓感慨說關東諸侯不堪一擊,但孫堅很不好對付,而侍中劉艾卻不以為意。“艾曰:堅雖時見計,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山陽公載記》“艾曰: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後漢紀》劉艾是《獻帝起居注》的作者,很多史料是靠他這本書傳下來的,他說話自然是有依據的

    戰績一、敗朱儁與關東諸侯:“輔分遣其校尉李傕、郭汜、張濟將步騎數萬,擊破河南尹朱儁於中牟。因掠陳留、潁川諸縣,殺略男女,所過無復遺類。”《後漢書.董卓傳》“初,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典兵別屯陝,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略陳留、潁川諸縣。”《三國志.董卓傳》“徐州刺史陶謙遣精兵三千,餘州郡稍有所給,謙乃上俊行車騎將軍。董卓聞之,使其將李傕、郭汜等數萬人屯河南拒俊。俊逆擊,為傕、汜所破。俊自知不敵,留關下不敢復前。”《後漢書.朱儁傳》戰績二,擊殺徐榮接下來是牛輔死,賈翊獻策,“(傕等)於是共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眾降。”《後漢書.董卓傳》戰績三、破呂布“圍長安城。十日城陷,與布戰城中,布敗走。”《三國志》戰績四、敗馬騰韓遂“時騰私有求於傕,不獲而怒,遂與侍中馬宇、右中郎將劉範、前涼州刺史種劭、中郎將杜稟合兵攻傕,連日不決。韓遂聞之,乃率眾來欲和騰、傕,既而復與騰合。傕使兄子利共郭汜、樊稠與騰等戰於長平觀下。遂、騰敗,斬首萬餘級,種劭、劉範等皆死。”《後漢書.董卓傳》戰績五、滅西羌“興平元年,馮翊降羌反,寇諸縣,郭汜、樊稠擊破之,斬首數千級。”《後漢書.西羌傳》羌人剽悍,即使放在涼州三明時代,能斬首數千也是大勝了。李傕也說:“我有(逐)呂布之功,輔政四年,三輔清靜,天下所知也。”戰績六、滅白波、匈奴“奉急招河東故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等合,與傕、汜大戰。奉兵敗,傕等縱兵殺公卿百官,略宮人入弘農。”《三國志.董卓傳》“傕、汜共追乘輿,大戰於弘農東澗。承、奉軍敗,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並率其眾數千騎來……奉等大敗,死者甚於東澗。”《後漢書.三國志》亂言!268 人贊同了該回答

    殺一個人很容易,擺平相關的事,卻實在太難了;至於想因此接管對方的政治經濟資源,那就更難了。

    呂布殺董卓並沒有任何難度。

    這就好像,有人收買了許禇,想殺曹操很容易;當然了,有人收買了趙雲,想殺劉備也很容易。

    但是,許禇殺了曹操之後,能保證不被曹操的小弟追殺而死嗎?這個在有點懸。

    更主要的是,真有人相信,許禇殺了曹操,就能接管曹操的勢力嗎?估計是沒有的。

    當然了,趙雲殺了劉備,能保證不被劉備的小弟追殺而死嗎?這個實在有點懸。

    更主要的是,真有人相信,趙雲殺了劉備,就能接管劉備的勢力嗎?估計是沒有人的。

    既然如此,呂布殺了董卓後,突然被董卓的小弟追殺的四處逃路,有什麼好奇怪的?既然如此,呂布殺了董卓後,無法取代董卓的地位,有什麼好奇怪的。

    呂布殺丁原之後,能取代丁原的地位。那是因為丁原的小弟,大都認為丁原該死;否則,張遼、高順是什麼人,怎麼可能在丁原死後,就選擇一直跟著呂布混呢?

    否則,就算呂布能殺了丁原,又靠什麼能把丁原的隊伍拉到董卓一邊呢?

    這就好像,趙雲殺了劉備,關羽、張飛就會因此跟著趙雲混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當然了,這也好像,曹操收買了趙雲,而且趙雲也殺了劉備,但是趙雲真能把劉備的隊伍拉到曹操那裡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也許有人說,趙雲的身份比較低,換成關羽也是一樣的。

    許褚殺曹操,也是一樣的。

    政治舞臺上的博弈,從來是眾多人參與的博弈。

    在英雄傳奇中,好像只有某幾個人長著腦袋,其它人都是打醬油的。其實呢,在現實社會中,大家都長著腦袋。

    所以,在現實社會中,身份相近的人,誰殺誰也很容易。但是殺了人之後,你想擺平它,這個就比較困難了。

    在現實社會中,如果你殺了某個與你身份相近、甚至比你身份高的人可以擺平它,甚至還可以因此獲取巨大的利益,你走到哪裡,肯定也是大哥,因為你有這種本事,你不當大哥,誰當大哥。更主要的是,你有這種本事,願意跟你混的人,肯定那滿山遍野。

