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考古班二愣子

    1856年六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兵勢更盛。同年十一月,胡林翼、官文收復武昌。從太平軍起事以來,三次佔領武昌,四次攻佔漢陽,湖北戰事一度十分焦灼,辛虧胡林翼慘淡經營,而江西幾乎全被太平軍佔領。1857年十一月,張國樑克鎮江、瓜州,三月在天京附近紮營。

    總體來說,太平軍勝多敗少,形勢有利於太平軍。

    然而,自洪秀全起兵造反以來,初期還算勤勉,到了後期便暮氣沉沉,軍國大事一切交給東王楊秀清。楊秀清在壯大太平軍的同時亦是心懷鬼胎,日漸專權,大有取洪代之之勢。洪秀全不滿,與北王韋昌輝同謀殺死楊秀清。不久韋昌輝又被洪秀全害死,這就是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向上的勢頭就此止步。

    洪秀全作為農民起義軍領袖,依然跳不出傳統的帝王思想,且狹隘多疑,天京事變之後更加不敢相信外姓。內訌之後,太平天國岌岌可危,石達開輔政後很快穩定局勢,深得人心。

    石達開在朝中的威望引起了洪秀全的不滿,於是重用安、福二王以制衡石達開,安、福二王乃庸才,石達開意識到自己功高震主,免遭受楊秀清韋昌輝之禍,獨領一軍西進,自此太平天國之勢更衰。

    後世對石達開的評價非常高,蓋因石達開是重義之人,儘管他在朝中威望極高,而洪秀全又猜忌他,完全有實力取而代之。有人勸石達開自立時,石達開斬釘截鐵地回答:予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節。既不願取而代之,又不能委屈求全,除了出走別無他法,一代名將折劍大渡河,惜哉!

  • 2 # 清水空流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的時候 ,石達開就跟隨太平軍轉戰南北,洪秀全永安建制,封東南西北翼五王,五王中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中途戰死,到南京的就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這個建制一直保留到天京事變之前,天京事變是促成石達開出走的主要原因。

    石達開,(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人,客家人,中國近代著名的起義將領,曾國藩曾經說過,洪秀全封了兩千多個王,真正能打的就兩位,一個是李秀成。另外一個就是石達開。在所有太平天國的高階將領中,出身豪富的就石達開和韋昌輝。

    石達開19歲封王,32歲就義,一生可謂波瀾壯闊,百戰百勝,石達開三敗曾國藩。攻取安慶,打開了南京的大門。為定都天京大打下基礎。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與洪秀全發生政治紛爭,楊秀清發動兵變被韋昌輝所殺,韋昌輝趁機濫殺無辜,石達開在前線聽到天京可能發生內訌的訊息,急忙趕回阻止,並痛斥韋昌輝亂殺無辜,韋昌輝對石達開的指責十分惱火,殺紅了眼的韋昌輝把石達開京中家人與部屬全部誅殺。,然後韋昌輝意圖誅殺洪秀全,自己登基為帝。

    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洪秀全,請殺韋昌輝以平民憤,洪秀全同意誅殺韋昌輝以洩民憤。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石達開不念舊惡,合朝同舉“提理政務”。他不計私怨,只懲首惡,不咎部屬,連韋昌輝親族都得到保護,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在石達開的主政下,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但洪秀全見石達開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將自己的兩哥哥封王,主持朝政。此二人純屬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除了認錢,啥也不認。與石達開發生激烈衝突,石達開現在已經看出洪秀全絕非成大事的君主,已經淪為一個昏庸之輩,為了自身的安全和自己的前途,被迫已於1857年5月避禍離京,駐軍安慶。

    1857年9月,洪秀全迫於形勢的惡化。罷免兩個哥哥的職務,遣使持“義王”金牌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當場回絕,因為石達開知道,一旦回去,再也就出不來了,或許回去就得死,洪秀全絕非仁義之君。向使臣表示無意回京。洪秀全幾次相邀,都被拒絕。

    自此以後,石達開獨自轉戰西北,但由於沒有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動作戰。難以成事,石達開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做準備,石達開先後四進四川,幾經轉戰,終於1863年5月,在大渡河被四川總督駱秉章所阻,由於河水突然爆漲。根本無法渡河,石達開親自前往駱秉章處談判被俘,三萬太平軍被殺。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臨而不懼。令主審官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石達開的很讓人惋惜,同情,離開天京完全是處於自保,如果不走。肯定是洪秀全的刀下鬼。出走以後,作戰不順,於石達開殺戮太有關,各個地方聞知石達開帶兵而來,無不拼死抵抗。而石達開是越抵抗殺戮越重,從而導致惡性迴圈。使得石達開在西南最終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從而飲恨大渡河。

