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頭人車庫
-
2 # 阿豪淘車記
你好,樓主,十年汽車從業者 平時也十分關注汽車圈裡的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當然,汽車圈,也發生過很多事情,我來列舉一下,我覺得比較重大的事情。
第一,豐田的機油門
今年3月份,豐田旗下多款車型被投訴出現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現象。但是官方給的回答卻很模糊,然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第二,東風雷諾退出中國市場 繼鈴木、菲亞特之後,雷諾是又一個宣佈退出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從2013年底組建到2016年投產,再到2020年退市,這個年輕的公司也就剛走完6歲的時光,甚是可惜。
第三:中國產部分車企倒閉
眾泰/力帆/華晨集團破產重整
第四:新能源汽車更上一層樓
根據11月份的銷量資料顯示,蔚來、理想、小鵬、威馬、零跑以及哪吒等多家新造車勢力的銷量上漲勢頭喜人。
第五:大眾收購江淮股份
5月底,大眾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集團50%股份,同時將江淮大眾股份擴張至75%,獲得核心管理權。
-
3 # 行車視野
2020年已過,汽車圈裡都有哪些大事發生?
1月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和梅賽德斯-賓士股份公司宣佈正式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首批產品2022年起投放市場。1月13日,中汽協資料顯示,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出現的首次年度下降;2019年重卡銷量達117.4萬輛,同比增2.3%,創造中國乃至全球重卡市場銷量的新高,重新整理了單一國家重卡銷量紀錄。2月
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2月24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11部門聯合印發《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指出到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慧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慧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3月
3月5日,乘聯會發布資料稱,受春節假期延長和疫情影響,2月份全國乘用車銷量同比跌幅達80%,創中國汽車銷售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3月13日,發改委、工信部等23個部門聯合釋出《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促進機動車報廢更新、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等鼓勵舉措。同時,要鼓勵使用綠色智慧產品,加強綠色公交設施建設技術創新,落實好現行中央財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獎補政策。3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司法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指出要完善機動車報廢更新政策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機制等,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3月29日,比亞迪刀片電池問世,該電池的續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達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的同等水平。4月
4月9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在新聞釋出會上提到,隨著國內防控疫情形勢持續向好,汽車企業已全面復工復產,市場需求穩步回升。4月22日,商務部發布促消費意見30條,其中提到要大力促進汽車消費,抓緊落實延長新能源車購置補貼和稅收優惠、減徵二手車銷售增值稅、支援老舊柴油貨車淘汰等新政策新措施。4月22日,財政部等部門釋出《關於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其中提到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4月23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在補貼標準上,新能源汽車在2020年至2022年的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4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下發《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汽車消費信貸等金融業務,透過適當下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對汽車個人消費信貸支援力度,持續釋放汽車消費潛力。5月
5月11日,中汽協資料顯示,4月汽車銷量207萬輛,同比增4.4%,這是22個月以來的首次增長。5月12日,《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和《電動客車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批准釋出,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5月15日,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釋出《關於調整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有關要求的公告》。公告提出,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國範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禁止生產國五排放標準輕型汽車,進口輕型汽車應符合國六排放標準。5月29日,江淮汽車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戰略合資合作協議簽署暨啟動儀式舉行。根據計劃,大眾集團未來將授予合資公司其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江淮將逐漸擴大規模併力爭在2029年間達到年產量 35萬至40萬輛。6月
6月5日,豐田汽車聯合中國一汽、東風公司、廣汽、北汽、億華通等五家公司,共同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加快氫燃料電池車在華研發、落地和普及。6月8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到2030年海南不再銷售燃油汽車。6月22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雙積分政策將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車納入核算範圍,對具備節能減排優勢的車型給予核算優惠,並修改了新能源汽車積分計算方法。6月23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自2020年7月23日起施行。其中提出製造業領域,放開商用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7月
7月14日,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瞭解到,河北今年將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力爭今年底實現“清零”。7月15日,工業和資訊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決定聯合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此次共安排1場啟動活動、4場專場活動,時間從8月下旬至9月下旬。8月
8月12日,寧德時代釋出公告稱擬以不超190.67億元對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8月19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大幅降低了行業准入門檻。8月27日晚,小鵬汽車在紐交所上市,募資規模達15億美元。至此,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集結美股市場。9月
