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暖暖線上

    歷史上,年齡很小但卻當了皇帝的還算多,不過呢,能夠做到真正的親政還是不多滴。

    根據記載而統計,自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一直到清朝歷史滅亡,這段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一共出現了二百四十三個皇帝,但是其中十歲以下的皇帝有二十九個,佔比重超過十分之一。

    除了康熙八歲登基,做了六十一年皇帝,六十九歲駕崩之外。

    較有名的還有明神宗十歲登基,做了四十八年皇帝,五十八歲卒。

    漢獻帝劉協(9歲登基,54歲死) 。

    三國時期的魏齊王曹芳(8歲登基,45歲死) 。

    北魏孝文帝元宏(5歲登基,33歲死)。

    西夏崇宗李乾順(4歲登基,58歲死)。

    明英宗朱祁鎮(9歲登基,39歲死)。

    明神宗朱翊鈞(10歲登基,57歲死)。(圖片皆來自於網路)

  • 2 # 博65773938

    在大清朝開國的時候,有這麼一個女人影響了四位皇帝,這四位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和康熙。這個女人給開國的四位皇帝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而且使大清的形勢得到了穩定。而這個女人是誰呢?相信很多人在很多關於清朝的電視劇中都對這個女人有所瞭解,她就是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有很多的傳奇故事,而且說孝莊太后曾經下嫁多爾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真實歷史上孝莊太后下嫁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孝莊太后本族的姓氏叫博爾濟吉特氏,是蒙族人,來自科爾沁草原,是蒙族部落的一個貴族子弟。在13歲的時候,嫁給了皇太極,成為皇太極的莊妃。在皇太極死後,按照兄終弟繼的規矩,應該是皇太妃的弟弟攝政王多爾袞。但是孝莊想讓自己的兒子愛新覺羅氏福臨繼承皇帝,也就是順治。

    所以後來孝莊想了一個辦法,傳說孝莊長得非常漂亮,與多爾袞又是青梅竹馬,所以多爾袞對孝莊一直都非常的愛慕,於是孝莊便下嫁給多爾袞,這是野史中相傳的一個故事。

    而在清朝的歷史中,對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記載。而這種說法是如何傳出來的呢?在大清滅亡民國四年的時候,出了一本書名叫《清朝野史大觀》,其中就提到了這種情節,而在1948年的時候,出了一本《清宮秘史》,由於秘史本就無地查詢,而且可以進行編造,所以就擴大了這段故事。孝莊與多爾袞青梅竹馬,所以孝莊就服用一種藥物“假死”,然後與多爾袞私奔。而孝莊的小名叫“大玉兒”,其實這所有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也是為了寫書而編造的情節。

    真實的歷史上,孝莊和多爾袞不可能是青梅竹馬,因為孝莊出生在大草原,而多爾袞出生在瀋陽。而為什麼會這樣說孝莊太后呢?在民間的傳說中,在皇太極活著的時候,孝莊就利用色相幫助皇太極辦事,這個故事叫“莊妃勸疇”,疇就是明朝的大將洪承疇,當時明朝與清朝展開了戰爭,洪承疇被明朝皇帝派去打仗,但是被清朝拿下。於是皇太極就想要將洪承疇收買,這樣能夠更好的進攻明朝。而洪承疇非常的有骨氣,很堅決的反抗,甚至絕食拒絕投降。

    經過打聽洪承疇的愛好與缺點之後,知道洪承疇知道喜歡美女。於是孝莊便梳妝打扮到牢中勸洪承疇,用色相去勾引他,把參湯遞給他,最後投降。其實這是野史,是無稽之談。但是當時莊妃卻是給皇太極出了主意,莊妃在獄中看到洪承疇十分的愛惜自己的衣服,所以便確定洪承疇一定能夠投降。所以能夠透過這件事情看得出,莊妃是一個有頭腦的女人。而我們為什麼說莊妃引誘洪承疇是胡編的呢?因為莊妃是蒙古人,只會說蒙古語,而嫁給皇太極之後才學會了滿洲語,與洪承疇根本不能交流,更談不上勾引,所以斷定這件事情是根本不現實的。

    而這些經過歷史的研究之後,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為什麼還能夠流傳下來呢?就是因為有很多的蛛絲馬跡,才讓我們更加確定這些傳言。因為在當時順治登基成為皇帝之後,將多爾袞的墳墓挖開,把多爾袞的腦袋砍下來示眾。多爾袞是順治的親叔叔,為什麼順治如此的恨他呢?這才有了多爾袞與順治的母親在一起的傳言。但是這個可信不可信呢?