  • 3 # 桂圈兒

    石達開是我們廣西貴港市的客家人。貴港在清朝的時候叫做貴縣。貴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被設立為地級市的。

    在太平天國的歷史上,石達開是最為濃墨重彩以及最被廣大人民所懷念惋惜的一個大英雄、大豪傑。

    太平天國裡面,李秀成對所有其他人都是眼高於頂、不屑一顧,然而對石達開卻佩服得五體投地,說義王“謀略深長”云云。英王陳玉成則也對其拜服,說除了義王,其他將領都是中中之才。

    甚至他被對手所尊重和忌憚無比。左宗棠稱他是“甚為所忌者”。曾國藩被石達開打光家底、差點跳鄱陽湖自盡。及至石達開被綁往刑場,四川布政使稱呼他為“匪內最悍者”。

    其實石達開的祖上是從廣東遷移到貴縣的。客家人在貴港被稱為“麻蟹佬”,那麼石達開就是最牛皮的麻蟹佬。

    石達開,字亞達,號“石敢當”,文武雙全。他是公認的全中國歷史十大武術高手之一。其餘的九大里面有達摩祖師、戚繼光、甘鳳池等人。

    根據記錄,石達開曾經和清朝的一個武術大家陳邦森比拼武術。雙方相約各自擊打對方三拳,防守方不得閃避。

    石達開禮讓陳邦森先行出手。陳邦森每次都卯足了勁兒全力擊打石達開的腹部。然而陳邦森的拳頭一接近石達開,石達開的腹部就如同化作一塊棉花。陳邦森連出三拳,拳拳都如同泥牛入海、無處使力。

    該石達開動手了。第一拳就把陳邦森嚇得面色大變。因為石達開的拳風竟然帶著風雷之聲。陳邦森心裡明白,捱了這一拳不死也殘廢了。所以,陳邦森急急忙忙地就地一滾,使出一招“懶驢打滾”,堪堪避過這一次必殺一擊。石達開收手不及,一拳擊打到陳邦森原來位置後面的石碑上面。拳鋒到處,石碑彷彿被大錘轟擊了幾十下,一下子斷做好幾截。

    16歲的時候,石達開被洪秀全像劉備三請諸葛亮一般請出山主持太平軍的軍務。

    短短几年時間,石達開帶領太平軍從廣西金田一路殺到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一路過關斬將。刀鋒所指,望者披靡。在鄱陽湖一戰,石達開運籌帷幄,將曾國藩所部一網打盡。曾國藩急火攻心,差點投湖自盡。兵鋒所指,石達開又打下湖廣總督駐地湖北武昌。他是當之無愧的太平天國第一悍將。

    功勳卓著換成另外一個詞語就是“功高震主”。石達開最後離開天京遠走西川,原因之一就是歸結於此。

    打下南京之後,洪秀全大封功臣。江山打到一半,太平天國的各位王爺們開始了爭權奪利的內訌,似乎完全忘記了清帝國正在調集越來越密集的兵力包圍他們。

    率先發難的是韋昌輝、秦日綱。他們將屠刀舉起砍向自己曾經的戰友。楊秀清等人在猝不及防之下,死於非命。本來石達開也是韋昌輝等人的目標。但是石達開自己身手了得,再加上他深孚眾望,所以最後倖免於難。據說是,石達開為了躲避韋昌輝等人的追殺,曾經在南京城門緊閉的時候,隻身憑藉武功翻越了南京城牆,躲過一劫。

    在石達開等人的建議之下,洪秀全處死了韋昌輝、秦日綱等人。這次天京事變,因此而死的太平軍有一兩萬人之多。要命的是,這一兩萬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太平軍骨幹。

    經過這件事情,石達開身心俱疲,深刻領會到什麼是“伴君如伴虎”。同時他也看清了眾人可以共患難而不能同富貴的本質。所以他萌生了遠走他鄉的心意,從而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眼不見、心不煩。

    其實在此事之前,石達開已經在縱觀天下局勢,謀劃另闢蹊徑、重新開拓一片處女地。因為他明白此時的天京城已經成為清朝的眼中釘、肉中刺,必須除之而後快。一個不慎,天京城和太平軍眾人被一鍋端而玉石俱焚。

