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假如此這般若波羅蜜多

    如果單論能力,志向,抱負,以及對中華民族振興所做出的貢獻,那麼朱元璋絕逼是明朝最厲害的皇帝。但是朱元璋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過於偏激,控制慾太強,殺人如麻。雖然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如此,但是他是其中非常極端的。文官丞相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就殺了。為了整治貪汙,目的是好的,但一味的殺戮是治標不治本的。還有就是低薪養廉,結果搞的人家這麼大一個官,家都養不起,能有幾個不貪汙?當然,朱元璋是非常偉大的一代開國皇帝。但是我個人更加傾向於朱棣,雖然皇位是透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但他登基之後一心為國,多次發動對外反擊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版圖完整。

  • 2 # 天枰

    先說朱元璋的武功,他結束南方群雄逐鹿的混亂局勢,整合整個南方的力量推翻了蒙古人的殘暴統治,結束南宋以來漢人喪失對華夏文明發源地中原地區的掌控的歷史,將少數民族政權重新趕到長城以北地區。這些足以彪炳史冊,歷史上能和他相比的帝王,屈指可數。

    再說朱元璋的文治,建立大明後,他嚴懲貪腐,恢復生產,約束功勳權貴,任用賢能,極大的穩固了新政權。同時,為了後世的長治久安,他制定了以《大明律》為代表的一整套完整的法律體系和約束子孫皇帝的各種規章制度。許多制度一直沿用到明朝滅亡。

    可以說,縱觀整個明朝,沒有一位皇帝再能達到這一高度。

  • 3 # 熹廟老爺

    說起朱元璋,完全就是一個古代版屌絲逆襲的成功例子。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一個放牛的窮小子,最終成了天下之主,不敢想象。

    皇帝之間比較,我認為應該從“文治”,“武功”兩方面來比較。但鑑於朱元璋是明朝開國太祖,整個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武功”方面沒有可比性,只好比較一下“文治”了。

    文治,即一個國家的政治軍事。先從政治來看,文的方面,朱元璋有感於丞相的權力之大,廢除丞相制,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這種制度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制的中央集權,朱元璋在位時,恨不得事事親力親為,可謂是“乾坤獨斷”!

    對比一下明朝其他皇帝,永樂爺朱棣,建立內閣制度,此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看似加強了君主的權力(歷史書上也是這麼寫的),但實則讓文官架空了皇帝的權力。打破了朱元璋時期,以皇帝為主,臣子為附庸的局面,文官和皇帝達成了一個平衡。

    遇上手段強硬,帝王心術高超的皇帝,諸如永樂,嘉靖,可以壓過臣子一頭,開創一個繁華的盛世;如弘曆,可以與臣子達成平衡,選取賢臣治理天下,開創盛世。但像成化,萬曆這樣的皇帝有些稍顯軟弱,只能用一些消極的辦法對付百官,在平衡中稍顯下乘。

    所以我認為,在這一點上,朱元璋是超過其他明朝皇帝的。

    再看軍事的方面,朱元璋設衛所軍制,設屯田和軍屯,乍一看和唐朝的府兵制並無兩樣。但朱元璋後設軍戶制,士兵世世代代都跳不出這個圈。

    這一體制,在朱元璋時期還沒有出現端倪,甚至可以讓朱元璋自信說他不用軍餉養活百萬雄兵。

    但衛所軍制的弊端到朱元璋去世後便出現端倪,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重。普通士兵完全淪為了高階軍官的佃戶,何談戰鬥力可言?只有九邊計程車兵能形成戰鬥力,有明一朝,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大都是將領的私兵(如戚家軍)。

    但如果換作其他皇帝,也未必能比朱元璋做的要更好。尤其是天啟崇禎兩朝,大量的貴族階層不納稅,國庫空虛,但形成戰鬥力計程車兵都是以募兵制為主,九邊連年欠餉。不難想象若是處在全國募兵制,朝廷可能會採取小部分地區裁軍的方式來降低軍餉的壓力,最大程度的提高邊關士兵的作戰能力。但被裁軍計程車兵找不到活計,勢必會大規模造反,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明朝軍制的極大弊端和朱元璋的能力之強。

