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友圈
-
2 # 畜牧大集網
答主是專業出生,題主所言豬場閹割豬,我們的專業術語叫去勢。當年在學校時,不管是公豬還是母豬,答主都為它們去勢過。
這個問題不是養豬人不網開一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能夠不去勢,不會有哪個養豬人閒得給自己找事。
那為什麼必須要去勢呢?
1、便於管理
生豬飼養密度大,如果沒有閹割由於性激素的作用易爭鬥,使豬的能量被消耗,加上性器官的發育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這就會造成生豬生長緩慢,嚴重者會造成傷亡,損失就更大了。而去勢後的豬比較溫順,相對易於管理,能量損耗的少,有利於生長。
答主就曾親歷過種公豬打架,一場架下來,豬身上傷口累累,血跡斑斑。
2、節省成本
去勢後會提升豬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也會提高,從而降低飼養成本低,縮短出欄時間。
3、肉質較好
未去勢的母豬肉、公豬肉,味道很大,有股腥味,肉質粗,不好吃。主要原因就是豬所分泌性激素惹得禍。相反,去勢後的豬就沒有這個味,吃起來肉質細嫩。
總之,給豬去勢與道德無關,這是生意所需,除非你不養。
-
3 # 果然悠
以成年公豬肉的味道,若不閹割,那他面臨的不是6個月的生命,而是出生即止的生命。你說哪個更殘忍。公豬被撲殺只剩母豬,那豬肉的價格就不談了,以我們目前部分人的收入可能我們又得回到沒肉吃的年代了。
再者,正是豬的閹割,讓其吃的營養可以都用於長肉上而節省了生殖系統生長的營養,豬的生產成績更高。若豬不閹割,生產成績會有所下降,現在購買的15一斤的豬肉到時就是30一斤。
作為養豬人,講真,我們也不願意閹割。有時候稍有不慎,仔豬會有疝氣的產生,再嚴重點會出現大出血導致小豬的死亡。而且仔豬閹割佔據了產房工人大量的工作時間,要是不閹割不影響豬肉口感,我想沒多少人願意幹這活。
講到這,題主應該能明白,我們養豬人閹割豬是逼不得已。不是我們養豬人殘忍,而是我們人類殘忍。不服來辯。
-
4 # 周夕人
像養豬場養殖時間只有幾個月,還沒等到豬發情就嚴格了,但是農村就不一樣,不管公豬母豬都要嚴格,在農村,自己養來過年的,
-
5 # 北大屠夫陸步軒
豬隻出生即有公、母之分。在關中農村,公豬崽叫“伢豬”,母豬崽稱“奶劁”,若非留作種豬,而作肉用,無論公母均要閹割,統稱“劁豬”。
過去農村有劁豬匠,兼騸牛、驢、馬、騾子等畜生,騎腳踏車,車頭系紅布條,忌吆喝,靠車鈴聲、紅布條招徠顧客。公豬崽摘除睪丸,行話叫“去勢”;母豬崽割掉輸卵管或卵巢,俗稱“小挑花”或“大挑花”。閹割後的豬崽,變成太監豬,停止性發育,公的不再跨騎其它豬隻,母的不再發情跑圈子,均變得性情溫順,很少撕咬,能吃肯長,肉質亦少了騷味,變得香醇可口。
現在,在規模養殖場,由於品種改良、使用全價飼料、養殖技術提高等原因,豬的養殖週期縮短為半年左右,母豬尚未發情即到了出槽時刻,故僅須閹割公豬崽。而閹割公豬崽技術含量不高,一般養殖工人均可操作,致使劁豬匠這個古老的職業基本消亡。
山民捕獲的一些野豬,之所以口感不佳,與未曾閹割不無關係。
回覆列表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性質,養豬也一樣,最終目的是吃肉,人不可能不吃肉的。至於閹割,現在很多大型豬場只閹割公豬,不閹割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