    石達開曾經多次向洪秀全進言開闢另外的根據地,分擔天京的壓力。然而洪秀全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想著的是享受和頤指氣使。並且洪秀全認為石達開是多此一舉、杞人憂天而又多慮了。

    本來石達開沒有藉口離開天京的。然而這次的天京事變給了他一個契機。

    他抓住機會,帶了自己的親信子弟兵,從天京開拔,目標就是一路向西。因為在四川,石達開認為可以站穩腳跟、有所作為。

    洪秀全再三挽留,並且親自命令製作金牌,派人給石達開送去做為安全保障的親口承諾。

    然而石達開心意已定。洪秀全又派人傳話說天京兵力不足、缺少精兵良將,希望翼王為天國大業考慮留下來護衛天國。

    於是石達開又將自己得力干將李秀成和陳玉成等人留下,並分兵一半做為天京的防守兵力。

    就這麼定下來了。石達開眺望遠方西邊落日的餘暉,若有所思。

    石達開的目光遠方是四川,在那裡有他的宿命。然而這個宿命最終證明不是他所希望的。

  • 4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顧某平生雖然以讀書為樂,但最討厭做抄書公,掉書包,讓史料為我所用,而不是我為史料所累。

    石達開從天京出走,責任主要在洪秀全。洪秀全和楊秀清的內訌,使洪秀全再不相信任何部下,他可能會任用你,甚至重用你,但這都是為形勢所迫,決不會從內心接受你。洪秀全和石達開的關係也是如此。

    當時,韋楊之亂,韋昌輝死了、楊秀清死了,蕭朝貴、馮雲山在南京建都前早死了,在天國領袖級人物中,最懂軍事的兩人:楊秀清、石達開。作為江西戰場上的主帥,石達開橫掃清軍如卷席,他不僅是吊打,最絕的是在鄱陽湖逼得清軍主帥曾國藩要跳湖自殺。他是能和清軍第一軍事家左宗棠匹敵的帥才。

    石達開年輕有為,文武全才,天國危難之際成了眾望所歸的輔政王,洪秀全迫於形勢也讓翼王做了輔政,石達開也兢兢業業地帶領一幫子文武大臣沒日沒夜地忙碌著,天國暫時渡過了危險期,天國轉危為安,快要撫平“韋楊之亂”的創傷了,石達開威望空前,洪秀全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楊秀清的陰影揮之不去,洪秀全對石達開有點怵,但又沒有由頭下手,再說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石這樣優秀的輔政,自毀長城是他不樂意的,這個夜夜新郎的幸福天王知道要想幸福日子萬萬年,就要天國政權強強強。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他開始磣石子,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把兩個文盲兼弱智、狗肚子裝不下四兩脂油的兩個親兄弟封為安王、福王,來朝廷處處掣肘,石達開天天忙得昏天黑地,把別人抱老婆的時間都化費在朝廷工作上了,換回的居然是這樣的厚報!石達開忍無可忍,也不再忍。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走罷!就這樣拍屁股走人,會被不明實情的天國臣民恥笑,甚至戳脊梁骨。再說他一走了之,天國大廈會轟然倒塌,他也背不起這隻大黑鍋,他想另起爐灶,拉起一支兵馬,從側翼拱衛天國。他出了一個告示:不久就有十幾萬軍人跟他走了。

    石達開不想分裂而鬧了分裂,所向披靡的石達開開始走下坡路,天王打仗外行,搞政治內行,又下詔書:跟達開分裂者,只要迴歸,天國既往不究,石達開的部下越來越少,土氣大為低落。

    到了大渡河邊,石達開的妃子生產啦,耽誤了三天。這三天,清軍總督在對岸完成了鐵壁合圍,有人大惑不解,戰神石達開為什麼這麼弱智,這麼不識大體?其實,瞭解是理解的前提,你瞭解韋昌輝之亂你就理解了。石達開去指責韋昌輝殺光了楊秀清的人,濫殺無辜。誰知韋昌輝連夜包圍在京城的翼王府,殺光了翼王的兒子、妃子,翼王在城牆上放鐵鏈子籮筐才逃得一命,現在好不容易才有了小皇子,他能不欣喜若狂?但三天的時間,使石達開插翅難逃,英雄末路了。

    石達開為了殘兵能逃生,和駱秉璋談判達成協議,甘心受擒,石達開寫下絕命詩,從容笑面凌遲酷刑,至死沒吭一聲,達開英雄,你可以苛責天王,你絕對不忍心指責翼王。但駱秉璋人品太差,出爾反爾,殺光了翼王手下殘兵幾千!