9月1日,《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開始施行。細則從資質認定和管理、監督管理、退出機制、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9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印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此次改革將健全商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完善行業純風險保費測算機制,合理下調附加費用率,逐步放開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最佳化無賠款優待係數,科學設定手續費比例上限。9月8日,上海市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表示,當前嘉定正加快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力爭到2025年全產業鏈總產值(收入)超過1.2萬億元。9月21日,財政部等五部委釋出《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通知提出,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援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範應用給予獎勵。9月23日,發改委釋出《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蓋率。9月28日晚,上交所釋出科創板上市委審議結果,同意吉利汽車科創板首發上市。10月
10月22日,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執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提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成交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量超過了480萬輛(約佔汽車總保有量的1.7%),佔全球的一半以上。10月23日,發改委等六部委釋出《關於支援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對新能源汽車、商用車等行業新增產能,在符合市場準入要求條件下,公平給予資質、認證認可,不得額外設定前置條件。10月27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正式釋出,該路線圖提出了面向2035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六大目標,尤其針對電動化、智慧化方向進行了著重強調。11月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並從多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援舉措。11月13日,上海市經濟資訊化委等六部委印發《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提出到2023年,上海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並建成執行超過30座,加氫網路全國最大,形成產出規模約1000億元,發展規模全國前列,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0000輛。11月17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政府將推出一項“綠色工業革命”計劃,其中包括自2030年起,英國將禁售新的汽油或柴油車輛。11月20日,華晨集團正式破產重整。本次重整隻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11月26日,上汽集團釋出公告稱,公司擬近54億元與張江高科、恆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慧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基金擬計劃與阿里巴巴專項投資於高階智慧純電汽車專案“智己汽車”。12月
12月4日,德國三大車企大眾、寶馬、戴姆勒均公佈了未來5年內加速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投資和發展計劃。戴姆勒未來五年將在研發、不動產、工廠及裝置領域投資超過700億歐元,繼續加速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大眾汽車在未來五年內將投資約730億歐元用於電動出行和數字化等面向未來的技術;寶馬計劃未來十年在全球銷售超過70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三分之二將是全電動型號。12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表示,媒體集中報道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道的那麼嚴重。12月11日,東風汽車集團首發順利過會。從210億元的擬募資金額來看,其將成為創業板史上最大IPO。1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提出,截至目前,中國汽車的保有量已達2.75億輛,總體水平與美國相當。12月25日,日本政府宣佈“綠色增長計劃”,將在未來15年內淘汰汽油車。12月25日晚,*ST力帆釋出《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披露了此番重整出資人的詳細出資情況。同時公告了力帆股份實控人由尹明善、陳巧鳳、尹喜地等,變更為佔力帆股份轉增後總股本29.99%的重慶滿江紅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重慶國資和吉利合資公司成實際控制人。12月29日,寧德時代釋出公告,擬投資建設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研發與生產專案、寧德市福鼎市投資建設鋰離子電池福鼎生產基地以及擴建動力電池宜賓製造基地專案,總投資390億元。 -
4 # Salvatores
按發展線來看,新能源純電中國產板塊廣汽埃安算是相當給力的一個車企了。真的很難想象一箇中國產品牌汽車的銷量能達到這樣一個數據,不得不說中國產汽車確實崛起了。現在挺好奇AIION Y上市以後AION全系的銷量會達到一個什麼新的高度!
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某些不可抗力讓原本就處於寒冬期的國內車市雪上加霜。不過舉國上下的齊心協力,難關已克,華人買車的熱情也隨之復甦,汽車銷量觸底反彈。在這個起起伏伏的大環境下,車企們幾家歡喜幾家愁。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2020年的車企之最。溫馨提示:盤點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2020年度最不爭氣品牌——華晨11月20日華晨集團宣佈破產,都說三國裡扶不起的是阿斗,那麼汽車圈裡扶不起的就是華晨。為什麼說它扶不起呢?因為華晨早在2003年就聯手寶馬成立了華晨寶馬,成為寶馬在國內的唯一合資車企,在之後的18年裡,華晨靠著寶馬賺得盆滿缽滿,羨煞旁人。外人眼裡華晨的命那叫一個好,開局一手王炸,起點即終點。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和寶馬的合作歲月裡,技術、管理、投資華晨是一個都沒學會,順便還把中華、金盃、華頌等幾個小老婆帶來的陪嫁霍霍完了,散財童子看了都直呼專業,實力詮釋什麼叫做,舔狗舔狗,舔上18年,還是一無所有。華晨破產大概算是2020年國內汽車界最大的黑天鵝事件了不過寶馬的準車主們都很開心,因為以後買寶馬再也不用受累摳車標了!
2020年度最高調的品牌——恆大8月3日所有關注汽車的人都驚奇地發現,開啟手機上任何一個app,都被被恆大造車的廣告刷屏了,各種新聞通稿滿天飛。沒錯,就是那個主營房地產、足球俱樂部、礦泉水、糧油、奶粉、保險、金融的恆大,他們高調宣佈自己要開始造車了。
首先,它連名字都沒起好就一口氣釋出了六款車——恆馳123456。恆大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年產量500萬輛新能源車。大家要知道2019年全國的新能源車總產量也就120萬輛,不過咱也不能說恆大在吹牛,畢竟做房地產的,計量單位和我們不一樣。另外,恆大一口氣簽了5個生產基地,而且現在還在不斷籤新基地,要知道特斯拉在國內也就只有一個基地而已。恆大能不能把車造好不知道,但它在造車這件事上的高調態度的確我們明白了一個到底: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
2020年度最剛的品牌——理想在8月29日的理想車主日舞臺上,理想的創始人李想同學上演了一段激情四射的脫口秀:“一群臭搞技術的,天天向我們BB,毫無使用者思維,”不知道前因後果的人可能會一臉懵逼,李想為啥這麼剛呢?事情其實也沒那麼複雜,就是理想是新能源車企裡的一朵奇葩,非要搞什麼串聯式混動技術,也就是增程式汽車,有那麼一點舌戰群儒的意思。
孤軍奮戰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每天都需要遭受不少來自外界的質疑聲,其中就包括大眾中國的CEO馮思涵和CTO威德曼,他們毫不留情地指出增程式沒有價值。李想本來一路走來就各種不太平,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再被這兩個直腸子德華人一挑。再也繃不住了,公開場合多次爆粗口回懟。一個車企的老闆親自上陣噴人,你說剛不剛。不過我覺得這樣只能圖一時之快,用實際銷量和品質回懟才會更有力度!