    歷朝歷代在皇帝年幼的時候,扶持皇帝親政的皇上,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在皇帝沒有登基之後,對皇帝有很多的管束和制約,於是在自己登基之後,就要對這些輔助自己的大臣進行抱負,所以這並不是能夠說多爾袞和孝莊在一起的證明。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皇太極死後,葬在了昭陵,按理說孝莊死後應該和皇太極葬在一起,但是孝莊死後卻葬在了昭西陵,沒有與皇太極葬在一起,所以說孝莊一女侍二夫,沒有臉面與皇太極葬在一起。

    其實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真相。當時的規矩就是在皇帝之前去世的妃子,死後葬在昭陵,門不封,等著皇上。等皇上死後葬進去,就把門封上,不能打擾皇上。在皇上之後去世的妃子,就葬到昭西陵。這個規矩就是從孝莊開始的,其實並不存在下嫁多爾袞的事情。

  • 3 # 90大歷史

    西漢(前202年—8年12月)

    1.漢昭帝劉弗陵(8歲登基、21歲死)

    漢昭帝

    西漢

    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漢武帝幼子,諡號

    孝昭皇帝

    ,昭帝的母親

    鉤弋夫人

    。武帝臨死前,立

    劉弗陵

    為太子。武帝死後,劉弗陵在眾臣的擁立下登基繼位,是為漢昭帝。 昭帝聽取重臣的建言,減少賦稅,進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輔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來朝,使漢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  

    東漢(25年—220年)

      2.漢和帝劉肇(10歲登基,27歲死)

    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2月3日),

    東漢

    第四位皇帝,

    建初

    四年(79年)出生,他是

    漢章帝

    劉炟

    的第四子,生母為

    梁貴人

    ,過繼給皇后竇氏為

    繼子

    。建初七年(82年),漢章帝廢太子

    劉慶

    ,立劉肇為皇太子。

    章和

    二年(88年),漢章帝逝世,劉肇即位,養母

    竇太后

    臨朝稱制。永元四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之為“

    永元之隆

    ”。

      東晉(317年-420年)

      3.晉成帝司馬衍(8歲登基,25歲死)

    晉成帝於325年即位,因其年幼故由母親庾太后輔政;庾太后死後由王導與庾亮輔政。司馬衍在位期間,任用外戚庾亮執政,試圖排斥王導勢力,振作東晉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殺逐重要官員,引起統治集團內部衝突。327年,歷陽鎮將蘇峻、壽春鎮將祖約以殺庾亮為名,起兵叛亂,攻入建康。後被陶侃、溫嶠起兵平定,王導再次出山執政,東晉王朝又一次轉危為安。晉成帝在位期間曾經命令庾亮北伐,但是敗於石虎。336年,晉成帝頒佈壬辰詔書,禁止豪族將領將山川大澤私有化;341年,又以土斷方式將自江北遷來的世族編入戶籍。

      4.晉孝武帝司馬曜(11歲登基,35歲死)

    司馬曜四歲時被封為

    會稽王

    ,372年晉簡文帝駕崩前夕被立為

    皇太子

    並繼承皇位,時年十一歲。最初由大司馬

    桓溫

    輔政,373年桓溫死,又由從嫂崇德太后

    褚蒜子

    臨朝聽政。376年太后歸政,實權由

    謝安

    為代表的

    陳郡謝氏

    掌握。383年在謝安等的輔佐下,擊敗

    前秦

    大軍,贏得

    淝水之戰

    的勝利,保全了

    東晉

    王朝的國運。

      北魏(386年—557年)

      5.孝文帝元宏(5歲登基,33歲死)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孝文帝,後改名元宏。

    南北朝

    時期

    北魏

    第六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太和十四年(490年)親政。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從