    洪秀全在翼王出走了,軍事上靠李秀成、陳玉成,政治上靠洪仁軒,又苟延殘喘了若干年!

    望斧正!

  • 5 # 步步小贏

    看了前面幾位大大的分析,我也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對於石達開出走的歷史事實和過程,大家都很清楚。

    1856年夏天,正當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到全盛的時候,發生了天京事變。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爭奪天國領導權力的內訌。它給太平天國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斷送軍事上的大好形勢,破壞了隊伍的團結。天京事變造成的損失其實要遠遠超出二王之死。楊秀清,韋昌輝都是位高權重的人物,一夜之間全掛了,這在洪秀全的心理上必定產生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洪秀全這個人,出生秀才,讀了很多書,但應該都是封建禮教的那些書,他的思想肯定還是脫不開封建帝王那一套。後來洪秀全接觸基督教並創立拜上帝會,但是他的思想基因還是明顯的封建小農思想,人人平等最終淪為空洞的口號。洪秀全發動起義,教化天國教眾,本質上的目的是為自己打江山服務。洪秀全打下了半壁江山後,可以想象他已經開始入戲了,他要創立的是洪家江山,他肯定想江山一代一代傳下去。可是他拉起來的隊伍,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讓他把對諸王本來就微乎其微的信任全部摧毀了。

    面對這樣的形勢,很顯然洪秀全選擇了寧可半壁江山傳子孫,也不要奪得天下後拱手讓人。他開始在政治上做文章。洪秀全本來就是讀書人出身,打仗他不行,但是操弄政治還是有點手段的。為保住自己的帝王位置,洪秀全變得任人唯親,猜忌忠直,而這個轉變對一隻創業隊伍來說就是自斷前程。

      洪秀全雖然已對外姓人有猜忌疑懼的私心雜念,但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環視滿朝文武,要找一個能力挽狂瀾、收拾人心、重振大局的人來,除石達開外再無他人。因此,從解救燃眉之急考慮,也不得不採取權宜之計,從前線召石達開回京輔政。從廣大群眾說,剛經歷過刀光血影的天京事變,誰不盼望有一個像石達開這樣的人物來輔助國政,穩定局勢。十一月,石達開帶軍從寧國經蕪湖回到天京,受到天京軍民的熱烈歡迎,“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洪秀全亦加封石達開為“電師通軍主將義王”,命他提理政務。石達開回京輔政,軍事節節取勝,穩定了形勢,極大地鼓舞了太平軍計程車氣,安定了人心,使天國轉危為安。

         然而,天國的形勢稍微有了轉機,洪秀全有機會重新考慮天國的政治權力格局了。洪秀全並沒有從天京事變中吸取正確的教訓,楊秀清獨攬大權和逼封萬歲的情景不斷在他眼前出現,因而他時生疑忌。尤其是石達開輔政功績卓著,又見石達開“所部多精壯之士,軍力雄厚”,對其兵權的集中更為忌諱,再加上石達開為首義之王,威望極高,這都使洪秀全深為不安。他“時有不樂之心”,日夜思慮,“深恐人佔其國”,使洪氏一家一姓的天下失之旦夕。他從維護洪氏集團的統治地位出發,對石達開進行限制、排擠。遂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干預國政,以牽制石達開。洪秀全對安、福二王的封賞,由他自己直接破壞了太平天國前期非金田同謀首義、建有殊勳者不封王爵的規定,也是他組建洪氏集團控制天朝政權的開始。接著,他又“專用安、福王”,使這二王“主軍政”。在挾制、架空石達開的同時,還要奪取他的兵權,“終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發展到對石達開有“陰圖戕害之意”。這種無理的刁難、挾制和陰謀陷害,實際上使石達開已無法施展其雄才大略,也無法實現匡輔天國的願望。石達開對洪秀全及其集團能否繼續保持太平天國和建立統一的“天朝”逐漸失去了信心,不禁發出“忠而見逼,死且不明”的嘆息。

      石達開被逼出走前,怎樣對待洪氏集團的挾制和謀害,他的面前有這樣幾條道路:取而代之、解甲歸田、叛變投敵、束手待斃、率軍遠征。石達開和他的親信將領,對當時形勢是非常清楚的,深知他們不可能以“愚忠”來取得洪秀全的諒解和信任。有謀士勸他從劉邦誅殺功臣韓信的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並提出取洪秀全而代之的建議,但石達開以“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節”,堅決予以拒絕。這實際上是明智的,因為太平天國起義,起始於拜上帝會,而洪秀全自稱為上帝之子。大家都知道宗教信眾對教主的忠誠度是非常高的。石達開不是上帝的兒子,如果攻殺天王,必定是自取滅亡。

