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筱談天下
-
2 # 眺望168399899
24個皇帝,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文景之治。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明章之治,漢武帝劉徹漢武盛世,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昭宣中興。
-
3 # 史詩雜談
西漢,大家都那麼熟了,就說一下東漢諸帝吧~
東漢王朝(公元25年--220年),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劉秀推翻王莽所建立起的新朝,恢復劉氏統治的漢室江山。從公元25年劉秀稱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為止,傳八世共十四帝,國祚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因國都洛陽在西漢國都長安之東,史家稱此漢為"東漢"。
說起西漢諸帝,很多人都能琅琅道出,如: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洵......哪怕是像漢成帝劉驁這樣的昏君,大多數人也知道一二。西漢賢君明主輩出,其國祚達二百一十年,但也僅比東漢多十五年。
但是,提到東漢的這些皇帝們,人們似乎只知道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名曰劉秀,即使是這樣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在眾多影視劇中也很少展現他的生平,那一句"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甚為流傳,他被毛主席評價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今日對東漢諸帝做個簡單瞭解,其後若有時間則挑選幾個來細細瞭解一下~
1: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東漢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公元25年他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東漢”。他在位33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他最大的功績在於: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還給水深火熱的勞苦百姓一個和平安樂的盛世。
2:漢明帝---劉莊生於公元28年,於公元57年繼位為帝,公元75年去世,在位18年,去世時年四十八。初名劉陽,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母光是烈皇后陰麗華,東漢的第二位皇帝。他,少年聰慧,治國有方,開疆拓土;他,招撫流民,民安其業,戶口滋殖;他,開創"明章之治",佛教傳入中國;復置西域都護,恢復對西域的控制。
他,從小在雙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制度;他,在同他父親一般大的年歲登基為帝。他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社會安定,他的為政風格與清朝雍正皇帝很是接近,對官吏異常苛刻,對百姓卻十分寬待。甚為可惜的是,命運只給了他十八年去完成自己的滿腔雄心壯志。倘若,再給他十年、二十年,他又會呈現出一個怎樣的漢室江山?
3:漢章帝---劉炟劉炟(dá):生於公元57年,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兒子,公元75年他19歲登基為帝,在位卻僅僅13年,於公元88年去世,時年僅三十一歲。他,年少寬容,愛好儒術;他,勵精圖治,注重農桑;他和父親一起開創"明章之治".。
這是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後,又一個"大治"景象。明章二帝寬鬆治國、與民休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把東漢推向鼎盛,成為漢朝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之一。
然而也是這位年輕有為的帝王,末年卻犯下一個致命錯誤,他對外戚過於寬容,重用竇氏外戚又優待宦官,使外戚和宦官勢力從此登上東漢王朝的政治舞臺,引起宮廷內部鬥爭。東漢王朝的開明政治從此結束,轉而進入腐敗與黑暗,漢家天下從此由盛世走向衰退。
4:漢和帝---劉肇劉肇(zhào):生於公元79年,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公元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繼位年僅10歲。他在位17年,公元105年病逝,年僅27歲。因他登基時甚為年幼,於是竇太后臨朝稱制。竇太后獨斷專橫,強予決策;竇氏外戚多居要位,百官趨炎附勢,年幼的他只能隱忍。待他執掌政權後,聯合宦官掃滅竇氏外戚。
一舉掃平竇氏外戚後,他臨朝聽政,從不荒怠政事;他減免賦稅,體恤百姓疾苦;他擊潰北匈奴,復置西域都護。在他的治理之下,東漢墾田面積與人口數量為東漢之最,時人稱為"永元之隆"。然而英年早逝,僅二十七歲的他,病死於京都洛陽的章德前殿。他死後,他那出生僅一百餘日的兒子劉隆繼位為帝。
5:漢殤帝---劉隆公元105年-106年,漢和帝劉肇少子,養於民間,東漢的第五位皇帝,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日,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一歲時夭折,也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
(注:漢和帝劉肇在世時,生了許多皇子,但大都夭折。漢和帝以為宦官、外戚謀害他的兒子,便將剩餘皇子留在民間撫養~)漢殤帝即位後,鄧太后臨朝聽政,鄧氏外戚大權獨攬。
6:漢安帝---劉祜生於公元94年,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東漢的第六位皇帝。公元106年,年僅13歲的他繼位為帝,在位19年,公元125年去世,享年三十二歲。他在位期間,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百事多艱。
