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5
回覆列表
  • 1 # 創業魔法師

    國家大師南懷瑾先生抽菸近40年,但告訴我們:沒有這個本事,煙還是不要抽了!對於中國儒釋道三家文化都非常精通的南懷瑾先生,抽菸原因和抽菸方式當然是異於常人。

    南懷瑾先生抽菸的主要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個原因是,據南懷瑾先生的弟子劉雨虹女士說:南師早年在峨眉山閉關,那裡人跡罕至,山氣清新,呼吸十分暢快。下山後復聞“人”味,頓覺濁臭刺鼻,不堪忍受,萬般無奈之下,才想到用煙氣驅趕“人”味,於是積久成習。女孩子身上有化妝的味道,男孩子有汗臭味、酒肉味,老人家鼻孔比較通,聞到以後不舒服。前來拜訪的客人,跟他照相把身子貼到他身上,但他們的氣味又讓老師很難受。老師一輩子都喜歡給別人面子,給別人歡喜,給別人快樂,給別人力量。他不可能因為你身上某種他不接受的味道,當面指出讓你尷尬難受。他採取的方法就是用抽菸擋住這個味道。

    另一個原因,是據南懷瑾先生本人說:平時白天有很多事要忙,夜裡十二點以後還會看書、讀經、回信、處理些公文,經常搞到早晨5、6點才睡,有時還要連續三、四天上課,為了緩解疲勞,所以一天晝夜喝茶,也會經常抽菸。

    南懷瑾先生抽菸是隻抽不吸,隨時會用安那搬那把它撥出去,煙氣在嘴裡轉個圈,就吐出來了。安那般那是梵語,是一種與呼吸相關的修行法門,非常特殊。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安那般那就是一呼一吸。南懷瑾先生手上沒有煙的痕跡,自己聞聞也不會有煙的味道。普通二十支一包的煙,每天要抽2-3包。人多的時候,他會多抽幾支。

    南懷瑾先生說:我看有些人抽菸,好像花了一塊錢買的煙,要抽回三塊錢的本錢,把一口煙從喉嚨嚥下去,恨不得到肛門口那個樣子,我看這樣很可怕啊!如果你是抽菸的人,還是等有了南懷瑾先生的本事再抽吧。也請你以此內容,告誡身邊抽菸的人!

  • 2 # 李淵回

    縱觀,南懷瑾老師一生行門!無時無刻不在踐行普賢行願~

    正如他老人家所說,自己的一生是,生於憂患,死於憂患。

    屯耕戍邊,保家衛國~

    遠走康藏,遍學法門~

    周遊列國,治學吳江~

    你見過哪一位修行人,是這樣的出世,又能這樣的入世?

    你見過那一個學佛人,單食一碗地瓜粥,數十年如一日?

    你見過那一位修道人,問道講學,王霸縱橫,大隱隱於市間?

    你見過那一位宿儒學士,促統修路,資辦教育,垂化三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沒有!唯有我南師懷瑾~

    關於吸菸問題,大家都在這裡眾說紛紜,但是誰也沒有接近過南懷瑾老師,只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根據淵回目前掌握的資料,南懷瑾老師及其弟子對南懷瑾老師抽菸問題做了多次回答。下面淵回把這些資料複述出來供大家參考。

    1. 南懷瑾老師自己的回答

    南懷瑾老師從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下來,接近人群密集地區的時候,聞到非常難聞的氣味——人味。也就是人身上的氣味。南懷瑾老師後來說,抽菸是為了遮蔽這種氣味!