    平城

    遷都洛陽;後又改

    鮮卑

    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北宋(960—1127年)

      6.宋哲宗趙煦(10歲登基,25歲死)

    宋哲宗趙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趙傭,

    宋朝

    第七位

    皇帝

    (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

    宋神宗

    第六子,母為

    欽成皇后

    朱氏。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趙煦親政後,下令

    紹述

    並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

    範純仁

    呂大防

    等,起用

    章惇

    曾布

    等新黨。在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

    青唐

    地區,並發動兩次

    平夏城之戰

    ,使

    西夏

    臣服

      遼(916年—1125年)

      7.遼聖宗耶律隆緒(12歲登基,61歲死)

    耶律隆緒(公元972年1月16日~1031年6月25日),遼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景宗

    耶律賢

    長子。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親政,在位期間,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任賢去邪,仿唐制,開科取士。加強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達鼎盛。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向周鄰擴張

      元(1271年—1368年)

      8.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3歲登基,51歲死)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

    伯顏

    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

    脫脫

    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

    至正新政

    ”,包括頒行法典《

    至正條格

    》,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

    元末農民起義

    。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

      明(1368-1644年)

      9.明英宗朱祁鎮(9歲登基,39歲死)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鎮(1427—1464),漢族,

    明宣宗

    朱瞻基長子,

    明代宗

    朱祁鈺異母兄,

    明憲宗

    朱見深之父。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

    土木堡之變

    ,被瓦剌俘虜,其弟郕王

    朱祁鈺

    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

    景泰

    。瓦剌無奈之下,釋放英宗。隨即,景泰帝將他軟禁於南宮。一鎖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

    石亨

    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稱帝,改元

    天順

    。朱祁鎮前後在位二十二年,當初寵信

    王振

    ,後來又寵信

    曹吉祥

    石亨

    ,政治上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晚年任用

    李賢

    ,聽信納諫,仁儉愛民,美善很多。值得一提的是他親自下旨廢除了禍害中國數千年之久的殉葬制度。

      10.明神宗朱翊鈞(10歲登基,57歲死)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

    明朝

    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

    朱載垕

    第三子,生母

    孝定太后

    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隆慶

    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

    內閣

    首輔

    張居正

    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援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

    勵精圖治

    、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

    萬曆中興

    ”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

    萬曆三大徵

    ,鞏固了中國疆土。

    萬曆皇帝

    在位時期衰敗的明王朝也在這個時期走向活潑和開放,[3] 明朝的經濟處於當時

    世界經濟

    主導地位。在此間,中國出現了

    資本主義萌芽

      清 (1636年—1912年)

      11.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6歲登基,24歲死)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清太宗

    第九子,出生於

    瀋陽故宮

    永福宮,生母為

    孝莊文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順治帝對整頓

    吏治

    甚為關注,派

    監察御史

    巡視各地。懲治了一批貪官汙吏。為了提高

    官僚機構

    的辦事效能,順治帝比較注意發揮

    漢官

    的作用。順治十六年(1659年),除東南沿海之外,全國的領土基本得到統一。

      12.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8歲登基,69歲死)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

    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

    康熙

    。俗語中的:吃糠喝稀泛指的就是這位清朝最有作為的皇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

    鰲拜

    ,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

    三藩

    明鄭

    準噶爾

    的戰爭勝利,驅逐

    沙俄

    侵略軍,以

    尼布楚條約

    確立中國在

    黑龍江流域

    的領土主權,舉行“

    多倫會盟

    ”取代戰爭,懷柔招撫

    喀爾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

    康乾盛世

    的局面,有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

  • 4 # 麻辣唐僧

    1,漢昭帝 劉弗陵。2.北魏孝文帝 元宏

    3. 宋神宗 趙翔頊 4.明神宗 朱 翊鈞

    5.清聖祖 愛覺新羅.玄燁

  • 5 # 嘉佑風雲

    中國歷史上從秦始皇稱帝,到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產生了幾百位皇帝,其中有二十五位皇帝,繼位時不到10歲,最小的才出生100多天就繼位了。因為年幼繼位,權力不在自己手中,所以多數皇帝過的並不好,很多都被大臣或廢或殺。即使生存下來的,也多數英年早逝。