內憂:一、外戚掌權:他雖為帝,但實際政務大權仍然握在鄧太后等鄧氏外戚手中。二、宦官當道:飛揚跋扈,陷害忠良,官僚集團與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銳。三、後宮爭鬥:帝位繼承權的爭鬥從來都沒有停歇,終致漢安帝廢黜太子劉保。四、國內災害連年,人心浮動:國內地震、水災、風暴、冰雹等襲擊不斷,人民困苦不堪。
外患:西域各國,紛紛叛漢;羌族起義,使東漢元氣大傷;北匈奴和車師聯手起兵。
他是皇帝,卻沒有趕上一個好時候。在他短暫的親政生涯裡,平定過西域、擊破過北匈奴、降伏過車師,也使得高句麗投降漢朝。公元125年,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年,那年漢安帝同閻皇后等南下游玩,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時冷時熱,病勢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在返回途中到達葉縣,已呈彌留狀態。他想囑咐後事,卻已說不出話,只能睜眼盯視著皇后,慢慢死於車中,終年三十二歲。
7:東漢前少帝---劉懿劉懿(yì):東漢前少帝,濟北惠王劉壽之子,東漢第七任皇帝(正史不單獨為其列傳,故一般不認為他是正統的皇帝),125年5月18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嬰帝劉懿,漢安帝去世後,太后閻姬為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援下,迎立劉懿為帝。
劉懿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殺逐安帝親信宦官,獨攬大權。同年12月,劉懿因病去世,共在位206天。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與江京,並迎立漢安帝的兒子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漢順帝繼位後,以諸侯王的禮儀將劉懿下葬,因此也有史家不將劉懿計入東漢皇帝之列。
8:漢順帝---劉保生於公元115年,漢安帝劉祜之子,東漢的第八位皇帝。公元125年11歲時,他登基為帝。在位19年,公元144年去世,時年僅三十歲。漢安帝突然病逝後,閻姬為皇太后,臨朝攝政。閻姬想長久獨攬朝政,圖謀立幼年皇帝,便與閻顯等人定下計謀,擁立漢章帝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北鄉侯劉懿為皇帝,史稱少帝。劉懿去世,中黃門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迎立濟劉保繼位,是為漢順帝。
他的一生毫無任何功績,但由於漢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這些宦官全部被封為侯,並且劉保將大權交給宦官。劉保本人性格溫和軟弱,後宦官與外戚梁氏勾結,自此開始了長達20餘年的梁氏專權。宦官、外戚互相勾結,弄權專橫,漢朝政治更加腐敗,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9:漢衝帝---劉炳漢順帝劉保之子,東漢的第九位皇帝。生於公元143年,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去世年僅兩歲。當時漢順帝的梁皇后因沒有兒子,因此立年僅一歲的皇太子劉炳為帝,是為漢衝帝,尊梁皇后為皇太后。由於漢衝帝年幼,所以由皇太后臨朝攝政。
10:漢質帝---劉纘劉纘(zuǎn):生於公元138年,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東漢的第十位皇帝。145年即位,時年八歲,在位時間僅1年,公元146年7月被梁冀毒殺。劉纘即位後,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
梁冀專橫跋扈,無所不為,漢質帝雖8歲,也看他不順眼。在一次朝會中,他當著群臣稱粱冀"此跋扈將軍也",梁冀大怒。退朝後,梁冀懷恨在心,認為質帝雖小,但聰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擔心質帝年長後難以控制,便讓安插在質帝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質帝食用的煮餅之中。質帝吃過毒餅,頓覺氣悶肚痛,無幾中毒身亡,死於洛陽宮中。
11:漢桓帝---劉志生於公元132年,漢章帝劉炟曾孫,東漢的第十一位皇帝。質帝崩後,梁太后與兄大將軍梁冀定策,於公元146年迎立他為帝,時年十五歲,他在位的21年裡,前13年是一個傀儡皇帝,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
在位的後8年中,他"三斷大獄,一除內嬖,再誅外臣"。所謂“三斷大獄”:一是誅滅梁冀,二是廢免鄧氏,三是禁錮黨人;"一除內嬖":是抑制宦官;"再誅外臣":則是誅殺南陽太守成瑤和太原太守劉質。
他一生崇尚佛、道,不僅沉湎女色,三立皇后,後宮之宮女多達萬人,但卻無子;而且信任宦官,察舉非人,釀成"黨錮之禍"。東漢王朝自此更加江河日下,瀕於滅亡。
12:漢靈帝---劉宏生於公元157年(另說156年),漢章帝劉炟玄孫,漢桓帝劉志逝後,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於公元168年正月即位,公元189年去世,在位21年。他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設定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供自己享樂。他在位晚期爆發黃巾起義,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
杜牧曰:"桓、靈四十年間殺千百比干,毒流其社稷,可以血食乎?可以壇?單父天拜郊乎?"指的則是"黨錮之禍"。
諸葛亮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此處"桓"便指漢桓帝劉志,"靈"則指漢靈帝劉宏。
13:東漢後少帝---劉辯生於公元176年,東漢的第十三位皇帝,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僅5個月,史稱少帝。後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是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
中國古代史書中稱劉辯為皇子辯、少帝或弘農王等,但因為劉辯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漢朝正統皇帝,不單獨為他撰寫專屬於帝王的傳記(即本紀),不過現代史學界也有觀點承認他是漢朝皇帝。