    2. 南懷瑾老師弟子朱生文光的回答

    朱生文光是南懷瑾老師在臺的一位弟子,是一位農學博士,對道家文化非常精通。同學們常稱呼他朱老道,其實他的名字是朱文光。朱文光博士寫過一個南懷瑾老師側記,遺憾的是並未完成。

    根據朱文光博士的記錄,南懷瑾老師抽菸是為了阻止入定。同時南懷瑾老師是煙不入喉,煙氣到嘴裡就吐出去了。所以周圍人聞不到南懷瑾老師身上有煙味。同時南懷瑾老師會不定時吃些清肺的藥物,來清理身體。

    3. 淵回自己的推斷

    蒐集整理了那麼多南懷瑾老師生前,留下來的資料,淵回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斷。這個推斷並不一定正確,僅供大家參考。淵回也是第一次向外公佈這個推斷。

    南懷瑾老師抽菸是給我們參究的一樁公案。要知道,南懷瑾老師生前由為提倡佛家的兩個法門,其中一個就是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南傳小乘叫做入出息念,中國道家也有類似的練氣練息的法門。

    結合修行的經驗和諸多資料來看。淵回大膽推斷,南懷瑾老師抽菸時候是沒有呼吸的!怎麼煙不入喉呢?只有煙氣從嘴裡進來,直接從鼻子出去,這樣才能不進入肺部。有人問了人不呼吸不就死了麼?這個問題大家去了解下四禪八定就明白了。

    換句話說南懷瑾老師隨時都在定中,抽菸是給我們參究的一樁公案。這只是淵回自己的推斷,對與不對大家自己研究吧!

    後面附上,各位原文:且看南懷瑾老師弟子,朱生文光的回答:

    有的人以為南老師是一代高人,怎麼會抽菸?有的人擔心南老師抽菸會傷害身體,有的人注意南老師抽什麼牌子的煙。有的人希望南老師戒菸。

    南老師抽菸,說起來可能難以瞭解,是為了阻止入定,可以辦事和思考。也可以說抽菸有破壞定的效果。老師抽菸也只是輕吸入口不入喉,不像一般人抽菸那樣噴雲吞霧,所以不會傷肺。雖然如此,南老師也偶服清肺的藥品以減少抽菸的害處。南老師的定力恢復很快,所以他和人談話時,會常抽菸。

    (選自朱文光《南懷謹先生側記》,一部未完成的傳記。朱文光,中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的碩士。赴美攻讀博士期間是南懷瑾老師的左膀右臂,86年於南師華府寓所蘭溪行館前小溪遇難。南師痛失臂膀,沉痛不已,曾作詩惋惜。詩詞附在文末。)

    再看南懷瑾老師自己的回答:

    有一個同學問有關抽菸的問題,這位同學說他也愛抽菸,可是聽說煙是魔的口水做的,所以不敢抽,問我抽菸好不好啊,看到我也抽菸,希望我答覆這個問題。

    告訴你不要學抽菸!抽菸對身體絕對有妨礙,不好!但是在有某一種毛病的時候也可以,但不是像你們這樣抽。普通二十支一包的煙,我一般每天要抽兩包或者三包,因為我一天只吃兩碗稀飯,平常日子白天很多事忙,夜裡十二點以後是我自己的時間,或者看書、讀經,再回信、處理些公文,這樣搞一搞就到早晨五、六點了,天亮了再躺下來睡,有事情早點起來再忙。

    譬如我現在到你們這裡,都是早上六點起來,為什麼要被習慣困住嗎?對不對!我平常的習慣,早上六點還剛睡哦。如果真要讓我睡,我可以睡十二個鐘頭才算馬馬虎虎過癮,可是我後半生很可憐啊!連一次睡夠了的都沒有。現在我陪你們也很可憐,早上六點到現在,你們吃午飯的時候,我才躺一小會兒。所以我一天晝夜喝茶,而且愛喝濃茶,每天茶煙就這樣灌下去,都很危險的!要涅槃就早涅槃啦。

    可是我抽了那麼多煙,大概也抽了三、四十年了,沒有一口煙是嚥下去的,不咽的!我看有些人抽菸,好像花了一塊錢買的煙,要抽回三塊錢的本錢,把一口煙從喉嚨嚥下去,恨不得到肛門口那個樣子,我看這樣可怕啊!就勸你們不要抽啊!實在可怕。我抽菸到嘴裡就噴出去了,但是有沒有影響呢?對腦一定有影響的,可是要隨時用安那般那把它撥出去。你看我手上沒有煙的痕跡,我自己聞聞也沒有煙的味道。所以這位同學,你最好戒掉,不要抽,你沒有這個本事!