    在當時敵我雙方生死搏鬥的關鍵時刻,解甲歸田,潔身引退的路也是難以走通的,因為清廷早已傳出旨意,參加天國起義者,格殺勿論。他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唯其妖滅盡,予志復歸林”。至於叛變投敵更不是他能幹出來的事情,最後只好率軍遠征,作為解決矛盾的手段。他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另一次內部殘殺,以儲存革命力量,還可以另闢根據地,剿除妖魔,開疆報國,這實在是石達開這個農民英雄在無力解決內部矛盾的情況下,被迫選擇的惟一出路。

      一種說法認為,石達開不顧大局,私自離京搞分裂活動,是另樹一幟,另立“太平安國”。石達開的出走引起了清王朝的關注,清廷駐安徽的頭目四出偵察打聽石達開的動向,並及時向清廷彙報。他們認為石達開“意欲自成一隊”,“似欲另立旗幟”。咸豐七年(1857)七月十一日,《福興奏據探石達開另樹一幟江右吃重請增兵協剿片》中有“現據探稱,該逆自與洪逆內江後,據守安慶,潛於金柱關等處貼上偽示,解散金陵舊黨,願從軍者即赴安慶,不願者給川資剃髮回籍,示尾署太平安國丁巳元年字樣,其為另樹一幟,已無疑義。”蘇州博物館藏有咸豐七年(1857)六月二十八日兩江總督何桂清致自娛主人書中,有洪秀全“在金陵驚慌無比,求石逆回救,不惟不允,且迴文改號太平安國丁巳元年。”與以上福興奏中“示尾署太平安國丁巳元年”一致,這說明石達開另立“太平安國”說並非孤證。

      另一種說法認為,石達開的出走是為了儲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堅持這一觀點的學者不同意上述認為石達開另立“太平安國”的觀點,而是主張“太平安國”與石達開毫無關係。其理由主要有三條:第一,石達開在無為州和皖南青陽縣所貼告示都未署“太平安國”。在安徽省有關方誌中均無“太平安國”的記載。石達開另立“太平安國”說只是孤證,實難令人信服。第二,石達開出走後,雖對太平天國的官制禮文進行更改,但始終應用“太平天國”國號,遵守太平天國的正朔。始終自稱洪秀全親封的“翼王”、“本主將”,其部屬一貫呼其為“翼殿”、“翼府”、“五千歲”、“殿長”等等。另外從石達開本人及其部將遺存的文物、文告、文書來看,也說明石達開雖然分裂出走,但所承擔的反清歷史使命與洪秀全一直是一致的。直至晚年,石達開一如既往擁護太平天國革命宗旨,信賴尊敬洪秀全,毫無私自立國與太平天國分庭抗禮的意思。第三,石達開出走後,洪秀全對石達開的態度以及太平天國官書中對石達開的評價都沒有變。天王不忘石達開的開國立功。天王、幼天王在後期所頒的詔旨中,仍對石達開親切地稱呼為“達胞”、“達叔”。可以說,石達開出走主要是出於“吾當遠征報國,待異日功成歸林,以表愚忠耳”。也就是,石達開的出走是為了儲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

    無論如何,石達開出走,直接原因就是洪秀全的提防掣肘和猜忌。話說如果石達開不出走天京,結果將會如何?各位試思之!

  • 6 # 何殊我

    每次看歷史讀演義,看到一些大英雄總會拍案叫絕。而看到一些大英雄因為各種歷史的弔詭,有了錯位人生而遭遇失敗以後,終至窮途末路,以人生悲劇收尾,就不得不深深嘆息。看隋唐的單雄信如此、民國的楊度如此、北宋變法的王安石如此,太平天國的石達開更是如此!