14:漢獻帝---劉協生於公元181年,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東漢最後一任皇帝。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他在位31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
個人之見:一般說"富不過三",東漢一朝亦如此相像!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這3位東漢初期的皇帝,分別開創"光武中興"與"明章之治",東漢達到鼎盛。自此之後,再無盛世,東漢由盛轉衰。
東漢多幼帝,除東漢初期的三位皇帝外,其餘皇帝繼位之初均未滿16歲,其中包括三名嬰兒皇帝,主要是外戚或宦官為獨攬大權,選擇立年幼的皇帝為帝。這些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漢光武帝劉秀的33年,最短為5個月,共有五位皇帝在位時間不長於一。此外,東漢一朝無可避免地重現西漢之外戚干政與宦官擅權!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
4 # 靜夜思160519196
東漢除了開頭兩個皇帝,其他真是沒什麼存在感,不是年幼夭折就是少不更事,權利都握在宦官和外戚手裡,皇帝就是個傀儡,但是這也有了一個互相制約和權利平衡,兩班人馬互相撕逼,誰也別想一家獨大。比起西漢對地方豪族的打壓,能夠整合全國資源,東漢能夠動用的實在太少,最後成為東周天子那樣的擺設。
回覆列表
西漢真正計算的則是十二帝,漢前少帝和後少帝,以及漢廢帝劉賀不在內
第一位漢高帝劉邦
漢朝的開國皇帝,以平民的身份,撥亂反正,名義上統一天下
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對內統一天下結束秦末的戰亂,對外則祛除匈奴,收回韓王信等投降匈奴的地盤,橫掃叛亂,對百姓施行修生養息等政策,讓丞相蕭何制定漢律,維護了百姓的利益
第二位漢惠帝劉盈
在位時間七年,期間執行父親劉邦留下的政策,實施仁政,減輕賦稅,還廢除了秦朝的挾書律,使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開啟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
漢惠帝在位時,修築了漢朝的未央宮,惠帝三年春,修築達到高潮,先後徵發了14萬人築牆,到五年秋建成
漢文帝劉恆
在位時間,對內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還抑制了功勳獨大的境界,使得皇權壓制了功臣,為後來的皇帝收回權利鋪路,和兒子漢景帝劉啟建造了文景之治,匈奴進攻漢朝,派灌嬰八萬五千騎兵去攻打匈奴,匈奴害怕望風而逃,又重新收服南越國趙佗,使得趙佗去除帝位,重新臣服漢朝
漢文帝的評價在歷代也是非常高的
漢景帝劉啟
在位期間,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發展生產,他統治時期與其父親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
漢武帝劉徹
開創漢王朝軍事最鼎盛時期改革政治,設定刺史,加強統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首開絲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併北韓
先後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
後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漢昭帝劉弗陵
在位期間,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來朝,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為後來的漢宣帝提供了穩定的局勢,和漢宣帝號稱昭帝復興
漢宣帝劉詢
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他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在對外關係上,劉詢於本始二年曾聯合烏孫打擊匈奴,設定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正式歸屬於西漢中央政權。宣帝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稱“宣帝中興”
漢宣帝時期也被認為是漢朝國力,經濟最強的時期
漢元帝劉奭
與匈奴聯姻,誅殺郅支單于
在位時期“崇尚儒術”,多次出兵擊潰匈奴。建昭三年(前36年),漢將甘延壽、陳湯誅郅支單于於康居(郅支之戰)。至此,唯一反漢的匈奴單于被消滅了。漢匈百年大戰於此告一段落。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親。劉奭以宮女王嬙(王昭君)嫁之為妻。
漢元帝時期,是漢朝人口數最頂峰
漢將陳湯斬殺匈奴單于,並且上疏的奏章當中寫下來了,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其中陳湯打敗羅馬軍團
漢成帝
在位期間,對文學上,漢成帝下詔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又委任光祿大夫劉向總領校勘、整理採訪來的書籍,命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方技,每校完一書,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論其指歸,辯其謬誤,連同定本送交,由他親自觀覽後定奪。這一時期的圖書徵集和編校文獻活動,對後世的目錄學、校讎學、藏書學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最早的分類法和目錄《別錄》、《七略》就在此間問世,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圖書分類、編目工作的實踐。
漢哀帝劉欣
在位期間,面對社會危機深重,用大臣孔光、師丹,何武擬定了限田、限奴婢,抑制非法兼併的方案。
早期曾躬行節儉,省滅諸用,勤於政事,又啟用龔勝、鮑寅、孫寶等有識之士,頒佈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試圖抑制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然而因為漢哀帝時期早不是武帝時期,皇權早被壓制,並無多大權利,所以最後被士家反對,不了了之