    但是你說菸草是魔鬼的口水變的,這個我幾十年前就看到過,這是佛教徒要人家戒菸編了些故事嚇人的。問問諸位比丘、比丘尼,有哪一條戒律是規定戒菸的?有沒有?沒有,煙不在戒律之內。釋迦牟尼佛講過抽菸的好處,你知道嗎?可是學了不要亂講啊!不要當成你們抽菸的證據,那就糟啦!在《大藏經》裡,有一位比丘來問佛,因為他愛昏沉,一打坐就昏沉,一點辦法都沒有,問佛怎麼辦?佛講了一句話:“山中有草,可以解倦”,可以去昏沉,“其名曰:Tobacco”,就是菸草。昏沉就有一個昏沉相,等於一個人要死就有死相,瞞不過人的。

    老實講,如果我不抽菸,常常坐在那裡就懶得動了,所以有時要抽一隻。譬如剛才這一堂以前我也在這裡昏沉耶,有點疲勞了,這三四天下來,原來的習慣都改變。可是我怕諸位菩薩看出來學我的樣子,那還得了啊!所以裡面在昏沉,另外一個站在旁邊自己看到的,“格老子你怎麼昏沉!”一昏沉就把他拉出來。最後沒有辦法,就從口袋裡摸出來,“山中有草,可以解倦”!這個問題就是這樣。所以佛經裡什麼都有,佛一切智慧都具足的!

    但是你們可不能抽菸!抽了煙就散亂,除非你有定力,隨時可以入定;你偶爾可以用茶葉,咖啡,去減少一點昏沉,可是這些也是會引起散亂的。為什麼受戒不準吃五葷?因為五葷是有刺激性的,刺激神經,增加荷爾蒙的分泌,不容易得定,所以要戒五葷。像蔥,蒜吃多了,振奮你的神經。但是太昏沉時把五葷當藥吃,不犯戒,要懂這個道理。但不能借我的話學抽菸呀!如果你真的太昏沉,或者可以喝濃茶。像我一天喝濃的鐵觀音要三四杯,你們程度不到不要隨便亂來,否則會出毛病的。這些不要學,當個話頭來參可以。

    文末留下《律藏》中有關煙的記載,以作參考:

    1.《十誦律》卷第三十八: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畢陵伽婆蹉眼痛。時藥師教言。和藥作丸著火上燒服煙。優波離問佛。用何物作藥。佛言。但除青木香藥。和合餘一切香。著火中手接取煙而咽。時以手接煙不得。佛言。作筒。時筒太長不得煙。佛言。莫長作。又復短作便燒手。佛言。莫太短。又時丸藥在一處。筒在一處。取時難得。佛言。應畜囊盛。盛時筒破藥丸。佛言。中應施鬲。施鬲已不繫頭筒墮地。佛言。應系頭。[5](《律部T23》p.275.3)

    2.《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十(《律部T24》p.245):時具壽畢鄰陀婆瑳。從出家後常嬰疾病。有同梵行者來問言。大德起居輕利安樂行不。答言。具壽我常病苦。寧有安樂。問言何苦。答言患嗽。問比服何藥。答曾吸藥煙得蒙瘳損。大德。今何不服。答曰。佛未聽服。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病者聽吸菸治病。[6](《律部T24》p.246.1) 

    3.《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七(《律部T24》p.790)有“陀婆闍者,是煙藥”。