    所以我認為不論是從文治還是武功方面,朱元璋都可以是明朝最厲害的皇帝。

  • 4 # 歷史趣知道

    明朝最厲害的皇帝是誰?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

    明朝前後近三百年,共十六帝,誰是最強,大多數人選擇無非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二選一。剩下的無論是明憲宗還是明孝宗,都無法與這兩位相比。

    但是,明朝其實有一個皇帝,看似昏庸甚至混蛋,但卻是難得的高明,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雖然看似日薄西山,但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他的時代卻意義重大。

    這個皇帝是誰呢?他就是二十年不上朝,被人看做昏君的嘉靖帝,朱厚熜。

    不錯,嘉靖在位四十餘年,倒有二十年不上朝,他崇通道教,以至於發生宮廷政變,他本人險些被宮女弄死。他在位期間,北方韃靼曾逼近北京,南方又有經濟危機,似乎他才是大明衰落的罪魁禍首。

    這些都是實情,但是,不知道歷史背景就無法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知道當事人的處境就無法體會到他的行為,不瞭解隱藏在歷史記載中的細節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嘉靖不但不是昏君,還是一位難得的高明君主,他治下的明帝國,不但沒有衰落,反而有機會走向光明的未來,可惜這個機會因他的死而終結。

    這是怎麼回事呢?

    要說嘉靖此人,先說他的為人。嘉靖不是正宗嫡長子繼承皇位,他是在上一代皇帝駕崩,無人可選的情況下被推選出來的。嘉靖早年英明果決,革除前代弊政,殺了一批奸佞,風氣煥然一新。

    但是,就在嘉靖志滿意得的時候,明朝的“頑疾”爆發,這就是文人集團掣肘皇帝。

    一批自詡清高博學的內閣及六部官僚,向嘉靖發難,君臣矛盾尖銳,最終釀成流血事件,史稱“血濺左順門。”

    這件事雖然是以嘉靖的勝利告終,但文人官僚集團始終未能臣服於皇帝。(早在嘉靖即位之初,就有“大明門事件”,群臣難為他,他憑藉自己聰明才智鬥敗了群臣。)

    嘉靖看清了明朝制度的內涵,主動退居幕後。這就是他二十年不上朝的真相!

    但是,嘉靖不上朝卻不代表他撒手不管,相反,精明無比的嘉靖始終大權獨攬。他重用嚴嵩主導內閣,又暗中拔高廠衛,有目的的製造黨爭,使得明朝這艘巨輪始終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他連面都不需要露!

    後期嚴嵩犯了眾怒,嘉靖一句話,嚴家瞬間衰亡,嚴嵩父子連反抗之力都沒有,這就說明,最高權力嘉靖一刻也沒有丟過。

    仔細研究我們會發現,嘉靖一朝人才輩出,集中了明朝中後期幾乎所有的精英!

    從嚴嵩、嚴世藩、徐階、高拱到海瑞、張居正,從胡宗憲、俞大猷到戚繼光。可謂文武全才、內政外交、忠臣名將、堪稱星光熠熠、群英聚會、精華畢集!

    有人認為這是巧合,這真的是巧合嗎?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有幕後大老闆嘉靖的慧眼識珠,沒有皇帝的提拔培養,你們真的認為一個朝代可以出這麼多神奇的人才嗎?

    嘉靖看似不理朝政,實則他是將國家交給了正確的人!

    嘉靖朝雖然有封建社會皆有種種弊端,有任何一箇中國古代王朝到中後期都會出現的弊病,嘉靖朝並未倖免。但是,嘉靖時代卻有一個對於中華民族意義非凡的事情,顯得與其前朝前代皆不相同。

    這就是資本主義在中國的萌芽!

    由於嘉靖“放縱”的管理模式,和自由的空氣,以及用正確的人才管理國家,終於使得中國在江浙一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假如嘉靖皇帝多活幾十年,中國是不是能先於歐洲步入資本主義尚未可知!

    當然,這種假設沒有意義,畢竟中國是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與歐洲有很大區別。

    但是,嘉靖皇帝看似無心插柳的管理模式,其實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恰好證明了嘉靖皇帝的厲害之處!

