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齋

    第一個問題:

    1、草書的形成是早於行書和楷書的。它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狂草和小草。2、任何一種字型在它成熟之後都要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更加標準化,一個是草化。隸書的草化便是章草,形成出漢代初年。3、漢末,章草進一步“草化”,脫去隸書筆畫行跡,上下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簡化和互借,稱為“今草”。4、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東漢末年。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楷書和行書差不多同時產生。

    第二個問題:

    1、學習書法到底先學行書還是草書,如果你已經練過楷書或者隸書,那麼先學習草書、或行書都可以。有了楷書基礎,朝哪個方向都好過渡。

    2、楷書雖然出現最晚,但是楷書技法完備,無論在結構、用筆和章法都對書寫者有很高的要求,同時它對書寫速度要求不高,所以被歷代書法家公認為入門最好的選擇。

  • 2 # 五美軒十三紅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草書早於行書!再更正一下學書步驟:行書與草書學習不分先後!

    為毛?請聽俺一一道來。

    先說下書法發展演變史:書法從結繩記字後到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

    秦統一後,秦始皇下令“車同軌,書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為官方文字。從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長、筆畫多為孤線、結構複雜的特點,作為官方文字不便速寫。於是,結構較為簡單、筆畫把圓轉成方折、便於迅速書寫的隸書應運而生,只是秦代隸書還多有篆意。到了漢代,隸書逐漸佔據統治地位,成為官方標準字型,並且進入了定型化時期。漢代隸書筆畫平直,結構簡便,頓挫明顯,尤其是碑刻,精妙絕倫。

    隸書較篆書易記、易寫,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從用筆到結字所形成的風格,顯得既莊重嚴整,又變化多姿。人們在使用文字時,總是希望文字好認一些,寫得簡便一些,尤其在事務急迫繁忙之時更是如此。同時,在由篆到隸的演化中,由於毛筆快寫和筆法發展的緣故,草書便產生了。

    這一時期草書含隸意較多,筆畫往往還帶有波磔,字與字之間無牽掛,稱為“章草”。其代表人物有杜度、蔡邕等。《宣和書譜》中說:“自隸法掃地而真幾於拘,草幾於放,介乎兩者之間行書存焉。”即隸法解體後,寫得近於謹嚴些的就成了真書(楷書),寫得近於奔肆些的就成了草書,介乎真、草之間的就是行書。

    至此,漢字的幾種書寫形式均已產生,寫字也不僅僅在於實用,美感和享受也成為發展的動力,書法藝術進入成熟時期。

    由此可見草書是早於行書和楷書的,所以先學楷再學行後學草的概念不能說肯定是錯誤的,至少我們可以打破目前學書的一些常理。各種書體都有自身的筆法體系,既可獨立又互相關聯,簡單的說從哪種字型著手都可以。擇其好者而從之,本身就是件美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導致肺癌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