    呂布敢殺董卓,是因為他的行為,並不是孤立的。

    要知道,並不是呂布想殺董卓,皇帝也好,士大夫集團也好,都希望董卓死。

    如果這些力量實現聯合,呂布就是有機會擺平董卓一系,並且有機會取代董卓的地位。

    問題是,皇帝也好,士大夫集團也好,絕不可能希望呂布取代董卓的。因為結果成了這樣,豈不是等於殺死一個董卓,又出現一個比董卓更可怕的呂布?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董卓剛死,皇帝、士大夫集團就開始和呂布勾心鬥角了。

    因為類似的原因,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折騰來折騰去,王允、呂布並沒有抓住機會一舉擺平董卓舊部,反而讓董卓舊部反殺成功了。於是,皇帝再度被李榷郭汜控制,王允被李榷郭汜殺了,呂布率領幾百人亡命關東了。

  • 4 # 老一剪輯

    因為董卓賞罰不分明,李肅為董卓出過不少的計謀。比如設降呂布,也算立了大功, 可是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所以心有不甘。

  • 5 # 胡瑞嵐298

    李儒才是董卓的心腹,還是他的女婿,李肅夠不上,呂布也是其心腹,無奈董卓施恩不夠,呂布就被王允拉弄,手誅董卓!

  • 6 # 洛水清風

    在《三國演義》中,李肅在董卓手下官拜虎賁中郎將。他文不及李儒,武不如華雄,其實就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稱不上董卓的心腹。但可以這樣說董卓是成也李肅,敗也李肅。

    董卓領兵進入洛陽後,起初並沒有那樣囂張跋扈。這主要是他忌憚兩個人,一個是袁紹,一個是丁原。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明門望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丁原乃荊州刺史,手握重兵,更有義子呂布勇冠三軍。所以當董卓要另立新君時,丁原就率兵討伐董卓。

    兩軍經過幾番交戰,董卓的手下被呂布打的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正在董卓無計可施的時候,李肅出場了 ,自告奮勇前往勸降呂布。李肅與呂布是五原郡九原縣同鄉,他雖然武藝平平,但能說會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加上赤兔寶馬、珠寶厚禮,讓呂布不僅答應歸降董卓 ,還親手殺死自己的義父丁原。

    董卓得了呂布如虎添翼,不僅認呂布做了義子,還對其大肆的封賞。然而,勸降呂布立下頭功的李肅什麼賞賜也沒得到。這就是董卓的賞罰不明,李肅心中難免憤憤不平 ,這就為他後來的死埋下伏筆。

    所以,再後來王允用美人計成功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為了把董卓誘出媚塢城,呂布又把李肅請到王允府中,拉他跟自己一起反水。由於李肅早就對董卓心生不滿,聽了呂布的話後,當即表態:自己殺老賊之心早已有之,今得將軍與司徒信任,願意親往媚塢城,將老賊誘出,說罷折箭為誓。

    如果別人去跟董卓說,皇帝要禪位與他,董卓也許會懷疑。但李肅去遊說,董卓是深信不疑。不僅是李肅口若懸河,更因為李肅跟隨他十幾年,他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故將會出賣他……董卓被騙到皇宮,最後被呂布一戟刺死。

    李肅之所以要協助呂布殺死故主董卓,主要是董卓賞罰不明。這就好比一個人跟著公司幹了十幾年,始終得不到老闆的重視與提拔,他除了一肚子怨氣,對公司哪有感情與忠心可言呢!

  • 7 # 古今文社

    李肅此人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李肅的生平:

    李肅是東漢末年著名權臣董卓麾下的騎都尉,出生年月不詳,今內蒙古包頭人,與呂布算是同鄉,也是董卓手下與呂布齊名的百戰猛將。

    《三國志平話》書中記載,李肅是漢朝猛將飛將軍李廣之後,身披白袍銀甲,頭戴銀色頭盔,善使一條丈五長的倒須悟鉤槍,背弓帶箭,在董卓右路大軍任職,是董卓重要心腹之一。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以美女貂蟬為誘餌,使出美人計,成功挑撥董卓和呂布之間關係,二人因此反目,董家軍內部分裂,李肅在呂布拉攏下也加入反董大軍,二人聯手順利誅殺董卓。

    李肅為什麼要幫助呂布誅殺董卓呢?大概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董卓是亂臣賊子。董卓雖然權傾朝野,實際行使著皇帝的權力,但名不正言不順,被大漢子民視為亂臣賊子。自古以來亂臣賊子都是人人得而誅之,沒有好下場,給這樣的人賣命下場可想而知,因此當受到司徒王允等代表“官方”勢力的拉攏後,李肅毫不猶豫加入反董陣營。

    第二,董卓處境堪憂。董卓雖然暫時掌控朝堂,但保皇派一直沒有妥協,以司徒王允為主導的反董聯盟一直在暗地為推翻董卓做準備,山東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加上百姓心向漢室,董卓下場可想而知。