    嘉靖高明就高明在,他巧妙的利用了制度,實現了皇帝和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有人認為明朝皇帝英明神武遠不如清朝,其實這是不懂明清政治體制得出的判斷。

    明朝內閣負責,文人官僚甚至可以主導皇帝廢立。而清朝滿天下皆是奴才,國事就是愛新覺羅的家事,外人皆不得過問,尤其是雍正成立軍機處後,朝廷上的群臣幾乎成了擺設,所以清朝的皇帝必須事必躬親,事無鉅細凡事都要過問。

    制度決定了,明朝皇帝不能如清朝皇帝那樣事事過問,獨斷專行,也不必要事必躬親,因一切自有內閣和各部管理。嘉靖、萬曆都是不上朝的君主,國家卻並未敗亡,倒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要做“明君聖君”,凡是都自己過問,結果自己玩死了自己。而反過來說,清朝皇帝如果像明朝皇帝那樣不問朝政,國家立刻就會亂套。

    歸根到底,制度決定了皇帝的不同屬性,從長遠來看,如清朝那些“偉大君主”,越是英明神武,對國家和民族的危害其實越大。

  • 5 # 北冰洋冷空氣

    首先,你這個問題問得略顯尷尬,也很幼稚。最厲害,沒有限定一個領域,一個方向。我且反問你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人是誰?你難不成要告訴我玉皇大帝?

    大明王朝276年,每一個皇帝的存在都有其意義和價值,厲害兩字有點猥瑣,大家都知道的客觀說一下,其他簡單給你說一下,可能記得有點錯誤望見諒。

    太祖高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朱元璋的璋是一種銳器,朱通誅,意思就是滅元利器),推翻了元帝國,結束了近一個世紀蒙古人對漢人的壓迫,“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都是朱元璋,收復咱們經常看電視劇能聽到的燕雲十六州等等。勵精圖治,恢復生產,制定法律,建立錦衣衛制度(後來自己廢除了,朱棣時期再次啟用)。真正的出身草根,勤政廉政,從登基到去世,幾乎一天都沒休息,畢竟大明剛建立,他曾八天處理國事3391件,批閱奏摺1660件,非常人能比!但是他當政的31年裡,殺人不在少數,從最開始的兔死狗烹殺忠臣,到後來殺貪官,他都不遺餘力,對貪官的剝皮法就是他發明的,31年殺貪官汙吏15萬,無奈方法不對,越殺越多,也是他死前的遺憾,反貪還是雍正6,但死的也慘。朱元璋本打算遷都西安,但成了他的遺憾,至死都未解決。

    建文帝朱允炆

    爺爺是朱元璋,父親是朱標,可惜死的早,他爺爺沒哭死。建文帝提早登基,老朱走後,一方面朱允炆想鞏固自己的權利,進行了削藩,另一方面叔叔朱棣眼紅皇位,於是百戰沙場的朱棣隱忍數年後藉口清君側造反(意思是皇帝身邊有奸臣,皇帝看不見,我幫皇帝解決,藉口要好不然誰會支援他),朱允炆心太軟,明令不準傷他叔叔一根汗毛,有了這個金牌令箭,朱棣一路南下打到南京,奪得皇位以成仙,呸呸呸,是奪得皇位!(不是朱允炆心軟,朱棣死一百次都有了),朱允炆失蹤。朱允炆在位五年,加強文官治國,嚴懲宦官,同時除掉了老朱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明成祖永樂帝朱棣

    這是一個可怕的人,老朱的四兒子,因母親地位低,沒權利爭皇帝,且老朱看好朱標,喜歡孫子朱允炆,登基後宣稱自己是馬皇后的親兒子。爭皇位的時候因為老朱把開國元勳,戰爭能人等都屠殺殆盡,曾經南征北戰的朱棣此時打仗幾乎無人能敵,謀士還有和尚姚廣孝,朱允炆還不允許打仗傷他叔叔。可憐的朱允炆這樣保護他的叔叔,換來的是朱棣登基後對朱允炆家人的清算,男的殺光,女的為娼,死了餵狗。嗜殺這裡兒子朱棣絲毫不差老朱,讓大文人方孝孺給他寫登基公告,不寫?史上第一次誅十族。錦衣衛制度也再次建立,還有一個為了制衡錦衣衛也應聲而至——東廠。如果這是過的話,朱棣的功也是功在千秋了。除了不斷的軍事擴張,鞏固邊防外,解縉編纂《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鄭和七下洋(據說是聽說朱允炆跑國外了,以朱棣的度量,跑哪抓哪),遷都北京,他統治期間明朝異常強大繁榮,國力非常強盛,被稱為永樂盛世!僅封國就三十幾個。