    太平天國作為近代史上的一個大BUG,天平天國雖然動搖了腐朽晚清的統治,但是對於當時的生產和社會文化的破壞,也值得反思。洪秀全、楊秀清一群農民英雄,雖然調子起的高,但是定都南京以後,迅速腐朽沒落,成為比自己反對的人還要糟糕的人。好在有石達開,讓太平天國的上層群體看上去有些顏色。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一頂一的大英雄,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看唐浩明的《曾國藩》,看到曾與石達開交戰時候,游標題就足夠樂的,“水陸受挫,石達開一敗曾國藩”、“水師被肢解,石達開二敗曾國藩”、“樟樹鎮受辱,石達開三敗曾國藩”,曾國藩後來成為大聖人,離不開石達開的磨練啊。

    石達開是客家人,十六歲就開始跟著洪秀全傳播洪的教義號召起義。後來一路靠戰功被封為翼王。定都南京以後,石達開留京輔佐東王楊秀清處理政務。但是此時,太平天國高層的享樂主義抬頭,天京瀰漫著爭權奪利、聲色犬馬的氣息。洪秀全與楊秀清的矛盾最大,最終劍拔弩張爆發了天京事變——洪秀全借韋昌輝的手,將楊秀清的家族和羽翼兩萬餘人斬殺殆盡,正在安徽前線的石達開趕回去阻止,結果被韋昌輝當成是同情楊秀清,想殺掉石達開。石達開倉皇出逃,韋昌輝就殺了他全家與部屬。石達開遂在安徽起兵,洪秀全順應形勢,殺了韋昌輝,請石達開回京主持大局。在他籌劃下,各項政策出臺,穩定了天京的人心和形勢,軍事指揮方面也培養了陳玉成、李秀成等一大批新秀,天京事變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

    但是洪秀全見石達開深得人心,開始猜忌,認命自己兩個毫無能力只會貪腐的哥哥為王,掣肘石達開。心灰意冷的石達開為了讓洪秀全放心,也為了防止韋昌輝的悲劇再演,不得已於1857年5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一線作戰。從此以後再也未迴天京,直至1863年5月兵敗大渡河被俘,壯麗人生自此落幕,死時年僅32歲。

    照此看來,石達開兩次出走,一次是基於義憤,一次是完全的理想的破滅。但是儘管如此,仍然全力投入自己當年開創的事業中,此人不是大英雄,誰人堪稱!

  • 7 # 歷史觀

    這還得從天京事變說起。

    定都天京後天平天國宗教領袖、名義上的老大天王洪秀全與天平天國實際掌權者東王楊秀清因為權力的發生了衝突。洪秀全不甘於只做名義上的老大,想收回楊秀清的實權。楊秀清也不想居洪秀全之下。為爭奪太平天國的領導權天王和東王兩大勢力爆發了一場廝殺,也就是天京事變。

    兩個大佬要進行搏殺小弟們就不得不選邊站。在天平天國的首義諸王中除了天王和東王之外還有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韋昌輝經常被盛氣凌人的楊秀清欺壓,一向對他不滿,自然會站到洪秀全這隊。石達開與楊秀清的關係較好,所以天京事變時他接到了兩份密詔,洪秀全要他班師回京剿滅楊秀清,楊秀清要他班師回京誅殺洪秀全。

    韋昌輝接到洪秀全的密詔後立馬班師回京,直撲東王府,誅殺了楊秀清及其府上大小。洪秀全和韋昌輝為了徹底清除楊秀清勢力,繼續對他手下的軍隊進行迫害,屠殺了近2萬人。石達開回京後,指責韋昌輝殺戮太重,會削弱天平天國的勢力。洪秀全和韋昌輝也不高興了,之前叫你回來誅殺楊秀清你不來,非但不幫忙現在還要放過楊秀清餘孽,於是洪、韋打算把石達開一起殺了。

    石達開連夜逃出了天京城,洪秀全和韋昌輝懸賞追殺石達開“有得翼賊者,官丞相,金六百兩。”為了阻止自相殘殺的事繼續發生,石達開回到大本營後召集部隊,要洪秀全殺掉韋昌輝,否則班師攻滅天京。在石達開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洪秀全只好棄車保帥,殺掉了韋昌輝。洪秀全和石達開之間的矛盾雖然得到了暫時的緩解,但是在他們之間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石達開在天平天國軍民的擁戴下回天京輔政,洪秀全封他為電師通軍主將義王”。石達開整頓朝政,部署軍事,漸漸消除了天京事變的不良影響,深得人心。洪秀全擔心石達開會成為第二個楊秀清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安排親信架空石達開。石達開知道洪秀全猜忌他,為了不讓天平天國再次陷入內訌和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只好離開天京。