    悼朱生文光

    爐火焙香靜自焚,維摩一室斷聲聞。

      到門賓刺如紅葉,過手家財是白雲。

      食少祗堪分鶴料,心空無礙入鷗群。

      盡將書籍零星買,遮眼維留梵莢文。

      繁華叢裡一閒身,卻向他途別覓春。

      千丈懸崖能撒手,不知誰是個中人。

      他方羈旅愁千疊,家國情懷感萬重。

      我亦藏身無處住,如何淺水走蛟龍。

    南老師只抽中華煙~

    善男子稽核複查

  • 3 # 創業魔法師

    國家大師南懷瑾先生抽菸近40年,但告訴我們:沒有這個本事,煙還是不要抽了!對於中國儒釋道三家文化都非常精通的南懷瑾先生,抽菸原因和抽菸方式當然是異於常人。

    南懷瑾先生抽菸的主要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個原因是,據南懷瑾先生的弟子劉雨虹女士說:南師早年在峨眉山閉關,那裡人跡罕至,山氣清新,呼吸十分暢快。下山後復聞“人”味,頓覺濁臭刺鼻,不堪忍受,萬般無奈之下,才想到用煙氣驅趕“人”味,於是積久成習。女孩子身上有化妝的味道,男孩子有汗臭味、酒肉味,老人家鼻孔比較通,聞到以後不舒服。前來拜訪的客人,跟他照相把身子貼到他身上,但他們的氣味又讓老師很難受。老師一輩子都喜歡給別人面子,給別人歡喜,給別人快樂,給別人力量。他不可能因為你身上某種他不接受的味道,當面指出讓你尷尬難受。他採取的方法就是用抽菸擋住這個味道。

    另一個原因,是據南懷瑾先生本人說:平時白天有很多事要忙,夜裡十二點以後還會看書、讀經、回信、處理些公文,經常搞到早晨5、6點才睡,有時還要連續三、四天上課,為了緩解疲勞,所以一天晝夜喝茶,也會經常抽菸。

    南懷瑾先生抽菸是隻抽不吸,隨時會用安那搬那把它撥出去,煙氣在嘴裡轉個圈,就吐出來了。安那般那是梵語,是一種與呼吸相關的修行法門,非常特殊。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安那般那就是一呼一吸。南懷瑾先生手上沒有煙的痕跡,自己聞聞也不會有煙的味道。普通二十支一包的煙,每天要抽2-3包。人多的時候,他會多抽幾支。

    南懷瑾先生說:我看有些人抽菸,好像花了一塊錢買的煙,要抽回三塊錢的本錢,把一口煙從喉嚨嚥下去,恨不得到肛門口那個樣子,我看這樣很可怕啊!如果你是抽菸的人,還是等有了南懷瑾先生的本事再抽吧。也請你以此內容,告誡身邊抽菸的人!

  • 4 # 李淵回

    縱觀,南懷瑾老師一生行門!無時無刻不在踐行普賢行願~

    正如他老人家所說,自己的一生是,生於憂患,死於憂患。

    屯耕戍邊,保家衛國~

    遠走康藏,遍學法門~

    周遊列國,治學吳江~

    你見過哪一位修行人,是這樣的出世,又能這樣的入世?

    你見過那一個學佛人,單食一碗地瓜粥,數十年如一日?

    你見過那一位修道人,問道講學,王霸縱橫,大隱隱於市間?

    你見過那一位宿儒學士,促統修路,資辦教育,垂化三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沒有!唯有我南師懷瑾~

    關於吸菸問題,大家都在這裡眾說紛紜,但是誰也沒有接近過南懷瑾老師,只能離真相越來越遠!

    根據淵回目前掌握的資料,南懷瑾老師及其弟子對南懷瑾老師抽菸問題做了多次回答。下面淵回把這些資料複述出來供大家參考。

    1. 南懷瑾老師自己的回答

    南懷瑾老師從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下來,接近人群密集地區的時候,聞到非常難聞的氣味——人味。也就是人身上的氣味。南懷瑾老師後來說,抽菸是為了遮蔽這種氣味!