    對朱允炆的處理有點過分了,一輩子都在找朱允炆,鄭和下西洋也是找朱允炆,也許死前一年找到了,朱棣怕呀!自己是奪得的皇位,並非正統,萬一朱允炆跳出來,他就是千夫所指,後世終將永背罵名!胡瀅找到了正在遠征途中的朱棣,告訴他(以下屬推測並非史書記載)朱允炆找到了,我和他談了,幾十年了,就這樣放下吧,放下吧。朱棣如釋重負,終於解脫了……次年,朱棣死於班師回朝途中的榆木川。

    工作狂魔朱棣,在位執政二十二年八千餘天,沒有休息過一天。

    仁宗洪熙帝朱高熾

    仁宗仁宗,核心在仁。在位雖264天,但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舊臣,平了冤獄,廢了苛政,停了大規模傭兵,與民休息,文化復興,儒家思想充分發展,仁宣之治的締造者,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剛剛上位,短短十個月,他就敢給建文帝平反,他的仁,他的毅,讓明朝有了些許的清明。明朝也開始進入穩定強盛期。

    宣宗宣德帝朱瞻基

    在位十年,文宣之治共十一年,功績堪比文景之治。他是文人和藝術的庇護者,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十分喜人。

    這裡想強調一點,也許我們都聽過一句話,“當皇容易守皇難”,讓一個穩定的組織健康的發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一個組織一旦確立起來,很多的規則也就成型了,要在這些規則上建成大事甚至穩住這些規則,不比在沒有規則的時候建立規則要容易。任何事物是有惰性的,能在惰性的環境中勤勉,和在勤勉的環境中努力,更難不是嗎?每個皇帝都有他所處的歷史環境,由歷史環境解決歷史任務,才是他們的使命,一個人一個命並不是說命運,而是使命。默默無聞的,卻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英宗正統及天順帝朱祁鎮

    這是明朝最傳奇的皇帝,在位一直勵精圖治穩定西南疆域,後來寵信宦官太監王振,這個王振也是心大,想建功立業,拉著皇帝,明朝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還有滿朝文武精英去打仗,用一人不賢毀一世英名,一個太監能懂什麼打仗技巧,拉著這麼多人東跑西跑還不給吃飯,就有了土木堡之變,一夜回到解放前。英宗穩坐中軍等死,瓦剌俘虜他準備換錢,國不可一日無君,他弟弟朱祁鈺欲拒還迎的當上了皇帝,所以明朝就不打算給錢換皇帝。你為什麼不撕票呢?這就是英宗的厲害之處,多年之後,不僅回來了,還和瓦剌成了好盆友,連當時瓦剌監視他的人都心甘情願為他賣命,這就是人格魅力,厲害不?回來後又寵信那個讓他上位的一群人,晚年才任用賢才,政治上不是很得心應手,但是仁政愛民。不是個好皇帝,但任何時候都鎮定自若,和善待人,敵人都能變成朋友,有很強的個人人格魅力,是個好人。順便一說,死前廢除了殉葬制度,是為數不多的,理解生民痛苦的人。

    代宗景泰帝朱祁鈺

    朱祁鎮的弟弟,臨危受命,欲拒還迎的獲得了皇位,扶大廈之將傾。任命于謙(實我等楷模)等人打了北京保衛戰,在位9年期間勵精圖治,整頓政、經、軍,使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但性格使然也有奸臣作亂。而且在嚐到了權利的甜頭之後,就再也不想讓他哥回來了,哪怕瓦剌說不要錢還給你們,他都不要。沒能擋住朱祁鎮回來後,讓他住在很破爛什麼都不提供的西苑,嚴加看管,從沒看過朱祁鎮,即使朱祁鎮只想回來放個農民,也不放心。(能理解朱棣了麼?)他想讓自己兒子朱見濟為皇儲,無奈群臣想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儲,連他老婆都反對他……這讓他大為惱火,一直在爭,結果他兒子還病逝了,後來就爆發了奪門之變,英宗復位。此時他病在深宮,說“哥哥做,好”,一個月後,死。(這一個月多尷尬,明朝兩個皇帝。怎麼死的……你覺得即使不病死,也得被病死。他哥能讓他活?)可憐我于謙謀逆之名處死……唉!