    能活到親政的算是一半吧,這個不好分,而且幼年繼位的普遍不長壽。其實很多皇帝很可惜,也很可憐,真正能掌控命運的很少,根據繼位年齡做個簡單的排序

    出生剛百天

    第一位 漢殤帝劉隆 (105年——106年)

    漢殤帝劉隆東漢第五位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繼位的時候才出生100多天,也是中國曆代帝王中壽命最短的,去世的時候還不到兩歲。

    第二位 漢衝帝劉炳(143年——145年)

    漢衝帝劉炳是東漢第八位皇帝,繼位時年僅兩歲,結果第二年就去世了。去世時三歲。

    第三位 晉穆帝司馬聃(343年——361年)

    晉穆帝司馬聃東晉第五位皇帝,344年繼位,在位期間有東晉著名的權臣恆溫,這個時期的東晉實力還行,還能不斷北伐。不過皇帝司馬聃去世的有點早,261年就去世了,去世時才19歲。

    末代皇帝

    第四位 溥儀 (1906年——1967年)

    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1909年繼位,1912年退位。1917還復辟了幾天,九一八事變之後,曾經在日本的支援下,還做過一段時間的滿洲皇帝。不過一直不被承認。

    第五位 光緒帝(1871年——1908年)

    1785年繼位,這位皇帝大家都知道,是個傀儡,權力都是慈禧掌控,搞了幾個月的戊戌變法,結果還被囚禁了。

    第六位 宋恭宗 (1271年——1323年)

    宋恭宗1274年繼位,1276年臨安就被蒙古佔領,7歲的宋恭帝投降,被送往臨安,想當年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政權,到最後又在孤兒寡母手中失去政權。歷史也在迴圈啊

    第七位 北魏孝文帝(467年——499年)

    北魏的第六位皇帝,電視劇錦繡未央中,李未央原型是他祖母,471年繼位,490年正式親政,孝文帝最大的政績就是改革變法,在中國歷史上他的地位比較高,不過他去世的比較早,去世時才24歲。

    第八位 晉成帝司馬衍(321年——342年)

    東晉第三位皇帝,325年繼位,在位期間東晉的權臣是王導和庾亮,根據史書記載,司馬衍雖然年幼繼位,而且東晉的大臣人人攀比鬥富,但是皇帝長大之後卻很節儉,很是了不起,而且重視農業。只可惜壽命比較短,22歲就去世了。

    第九位 北魏孝明帝(510年——528年)

    孝明帝515年繼位,在位期間,遇到一位兇殘的母后胡太后,就說是因為母子爭權被胡太后害死的,不過胡太后的結局也不好,被後來的權臣爾朱榮扔河裡淹死了。此後沒幾年北魏就分裂東魏和西魏了。

    順治

    第十位 順治帝(1638年——1661年)

    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帝,父親皇太極,母親孝莊,叔叔多爾袞,兒子康熙,孫子是雍正,都是牛人。順治1644年繼位,在位十八年,去世時二十四歲。在多爾袞的幫助下,順治在位期間基本統一了全國。

    第十一位 同治帝(1856年——1875年)

    1861年到1875年在位,母親慈禧太后,叔叔恭親王。在位期間依靠曾國藩,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有這些牛人在,同治基本沒什麼事做,據說因此出去玩得了梅毒,還有一種說法是天花。清朝皇帝得天花的挺多的。

    趙匡胤

    第十二位 後周恭帝柴宗訓(953年——973年)

    五代時期的最後一位皇帝,959年柴榮突然去世,七歲的柴宗訓繼位,柴宗訓繼位一年,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兵不血刃的奪得了政權。五代結束,北宋開始。

    第十三位 孛兒只斤·懿璘質班(1326年——1332年)

    元朝唯一的一位,10歲以下繼位的皇帝,也是元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7歲繼位,做了53天的皇帝,就病逝了。

    第十四位 北周靜帝(573年——581年)