    2. 南懷瑾老師弟子朱生文光的回答

    朱生文光是南懷瑾老師在臺的一位弟子,是一位農學博士,對道家文化非常精通。同學們常稱呼他朱老道,其實他的名字是朱文光。朱文光博士寫過一個南懷瑾老師側記,遺憾的是並未完成。

    根據朱文光博士的記錄,南懷瑾老師抽菸是為了阻止入定。同時南懷瑾老師是煙不入喉,煙氣到嘴裡就吐出去了。所以周圍人聞不到南懷瑾老師身上有煙味。同時南懷瑾老師會不定時吃些清肺的藥物,來清理身體。

    3. 淵回自己的推斷

    蒐集整理了那麼多南懷瑾老師生前,留下來的資料,淵回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斷。這個推斷並不一定正確,僅供大家參考。淵回也是第一次向外公佈這個推斷。

    南懷瑾老師抽菸是給我們參究的一樁公案。要知道,南懷瑾老師生前由為提倡佛家的兩個法門,其中一個就是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南傳小乘叫做入出息念,中國道家也有類似的練氣練息的法門。

    結合修行的經驗和諸多資料來看。淵回大膽推斷,南懷瑾老師抽菸時候是沒有呼吸的!怎麼煙不入喉呢?只有煙氣從嘴裡進來,直接從鼻子出去,這樣才能不進入肺部。有人問了人不呼吸不就死了麼?這個問題大家去了解下四禪八定就明白了。

    換句話說南懷瑾老師隨時都在定中,抽菸是給我們參究的一樁公案。這只是淵回自己的推斷,對與不對大家自己研究吧!

    後面附上,各位原文:且看南懷瑾老師弟子,朱生文光的回答:

    有的人以為南老師是一代高人,怎麼會抽菸?有的人擔心南老師抽菸會傷害身體,有的人注意南老師抽什麼牌子的煙。有的人希望南老師戒菸。

    南老師抽菸,說起來可能難以瞭解,是為了阻止入定,可以辦事和思考。也可以說抽菸有破壞定的效果。老師抽菸也只是輕吸入口不入喉,不像一般人抽菸那樣噴雲吞霧,所以不會傷肺。雖然如此,南老師也偶服清肺的藥品以減少抽菸的害處。南老師的定力恢復很快,所以他和人談話時,會常抽菸。

    (選自朱文光《南懷謹先生側記》,一部未完成的傳記。朱文光,中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的碩士。赴美攻讀博士期間是南懷瑾老師的左膀右臂,86年於南師華府寓所蘭溪行館前小溪遇難。南師痛失臂膀,沉痛不已,曾作詩惋惜。詩詞附在文末。)

    再看南懷瑾老師自己的回答:

    有一個同學問有關抽菸的問題,這位同學說他也愛抽菸,可是聽說煙是魔的口水做的,所以不敢抽,問我抽菸好不好啊,看到我也抽菸,希望我答覆這個問題。

    告訴你不要學抽菸!抽菸對身體絕對有妨礙,不好!但是在有某一種毛病的時候也可以,但不是像你們這樣抽。普通二十支一包的煙,我一般每天要抽兩包或者三包,因為我一天只吃兩碗稀飯,平常日子白天很多事忙,夜裡十二點以後是我自己的時間,或者看書、讀經,再回信、處理些公文,這樣搞一搞就到早晨五、六點了,天亮了再躺下來睡,有事情早點起來再忙。

    譬如我現在到你們這裡,都是早上六點起來,為什麼要被習慣困住嗎?對不對!我平常的習慣,早上六點還剛睡哦。如果真要讓我睡,我可以睡十二個鐘頭才算馬馬虎虎過癮,可是我後半生很可憐啊!連一次睡夠了的都沒有。現在我陪你們也很可憐,早上六點到現在,你們吃午飯的時候,我才躺一小會兒。所以我一天晝夜喝茶,而且愛喝濃茶,每天茶煙就這樣灌下去,都很危險的!要涅槃就早涅槃啦。

    可是我抽了那麼多煙,大概也抽了三、四十年了,沒有一口煙是嚥下去的,不咽的!我看有些人抽菸,好像花了一塊錢買的煙,要抽回三塊錢的本錢,把一口煙從喉嚨嚥下去,恨不得到肛門口那個樣子,我看這樣可怕啊!就勸你們不要抽啊!實在可怕。我抽菸到嘴裡就噴出去了,但是有沒有影響呢?對腦一定有影響的,可是要隨時用安那般那把它撥出去。你看我手上沒有煙的痕跡,我自己聞聞也沒有煙的味道。所以這位同學,你最好戒掉,不要抽,你沒有這個本事!