漢平帝劉衎
郡國發生大旱災、蝗災,其中 青州最為嚴重,百姓到處逃荒。安漢公王莽、四輔、三公、卿大夫、吏民為幫助百姓解決困難而捐獻房屋與土地的有二百三十人,按照人口分配給貧民。並派遣使者負責滅蝗,百姓將捕殺的蝗蟲送交官府,用石斗量蝗後按數付錢,天下的百姓的家資不滿二萬,以及受災的郡縣家資不滿十萬的,都免交租稅。災民中的病人,安置在捐獻的邸舍房屋中,進行醫治。給死者一家死六人以上的葬錢五千,死四人以上的三千,死二人以上的二千。撤銷安定的呼池苑,改為安民縣,建起官署與住房,招募貧民遷居於此,由縣官發給口糧。貧民遷移到居住處後,由公家分配給房屋土地與用具,並借給犁、牛、種、口糧。又在長安城中,修住宅二百區,以供貧民居住
漢孺子劉嬰
三歲被立為皇太子,然而一生是王莽傀儡,最終被迫禪位王莽
東漢十四帝 ,其中有幾歲的小皇帝不寫
第一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劉秀和大哥劉演起義,加入了起義軍,擁立更始帝劉玄,然而劉演功高蓋主,被劉玄所殺,後劉秀韜光養晦去河北,娶了郭聖通收復真定王劉楊,以此為基業橫掃天下,建立漢,尊漢高帝劉邦為祖,所以又叫光武中興,兩漢有牽連,所以又說漢朝四百年基業,史稱東漢,歷經十四位皇帝,傳承195年,這是唯一光復成功,並且延續了近兩百年的大統一朝代,其中的開國皇帝劉秀,號稱最完美的皇帝
漢明帝劉莊
在父親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到漢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激增至3400多萬人口
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他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範。同時,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永平十六年,命竇固徵伐北匈奴。其後,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次年,復置西域都護。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明帝之世,吏治比較清明,境內安定。
漢章帝
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並且“好儒術”,使得東漢經濟、文化在此時得到很大的發展。這時思想也比較活躍,如王充等。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章帝還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因為明、章兩代大體承繼了光武之施政方針,勵精圖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稱“明章之治”。
漢和帝劉肇
個人認為是東漢皇帝裡,除卻光武帝劉秀之外,天資最高的皇帝了,九歲登基成為皇帝,因為年幼,政權由竇太后把持,竇太后把哥哥竇憲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釋出誥命;讓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竇景、竇環均任中常將,負責傳達詔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竇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 掌握了國家政治的中樞,外戚竇氏權勢滔天
然而年幼的漢和帝,把一切都看在心裡,十四歲的漢和帝就利用宦官,橫掃了外戚,廢除罷免了竇氏許多的子弟,十四歲的漢和帝從此親政,此後他每天早起臨朝,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
平定域外
西北有西域都護班超大破焉耆,西域降附者五十餘國;東北有烏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單于,將遼東收歸,改為渤海郡。和帝一朝,曾多次平定過少數民族的叛亂。
使用寬政
漢和帝十分體恤民眾疾苦,多次詔令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認真思考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而漢和帝也常常下詔書責怪自己,永元八年京城洛陽地區發生蝗災,漢和帝下詔說:“蝗蟲之異,殆不虛生,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憂民之心,殷殷可見。嶺南出產生龍眼、荔枝,為了滿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晝夜傳送”,經風歷險,勞民傷財。唐羌上書,請求停止,和帝批示:“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苟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受獻!”愛民之意,發自肺腑。
在位期間,班超敗貴霜帝國,竇憲橫掃北匈奴,在燕然山上刻下了封燕然山銘,2017年8月15日宣佈,在蒙古國發現遺蹟
這位皇帝九歲登基,十四歲從外戚手裡奪權親政,卻在二十七歲就駕崩了
漢安帝劉祜
平定西域、擊破北匈奴、降伏車師、高句麗投降漢朝
漢順帝劉保
想當好皇帝的皇帝,本來東漢在漢順帝手裡重新的新生,然而卻抵不過天災
同時期,張衡發明地動儀
漢恆帝劉志
誅滅外戚粱冀,掌握皇權
漢靈帝劉宏
下詔命儒學大師們校正《五經》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隸書三種字型書寫,將其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太學門外,使後來的儒生晚輩,都以此作為標準。石碑剛豎立時,坐車前來觀看以及臨摹和抄寫的,每天有一千餘輛之多,填滿大街小巷。
熹平石經的刻立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並開創了中國曆代石經的先河,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影響。
漢少帝劉辯在位5個月。靈帝長子,又稱為皇子辯或弘農王。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
漢獻帝劉協
一生為董卓,曹操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