    第三,對董卓心懷不滿。董卓權傾朝野後,李肅仍然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騎都尉,董卓也沒有給他升官進爵的打算,這讓其非常不滿。史學家對李肅的評價是“官欲重“,說白了就是個官迷,因此當呂布對他許以高官厚祿後,他就毫不猶豫背叛了董卓。

    成功誅殺董卓後,呂布命令李肅領兵征討董卓女婿牛輔,兵敗後被呂布以”作戰不利“為由給斬殺了。想想也是,一山不容二虎,呂布怎麼可能會允許身邊有一個和自己齊名的武將存在,更何況這還是個典型的牆頭草,留在身邊早晚是個禍害。

  • 8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真正的禍亂三國的官迷李肅

    三國大亂,不是來自於黃巾軍的起義,黃巾軍的起義,只是讓一大批有實力的世族崛起。真正的禍亂三國的卻是一個小人物,官迷李肅。

    李肅,董卓帳下武將,任虎賁中郎將,呂布的同鄉,主動請命為董卓說服呂布來降。諸侯聯軍伐董卓之際,李肅協同華雄鎮守汜水關,為華雄出謀劃策,擊敗缺糧的孫堅軍。后王允、呂布策劃誅殺董卓,拉攏李肅同謀,李肅因久不升遷,心懷不滿,與呂布一拍即合,共同謀殺了董卓,又為呂布先鋒與牛輔軍交戰,兵敗後被呂布斬首示眾。

    三國演義中,李肅去勸說呂布:

    帳前一人出曰:「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卓大喜,觀其人,乃虎賁中郎將李肅也。卓曰:「汝將何以說之?」肅曰:「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行千里。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

    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卓問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李肅齎了禮物,投呂布寨來。伏路軍人圍住。肅曰:「可速報呂將軍,有故人來見。」軍人報知,布命入見。肅見布曰:「賢弟別來無恙!」布揖曰:「久不相見,今居何處?」肅曰:「現任虎賁中郎將之職。聞賢弟匡扶社稷,不勝之喜。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獻與賢弟,以助虎威。」布便令牽過來看。果然那馬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

    後人有詩單道赤兔馬曰:「奔騰千里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布見了此馬,大喜,謝肅曰:「兄賜此龍駒,將何以為報?」肅曰:「某為義氣而來。豈望報乎!」佈置酒相待。酒甜,肅曰:「肅與賢弟少得相見;令尊卻常會來。」布曰:「兄醉矣!先父棄世多年,安得與兄相會?」肅大笑曰:「非也!某說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肅曰:「賢弟有擎天駕海之才,四海孰不欽敬?功名富貴,如探囊取物,何言無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肅曰:「某遍觀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終成大業。」布曰:「某欲從之,恨無門路。」肅取金珠、玉帶列於布前。

    布驚曰:「何為有此?」肅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將此奉獻。赤兔馬亦董公所贈也。」布曰:「董公如此見愛,某將何以報之?」肅曰:「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公若到彼,貴不可言。」布曰:「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肅曰:「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肅曰:「賢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遲,在於速決。」布與肅約於明日來降,肅別去。

    三國演義中,呂布去勸說李肅:

    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呂布同郡騎都尉李肅,以董卓不遷其官,甚是懷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允曰:「善。」請呂布共議。布曰:「昔日勸吾殺丁建陽,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斬之。」使人密請肅至。布曰:「昔日公說布使殺丁建陽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靈,罪惡貫盈,人神共憤。公可傳天子詔往郿塢,宣卓入朝,伏兵誅之,力扶漢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肅曰:「我亦欲除此賊久矣,恨無同心者耳。今將軍若此,是天賜也,肅豈敢有二心!」遂折箭為誓。允曰:「公若能幹此事,何患不得顯官。」

    三國演義中呂布殺李肅:

    王允聽知西涼兵來,與呂布商議。布曰:「司徒放心。量此鼠輩,何足數也!」遂引李肅將兵出敵。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不想是夜二更,牛輔乘肅不備,竟來劫寨。肅軍亂竄,敗走三十餘里,折軍大半,來見呂布,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銳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

    李肅為了自己升官,主動說服呂布殺丁原,讓董卓並了丁建陽的兵。正是應為呂布的歸順董卓。才讓董卓擁有了控制洛陽的能力。李肅後來不升官,而是怨恨董卓,為了升官,聽從呂布勸說引誘董卓回洛陽,配合呂布又殺了董卓。先殺丁原,後殺董卓,雖說是呂布所為 ,李肅為了當官,充當很好的說客。

    沒有李肅,就不會有呂布的造反,就不會有董卓的後拉一切。當然,董卓是成業李肅,敗也李肅,後來,李肅不滿董卓不給升官,又配合呂布又殺了董卓。李肅實為三國真正的亂局之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生戀愛到底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