    但是你說菸草是魔鬼的口水變的,這個我幾十年前就看到過,這是佛教徒要人家戒菸編了些故事嚇人的。問問諸位比丘、比丘尼,有哪一條戒律是規定戒菸的?有沒有?沒有,煙不在戒律之內。釋迦牟尼佛講過抽菸的好處,你知道嗎?可是學了不要亂講啊!不要當成你們抽菸的證據,那就糟啦!在《大藏經》裡,有一位比丘來問佛,因為他愛昏沉,一打坐就昏沉,一點辦法都沒有,問佛怎麼辦?佛講了一句話:“山中有草,可以解倦”,可以去昏沉,“其名曰:Tobacco”,就是菸草。昏沉就有一個昏沉相,等於一個人要死就有死相,瞞不過人的。

    老實講,如果我不抽菸,常常坐在那裡就懶得動了,所以有時要抽一隻。譬如剛才這一堂以前我也在這裡昏沉耶,有點疲勞了,這三四天下來,原來的習慣都改變。可是我怕諸位菩薩看出來學我的樣子,那還得了啊!所以裡面在昏沉,另外一個站在旁邊自己看到的,“格老子你怎麼昏沉!”一昏沉就把他拉出來。最後沒有辦法,就從口袋裡摸出來,“山中有草,可以解倦”!這個問題就是這樣。所以佛經裡什麼都有,佛一切智慧都具足的!

    但是你們可不能抽菸!抽了煙就散亂,除非你有定力,隨時可以入定;你偶爾可以用茶葉,咖啡,去減少一點昏沉,可是這些也是會引起散亂的。為什麼受戒不準吃五葷?因為五葷是有刺激性的,刺激神經,增加荷爾蒙的分泌,不容易得定,所以要戒五葷。像蔥,蒜吃多了,振奮你的神經。但是太昏沉時把五葷當藥吃,不犯戒,要懂這個道理。但不能借我的話學抽菸呀!如果你真的太昏沉,或者可以喝濃茶。像我一天喝濃的鐵觀音要三四杯,你們程度不到不要隨便亂來,否則會出毛病的。這些不要學,當個話頭來參可以。

    文末留下《律藏》中有關煙的記載,以作參考:

    1.《十誦律》卷第三十八: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畢陵伽婆蹉眼痛。時藥師教言。和藥作丸著火上燒服煙。優波離問佛。用何物作藥。佛言。但除青木香藥。和合餘一切香。著火中手接取煙而咽。時以手接煙不得。佛言。作筒。時筒太長不得煙。佛言。莫長作。又復短作便燒手。佛言。莫太短。又時丸藥在一處。筒在一處。取時難得。佛言。應畜囊盛。盛時筒破藥丸。佛言。中應施鬲。施鬲已不繫頭筒墮地。佛言。應系頭。[5](《律部T23》p.275.3)

    2.《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第十(《律部T24》p.245):時具壽畢鄰陀婆瑳。從出家後常嬰疾病。有同梵行者來問言。大德起居輕利安樂行不。答言。具壽我常病苦。寧有安樂。問言何苦。答言患嗽。問比服何藥。答曾吸藥煙得蒙瘳損。大德。今何不服。答曰。佛未聽服。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病者聽吸菸治病。[6](《律部T24》p.246.1) 

    3.《善見律毗婆沙》卷第十七(《律部T24》p.790)有“陀婆闍者,是煙藥”。

    悼朱生文光

    爐火焙香靜自焚,維摩一室斷聲聞。

      到門賓刺如紅葉,過手家財是白雲。

      食少祗堪分鶴料,心空無礙入鷗群。

      盡將書籍零星買,遮眼維留梵莢文。

      繁華叢裡一閒身,卻向他途別覓春。

      千丈懸崖能撒手,不知誰是個中人。

      他方羈旅愁千疊,家國情懷感萬重。

      我亦藏身無處住,如何淺水走蛟龍。

    南老師只抽中華煙~

    善男子稽核複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佛教“惜字”如何理解?