    他是北周最後一位皇帝,他的外公是隋朝的楊堅,舅舅是隋煬帝。老爹去世沒多久,就被外公篡權了,被迫禪讓沒多久,人也被楊堅害死了。

    劉弗陵

    第十五位 漢昭帝劉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

    劉弗陵西漢第一位幼年繼位的皇帝,公元前87年繼位,他的父親是漢武帝,因為年幼繼位,漢武帝為了防止出現外戚專權,冊立劉弗陵為太子後,就賜死了劉弗陵的生母。最痛苦的皇帝莫過如此吧。

    第十六位 宋端宗趙昰(1269年——1278年)

    1276年,蒙古攻下臨安,宋恭帝被俘,大臣擁立趙昰繼位,力圖恢復宋朝,可能皇帝年齡太小,在加上不斷逃命奔波,所以沒多久就病逝了。

    投海自盡

    第十七位 趙昺 (1271年——1279年)

    南宋最後一位皇帝,崖山海戰宋軍被元朝打敗,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南宋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自盡。宋朝滅亡,因為宋朝的輝煌歷史,此後沒有在現,所以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國。趙昺的自殺標誌著南宋的滅亡。

    第十八位 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

    145年8歲繼位,因為說當時的權臣梁冀是跋扈將軍,被梁冀毒死。去世時年僅九歲。

    第十九位 康熙帝(1661年——1722年)

    1661年,年僅八歲的玄燁繼位,這個人太熟悉了,就不介紹了。

    曹芳

    第二十位 魏少帝曹芳(232年——274年)

    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任皇帝,239年繼位,254年因為奪權失敗,被司馬師廢掉。

    第二十一位 漢平帝劉衎(公元前9年——6年)

    公元前1年繼位,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9歲被王莽擁立為帝,15歲時病逝。

    第二十二位 漢和帝(79年——105年)

    東漢第四位皇帝,他是東漢第一位年幼繼位的皇帝,88年繼位,親政之後聯合宦官消滅外戚,漢和帝在位期間,是東漢國力最強盛的時期。漢和帝去世的也很早,27歲就去世了。

    第二十三位 明英宗(1427年——1464年)

    1435年9歲繼位,他是明朝歷史上第一位被俘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從皇帝到俘虜再到皇帝的人。女醫明妃傳中有過介紹,基本和歷史差不多。

    第二十四位 宋哲宗(1077年——1100年)

    北宋的第七位皇帝,1085年繼位。宋神宗的兒子。知道他的人很少,但是看過天龍八部的都知道,當時遼國的皇帝,耶律洪基準備讓喬峰帶隊攻宋,耶律洪基的理由就是北宋的小皇帝在整理軍備,所以他要先下手為強,這裡的皇帝就是宋哲宗。

    宋哲宗的前期太皇太后執政,廢掉了宋神宗時期的變法,宋哲宗去世的也很早,24歲就去世了,去世之後繼位的,就是有名的宋徽宗。

    第二十五位 孫亮(243年——260年)

    252年繼位,孫權最小的兒子,因為孫權的原因,兒子內部的鬥爭太激烈,臨終前選了最小的兒子,因為年齡太小,所以權臣大權在握,成年後奪權失敗被廢,不久被殺。和他同一年被殺的皇帝還有魏國的曹髦。

    二十五位年幼繼位的皇帝,前期的皇帝多數被殺被廢,反而是明清時期的皇帝結局比較好,主要還是明清時期皇權集中了,前期大臣的權力太大,皇帝年幼,大臣就容易篡權。

    幼年繼位的皇帝中,東漢和清朝人數最多各有五位,南宋三位而且是最後的三位帝王,北魏兩位,晉朝兩位,西漢兩位,三國時期兩位,北周,後周,元朝,明朝各一位。

  • 6 # 一枚明粉

    這很多了。

    在中國古代12歲是一個重要節點。我們就以十二為界限。十二以下登基為幼帝。我們就來看看明清兩朝:(注這裡面都是虛歲,按週歲有的得減二)

    明英宗,9歲登基

    1427年11月29日出生,射手座。在過了百天不久,即出生四個月的時候就被冊封為太子。在1435年1月31日,父皇明宣宗死了。這時候的朱祁鎮也就七個生日零幾個月。