  • 8 # 吉星190437289

    翼王出走一方面是受猜忌情不得已,另一方面也是石達開深謀遠慮的戰略所致。

    先說受猜忌,石達開在除掉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後,成為臣子中唯一的首義健在者,天京變亂後他輔政時,方法得當,迅速扭轉了天京變亂帶來的不利局面,加上他以前指揮取得的湖口戰役立下的卓越功勳,使他在太平天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他領導的部隊優秀將領多,兵士眾,是太平天國後期最精銳之師。鑑於楊秀清事件的教訓,洪秀全猜忌翼王會步楊秀清後塵逼迫他,出於防患於未然,他冊封自己的兄弟為安王,福王,輔政管軍,分翼王之軍權,政權。使翼王有危機感,只有出走一途。他沒有當叛徒,是他對太平天國還抱希望,是他的信仰沒有改變,是他知道人民如何痛恨清政府,知道清朝如此腐敗,大清命運不長,投亦無出路。他出走,固然減弱了天京的防守兵力,但他圖謀四川,另樹一支奇兵於西,可吸引清兵追剿他,以減輕天京的壓力,作戰略上的配合。

    另一方面翼王石達開出走,也看出太平天國制度完全遭到破壞,洪秀全正在走向與原來起義時願望相反的方面,而自己對天王忠心耿耿,進言難以被採納,反而引火燒身,太平天國在政治上難以有極大的改觀和發展。為給太平天國留下一股革命力量,以待來年圖謀再起。

    再者,天京當時被江南大營江北大營所困,周邊清軍各種武裝力量雲集,天京在戰略,戰術上都是死地。後來李秀成在天京將被攻破時,讓天王“離城別走”到河南等北方發展,以圖生機,再造革命新局面,就是這個道理。當時,革命形勢雖危而不險,石達開讓天王離開天京,再創新局面是不會被接受的。因為洪秀全失去了先前積極進取的革命積極性,貪圖眼前的享受,看不到革命前景危機四伏,對革命充滿盲目樂觀,對宗教的信仰也走入痴迷不悟的地步。面對如此局面,翼王石達開為給革命找出路,找活路,在不能和洪秀全面對面爭取,鬥爭的情形下,只有出走是明智的選擇,這樣既可避免天京大的動盪分裂,又能實現自己繼續革命的願望。

    翼王出走,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繼續反清,聲勢頗壯,吸引了大量清軍,配合了天京地區的作戰,也配合了李秀成在江浙一帶的作戰,使清軍在多個方向運兵,疲於奔命,太平天國能堅持到1864年失敗,石達開功不可沒。假使石達開軍隊存在時間更長一些,天京也會遲陷落的。我們從石達開軍隊的活動就可以看出他一直以配合天京作戰為己任,說明他身離開天京,心一直沒有離開天京。

  • 9 # 雕刻歷史

    1856年夏天,正當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到全盛的時候,發生了天京事變。石達開奉命回京輔政,但天王洪秀全並沒有從天京事變中吸取教訓,依然任人唯親,對包括石達開在內的外人進行猜忌。萬般無奈之下,石達開只好離京出走。

    關於翼王石達開的出走,說法甚多,至今仍是一個難解的千古之謎。

    一種說法認為,石達開不顧大局,私自離京搞分裂活動,是另樹一幟,另立“太平安國”。

    另一種說法認為,石達開的出走是為了儲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而不是另立“太平安國”。其理由主要有三:第一,石達開在無為州和皖南青陽縣所貼告示都未署“太平安國”。在安徽省有關方誌中均無“太平安國”的記載。第二,石達開出走後,雖對太平天國的官制禮文進行更改,但始終應用“太平天國”國號,遵守太平天國的正朔。始終自稱洪秀全親封的“翼王”、“本主將”,其部屬一貫呼其為“翼殿”、“翼府”、“五千歲”、“殿長”等等。另外從石達開本人及其部將遺存的文物、文告、文書來看,也說明石達開雖然分裂出走,但所承擔的反清歷史使命與洪秀全一直是一致的。直至晚年,石達開一如既往擁護太平天國革命宗旨,信賴尊敬洪秀全,毫無私自立國與太平天國分庭抗禮的意思。第三,石達開出走後,洪秀全對石達開的態度以及太平天國官書中對石達開的評價都沒有變。天王不忘石達開的開國立功。天王、幼天王在後期所頒的詔旨中,仍對石達開親切地稱呼為“達胞”、“達叔”。可以說,石達開出走主要是出於“吾當遠征報國,待異日功成歸林,以表愚忠耳”。也就是,石達開的出走是為了儲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