    憲宗成化帝朱見深

    波折,他爹皇帝時他還是皇子,他爹被俘虜在外成了囚徒,他在家也成了囚徒,他爹回來了,他又成了皇子,兩為太子,一波三折,期間很多故事,包括萬貴妃,朱見深愛了一生的女人,比他大十七歲的女人。在位期間深明寬仁,給於謙平反,給朱祁鈺恢復尊號等,有君王的風度,選賢舉能,社會經濟漸漸復甦。在位期間也設立了西廠,同時也任用了一些小人,有些遺憾。萬貴妃暴斃後不久,朱見深也去了。

    順便一提,心學大師王守仁(王陽明)1472年出生了!

    孝宗弘治帝朱祐樘

    孝字在,肯定不平凡。歷史學家對朱祐樘評價極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言路大開,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勵精圖治,任用賢臣,史稱“弘治中興”。有錯立刻改正,與漢文帝,宋仁宗齊名。

    瞭解這個皇帝,就要知道他的出身,他是皇上的三兒子,母親是個宮女,給皇帝管私房錢,皇帝專寵萬貴妃,萬貴妃就是後宮一霸,你知道為什麼他老三都能上位?因為萬貴妃不能生育,又見不得別的女人有孩子,所以別人生一個,她就殺一個,老大老二相繼歸西,皇上偶爾見到朱祐樘母親紀氏,因美貌聰慧,臨幸。後來紀氏就懷孕了,萬貴妃能忍?殺!孝宗啊!讓我知道了人性的暖。後宮幾乎所有人都冒著生命危險瞞著萬貴妃,保護這個小生命,六年!直到後來憲宗朱見深說自己都老了還沒兒子,保護他的太監才說出來,憲宗飛也似的去看自己六年沒剪過頭的一直吃百家飯的兒子,當即立為太子。之後他的母親紀氏暴亡,保護他的太監吞金而死。憲宗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對朱祐樘下毒手,便親自撫養直到即位。為什麼這段專門寫?不是我有病,是我當時被人心暖到了,不寫對不起人心。

    孝宗朱祐樘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只有一個老婆的皇帝,那個老婆是他的結髮妻子,曾與他患難與共。

    政績卓越,寬厚仁慈,不管對誰,甚至是仇人。

    百善孝為先,孝宗這個孝字的意義,大概就在這裡了吧。

    武宗正德帝朱厚照

    放蕩不羈貪玩愛自由,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心地善良,平易近人,極具個性色彩。可能他不喜歡當皇帝吧。但是他處理事情堅決果斷,太監劉瑾就是他這個時期出來的,想解決秒秒鐘就被他解決了。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被王陽明35天剿滅)、打敗蒙古小王子,應州一戰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應州大捷殺敵一名。多次賑災免賦。

    可能父親管的太嚴且管的太少,他太過貪玩,三十一歲就崩於豹房。

    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朱厚照的堂弟,開創了嘉靖中興。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這是個政治老油條,二十多年避居西苑,計劃修道成仙,卻始終掌握著大明朝政治經濟軍事民生大權。特別聰明!特別任性倔強,也十分敏感。書法文學造詣都還不錯。

    期間出來了很多名人,戚繼光,海瑞,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這個時候還不出名)等。

    無奈的是,如此聰明個人,不好好當皇帝,就想著利用群臣的相互制衡鞏固自己的權利,怎麼活的更長久。奇葩的是,吃了四十年各種“仙丹”居然活到了六十。

    嘉靖和包括我們在內的太多太多人都很像,自恃聰明,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很多,經歷滄桑之後又以為自己看透了一切,安慰自己就這樣吧我盡力了,改變不了的我也沒辦法了!最終偏離自己最初的夢想太遠太遠,回首望,不覺潸然淚下……