2020年度最我行我素的品牌——特斯拉馬斯克是個做夢都想移民火星的瘋子,所以親兒子特斯拉遺傳了他我行我素的特質。自從在上海建基地之後,本來奄奄一息的特斯拉就徹底逆轉了,中國產Model 3賣得飛了起來。樹大自然就招風,從年初開始特斯拉就站在了風口浪尖上,而且是一浪接一浪,就沒消停過。
今年初,特斯拉深陷“晶片門”,被質疑消費欺詐。然後就是連續降價的各種騷操作,韭菜再也不會過季,割腕這茬還有下一茬,一茬接一茬。後面發生多起失控失靈的事故,特斯拉的安全性備受質疑。之後特斯拉和拼多多硬剛,拒絕車主提車再搞得一地雞毛。眼看快到年底了,又出了一個《特斯拉中國亂象揭蠱》的文章,控訴特斯拉為了追求產能不惜降低質量標準。面對這些非議,特斯拉的態度只有一個——愛買買,不買滾!事實證明,Model 3一個月兩萬多臺的銷量有增無減,這個銷量就算放在燃油車裡都是大爺級別的,特斯拉用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做——任你怎麼逼逼,理你算我輸。
2020年度最有驚無險的品牌——本田本田這一年走過來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驚心動魄,因為它一次次被中保研下畔子,又一次次的上演絕處逢生。中保研是什麼主?一個能把Passat撂倒的主,去年底中保研把PassatA柱撞彎,大眾今年少賣了40萬輛臺車,標緻一年才賣4w輛,換句話說,中保研一撞,大眾一年少賣10個標緻。
中保研就此名聲大振,被它掰彎的車型肯定沒好下場,甚至連整個品牌都會受牽連。但是這個法則好像並不適用於本田,因為今年本田一口氣在中保研被掰彎了四款車,分別是inspire、Crider,皓影和CIVIC,但本田2020年的銷量不降反升,截至上個月本田累計賣出144多萬輛車,比19年同期賣得還多。其中最牛的是皓影,斷A柱之後不僅沒有影響銷量,還直接把中保研逼停更了半年。至於原因嘛,你別問,問就是不知道。
2020年度最捱罵的品牌——大眾近幾年要說國內捱罵最多的車企,大眾如果稱第二,應該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其實早在幾年前,南北大眾就因為排放門、套娃臉、減配、雙離合、噱頭營銷等負面形象被人詬病,而2019年年底的Passat斷A柱事件更是將大眾推向了輿論的高潮,導致2020年整整一年都被人質疑。不同於特斯拉的傲慢,也不同於本田的公關,大眾對此一直採用鴕鳥政策,讓你們盡情發洩,我就老老實實立正站好。不過事實證明,各種負面纏身對大眾銷量還是有一定影響的,雖然今年的銷冠仍然是大眾,但相比往年的成績仍然是在呈縮水之勢。
2020年度最火的品牌——五菱五菱這個品牌很有魔性,早期靠微型小麵包佔領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給人留下一種小破車的印象,長期存在於汽車鄙視鏈的底端。一開始人們都喜歡拿五菱宏光開涮,不過不管是五菱車企還是五菱的車主都很大度,不但不生氣,反而還會跟著一起自嘲。也許是被這種超級好的心態感染了,久而久之大家對五菱的鄙視反而變成了一種愛,各種關於五菱的段子層出不窮,很多超跑車主也主動把車標換成五菱彰顯個性。
現在的90後00後說五菱是神車,那是真的覺得它神,五菱儼然變成了草根階級的精神圖騰,象徵著務實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2020年的五菱最響亮的口號就是“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下半年,五菱推出了兩款具有顛覆效應的車型,一款是宏光mini EV,一款是大四座的凱捷,車好不好暫且不談,但火爆程度絕對無人能敵。
2020年車圈的精彩故事還有很多,豐田的機油增多門,八戒踩爆千萬豪車柯尼塞格,雷諾退出中國市場,賽麟汽車暴雷,拜騰燒光84億留下了一堆PPT……這些車圈大事鮮有正面新聞,可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不過無論如何,都讓它們留在2020年吧。新的一年還會有更多新的事情等待我們去津津樂道,也祝願所有小夥伴們都和心愛的人一起,好好珍藏過去一年美好的記憶,而那些痛苦的悲傷的時刻,也能隨著新一年的到來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