    所以在登基後,很長時間裡就是外朝三楊,內朝張太后負責。隨著自己長大,需要儘快掌管政權,即迅速親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親征。

    結果自己被活捉了。後來回家可就不再折騰了。當然土木堡的鍋由王振背。

    (有閱歷的明英宗,奮鬥到土木堡)

    明神宗,10歲登基

    1563年9月4日出生,處女座。1572年7月5日(隆慶六年),父皇死了。這時候他才快九個生日,也就二年級吧。但就得承擔皇帝義務。

    前十年裡,有母后李太后、大伴馮保、首輔張居正負責。在張居正死後,親政。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沒有軍功的話,就需要抹黑他們。

    馮保去了南京,張居正被抄家。所有權力收歸君王。

    順治:6歲登基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雙魚座,雙魚座。

    父皇皇太極在1643年9月21日駕崩。這時候福臨也就五歲半,還在幼兒園。所有事情都由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負責。

    在1650年12月31日,出獵的攝政王多爾袞在喀喇城逝世。福臨可以提前親政,上來第一步就是抹黑多爾袞。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諡號、籍沒家財等身後懲處。實現了皇權集中。

    康熙:8歲登基

    愛新覺羅·玄燁出生:1654年5月4日,Taurus。

    1661年2月5日,父皇福臨病死。這時候康熙也就6個半生日,一年級也沒到。就糊里糊塗當了皇帝。

    之後多年裡生活在父王所留的四個顧命大臣下。

    1667年,14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大赦天下。但事實上不行。

    到了1669年6月14日,鰲拜進見時被逮捕。確立了君王威望。

    (君王抓臣下,其實沒這麼難)

    之後平定三藩,威望完全樹立。

    同治:6歲登基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Taurus。1861年11月11日登基,這時候也就五歲半。和父親顛肺流離在承德避暑山莊。

    在同治大婚後,兩宮太后也不願交權。之後身體不好(染上梅毒or壓力大),反正死了。親政沒有成功。

    光緒:4歲登基

    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6月28日出生,巨蟹座。1875年1月12日,表哥同治駕崩。這四歲都不到就登基了。

    十五年後,即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一是慈禧沒怎麼放權;二是自己太年輕,甲午對日作戰慘敗,又用年輕人康梁折騰,威望丟失。最後都被軟禁了。

    (這猶豫的眼神卻拯救不了逝去的權力)

    宣統:3歲登基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水瓶座。到推諉才剛滿六週歲。所以就沒啥親政不親政了。之後張勳折騰過一次,給日本人當傀儡一次。一生也是傳奇的一枚帝王。

    總結

    在一個王朝中,基於父死子繼的制度與其他的繼承方式,沖齡登基是常有的。如何實現真正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做大事:軍功。這一點來校最快,但風險很大。明英宗、清德宗就是走這條路失敗的。

    玩政變、搞臭:明神宗、順治、康熙這都做的很好,很絕。這種情況下越絕越能加強權威。

    一般也就這兩條,畢竟政治從來都是簡單殘酷。

    同時要注意:怎麼親政,和星座無關。

  • 7 # 吳鉤的鉤沉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幼帝,尤以東漢時為最。有人統計過,東漢未滿16歲即位的皇帝多達9人,佔東漢帝王總數的四分之三。前面不少回答的朋友已列舉諸多例子,但多是答非所問,將最後沒有親政的皇帝也列出來。現在我以漢宋明清四朝的幼帝最後親政的一些例子舉出來,以供參考。

    漢朝:

    西漢幼帝最著名的便是劉弗陵,即位時年僅八歲,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權臣輔政。他的父親漢武帝為防止主少國疑、母后亂政,還在臨終前賜死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劉弗陵在位十三年,駕崩時年僅二十一歲,不過已到親政的年齡,只是親政的時間很短。司馬光評論說:“以孝昭(劉弗陵)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

    至於東漢的幾個幼帝,或未活到成年親政,或儘管成年了,但大權掌握在外戚或宦官之手,談不上親政。

    宋朝:

    北宋的仁宗皇帝也是沖齡登基,即位時只有十三歲,由劉太后垂簾聽政。劉太后去世後,仁宗即親政。在位四十二年。

    宋哲宗繼位時只有十歲,由祖母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高氏去世後,哲宗也親政,改元紹聖,紹述父親宋神宗的變法事業。不過他英年早逝,親政的時間比較短。

    明朝:

    明英宗朱祁鎮,九歲登基,三十九歲駕崩。親政多年。

    明神宗朱翊鈞,十歲登基,由張居正攝政,五十七歲駕崩,親政的時間大約如宋仁宗。但明神宗很不成器,居於深宮多年不臨朝。

    清朝:

    清朝幼帝親政的最著名例子,就是康熙了。這個例子題主已經知道,不再說。其實康熙的父親順治也是幼年登基,二十四歲時病逝(一說出家),也是少年英武。還有同治與光緒,都是幼年繼位,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但其成年,都有親政的儀式,儘管權力受到慈禧的掣肘,不過畢竟有親政的表現。

  • 8 # 集賢院居士

    其實最後能親政的皇帝也不少,隨便說幾個著名的。

    宋仁宗趙禎,即位時十二歲,著名的劉太后垂簾聽政,直到劉太后去世後,二十三歲時才開始親政。

    宋哲宗趙煦,即位時才八歲,太皇太后高滔滔臨朝稱制,十六歲高滔滔去世後開始親政。

    北魏孝文帝元宏,即位時年僅四歲,由祖母馮太后執政,孝文帝也是馮太后去世後二十三歲才親政。

    東漢和帝劉肇,即位時九歲,由竇太后攝政,十三歲就清除外戚竇氏一黨,奪回了親政的權利。

  • 9 # 魔法十二樓

    “國有長君,社稷之福”這句話適用於古今。在現代的國家政治體制下不可以再出現年少登臨大位的情況。可是在古代家天下的結構中無奈之下只能讓少主登位,而這些少年能夠長大並最後掌握那至高無上的權力。我覺得他們都是聰明絕頂的天才,智商跟情商一定非常高,放在當今的社會中都是人精。這就讓我們一一認識這些聰明人。周成王姬誦年少登位,頭七年由周公旦攝政。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在功成名就之後周公把權力歸還給成王,這就是我們都熟知的。可是也有一些學者提出質疑,其實周公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歸還權力的。不管歷史的真相是什麼,成王能在周公假天子七年後拿回權力,可見手段之高超。皇帝之中的戰鬥機始皇帝贏政。秦始皇十三歲繼位,二十一歲親政。在位期間滅六國,立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再看看他的大臣,呂不韋、尉僚、李斯、王剪、王賁、蒙恬、蒙毅、趙高、南越皇帝趙佗;個個是牛人啊!始皇帝能把他們用好壓服可見能力之高,而且始皇帝未死能震懾天下沒人敢反,這是讓天下都懼怕的一個人。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二十二歲執政。在位期間北擊匈奴,徹底把匈奴打殘了;而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武帝重用的大臣有衛青、霍去病、張騫、主父偃、桑弘羊、董仲舒。漢宣帝劉詢十七歲登基。他的前任劉賀僅僅當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權臣霍光給廢掉了,而宣帝要跟霍光鬥可見其中艱辛。唐高宗李治二十二歲登基。人們對高宗的評價是碌碌無為,可是在他活著的時候能壓住一代女皇武則天,那人們就不能小瞧他。明世宗朱厚熜十四歲登基,剛登位就展開大禮議之爭並勝利告終,從始把群臣壓在身下玩弄於股掌之中。明神宗朱翊鈞十歲登基,前十年由首輔張居正輔政。神宗後半生跟大臣鬥氣,整整三十三年不上朝,可是這麼一位皇帝卻取得了三大徵的勝利,其中厲害之處不能一一細說。皇帝是高危職業,讓一個成年人也不一定能當好何況一少年,再次感嘆他們的厲害!

  • 10 # 王朝興替

    沒有,大多是傀儡,有的是有輔政大臣輔助,幼帝學習,有的太后垂簾聽政,幼帝學習,到了一定年齡才能親政,不是登基就能親政,小毛孩一個,字都不認識幾個,親什麼政,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有年齡的限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為何要從天京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