    穆宗隆慶帝朱載垕

    隆慶新政。國事很上心,畢竟登基前內憂外患壓的他喘不過氣,而且有高拱張居正陳以勤等盡力輔佐,海內外大治。房事更上心,沉迷色情,媚藥,嗨了五六年,就嗨沒了。勤儉節約,吃飯上省了不少錢。但他是個“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的人,統治期間內閣鬥爭加劇。

    神宗萬曆朱翊鈞

    萬曆皇帝前十年在張居正的指導下,不,壓迫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推翻了張居正。但是自己也勵精圖治,生活節儉,開創了“萬曆中興”。期間有萬曆三大徵,痛扁了小日本。執政後期越來越懶越來越懶,酒色財氣,醉生夢死,最後直接幾十年不上朝了,但雖然不上朝,國家還是在其掌控之中,透過傳紙條的方式。沒有宦官專政。國家更加開放個性,中國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高度發達,階級矛盾也日益加劇。順帶一提,東林黨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文官黨爭使得政治腐敗黑暗。李成梁也是這個時候把後金養起來的,明朝滅亡的禍根由此而生。

    薩爾滸之戰,明朝四路大軍掛了三路,萬曆鬱悶,病重,嚥氣。

    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怎一個慘字了得。出身不太好,也是他爹臨幸宮女所生長子,所以他爹不想要,大臣不同意,所以有了國本之爭。又遇上梃擊案。

    好不容易上位,廢除了萬曆的礦稅,撥亂反正,準備重整朝綱,結果吃了個紅丸,掛了,史稱紅丸案。

    熹宗天啟帝朱由校

    木匠皇帝,一心鑽研木製建築,東林黨和閹黨魏忠賢開始鬥爭,大奸大惡魏忠賢上位了,朱由校還是沒日沒夜的做木工。天下幾乎大亂。

    倒黴的是,天要亡明。這是實話。明末正經歷小冰河時期,千年一遇的冷。冬天飢寒無比夏天大旱大澇。崇禎繼位1628年,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1644年之後的1650年。明朝真的是氣數已盡了。

    思宗崇禎帝朱由檢

    崇禎是朱由校異母弟弟,崇禎繼位,第一個問題就是魏忠賢,他以極其高超的政治手段除掉了權傾朝野的大奸大惡(野史咱就別亂讀了,居然還有給魏忠賢翻案的,雖然我也曾經也迷失過一小段時間),各地鬧饑荒,農民起義。崇禎帝是真的很勤奮,衣服都是補丁,二十幾歲頭髮都白了。

    如果不是小冰河時期,也許他真的成功了,崇禎是個悲劇的皇帝,我竟然看到了一個“越努力越絕望”的人,一直絕望到死。雖然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事實。旱澇,瘟疫,叛徒,流寇。

    很多人都覺得錯殺袁崇煥是致命的,不然,袁崇煥守的了寧遠城,卻收不回遼東,他還殺了毛文龍,有節氣但終究剛愎。孫承宗被擠兌才是真的可惜,承宗死而明朝亡。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長嘆“苦我民爾”,之後殺了自己的女兒。奸臣誤國啊!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上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絕望到什麼程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六下罪己詔,跟我們一樣的年紀,遭受了世界如此沉重的惡意。

    手打五小時累死了ψ(`∇´)ψ歇一歇,該搬磚啦!

  • 6 # 心中的蓮花55

    明朝共有十六個皇帝,然而在這些皇帝當中,最好的皇帝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而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朱佑樘!