  • 10 # 張博力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中最傑出的一位。他少年投身太平天國革命,起義後被封翼王。年方二十歲的石達開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在太平天國史上功勳卓著。可惜,太平天國大功未成而內訌竟起,石達開憤而離去,率軍遠征。他轉戰數載,歷盡艱辛,卻難覓一立足之地。最終喪師大渡河畔。

    石達開在太平天國中聲譽是比較好的。天京事變後,韋昌輝忤逆犯上、濫殺無辜。石達開率兵討伐韋昌輝,平定了人心,這更使他獲得了群眾的擁護。太平天國的文武官員都向天王保舉石達開輔政,並且稱“翼王”為“義王”。

    這使得洪秀全起了戒心,洪秀全本來就氣量狹小,為了牽制石達開,洪秀全另封自己的長兄洪仁發為安王,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安、福二王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無能而又固執。石達開對安、福二王的掣肘深為不滿,對天王的猜忌狐疑更為不安。洪、石之間矛盾日益激化,終使石達開於1857年5月從天京出走,大批官兵跟隨他走上了分裂的道路。石達開的分道揚鐮,使太平天國的事業和石達開本人都走上了下坡路。儘管石達開是被逼出走的,但公開分裂的第一步畢竟是石達開邁出的,石出走後,洪秀全派人百般挽留,但石達開拒絕封號,堅持分裂到底。石達開的分裂行動,也給他自己和他帶走的大軍,帶來了毀滅。石達開雖被稱“才智在清賊之上”,但分裂之舉,卻是負氣而為,是完全錯誤的選擇。

  • 11 # 機房日子

    1856年太平天國一破威脅天京3年的江南大營後,太平天國達到了鼎盛期。突然爆發了激烈內訌的天京事變,北王韋昌輝殺東王楊秀清,天王洪秀全又殺北王韋昌輝,家人被韋昌輝屠殺的翼王石達開又逼迫洪秀全殺了韋昌輝的幫兇燕王秦日綱和佐天侯陳承瑢,這場王殺王的慘劇嚴重動搖了太平天國的根基。

    1856年11月石達開回天京提理政務,由於對事變的善後處理得當,使人心惶惶的太平天國內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石達開以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在天平天國內部深得人心。經歷了天京事變的洪秀全變得猜疑心非常重,在他眼裡石達開甚至有成為楊秀清第二的可能。洪秀全採取了兩種辦法來制約石達開的權力:一是由自己兼任軍師,只給了石達開“通軍主將”的名義指揮全國軍務,軍政最高決策權掌握洪在自己手裡;二、將自己兩位庸碌無為的兄長封王,處處鉗制石達開。

    在洪氏兄弟的掣肘和洪秀全的猜疑下,石達開過得很憋屈,據說洪秀全還有可能要謀害他,為免再次兄弟鬩牆爆發內訌,石達開決定離開天京這個是否之地,外出打拼一番新天地。

    可惜的是,原本威風八面的翼王石達開,在離京出走單幹後,處處碰壁,最後兵敗大渡河,就此煙消雲散。

  • 12 # 機房日子

    1856年太平天國一破威脅天京3年的江南大營後,太平天國達到了鼎盛期。突然爆發了激烈內訌的天京事變,北王韋昌輝殺東王楊秀清,天王洪秀全又殺北王韋昌輝,家人被韋昌輝屠殺的翼王石達開又逼迫洪秀全殺了韋昌輝的幫兇燕王秦日綱和佐天侯陳承瑢,這場王殺王的慘劇嚴重動搖了太平天國的根基。

    1856年11月石達開回天京提理政務,由於對事變的善後處理得當,使人心惶惶的太平天國內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石達開以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在天平天國內部深得人心。經歷了天京事變的洪秀全變得猜疑心非常重,在他眼裡石達開甚至有成為楊秀清第二的可能。洪秀全採取了兩種辦法來制約石達開的權力:一是由自己兼任軍師,只給了石達開“通軍主將”的名義指揮全國軍務,軍政最高決策權掌握洪在自己手裡;二、將自己兩位庸碌無為的兄長封王,處處鉗制石達開。

    在洪氏兄弟的掣肘和洪秀全的猜疑下,石達開過得很憋屈,據說洪秀全還有可能要謀害他,為免再次兄弟鬩牆爆發內訌,石達開決定離開天京這個是否之地,外出打拼一番新天地。

    可惜的是,原本威風八面的翼王石達開,在離京出走單幹後,處處碰壁,最後兵敗大渡河,就此煙消雲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能告訴我哪種蔬菜最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