    原因一:在明朝這個宦官當政最嚴重的朝代裡,能做到在位期間不任用宦官,不寵信宦官的皇帝很少,明孝宗皇帝就是一個。繼位後首先驅除宮內奸臣,任用正直的賢臣。使當時的朝政煥然一新,弘治一朝,名臣輩出,孝宗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使明朝再度中興盛世。後來人們把孝宗統治時期稱讚為“弘治中興”。要知道當時的明王朝經歷“土木之變”後國勢已經開始下滑,明孝宗皇帝非常勤勞,勵精圖治將明王朝送上了一段時期好的巔峰。

    原因二:孝宗皇帝的個人修養非常好,他6歲被父親憲宗立為太子。9歲的時候,就出閣講學了。皇太子出閣講學,是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擔任教育職責的官員,一般都是學養深粹之人。同時孝宗可以算是中國曆代皇帝中為數不多的痴情皇帝,他一生只有一位皇后,沒有一妃一嬪。

    原因三:孝宗皇帝非常仁慈,在明代皇帝中堪稱之最,他對於救荒的工作非常重視,要求各級官府都要設立平倉,以應付災荒。在刑罰方面,他要求慎重施刑。在他的要求下,一些素以殘酷聞名的特務機構如錦衣都變得仁慈起來。所以,弘治一朝,政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上出現了李東陽的茶陵詩派,號稱太平盛世。感謝邀請!

  • 7 # 古今事

    這個問題問得很籠統,筆者也就籠統的回答:朱元璋的確是明朝最厲害的皇帝。其實評價一個皇帝的水平,無外乎兩個方面,創業和守業。朱元璋打江山狠,坐江山穩,自然較他那些中規中矩,或者乾脆就是廢物的後人要強很多。其實不僅僅在明朝,朱元璋就算拉到中國歷史上,也是皇帝之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首先,我們從創業上來看朱元璋這個人。

    為什麼說朱元璋比大多數皇帝強?因為他是開國之君。電視劇《大漢天子》的主題曲中有一句“守業更比創業難”誤導了很大一批人,其實創業要比守業艱難十倍不止,打天下更是如此。很簡單的一點,資本決定了你的高度:你用一塊錢去賺另一塊錢,無疑是非常艱難的事情,甚至很有可能賠出去,但如果你手上有一萬的資本,再來賺取這一塊錢,那就太過簡單。

    歷代開國之君,都是以小博大,前朝怎麼說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有天下群雄並起,想要從中脫穎而出,非常困難,僅就這兩點,開國之君就遠較守業之君要強。

    朱元璋的書法

    開國之君也有強弱之分,不過要對他們進行比較,要複雜了很多:天下局勢,手上實力及前朝傾頹的程度,甚至前朝統治階層都應該納入考慮範圍。這裡僅做淺顯分析,各朝開國之君當以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為首。歷史上那些割據各地的小朝廷不納入討論範圍內,在中原統一的大王朝中,僅這二人在發跡之前是混跡於社會底層。無論是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都非平民之身,甚至可說在前朝之中官到極品,很有勢力,至於清軍入關,那更不用談了。

    劉邦起義之前,還是個亭長,雖然被人誣為流氓,起兵之後也有樊噲等一幫老兄弟幫襯,但朱元璋會告訴你,什麼叫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朱元璋最慘的時候混到沿街乞討的地步,起義之前不過是個行腳和尚。他這人真的是老哥一個,白手打天下,在軍旅之中混了三年才算混到小頭目的地步,無論比起之前的哪一位,他這創業旅程都算是“一把辛酸淚”。

    其次,朱元璋在守業上也是首屈一指。

    談及守業,其實開國之君在守業上多是一把好手。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敗筆,莫如他“復古”搞起了分封制,當然,大肆屠殺功臣及選擇繼承人上,他的舉措也不算明智。建文帝朱允炆不過四年時間便被燕王朱棣按倒在地,恐怕就算是朱元璋也是始料不及的。這三項,可說是朱元璋政治人生上的汙點,除此之外,他幾乎算是個完人。朱元璋在治國上,是極重農、重民的,官員對百姓搞些小動作,在他而言是嚴懲不貸,“四民之中,士最為貴,農最為勞……,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艱,至有刻剝而虐害之,無仁心甚矣!”“不施實惠而概言寬仁,亦無益耳。以朕觀之,寬仁必當阜民之財而息民之力。不節用則民財竭,不省役則民力困,不明教化則民不知禮義,不禁貪暴則民無以遂其生……”

    以平庸之才守天下,未見得倒,但你決不能以平庸之輩奪取天下。所以說,朱元璋是明朝最厲害的皇帝,應是無疑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接下來這十多天還能折騰出什麼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